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海量图像数据,传统的图像识别方法识别玉米植株病害准确率较低,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中的常用算法被广泛用于处理机器视觉问题,能自动识别和提取图像特征。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增强与迁移学习相结合的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玉米植株病害模型。该算法首先通过数据增强方法增加数据,以提高模型的泛化性和准确率;再构建基于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引入该模型的训练方式,提取病害图片特征,加速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降低网络的过拟合程度;最后将该模型运用到从农田采集的玉米病害图片,进行玉米病害的精确识别。识别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数据增强与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对玉米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黑穗病及瘤黑粉病)的平均识别准确度达96.6%,和单一的卷积神经网络相比,精度提高了25.6%,处理每张图片时间为0.28s,比传统神经网络缩短了将近10倍。本算法的精确度和训练速度上比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有明显提高,为玉米等农作物植株病害的识别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复杂背景下玉米病害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田间环境复杂背景下病害识别困难、识别模型应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玉米病害识别方法,探讨了数据集的品质对建立模型性能的影响。利用复杂背景下的玉米病害图像进行数据增强、背景去除、图像细分割和归一化等处理,设计了具有5层卷积、4层池化和2个全连接层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利用L2正则化和Dropout策略优化网络,对复杂背景下的玉米9种病害进行识别训练和测试,优化后的CNN模型平均识别精度为97.10%,比未优化的网络模型提高9.02个百分点。利用不同大小、不同品质的数据集对优选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数据增强后比原始样本平均识别精度提高了28.17个百分点;将复杂背景去除后,模型性能进一步提升,识别精度达到97.96%;对数据集进行细分割处理后,平均识别精度为99.12%,表明卷积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且数据集需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品质。开发了基于移动端的玉米田间病害识别系统,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平均识别准确率为83.33%,系统能够实现田间复杂环境下的玉米病害识别。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病害的精准检测与识别是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方法已得到快速应用,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农作物病害检测与识别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于传统农作物病害识别方法,分析传统方法的弊端所在;立足于农作物病害检测与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发展和优化历程,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农作物病害检测与识别的具体应用进行分类,从基于公开数据集和自建数据集的农作物病害分类识别、基于双阶段目标检测和单阶段目标检测的农作物病害目标检测以及国外和国内的农作物病害严重程度评估3个方面,对各类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其性能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基于农作物病害检测与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公开数据集上识别效果良好的网络模型在自建复杂背景下的数据集上识别效果不理想;基于双阶段目标检测的农作物病害检测算法实时性差,不适于小目标的检测;基于单阶段目标检测的农作物病害检测算法在复杂背景下检测精度较低;复杂大田环境中农作物病害程度评估模型的精度较低。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何获取高质量的农作物病害数据集;如何提升网络的泛化性能;如何提升大田环境中农作物监测性能;如何进行大面积植株受病的范围定位、病害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单枝植株的病害预警。  相似文献   

4.
卷积神经网络的使用提高物体识别的准确率,但还是存在运行时间长、参数量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使用二值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植物病虫害进行识别。试验中以VGG16模型为基准,采用深度网络模型对植物病虫害进行分类,相比于传统植物分类方法有效提高准确率;以符号函数和尺度因子α代替浮点型权值参数,将权值二值化以提高模型的计算速度;采用了PlantVillage数据集共54 306张图片,并且设置不同比例、环境下的数据集用以排除固有偏差对实验的影响,并且对原数据集进行图片扩充以消除样本分布不均的情况。试验表明二值化模型达到原模型近两倍的计算速度,且在分割数据集下测试平均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6.8%。  相似文献   

5.
