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3~5 a苗龄南方红豆杉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喷施和灌溉两个处理,探究不同浓度梯度稀土微肥对南方红豆杉营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稀土微肥处理对南方红豆杉幼苗的株高、地径以及枝条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稀土微肥量增加,各项生长指标呈现出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其中1.05 mmol/株用量灌溉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株高增加35.9%,地径增加12%,新梢长度增加17.13%,分枝数量增加57.69%,均达到显著水平。适当浓度的稀土微肥处理可以有效促进南方红豆杉幼苗的生长与分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云南省马关县的6年生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进行了采收主干及其上部枝叶、保留主干采收其上部枝叶、保留主干采收其下部枝叶3种采收方式下3个采收强度的试验,通过1年的持续观察,以不采收枝叶的植株为对照,分析了枝叶采收对云南红豆杉叶构件数量及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采收方式均有随着采收强度的增加落叶量增多的现象,同时老叶落叶率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采收可以促进新叶数量的增加,但是采收上部枝叶比采收下部枝叶对促进新叶数量增加的效果更明显;采收降低春叶密度,提高秋叶密度,新叶总体密度并没有随采收处理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叶净增加量随3种采收方式的采收强度增强而增加。为收获更多的枝叶,提高来年枝叶的叶净增加量,采收主干及上部3/4树冠长度的枝叶和保留主干采收上部3/4树冠长度的枝叶较好,叶净增加量分别是对照的2.96倍和3.00倍。为使人工林持续发展,采收主干及上部3/4的枝叶处理是最佳的枝叶采收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遮光度对红豆杉生长规律及枝叶产量的影响,进而确定有利于红豆杉生长和枝叶产量提升的适宜遮光度和采收季节,对红豆杉的苗高、地径生长指标进行持续性测定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遮光能有效延长红豆杉植株的生长周期,但不同光照条件下红豆杉苗高、地径的生长节律大致相同,均表现为3—4月生长缓慢,4—8月进入第1个高速生长期,8—10月生长减缓,10—12月进入第2个高速生长期,12月至翌年2月,生长再次减缓甚至停滞。遮光度65%较遮光度50%、遮光度35%和全光条件,最有利于红豆杉生长和枝叶产量的提升,平均苗高为113.20 cm,平均地径为24.57 mm,平均枝叶产量371.97 g·株~(-1)。种植红豆杉紫杉醇原料林,宜选择2年生红豆杉一级壮苗,在遮光度65%的条件下种植,枝叶采收则应在当年的12月至翌年2月进行。  相似文献   

4.
探究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套种云南红豆杉生长量、生物量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为西南桦人工林立体经营和林下云南红豆杉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施肥总量梯度[0(CK)、50、150、300、600 g/株复合肥(N︰P2O5︰K2O=18︰18︰18)]分1~4次对西南桦林下套种的1 a生云南红豆杉开展施肥试验,每次施肥时对生长状况进行调查,施肥完成后1 a后在生长调查同时采集样株全株枝叶进行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幼龄云南红豆杉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施肥后期,其增量差异更加明显。施肥完成后1 a(2020-10),最高施肥量处理的云南红豆杉地径、树高、冠幅较对照CK分别显著提升19.55%、18.77%、19.04%。云南红豆杉枝叶单株生物量和每公顷生物量亦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肥量最高处理较对照组CK产量显著提升74.22%,但3个较低施肥量处理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然而,云南红豆杉枝叶紫杉醇含量随施肥量增加显著降低,受枝叶生物量影响,对照紫杉醇产量仅显著低于最大施肥量处理,且显著高...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省木里县天然云南红豆杉复壮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里天然生长的云南红豆杉以成过熟林分为主,主梢枯死率平均在78.5%左右,且天然更新不良,但该树种在主干或主枝受损后具有较强的萌蘖更新能力;对云南红豆杉进行适度采枝,不仅可刺激母树主干萌蘖更新芽的形成和生长,而且能有效增加2级以上各级侧枝的数量和提高枝条生长量,使母树焕发生机,故采用人工辅助方式对成、过熟红豆杉复壮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红豆杉(Taxus chinensis)鲜枝叶采收后的干燥、贮存方式及贮存期限对枝叶中有效 产物10-DAB Ⅲ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时,红豆杉样品中10DAB Ⅲ、紫杉醇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一温度干燥时,干燥时间越长,样品中 10-DAB Ⅲ和紫 杉醇含量下降越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约25~100℃)干燥时,干燥温度越高,则干燥时间越短。产物 含量与枝叶干燥时间和温度呈负相关;(2)贮存期间发生霉变的红豆杉鲜枝叶和枝叶干粉其产物含量均 会逐渐降低,且新鲜枝叶中产物含量降低较快;(3)贮存期间红豆杉枝叶中10-DAB Ⅲ产物较紫杉醇不 稳定,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降解。(4)长期贮存的红豆杉枝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 10% 以内,贮存环境 应该阴凉、干燥,且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1 a。  相似文献   

