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优良护坡植物假俭草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俭草匍匐生长性能强,具有植株低矮、耐贫瘠、耐粗放管理等显著优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护坡目标草种。在介绍假俭草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习性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假俭草有性繁殖及无性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并对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指出如何提高草茎生长速度促进尽快成坪、提高操作便利性和降低施工成本是目前假俭草大面积应用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毛白杨试管苗不需用培养基仅以饱和湿度空气为介质进行生根的新方法,即:气培生根法,从而命名传统的组培生根程序得以简化。气培生根无需严格灭菌并能在试管之外完成,生根苗适应外环境能力增强,移栽成活率高。气培生根用于工厂化微繁育苗能显著地提高繁殖系数和生产效率,并能使试管苗的成本下降35%以上。庶糖溶液和CO2对茎段生根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外源激素对苦丁茶冬青扦插生根的影响,以苦丁茶冬青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分别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中2 h,以清水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插穗韧皮部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并统计各处理的生根时间和生根率。结果表明:IBA和NAA处理能提高插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插穗整个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NAA处理又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从而使生根时间缩短至49.25 d,生根率达71.43%,同时显著增加单插穗生根数,可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激素类型、不同浓度水平以及不同直径插穗对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影响,为探寻高效繁殖体系以及为人工栽培和园林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扦插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经过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这4种外源激素处理的插穗扦插生根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IBA处理的效果最好;(2)在0~400mg/L这4个水平浓度中,IAA,IBA,NAA和GA分别在50,200,50,50mg/L时,所处理的插穗扦插达到其各自生根率的最大值;(3)粗插穗(D≥7mm)的平均生根率最高,达54%,其中以200mg/L的IBA处理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77%。[结论]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最优组合为,9月上旬,选用直径D≥7mm的插穗,用200mg/L的IBA处理。  相似文献   

5.
组培芽苗进行气培生根培养前经外源糖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气培茎段生根率和根系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外源糖溶液处理可使气培茎段总含糖量、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相应增加,保证了生根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组培芽苗进行气培生根培养前经外源糖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气培茎段生根率和根系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外源糖溶液处理可使气培茎段总含糖量,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相应增加,保证了生根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区典型堤防不同植草护坡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鄱阳湖区典型堤防不同植草护坡产流产沙特征进行试验研究,为该区植草护坡草种筛选以及护坡技术构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手段,利用水土流失移动监测车选取鄱阳湖区典型堤防——九江市永修县九合联圩为研究对象,对裸露坡面(BL)、自然恢复坡面(NRS)、狗牙根护坡坡面(CDS)、中华结缕草护坡坡面(ZSS)和假俭草护坡坡面(EOS)等5种护坡模式进行了水土流失监测,量化不同护坡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裸地具有最短的初始产流时间和最大的径流流速,植草后能较大幅度延长初始产流时间,降低径流流速,并且假俭草坡面减缓坡面流速的效果最为明显。20 mm/h雨强下,4种植草坡面与裸露坡面之间的径流系数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随着雨强的增大,植草坡面对径流的抑制作用就越来越明显。各处理土壤流失量均随着雨强增大而增大。[结论]植草护坡能有效减少堤防土壤流失量,并且堤防植草护坡的减沙效益在大雨强下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六瓣石笔木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泥炭土、黄心土、黄心土加河沙混合物3种不同的基质对六瓣石笔木的扦插成活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和最长根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扦插基基质的成活率、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差异极显著,平均生根数差异显著;3种基质中,以泥炭土的效果最佳,扦插成活率为86.67%,平均生根数为6.22条,平均根长为3.34 cm,最长根长为10.53 cm,结果均比其余2种基质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促根剂对南方红豆杉扦插穗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促根剂A3生根效果最佳,其始根天数、生根率、根数、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52.7~64.0d、90.0%~93.7%、8.00~8.67条、8.67~8.93cm和0.61~0.69,显著优于其他3种促根剂;其次为促根剂A2>促根剂A1>萘乙酸(对照)。除20ng/kg浓度促根剂A1所得根系效果指数显著高于10ng/kg和15ng/kg浓度外,促根剂A2和A3各浓度间差异不明显,但20ng/kg浓度促根剂A2根系效果指数也高于其他2个浓度,提高促根剂A1和A2的应用浓度有望提高扦插穗条生根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八仙花在非梅雨季节扦插的成活率,基于操作简单、节水、管理方便省事的理念,探讨了不同的基质和给水方式对八仙花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八仙花在非梅雨季节扦插时,插条选择以带顶芽的嫩枝比较好。