针对苹果叶部病害由于数据集类间样本不均衡和拍摄角度、光照变化等实际成像与环境因素造成的精度低和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非对称混洗卷积神经网络ASNet。首先,通过在ResNeXt骨干网络中添加改进的scSE注意力机制模块增强网络提取的特征;其次,针对多数叶片病害特征分布相对分散的问题,使用非对称混洗卷积模块代替原始的残差模块来扩大卷积核的感受野和增强特征提取能力,从而提升模型的分割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在非对称混洗卷积模块中使用通道压缩和通道混洗的方式弥补了分组卷积造成的通道间关联性不足的缺陷,降低了由于叶部病害类间不均衡导致的传统网络模型精度偏低的问题。在COCO数据集评价指标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骨干网络为ResNeXt-50的原始Mask R-CNN模型,本文模型的平均分割精度达到96.8%,提升了5.2个百分点,模型权重文件减小为321MB,减小了170MB。对实地采集和AI Challanger农作物病害分割挑战赛的240幅苹果叶片图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模型ASNet对苹果黑腐病、锈病与黑星病3种病害和健康叶片的平均分割精度达到94.7%。  相似文献   

6.
基于GoogLeNet改进模型的苹果叶病诊断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苹果病害自动识别精度低、高延迟问题,以苹果锈病和斑点落叶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苹果病害诊断系统。采用旋转、锐化、模糊等数据增强方法扩展数据集,使用数据标准化方法优化模型的数据输入,在算法模型上,在GooLeNet模型的基础上减少inception模块上的数量,并优化模型前段的网络结构以捕获更多的特征信息,最后系统依据建立的算法模型和Tornado框架构建病害识别网络视图。试验结果表明:GoogLeNet改进模型的精准率提高2.1%,达到98.4%,模型参数仅为原模型的17.5%,实现苹果病害实时、便利的图像自动识别,为苹果病害防治防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对于黄瓜病害的识别存在依赖人工提取特征以及识别精度较低等问题。本研究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应用于黄瓜叶部病害识别,利用卷积层对原始病害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使用池化层对卷积层输出特征图进行压缩,从而减少模型训练时间,SoftMax分类器对识别结果进行分类。利用本研究方法在黄瓜病害叶片数据集上进行识别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能够满足黄瓜病害程度自动识别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李丹 《农业工程》2020,10(6):36-40
针对在黄瓜叶部病害识别过程中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存在模型训练时间长、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迁移学习和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黄瓜叶部病害进行识别。首先对数据集图像进行预处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对传统残差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最后使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利用该研究方法对不同的黄瓜叶部病害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可为其他作物的识别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马铃薯病害叶片检测方法过度依赖大量训练数据以及对未知病害识别泛化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特征对齐网络的小样本马铃薯病害叶片检测模型。首先,收集并整理包含多种病害类型的弱标注马铃薯病害叶片数据集。其次,在支持分支中建立文本语义和视觉语义的多模态双层特征语义表示,并利用预训练网络生成多个候选框。再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将候选框区域映射到深度特征空间,并借助无参数的度量方法实现文本语义与视觉语义的特征对齐。最后,将查询分支中的未知类病害图片与多模态视觉和文本语义关联集进行度量计算,根据相似度值快速给出待测图片中未知新类的病害类别。通过在自建的马铃薯病害叶片数据集和开源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所提出模型分别可以实现93.55%和96.35%的识别精度,在跨域数据集上可以实现95.15%和94.06%的识别精度,优于当前经典的目标检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冗余太大,收敛速度慢,对硬件计算资源要求过高,导致适用性差,不适合布署在边缘侧的嵌入式设备上,且大多数识别模型鲁棒性差,在复杂环境下识别效果不佳。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两个基本模块用于搭建病害识别网络:一是高效残差模块,采用残差和多种卷积分解结构,在保证识别精度的情况下简化模型;二是恒等残差模块,用于加深网络层次,提升网络的拟合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搭建的高效运算网络对简单背景下的多种作物病害进行识别,训练集的准确率达到99.37%,验证集的准确率达到98.48%。优化损失函数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准确率均在99%以上,收敛速度加快,参数内存仅3.15 MB,降低硬件计算力(FLOPs)的要求到1.71 M。将提出来的模型在复杂背景下进行测试,识别准确率均达到92.6%,且硬件计算力需求,参数内存,识别精度均优于MobileNet和ResNet,为实时检测作物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卷积模型的农业问答语性特征抽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农技推广社区每秒增衍问答数据近万组,这些海量数据具有隐性的词性、情感和冗余向量特征,实现数据聚合与数据块消减是该领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业问答情感极性特征抽取分析模型,结合农业分词字典,对数据集进行分词后使用Skip-gram模型转换为256维的词向量,利用批规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数据集进行训练,从而得到用于识别农技推广社区问答词性情感相似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测试样例集中的冗余队列,与其他5种文本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各项指标优势明显,针对测试集的语性特征抽取准确率达到82.7%。