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粳稻颖果石蜡切片中染色时间的摸索及其解剖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粳稻品种辽粳294和盐丰47花后不同天数的颖果为试材,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中固绿步骤的染色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花后不同天数的颖果染色最佳时间差异很大,即发育的前期颖果幼嫩,固绿染色时间反而较长,需要20~25s,而后期随着颖果逐渐充实,染色时间相对缩短,只需10~20s.利用改良后的方法,对颖果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花后第4天~第22天颖果果皮结构石蜡切片完整清晰,第4天~第12天颖果整体结构完整清晰,染色分明.观测表明,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截面均近似椭圆形,从整体上看,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表现为从基部到顶部由粗到细的象牙形管-束状结构,由居中的导管束和周边的若干筛管束构成.通过改进的切片方法可以对颖果的解剖结构进行清晰地观察.  相似文献   

2.
油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油菜田全生育期节肢动物种类丰富,共记录52种,分属10目32科。同翅目昆虫的相对丰盛度最高,为0. 823,其次为双翅目昆虫,相对丰盛度为0.114。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油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可分为4类,分别为群落建立阶段的动态类型,节肢动物大量迁入阶段的动态类型,蚜虫大发生阶段的动态类型和相对稳定阶段的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3.
杨树苗圃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杨树苗圃生长季节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共得到27科41种11639个个体,分析比较了不同昆虫类群数量比例以及优势种随季节变化动态,并分析了个体数、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施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岚  杨永  王占海  陈阜  曾昭海 《作物学报》2013,39(11):2016-2022
在大豆开花期分别对3个施氮水平下(0、50和100 kg hm-2)大豆连作(大豆-大豆-大豆)、玉米-大豆轮作I (大豆-玉米-大豆)及玉米-大豆轮作II (玉米-玉米-大豆),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玉米-大豆轮作及施氮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3种种植方式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呈减少趋势。高氮处理(100 kg hm-2)明显降低了大豆连作、玉米-大豆轮作II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玉米-大豆轮作I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略有降低。玉米-大豆轮作I种植方式可减轻氮肥对其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影响,但施氮明显改变了其细菌群落结构。玉米-大豆轮作II中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受氮肥影响较小。在3种种植方式的土壤中,分布着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及厚壁菌门细菌,其中前两门菌群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高大平房仓散装储粮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GJ89型粮虫陷阱检测器对中央储备粮重庆北碚直属库高大平房仓储粮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其群落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大平房仓储粮昆虫主要有书虱Lipocelis botrychophilus、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和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等4类,其中书虱为绝对优势种群;在粮堆垂直方向0~50cm4类昆虫发生最多,100~150cm发生最少;4类昆虫在粮面0~50cm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及均匀度4项指标高于50~100cm和100~150cm,水平方向6个区域各项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温室内两种爵床科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本试验选取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植物馆内的两种爵床科植物,赤苞花(Megaskepasma erythrochlamys Lindau)、黄虾花(Pachystachys lutea Nees)为研究对象,用石蜡包埋法对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分析,使用CIRAS-3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爵床科的两种植物在相同的环境中,叶片的内部结构相似,上表皮均厚于下表皮,海绵组织均厚于栅栏组织。光合指标存在差异,赤苞花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均大于黄虾花,但黄虾花的水分利用率、净光合速率大于赤苞花。  相似文献   

7.
探索烤烟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对深入理解连作障碍成因,制定土壤保育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指导意义。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省3个核心烟区不同连作年限(0、2、4和8年)耕层土壤细菌16S rDNA V3-V4片段进行测序,并结合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细菌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曲靖、红河烟区烟田土壤排前10位的细菌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累积总和分别为11.43%~17.46%和15.82%~22.35%,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随连作年限的延长极显著或显著增加,文山烟区烟田排前10位的土壤优势细菌菌属相对丰度累积总和为17.66%~23.08%,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连作年限的延长极显著提高;氨基酸代谢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功能丰度是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代谢路径,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区域间存在差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分布密切相关,其中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核心环境因子,贡献值(18.12%)最高。综合而言,不同烟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优势菌属相对丰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大豆-玉米轮作对土壤固氮细菌的影响,以玉米连作为对照(MMM),以nif-H基因为指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豆-玉米2年轮作周期(MSM)和大豆-玉米-玉米3年轮作周期(SMM)下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大豆-玉米轮作下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均显著增加。固氮细菌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在0~20、20~40 cm土层均为轮作高于对照,轮作下MSM显著高于SMM;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0~20 cm土层轮作显著高于MMM;20~40 cm土层MSM显著高于MMM。在门水平上,MSM和SMM的0~20、20~4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MMM。在属水平上,2个轮作类型0~20 cm土层的慢生根瘤菌属、弗兰克氏菌属和纤毛菌属相对丰度显著较高;20~40 cm土层慢生根瘤菌属、伪食酸菌属、地杆菌属和固氮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较高;MSM 0~20、20~40 cm土层慢生根瘤菌属、甲基孢囊菌属和固氮弧菌属较SMM均提高。方差分析表明,固氮细菌丰度指数(Chao1和ACE指数)与有机质、碱解氮...  相似文献   