7.
白刺枝叶生长对人工模拟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未来降水增加对荒漠地区植物生长的影响,以甘肃民勤的典型荒漠优势植物白刺为对象,研究白刺枝叶形态在2010年和2011年不同人工模拟降雨处理(增雨量分别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0%、+25%、+50%、+75%、+100%)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增雨处理能够显著促进2010年和2011年白刺当年生枝叶生长;75%增雨处理显著促进2011年白刺当年生枝叶生长,75%增雨处理对6月花枝长度、基部直径、新生叶片和营养枝长度、新生叶片,以及9月花枝成熟叶片和营养枝基部直径、成熟叶片增长量的影响均显著,其值分别为(1.20±0.35)cm、(0.012±0.004)cm、(4.35±2.51)片、(1.65±0.69)cm、(3.20±1.45)片、(2.15±0.69)片、(0.013±0.006)cm、(2.20±1.10)片。2011年白刺当年生花枝和营养枝的长度、基部直径、新生叶片和成熟叶片增长量出现显著差异的阈值均低于2010年,这表明白刺能够通过改变其枝叶形态特性及其数量来适应降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东北红豆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氮肥能明显地促进东北红豆杉苗木的苗高、干径、冠幅、新生枝条及叶绿素含量的生长,各处理的生长指标均高于对照,其中以4.0g/株处理的各项生长指标表现最为良好,苗木生长旺盛,新生枝条数量多且生长量大。在采穗圃应用此施肥技术,将大大增加种条的数量,培育出更多优质苗木。  相似文献   

9.
以6a生南方红豆杉为试验材料,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生理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和NAA对南方红豆杉株高、枝梢生长、分枝数和茎粗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1mg/L NAA和2.5mg/L 6-BA时的枝梢长度、分枝数和茎粗均达到最大值。0.5mg/L NAA和2.5mg/L 6-BA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10-脱乙酰基巴卡丁和紫杉醇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因此,6-BA和NAA能促进南方红豆杉的生长,提高植株生理特性,促进10-脱乙酰基巴卡丁和紫杉醇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福建明溪和浙江龙泉农田庇荫设施栽培的24个种源的2年生南方红豆杉种源试验林,研究幼林收获期生长、分枝、生物收获量和枝叶紫杉醇含量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并综合选育出一批药用优良种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幼树树高、当年抽梢长、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当年侧枝数、侧枝总数和鲜枝叶紫杉醇含量等在种源间差异显著,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来自气候温暖但年降水量较少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分枝多、树冠浓密。与生长和分枝性状不同,产地年均温低、≥10 ℃积温小的种源其鲜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产地年降水量对种源鲜枝叶紫杉醇含量影响较小。南方红豆杉生长和分枝性状不仅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而且存在明显的地点效应和种源×地点互作,栽植地水热资源丰富及适宜栽植密度可显著促进植株的树高和分枝生长及生物收获量的提高。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种源鲜枝叶紫杉醇含量与生长、分枝性状和生物收获量则不显著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有利于生物收获量大、紫杉醇含量高的优良种源选择。依据鲜枝叶紫杉醇含量和产量筛选出安徽黄山、福建柘荣、湖南桑植、贵州黎平、云南石屏5个药用优良种源,其单株鲜枝叶紫杉醇产量大于种源总体平均值的17.65%-25.77%,鲜枝叶紫杉醇含量皆在97 mg·kg-1以上。  相似文献   

11.
叶面施肥对油茶枝条和有效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林1号油茶无性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尿素、赤霉素、硼肥等4种叶面肥对其枝条和有效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硼肥和尿素对油茶新梢长生长、有效芽数量有极显著影响,4种叶面肥对新梢粗的影响不显著;对新梢长和有效芽生长效果最好的浓度和肥种组合是200 mg/mL的硼肥。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10个墨西哥柏种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室条件下的10个墨西哥柏种源幼苗进行施肥试验,并测定了其苗高、地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N、P、K浓度。试验设3个处理水平:正常温室养护管理,为对照(CK);施用复合肥N、P、K质量比为1∶1∶1,总养分≥45%(T1);施用复合肥N、P、K质量比为4∶1∶1,总养分≥48%(T2);施用尿素(N 46%)(T3)。结果表明,10个墨西哥柏种源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吸收效率各不相同;施肥能显著促进墨西哥柏苗木的生长,不同施肥比例对生长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T2>T3>T1;T1、T2处理水平很好的促进了叶绿素的积累,其中T1>T2,而T3对墨西哥柏叶绿素影响不显著;处理T2下的10个种源叶片N、P、K元素浓度与CK差异最显著,其次是T1、T3。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木本蔬菜香椿的产量和质量,以湖南省湘乡市湘之椿农作物有限公司的矮化香椿为试验材料,施用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KH_2PO_4)叶面肥,然后对香椿地径、老叶长度、小叶长度、小叶数量及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氮(N)、磷(P)、钾(K)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的KH_2PO_4对香椿生长及营养成分促进作用明显,浓度在0.5%~1.5%之间的叶面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的地径、老叶长度、小叶长度和数量,各指标随施肥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当其浓度超过2.0%时,KH_2PO_4对香椿老叶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KH_2PO_4对于老叶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N、P、K含量的提高均有显著效果。综合分析认为,浓度为1.0%的KH_2PO_4对香椿老叶叶片营养成分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KH_2PO_4处理下的香椿叶片中的N、P、K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且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配方施肥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为樟树人工林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施肥处理对樟树无性系人工林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枝叶鲜重影响极显著,其中处理7的地上部分鲜重较对照提高了47.16%,枝叶鲜重提高了59.09%;5种养分元素对枝叶鲜重的影响为N>P>Zn>B>K,最优组合为N2P3K4B4Zn2,即每株施108.70 g尿素+555.56 g钙镁磷肥+250 g氯化钾+54.55 g硼砂+8.70 g硫酸锌。  相似文献   