带顶芽的插条生根快,根数多,扦插22 d的生根率可达96%~100%,生根数可达6~16条;不带顶芽的茎段也可以用于扦插,只是扦插生根时间相对较长,需要50 d左右。2)带顶芽的插条在自吸水的情况下,以蛭石的生根快又多,平均根数可达16条、根长2.8 cm、生根率100%;其次是珍珠岩(根数13条、根长2.0 cm、生根率100%),再次是河沙(根数10条、根长0.7 cm、生根率100%),在扦插基质的选择中,以干净、疏松透气、保水性能好的蛭石为最佳选择,如果是家庭阳台养花,体量轻便的蛭石更是优于沉重的河沙。3)自吸水的扦插装置可以大大提高插条的生根率,且节水,省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蘸根处理对彰武松造林效果及生长表现的影响,为推动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北京市密云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设置复合微生物菌剂、ABT-3生根粉和两者1∶1混合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5 a生彰武松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叶片性状、干物质量以及造林成本影响。[结果]单施ABT-3号生根粉的地径、地下生物量、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本效果最佳;单施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苗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地上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针叶厚度、针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佳;混合处理的各测定指标均低于单施处理,但高于对照处理。[结论]在北京地区进行彰武松造林实践生产中,除了采用常规抚育管理外,建议合理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它不仅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还可以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加快成林步伐,提高林分品质,最终达到改善北京市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区域油松造林中施用BGB微生物菌剂对油松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的影响,以及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变化,为BGB微生物菌剂在黄土丘陵地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在不同坡面处施用3种量的BGB微生物菌剂,观察不同量的处理对油松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BGB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苗木树高、地径的增长;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且影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坡度的降低而变大。其中对土壤中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影响最显著;BGB微生物菌剂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含水量,并且在土壤20—40cm处作用较明显。[结论]BGB微生物菌剂对油松造林成活率、生长量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典型黑土区陡坡植草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陡坡生物防治与影响因素的变化关系,为侵蚀沟治理、水土保持植被措施配置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个坡度,7种草本植被配置模式,于2018年6—9月开展了自然小区水土流失监测。[结果] 1∶1.5和1∶1.2坡比边坡草本建植当年分别较裸地平均减流27%和26%,减沙52%和21%,坡度由34°增加到40°,地表径流虽未增加,但土壤侵蚀量明显增加;影响产流产沙的降雨因子主要有雨量,I_(30),E,EI_(30),坡度变陡,相关性增强;建植草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减流减沙效果最好,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早熟禾3种草种混播减流效果优于单播;1∶1.2坡比边坡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减沙效果逐渐增强,且在植被盖度大于50%时减沙效果接近1∶1.5坡比边坡。[结论]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草本配置下,1∶1.2坡比削坡在侵蚀沟治理时可采用,能减少20%的削坡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为10%~15%(W1),15%~20%(W2),20%~25%(W3),25%~30%(W4)4种水分处理〕臭椿的树干液流和树干径向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臭椿水分利用策略和科学制定臭椿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臭椿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使用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持续监测臭椿树干直径变化,并同步监测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 在W3W4土壤水分处理下,臭椿液流量基本相同,且树干直径的增长量和变化幅度也相近;在W1W3范围内,臭椿液流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夜间液流占日总液流量的比例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分别为:W1(12.3%)>W2(11.9%)>W3(6.0%)。日尺度下臭椿树干直径的变化幅度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但生长量随之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增加,白天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呈增大趋势,夜间呈降低趋势;树干液流和树干直径的变化都滞后于太阳辐射,提前于饱和水气压差,且二者与饱和水汽压差之间的时滞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但二者与太阳辐射之间的时滞受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很小。日尺度下臭椿树干液流与树干直径的变化呈反向变化规律,且液流的变化总是提前于树干直径的变化。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时滞缩短。[结论] 臭椿树干液流与树干直径变化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存在紧密联系。在W3水平,土壤含水量达到了臭椿可以充分利用的阈值,因此W3土壤水分处理为臭椿最适宜的灌溉标准。  相似文献   

15.
