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捕自张广才岭北部的小飞鼠(Pteromys volans),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秋季的昼夜活动节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飞鼠表现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行为节律特征,且受自然光照影响较大,随夜间提前和破晓延后,小飞鼠巢外活动也随之变化。巢外总活动平均每昼夜时间量为337.33 min(5.62 h),夜间活动占92.23%,巢外取食活动和其他活动各占37.72%和62.28%。巢外总活动、取食和其他活动均在17:00—19:00、21:00—22:00和3:00—5:00出现活动高峰。其中,夜间每小时时间段内,仅取食活动频次与时间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0,P0.05),线性回归方程y=4.826x-4.475。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牛冬夏季昼间活动的时间分配状况,以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方法】分别于2006-07和2007-02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全天观察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行为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夏、冬季白昼秦岭羚牛的活动时间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夏季秦岭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分别为每头每天1.92,0.54和0.92次,冬季分别为每头每天1.23,0.31和0.85次;秦岭羚牛每天的活动状况与气温的变化相关。【结论】圈养秦岭羚牛的活动节律受气温影响较大,与野外生存的群体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郭美  何勇  刘讯  张超 《安徽农业科学》2020,(23):138-139+197
[目的]研究白头鹮鹳(Mycteria leucocephala)行为时间分配,并初步探讨其活动节律。[方法]采用瞬时扫描记录法对贵州森林野生动物园救护的4只珍稀白头鹮鹳进行观察,观察时段为07:00~17:00,有效观察时间100 h。[结果]休息[(52.56±11.06)%]和清理[(26.88±5.55)%]是白头鹮鹳夏季最主要的行为;活动[(11.63±6.33)%]、警惕[(3.98±2.35)%]、取食[(2.75±2.92)%]、其他行为[(2.21±1.62)%]较低。休息出现峰值时段为07:00~08:00和16:00~17:00;清理与活动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09:00和11:00~12:00。建议经常改变环境丰度,以减少白头鹮鹳的休息行为,增加活动、觅食和梳理等行为。[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白头鹮鹳在笼养条件下的饲养管理、放归野外和保护等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
金佛山黑叶猴春季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黑叶猴的行为可划分为觅食、休息、移动、饮水、晒太阳、舔食石壁、社会行为、出洞和入洞9大类.在黑叶猴日活动节律中,休息存在1个明显的高峰期(10:30—14:00);觅食有2个高峰期,分别是7:30—9:30和17:00—18:30;移动也有明显的高峰期,分别是6:30—8:00、14:00—15:30和18:00—19:30;其他行为(包括理毛、玩耍和拥坐等社会活动,以及饮水、舔食石壁等稀有行为)只有1个明显的高峰期(12:00—14:00).在黑叶猴1d(从出洞到入洞)的时间分配中,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最大,达到(57.94±12.07)%;其次是觅食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大,为(21.56±8.13)%;移动占(13.12±5.12)%;其他行为占(7.38±3.11)%.  相似文献   

5.
甘肃鼢鼠取食节律及对不同饵料喜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饲养观察表明,3龄鼠的日取食量最大。鼢鼠春季比秋季取食活动频繁琐龄鼠比3龄鼠取食频繁,雌鼠比雄鼠取食频繁,取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鼢鼠一天中只有9.09%的时间用于取食,84.19%的时间都在休息。非取食活动时间更少,只有6.72%。玉米是其最喜食的饵料。  相似文献   

6.
在恒温笼养条件下,利用红外摄像机录像并统计行为规律,进行了秋冬季光周期变化对小飞鼠(Pteromys volans)活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飞鼠巢外活动节律表现出了季节差异,受光周期变化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该物种对野外环境适应的内源性节律特征。小飞鼠秋冬季巢外总活动、取食活动和其他活动均出现3个活动高峰;受光周期的影响,小飞鼠冬季的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均有约1 h的推迟。其中,巢外总活动和取食活动冬季明显低于秋季,而巢外总活动的频次冬季明显高于秋季。小飞鼠在寒冷季节(冬季)仍然保持着减少单次活动时间和增加活动频次的野外内源性特征,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7.