15.
谭建新 《湖南林业科技》2012,39(2):49-50,65
通过对枣树施以不同量配比的碳酸氢铵与过磷酸钙的混合肥料以及结合叶面喷施生长素、赤霉素、生长素与赤霉素混合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激素处理对枣树的枣吊长、枣股数、枣吊上的枣花数以及座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施肥处理可提高枣树的开花座果数,其最佳施肥量为氮肥0.8 kg/株,磷肥0.4 kg/株。不同激素处理对枣树的开花座果数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ater deficit on the morphology,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 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Five main irrigation levels were applied based on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AET): 0.25, 0.50, 0.75, 1.00, and 1.25 of the AET. Plant height, number of leaves and branches, and root length and diameter were measured. Fresh and dry weights were recorded at harvest, and crude protein was analyzed in leaves and ro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rphological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were affected by the amount of water applied. The number of leaves remaining at the end of 21?weeks of growth was 65, 84, 93, 87 and 102 at 0.25, 0.50, 0.75, 1.00, and 1.25 AET. Root length and diame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igation. The greatest root length (66.5?cm) at 1.00 AET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at 1.25 AET (58.8?cm). The dry yield at 0.50, 0.75 and 1.00 AET showed an increased trend per plant in each treatment. Similarly, leaf crude protein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irrigation although valu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levels of irrigation. The moisture content ranged from 60 to 63?% in leaves and 32?C35?% in branches across the five treatments. The analysis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showed that the 0.50 AET plants produced 2.6?kg?ha?1?mm?1 of dry forage compared to 1.8?kg?ha?1?mm?1 at 0.75 A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0.50 or 0.75 AET represents the best irrigation level for L. leucocephala cultivation, producing a total dry yield of 0.68 and 0.72?t?ha?1, respectively, in our study.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北五味子果林母树果实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进入结实盛期的北五味子果林母树为试验材料,以氮肥、磷肥和钾肥为处理因素,每种处理因素设置3个试验水平,连续3个年度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果实增产效果显著,3种肥料之间的交互作用效果亦显著,其中以施用氮肥15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90 kg·hm-2的施肥量配比增产效果最佳,果实比...  相似文献   

18.
杉木幼林施肥肥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肥力中等的酸性红黄壤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年生杉木幼林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抽高和胸径虽有影响,但效果均不显著;钙镁磷肥、磷酸铵及过磷酸钙肥效相当,沟施肥效好于穴施。施肥能影响杉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叶、干、枝、根;沟施磷酸铵对树叶生长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对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幼林施肥时的初始树高会干扰肥效,特别对施肥当年树高的影响显著,肥效分析时必须进行修正以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盐肤木施肥效应及角倍蚜营养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盐肤木叶片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寄生角倍的叶片与正常叶片相比 ,叶组织内的氨基酸和Vc的浓度由 11.0 6 % ,1.15 %降低到 7.85 %和 0 .6 8% ,幅度很大 ;总N和单宁的浓度也略有降低 ,而可溶性总糖的浓度则稍有升高。通过盆栽施肥试验得出 :N、P肥不但可促进盐肤木幼树生长 ,并影响叶片内Vc的含量 ,但对叶片内的可溶性糖、单宁及总氮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施N肥对叶组织的碳氮比(C/N)的作用较P肥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珍贵树种白木香1.5a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设定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对照CK、复合肥N1、叶面肥N2和根肥N3,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木香苗期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处理白木香幼苗枝下高、株高和地径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复合肥(N1)处理在施肥1个月时枝下高和株高差异显著(P0.05);除N1处理3个月时SPAD值、叶片氮素和水分含量略低外,其他处理均高于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