保水剂对4种典型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保水剂用量对4种典型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种子包衣保水剂的适宜用量,为荒漠区植被恢复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4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1%,4%,7%,10%,13%的保水剂对4种种子进行处理,测定4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结果]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柠条种子发芽率呈现下降趋势,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4%时发芽率最高;不同量保水剂处理对柠条和红砂种子发芽势影响显著(p0.05)。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发芽势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1%时柠条种子发芽势最高,4%时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不同量保水剂处理对柠条、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影响显著(p0.05),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4%时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当保水剂用量为1%时,柠条种子发芽指数最大。[结论]保水剂用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物种而各异,适量的保水剂对典型荒漠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剂对融雪剂盐害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矮牵牛生长的影响,为改良剂的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香菇菌糠、平菇菌糠和脱硫石膏3种改良剂,通过土柱室内模拟试验,对改良后土壤的pH值,土壤电导率(EC),K+,Na+,Cl-、容重和孔隙度进行测定。[结果]改良处理后,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香菇菌糠施用量为24g/kg时,降低土壤EC值效果最显著;平菇菌糠改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K+离子含量;对于降低土壤中Na+离子含量而言,表现为:平菇菌糠香菇菌糠脱硫石膏;香菇菌糠处理(24g/kg)对于降低土壤中Cl-离子含量、土壤容重和提高孔隙度等方面效果最显著,土壤容重比CK减少了57.3%,孔隙度增加了24.6%,使矮牵牛单株鲜重较CK增加了244.64%。[结论]当香菇菌糠施用量达到24g/kg时,改良融雪剂盐害土壤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下枯落物持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抚育间伐与对照设置试验样地,研究其林下枯落物持水效应特征,为该地区森林抚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重度(间伐35%)、中度(间伐25%)、轻度(间伐15%)抚育间伐,通过典型取样法、烘干法、浸泡法等开展研究。[结果]枯落物总储量大小依次表现为:CK(23.500±0.780)轻度(22.950±1.012)中度(22.708±0.365)重度(20.725±1.041),只有CK与重度有显著性;枯落物总持水量大小依次表现为:轻度(9.37)CK(8.29)中度(7.61)重度(6.39),轻度间伐下枯落物总有效拦蓄量最大;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变化,R2均在0.93以上,具有显著相关性;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变化,R2均在0.99以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综合比较不同间伐强度下枯落物持水性,轻度间伐下枯落物持水性较好,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抚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调亏灌溉下菘蓝耗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调亏灌溉对河西地区菘蓝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区菘蓝的高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分析耗水量和产量变化。[结果]在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各处理的耗水量呈现出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与CK相比显著降低(4.11%~15.71%,p0.05)。耗水强度变化规律基本呈现出苗期最小(约0.90 mm/d),肉质根成熟期较大(约1.60 mm/d),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最大(约3.00 mm/d)。WD_4(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轻度亏水)处理的菘蓝产量与CK无显著(p0.05)差异,达到8 235.32 kg/hm~2,WD_1(营养生长期轻度亏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3.62 kg/(hm~2·mm)],WD_4处理次之,且比CK提高6.74%,即WD_4处理为最优处理。[结论]轻度水分亏缺可以有效降低菘蓝各生育期的耗水量,提高菘蓝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重度水分亏缺则导致土壤水分显著降低,不利于菘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