9.
施用草木灰旨在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由土壤自身衰退而引发的土传病害,更好的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施用草木灰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草木灰显著增加了烤烟根际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P<0.05),真菌数量虽略有降低但差异并不明显;移栽后35、55、75天的3个时间段均有一致规律。同时,上述3个时间段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和对6类碳源的利用程度也以施用草木灰处理显著高于对照。施用草木灰后,烟株各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 指数(H)、Simpson指数(D)、均匀度指数(E)、丰富度指数(S)(P<0.05)均有所提高,其中移栽后35天时差异显著。根际微生物群落的PCA分析表明,增施草木灰处理和对照在主成分坐标体系中差异十分明显,草木灰处理集中在第1主成分正方向,而未施用的对照则集中在第1主成分负方向,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上述说明增施草木灰在改善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于2017—2020年开展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不还田对照(CK)、常规化肥(NPK)、常规化肥+1/2量秸秆(SR1)、常规化肥+全量秸秆(SR2)、常规化肥+2倍秸秆(SR3)5个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碳循环酶活性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试验前,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与C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显著提升了5.05%~8.55%,18.40%~36.80%,35.76%~66.93%,27.20%~52.10%,且均表现为秸秆用量越大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越高。另一方面,与CK和NPK处理相比,3个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升;其中SR2处理下的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值最高,比SR1处理分别显著高出16.25%,8.49%,14.69%,SR3处理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比SR1处理显著...  相似文献   

11.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Brilloui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以及物种优势度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采用群落相似度指数对不同时期的群落相似性进行了分析,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龙眼园2种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有节肢动物13种,分属7 目12科。总的来看, 各畦间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从水平方向来看,各畦的相似水平相差较大,说明节肢动物水平分布极不平衡; 从垂直空间水平来看,上部与中部间、中部与下部均为中解等相似水平,而上部与下部为极不相似水平。龙眼园两种主要害虫均呈现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2.
氮钾配施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生产中氮钾肥投入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氮肥肥效及作物的产量潜力。为了探明不同施氮量下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7年及2017—2018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采用氮钾两因素完全试验设计,设氮0、90、180、270 kg N hm-2和钾0、60、120、180 kg K2O hm-2各4个水平。在油菜成熟期取样测定产量、地上部氮钾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钾供应不足时(K0和K60),冬油菜施用氮肥的平均增产率为113.7%,而在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K120和K180),施用氮肥的平均增产率高达172.9%;与K0处理相比, K120处理冬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6.6%,继续增施钾肥对不同施氮量下冬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无显著影响;达到区域平均产量时,钾供应充足较低钾(K60)投入平均降低33.9%的氮肥用量。综上所述,氮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冬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冬油菜实际生产中除了重视氮肥施用外,应增加钾肥投入,通过优化氮钾肥配施比例可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实现冬油菜高产和养分高效。  相似文献   