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水力机组故障类型识别需要人工参与、识别效率低下的问题,借助轴心轨迹图片蕴含的丰富信息,在引入细粒度模型对故障严重程度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力机组轴心轨迹类型的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先建立了4种故障严重程度的评判标准和对应的2种水电机组轴心轨迹细粒度数据库;利用改进过卷积层与池化层参数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库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和全连接网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对轴心轨迹故障类型的识别率达到了98.75%,对严重程度的识别率达到了98.33%,该方法提出的关于细粒度分类的有量纲指标相比量纲一指标拥有更优的状态描述能力,也符合水力机组故障诊断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轴心轨迹识别算法对于机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玉米病害图像识别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实现小数据样本复杂田间背景下的玉米病害图像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玉米病害图像识别模型。在VGG-16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全新的全连接层模块,并将VGG-16模型在Image Net图像数据集训练好的卷积层迁移到本模型中。将收集到的玉米病害图像数据集按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为扩充图像数据,对训练集原图进行了旋转、翻转等操作。基于扩充前后的训练集,对只训练模型的全连接层和训练模型的全部层(卷积层+全连接层)两种迁移学习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数据扩充和训练模型的全部层能够提高模型的识别能力。在训练模型全部层和训练集数据扩充的条件下,对玉米健康叶、大斑病叶、锈病叶图像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5. 33%。与全新学习相比,迁移学习能够明显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与识别能力。将训练好的模型用Python开发为图形用户界面,可实现田间复杂背景下玉米大斑病与锈病图像的智能识别。  相似文献   

14.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作物病害图片进行识别分类需要较长模型训练时间,采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可有效提高识别效率.首先探究迁移学习冻结全部网络层、冻结部分网络层和不冻结网络层时的识别效果,然后使用InceptionV3模型和Xception模型分别对玉米健康叶片、尾孢叶斑病、纹枯病以及锈病进行识别与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迁移学习不冻...  相似文献   

15.
传统茶叶病害分类主要依赖人工方法,此类方法费工费时,同时茶叶病害样本较少使得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不充分,病害分类准确率不够高。针对茶炭疽病、茶黑煤病、茶饼病和茶白星病4类病害,提出一种基于双节点-双边图神经网络的茶叶病害分类方法。首先通过两分支卷积神经网络提取RGB茶叶病害特征和灰度茶叶病害特征,两分支均采用ResNet12作为骨干网络,参数独立不共享,两类特征作为图神经网络的两个子节点,以获得不同域样本所包含的病害信息;其次构建相对度量边和相似性边两类边,从而强化节点对相邻节点所含病害特征的聚合能力。最后,经过双节点特征和双边特征更新模块,实现双节点和双边交替更新,提高边特征对节点距离度量的准确性,从而实现训练样本较少条件下对茶叶病害的准确分类。本文方法和小样本学习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在miniImageNet和PlantVillage数据集上5way-1shot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9.30%和88.42%,5way-5shot准确率分别为82.48%和93.04%。同时在茶叶数据集TeaD-5上5way-1shot和5way-5shot准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深度学习与复合字典的马铃薯病害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自然环境下小样本病害叶片识别率低、鲁棒性不强的问题,以马铃薯病害叶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与复合特征字典结合的病害叶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迁移学习技术对Faster R-CNN模型进行训练,检测出病害叶片的斑块区域;然后,采用高密度采样方法对整个斑块区域提取颜色特征和SIFT特征,建立颜色特征和SIFT特征词汇表,再由K-均值聚类算法对两类表观特征词汇表进行聚类,构造出复合特征字典;最后,将病害区域提取的特征在复合特征字典中映射后获得特征直方图,利用支持向量机训练出病害的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特征字典中视觉单词数为50时,病害识别的鲁棒性和实时性最佳,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0.83%,单帧图像耗时1.68 s;在颜色特征和SIFT特征组合下,本文方法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对病害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84.16%;在相同数据集下,与传统词袋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提高了25.