笼养大鸨繁殖不同时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到8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长春动植物公园两对繁殖良好的大鸨的繁殖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不同性别大鸨繁殖前后期行为的性别差异,以及相同性别的大鸨在繁殖的不同时期的行为差异。结果表示:大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和日节律,取食行为多发生在上午和下午的中间时段,炫耀、孵化多在早晨和傍晚,而中午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状态。繁殖前期,大鸨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静立、趴卧和游走,雌雄大鸨的这3种行为分别占全部行为的80.63%和66.34%;到繁殖后期,雌鸨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发生了较大变化,90.41%的时间都在坐巢孵卵,孵化、采食、警戒行为有明显的节律,而雄鸨的静立、趴卧和游走3种行为仍占较大的比例(59.23%)。研究同时表明,大鸨繁殖时期,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不仅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而且同一性别个体的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的繁殖阶段(繁殖前期和繁殖后期)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奉贤区申亚生态园围栏内4只狗獾(1雄3雌)的行为和夜间活动节律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IKENO/OK-203ND)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狗獾夜间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其中21∶30~23∶00和1∶30~3∶00为狗獾活动的高峰期,整个活动频率曲线呈"M"型;各行为时间分配方面,整个夜间狗獾取食和挖洞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警戒、移动等行为在夜间发生的较为随机,只是在活动高峰期出现较小波动;雄性个体整个夜间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其他,而雌性个体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挖洞,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推测为性别因素导致上述差异;晴天狗獾在取食、移动、挖洞和其他行为上的时间分配都高于雨天,但仅取食(P=0.028)和移动(P=0.040)行为的差异显著,天气因素对狗獾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2006年4~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藏北黑颈鹤Gins nigicollis繁殖前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详细观测。结果表明:①黑颈鹤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种行为所占时间百分比大小依次为:取食43.69%,警戒21.78%,保养21.69%,运动7.57%,杂项3.18%,繁殖2.09%。②各种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在雌雄个体间具有一定的差异。雄鹤的警戒和运动行为比雌鹤高,且警戒行为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4种行为雌性较高。③黑颈鹤的各种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11:00以前,各种行为活动相对稳定,11:00之后依次出现了3个取食高峰和1个保养高峰,且呈上升趋势;其他4种行为无明显峰值,并呈下降趋势。④雌雄鹤的取食、警戒和保养行为在不同时段上表现出同步性和异步性。雄鹤取食高峰集中在中午(12:00~14:00),雌鹤的取食高峰分散在一天中的早(8:00),中(12:00,14:00)和晚(17:00)3个时期。讨论了繁殖前期黑颈鹤性别间的行为差异,并与黑颈鹤东部种群以及其他鹤类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图2表1参35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26日至5月25日,在贵阳黔灵公园动物园,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其笼养状态下的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并对引起群体活动时间分配的内在和环境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黑叶猴的日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一天中有9:00~10:30和15:30~16:30两个明显的行为活动高峰期。2.黑叶猴在活动时间分配中:休息占62.3%,取食占15.1%,移动占8.9%,梳理占6.1%,戏耍占2.6%,威胁占0.5%,其它行为约占4.5%,但在活动时间分配上个体间(P<0.01),成体-青年体间(P<0.05)存在明显差。3.统计分析表明黑叶猴的群体、成体、青年体、雄性、雌性以及大部分个体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左侧优势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福建含笑的资源开发和最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选取平均木和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福建含笑在与杉木混交的林分以及纯林林分中的树干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在与杉木混交的林分中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福建含笑纯林早1年,树高连年生长量早4年,材积连年生长量早3年,而且在前10年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始终比纯林大,说明与杉木混交能够很好地促进福建含笑的生长,福建含笑与杉木是一组很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2.