13.
打顶后NAA处理对烟草生长、烟叶中钾和烟碱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省田间连续三年研究了打顶后在茎断面涂抹萘乙酸(NAA)处理对烤烟植株生长、钾素吸收、烟叶中钾和烟碱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导致整个烟株中钾素的钾素损失,烟叶中钾浓度下降,烟碱浓度增加。打顶后NAA处理可以增加烟株对钾素的吸收,并促进钾素向叶片中分配,使叶片钾浓度提高;同时降低叶片烟碱浓度。第一次NAA处理两周后用NAA再处理一次虽然可以进一步提高烟叶钾浓度,但使叶片干重稍有下降,且在操作上多一道工序。若开花后不打顶,虽然叶片中钾浓度较高,但大大降低了叶片干物重,严重影响叶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田间试验,应用PLFAs方法,并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测度法,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一些特征PLFA生物标记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和Pielou均匀度(J)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且25%鸡粪+化肥的处理优于25%饼肥+化肥的处理;在烤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和各特征PLFA,如:16:0、18:1w9c、17:0 10Me、16:0 10Me、16:1w5c和18:1w7c等的相对生物量,均在烤烟生长后期达到最高值;且配施有机肥的处理总是高于纯化肥处理(CK)。除甲烷氧化菌的特征PLFA 16:1w5c含量是25%饼肥+化肥的处理大于25%鸡粪+化肥处理外,其它特征PLFA,如:硫酸还原细菌(SRB)PLFA 16:0 10Me和厌氧细菌PLFA 18:1w7c生物含量皆为25%鸡粪+化肥处理大于25%饼肥+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有机无机氮不同配比对山地烤烟生长发育、抗病性和香吃味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等氮量条件下,开展了有机无机氮不同配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能够显著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改善烟株抗逆能力,表现为烟株长势强,烟叶发育充分,烟株发病率较低;(2)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有效改善烟叶的等级结构,提高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效益;(3)有机肥的施用能提高烤烟烟叶的香吃味;(4)山地烤烟20%有机氮与80%无机氮配施的综合效应最好。综上所述,在亩施纯氮7.5 kg的施肥水平下,20%有机氮与80%无机氮配比对山地烤烟具有最好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收时间对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烤箱对成熟度一致的烤烟烟叶进行烘烤,通过对不同采收时间的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的分析,对烤烟烟叶成熟采收的外观标准进行量化,以期寻找能够提高香气质、量的烤烟成熟外观标准,为烤烟生产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各部位烟叶外观标准为:下部叶在移栽后60-65d,叶龄在45-50d,叶尖微黄,主脉1/3-1/2、支脉3-5对变白,叶片下垂程度达到1.19-1.20,茎叶夹角70°-75°;中部叶推迟到移栽后95d,叶龄达在65d,叶面黄中带青,主脉2/3以上、支脉8-9对变白,叶片下垂达到1.30,茎叶夹角70°,有成熟斑和焦尖现象;上部叶在115d后采收的烟叶,叶龄在75d以上,叶面几乎全黄,主支脉全白,叶面下垂程度达到1.54以上,茎叶夹角达到75°,有成熟斑和焦尖现象。达到此成熟标准时采收,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感官质量评价得分较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烤烟含氯农残总量状况及其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2003—2005年2816份烤烟样品含氯农残总量在不同产区、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和不同年份间的变异,结果表明:中国烟叶含氯农残总量在样品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幅为0.00~5.40mg/kg,平均值为0.372mg/kg,变异系数为223.38%,有350个烟叶样品未检出,占总样品数的12.43%。其中云南(0.781mg/kg)、湖南(0.663mg/kg)烟叶样品的含氯农残总量较高,辽宁(0.037mg/kg)、四川(0.041mg/kg)烟叶样品的含氯农残总量较低;烤烟品种G80样品的含氯农残总量(0.599mg/kg)较高,9717品种样品的含氯农残总量(0.033mg/kg)较低;不同等级烟叶含氯农残总量表现为C2F>B2F>C3F>X2F;不同年份的烟叶含氯农残总量表现为2003年>2005年>2004年。针对中国烤烟含氯农残的状况,提出了控制烤烟农残含量、提高烟叶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内烤烟烟叶醇化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烟叶醇化是改善烟叶质量、提高烟叶可用性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卷烟产品内在质量的基础和保证。主要围绕着烤烟烟叶最佳醇化期研究,醇化过程中化学成分、酶和微生物等相关物质的变化趋势,醇化条件和环境与醇化质量相关性,生物制剂及辐射技术等外加手段的应用以上4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近几年来与烤烟烟叶醇化相关的机理及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烤烟烟叶醇化机理及技术的研究趋势将逐渐向多项醇化技术的联合研究、醇化技术参数进一步优化和工业适应性的推广应用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