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稻主要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对水稻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通过归纳水稻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现状,分析了生物防治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植物先天免疫和寄主诱导抗病性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应重视微生物制剂与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加强植物源生防制剂的研究,同时开展基于水稻品种抗性、生物防治、栽培控害和科学用药等技术集成研究。  相似文献   

2.
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hum×P.Purpureum)系美洲狼尾草(P.americahum)与象草(P.Purpureum)的种间杂交种,是多年生高大C4草本植物,已作为造纸、饲料原料等被广泛应用,是中国有前景的非粮能源植物之一。笔者以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和生物质转化利用为中心,针对杂交狼尾草的生物学特征、遗传特性与良种选育、产量、品质特征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栽培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展望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研发前景。认为虽然杂交狼尾草存在对土壤条件要求高、在北方地区不能越冬等缺点,但较其他能源植物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在条件较好的边际土地和污染农田上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植原体是一类通过叶蝉、飞虱、木虱和蝽象等韧皮部取食的半翅目昆虫传播的植物病原细菌,能够引起世界范围内1000 多种植物病害。因其经济上的重要性,植原体病害被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植原体病害的传播和流行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植原体病害防治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了植原体病害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植原体—寄主植物—介体昆虫的分子互作、植原体病害流行的要素和影响因素。此外,还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植原体病害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水稻种植大省,每年生产的水稻销往全国各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水稻生产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由于田间生态环境中菌种的变化,使水稻产生一些新病害,这些新病害用农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稻米品质及产量下降等问题。可以从生物防治入手,用生物制剂诱导水稻产生抗性,改变水稻体内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木霉菌及其对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文就木霉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拮抗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就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概括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几丁质酶及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几丁质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细胞和组织中,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研究发现许多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可以产生几丁质酶。笔者主要对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特性、功能及几丁质酶在植物真茵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抗病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香蕉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炭疽病是香蕉采后一种重要病害,生物防治香蕉炭疽病成为研究的热点。此文介绍了香蕉炭疽病的主要症状及概述了两种不同方式对香蕉炭疽病进行生物防治。其一,利用生防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链霉菌等)对香蕉炭疽病进行生物防治,生防菌主要是对香蕉炭疽菌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附着孢的形成有影响。其二,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对香蕉炭疽病进行生物防治,其中艾蒿、大茴香、丁香、花椒、桂圆等植物的活性物质对香蕉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生物防治香蕉炭疽病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后果蔬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十年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利用天然植物产物、混合菌剂防治采后病害以及拮抗菌活体筛选是研究的热点。活体筛选出的拮抗微生物容易定殖,适应性强;混合菌剂能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且防治效果好。概括了常用的几种拮抗菌的筛选方法并阐述了拮抗菌生防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设施栽培中蔬菜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的高速发展,诸多制约设施栽培蔬菜产业发展的问题随之出现。蔬菜线虫病害问题是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其中以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的危害最为严重。根结线虫是植物根系定居性内寄生生物,因其广泛分布性和多寄生性,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病原物。过去,该类病害的防治以化学药剂为主,并结合农业防治以及使用抗病品种等,但都有其局限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生物防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生物防治的各类生防因子的研究进展,并就影响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根际促生菌的生防机理及用作生防制剂的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际促生菌是一类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生活力或植物抗病害能力的天然土壤细菌,除可经由多种途径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与物质积累、提高植物的各项生长参数与生理生化指标外,其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植物病害加以防治。根际促生菌的生物防治活性依赖于其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并经由特定生防活性物质的分泌、对植物系统抗性的诱导来加以实现。利用根际促生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可对植物病害病原菌的生长造成抑制,这对于一些难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植物病害十分关键。本文论述了根际促生菌的生物防治机理,并探讨了将根际促生菌用作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剂的可能性,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纹枯病种质资源、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纹枯病以其常发性和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巨大损失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江以南许多省份已将其列为水稻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本文就水稻纹枯病抗病种质的资源发掘与利用、抗性遗传方式以及水稻纹枯病抗病育种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水稻抗纹枯病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高水平(免疫)抗源;没有一套比较客观、准确和简便的抗性鉴定标准;有些高抗材料表现为部分抗性;分子遗传研究和抗病育种脱节;以及高抗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在生产上抗性不高等。