黑视蛋白是一种新的维生素A类视蛋白,从它被发现就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黑视蛋白的化学本质、分布、最大吸收光谱、生理功能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阐明黑视蛋白与其他视蛋白的差异,有助于开展黑视蛋白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健康黄鳝作为对照,于室内弱光条件下研究了神经紊乱症黄鳝的日摄食节律。神经紊乱症黄鳝有一定的摄食量,日摄食节律极明显(P<0.01),类似于健康黄鳝。神经紊乱症黄鳝具有2个摄食高峰期(P<0.05),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P>0.05);而健康黄鳝只有1个摄食高峰期,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P<0.01)。根据神经紊乱症黄鳝的日摄食节律,选择合理时间投喂药饵,可以提高药效,减少药物和饲料浪费,提高病鳝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银鹊树幼苗年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银鹊树幼苗年生长节律,为育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贵州省林业科学院林业生态园苗圃选取3个小班样方,每个样方选择30株长势相当的银鹊树幼苗并进行编号,定时测量苗高、地径并统一进行水肥管理,观察记录银鹊树1年生幼苗苗高、地径在1年中季节生长规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苗高和地径增长均呈"S"型增长模式,苗木增长出现缓慢期、速生期和停滞期3个时期。苗高速生期起点为6月中旬,持续至9月初,在8月初出现苗高速生点;地径速生期起点为7月中旬,持续至10月下旬,在8月初出现地径速生点。[结论]银鹊树1年生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状况统计结果符合拟合Logistic方程的生长规律,其结果可为银鹊树栽培和可持续利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昼夜节律是有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表现,本文依据昼夜节律的特点,选用明期(09:00)和暗期(21:00)的两个时辰对大白鼠的血象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红细胞两个时辰变化不显著;白细胞由09:00时的16.2±2.6×10~9/L降至21:00时的7.5±2.8×10~9/L(P<0.01);血小板由494±110×10~9/L降至243±82×10~9/L(P<0.01);血红蛋白却由70.7±26g/L上升至75.1±12.3g/L(P<0.05)。说明大白鼠的血象具有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生物钟是以24 h为周期的自主维持的振荡器。在分子水平上,生物钟的振荡由自身调控反馈环路的转录和翻译组成,并接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下丘脑视叉上核(Supra Ch iasm atic N u-cleus,SCN)中枢震荡器的同步整和而产生作用。文章对生物钟上下游的分布、反馈环路的转录、翻译后事件、视觉通路、钟的整和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茶秆竹笋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茶秆竹笋期生长情况和鞭根系统与出笋关系的观察调查和知,茶秆出笋初期10ds内为出笋早期,10-25d为出魏盛期,25-40d为出笋末期;竹木混交林较纯林可相应推迟出笋各期;早、盛期的退九低,成竹较高;幼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3个阶段;隔天采笋可增加出笋数量,有利于茶秆竹作为笋用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诗在形式上,从《诗经》而《楚辞》而唐诗宋词元曲,其由无格律到有格律,由严格律到宽格律,都是有规律地继承与发展的过程。然而,明清以后,直到今天,诗的发展不但未形成一个在诗史上能定位的新形态,而且现在越发不景气,其原因是白话诗对旧体诗词表现手法和格律的全盘抛弃,而旧体诗词则又对其格律的全盘肯定,两者都没有采取扬弃的态度。基于对新诗和旧体诗词不景气的原因分析,笔者试侧重对如何根据现时代要求创造新格律诗词的原则和方式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仔鱼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5.7~28.2℃条件下,对3日龄仔鱼进行开口饵料筛选,发现卤虫无节幼体是高体革鯻仔鱼最好的开口饵料,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13日龄仔鱼全部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随着鱼体增长,仔鱼相对最大饱食量也增加。前期仔鱼(7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于08:00-10:00、12:00-14:00、18:00-20:00时摄食活跃,尤以18:00-20:00的摄食最活跃,夜晚停止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夜晚则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没有摄食活动。后期仔鱼(24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09:00-13:00摄食较为活跃,摄食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不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整个夜晚均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有明显摄食节律,在10:00-12:00和20:00-22:00均出现摄食高峰,摄食活动对光的依赖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体革鯻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摄食与光照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