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形式的机械损伤对蓖麻种子发芽生长和榨油后的蓖麻油质量影响不同,因此对产生机械损伤的蓖麻种子进行识别分类非常重要。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蓖麻种子损伤分类算法。以种壳缺失、裂纹和完整蓖麻种子(无损伤)的分类为例,构建了蓖麻种子训练集和测试集,搭建2个卷积层(每个卷积层8个卷积核)、2个池化层和1个全连接层(128个节点),实现分类。为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调整网络结构以及优化批量尺寸参数,得到较优的网络结构和批量尺寸;利用上下左右翻转扩充样本,改变优化器、学习率以及正则化系数对该网络进行组合试验,获得准确率及效率较优的组合。通过Dropout优化减小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过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卷积层为5层、池化层为5层、批量尺寸为32时,该网络模型平均测试准确率为92.52%。在组合试验中,Sgdm优化器更新网络可以提高网络的分类性能;数据扩增可以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减小过拟合现象;通过Dropout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过拟合;选择学习率为0.01,正则化系数为0.0005时,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4.82%,其中种壳缺失蓖麻种子准确率为95.60%,裂纹蓖麻种子准确率为93.33%,完整蓖麻种子准确率为95.51%,平均检测单粒蓖麻种子的时间为0.1435s。最后,开发蓖麻种子损伤分类系统,验证结果为:种壳缺失蓖麻种子的准确率为96.67%,裂纹蓖麻种子的准确率为80.00%,完整蓖麻种子的准确率为86.67%。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损伤蓖麻种子分类时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可在蓖麻种子在线实时分类的检测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卷积胶囊网络的百合病害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军  张晶晶  李民赞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2):246-251;331
为了提高百合病害诊断模型的抗噪能力,以VGG-16模型为基础构建卷积胶囊网络,并分析了胶囊尺寸、路由迭代次数对训练时间及模型精度的影响。最终得到胶囊尺寸为8、路由迭代次数为3的卷积胶囊网络,该网络对百合病害诊断精度达到99.20%。使用不同等级的高斯噪声、椒盐噪声、斑点噪声、仿射变换图像对模型抗噪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卷积胶囊网络明显优于VGG-16模型,更适合在实际生产环境下的百合病害诊断。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叶片条锈病和白粉病为研究对象,针对同类型病害的不同严重度之间的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差异较小,传统方法病害严重度估计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空间变换的卷积神经网络(Recurrent spatial transforme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RSTCNN)对小麦叶片病害进行严重度估计。RSTCNN包含3个尺度网络,并由区域检测子网络进行连接。每个尺度网络以VGG19作为基础网络以提取病害的特征,同时为了统一区域检测过程中前后特征图的维度,在全连接层前引入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SPP);区域检测子网络则采用空间变换(Spatial transformer,ST)有效提取尺度网络特征图中病害的注意力区域。小麦叶片病害图像通过每个尺度网络中卷积池化层得到的特征图,一方面可作为预测病害严重度类别概率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ST进行注意力区域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区域作为下一个尺度网络的输入,通过交替促进的方式对注意力区域检测和局部细粒度特征表达进行联合优化和递归学习,最后对不同尺度网络的输出特征进行融合再并入到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小麦叶片病害严重度的估计。本文对采集的患有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叶片图像结合数据增强方法构建病害数据集,实验验证了改进后的RSTCNN在3层尺度融合的网络对病害严重度估计准确率较佳,达到了95.8%。相较于基础分类网络模型,RSTCNN准确率提升了7~9个百分点,相较于传统的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机器学习算法,RSTCNN准确率提升了9~20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病害严重度估计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迁移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的鱼濒死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濒死鱼难以实时、高精度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的濒死鱼预警系统。通过迁移学习方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使模型在训练初期即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优化前网络总体误差为1.75,优化后为0.75。为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使用两组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进行对比,结果显示,ZFnet网络(AP=0.902)略好于VGGnet网络(0.898),两者均显著优于常见的HOG+SVM算法(AP=0.2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