结合本课题组所进行的工作,认为当前水稻纹枯病抗病遗传育种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继续筛选、创制抗源;抗性鉴定中宜将Rush的0-9级标准和相对病斑长、Groth指标以及叶片蜡质含量结合使用;遗传研究群体和育种群体宜尽量为同一群体;聚合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应用,培育多基因抗病品种。同时展望了今后水稻纹枯病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旱机理和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中国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不但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利于稳产增产、节约能源。日益深入的干旱胁迫响应基因及QTL定位研究的积累为进行抗旱育种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对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伤害机理和抗旱的分子机制以及水稻抗旱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抗旱机理及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今后应加强对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有效发掘、评价、创新和利用,进一步发挥抗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旱育种实践中的作用,改良水稻根系,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生产上对稻瘟病的防治没有特效的方法。为了对未来水稻稻瘟病在生产实际应用上提供一些参考,分别从化学防治、抗性品种培育、生物防治、栽培管理方法等方面概述了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化学防治、抗性品种、生物防治、栽培管理在生产应用上的利弊,指出了抗性品种选育、合理栽培管理技术和高活性生物农药三者综合利用将是防治水稻稻瘟病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农药分为活体微生物和农用抗生素2类,属于生物农药,在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据微生物农药的特性,对微生物农药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微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安全性高、产品改良空间大等优点,同时也具有药性慢、易受到环境因素干扰、控制有害生物的范围较窄等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从生态有机农业的立场,对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除草剂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角度,对微生物农药制剂在研究、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微生物农药成果转化率低、产品良莠不齐、评价体系不健全,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微生物菌株筛选和商品化开发研究,建立健全微生物农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发病因素与病害流行、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争议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种植制度的变更和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生产上大螟在局部地区已经由水稻次要害虫变成主要害虫,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但目前中国稻区多数仍沿用以二化螟为靶标的防治技术体系,亚致死剂量农药反而促进大螟种群增殖。为了加强大螟的防控研究和技术推广,笔者在整理中国大螟近几十年来与防治相关的文献报道基础上,针对大螟多寄主选择、倾向田边产卵等生物学特性、大螟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和边际危害的特点,探讨了以性诱法为主导的预测预报方法,总结了农业防治以减低少虫源基数、生态调控以降低种群数量和科学测报精准施药等方面综合应用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中需重视大螟预测预报方法完善、大螟抗药性监测和转抗虫基因水稻的抗性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全球抗逆转基因水稻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中国与全球抗逆转基因水稻研究状况及热点与趋势,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2001—2015年抗逆转基因水稻相关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Ⅲ软件对该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就作者合作来说,中国高产作者合作分散,如钱前、陈亮等独立作者较多,仅刘永胜、牛向丽等少数几人形成区域小规模合作;而对比全球,密集且形成了多个联系密切的作者合作网络;通过对比研究热点,共性为都注重本身技术及抗病、抗虫研究,而在中国还包括抗环境胁迫、抗除草剂基因等研究,更趋于多元化。中国在该领域应加强核心作者间的合作,加快资源整合与共享;并关注全球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重视国际间合作,促进抗逆转基因水稻研究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以15年(1998—2012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类项目申请数据为依据,对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从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2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数据显示,15年来稻、麦类各类型项目申请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稻类项目的申请总量高于麦类项目。从研究领域来看,稻类研究项目申请量最多的是发育生物学,占稻类申请量的37.4%;其次是抗性,占27.6%。麦类作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研究领域上,占麦类申请量的38.1%;其次是发育及品质,分别占23.7%和21.5%。从研究层次来看,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稻类研究领先于小麦研究。稻类研究项目申请量最多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占稻类申请量的41.6%;其次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占28.8%。麦类研究申请量最多的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占麦类申请量的36.5%;其次是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占28.2%。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建议今后在继续加强对围绕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等研究持续资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将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与传统作物学相结合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野生稻的种质资源概况、野生稻所具的优良性状、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及其在常规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上应用等方面论述野生稻种资源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应加强对野生稻中优良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促进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潜根线虫在世界各稻区均普遍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前期对根结线虫有较好毒杀活性的9个菌株中筛选出对水稻潜根线虫有很好毒杀效果的菌株。结果表明,2周发酵液2.5倍稀释液处理水稻潜根线虫,菌株ZW-1和XO-2对潜根线虫毒杀活性较强,72h的死亡率分别为93.7%和96.7%,LC50值分别为90.4451和76.3875μL/mL。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W-1和XO-2分别为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和黑曲霉(A.niger)。这些生防真菌菌株的发掘,为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