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笔者以天山北坡经济带11市县的城乡区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城乡关联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期为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城乡关联度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有着密切关系,呈正相关性;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关联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等级和空间差异;而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关联度的量化分析与与该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的实际水平基本相符,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对城乡关联发展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0):154-164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正在实施的五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旋律和鲜明导向。长江经济带农业在中国农业及整个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是全国上下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灾害频发和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1)充分利用耕地,全年绿色覆盖;(2)减少化肥施用,扩大生物养地;(3)加强绿色防控,实施生态减灾;(4)发展循环农业,“废物”再生利用;(5)实行“九良”配套,实现综合发展,即将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物、良境、良品、良策、良才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红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4):124-129
本研究旨在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建议,为推进经济带协同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Min-DS模型,测度2001—2018年第三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揭示区域及其子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贡献率及动态演变规律。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研究得知:在观察期内经济带第三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下游地区效率具有显著优势;但各省市效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效率强度区域的空间分布随时间改变;上中下游地区内及之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差异是经济带时空差异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长江经济第三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分布及演变特征,得到了其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39号文件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意见》提出,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5.
从城乡产业协调的新视角,综合运用SPSS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11市县的城乡产业关联性进行了多层面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经济带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相关性较强;种植业、牧业与经济带农业的相关性也较强;工业与农业整体上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但部分市县呈负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战略发展区域,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的压力,本研究旨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支撑与合理建议。本研究基于能值分析方法,通过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8年投入产出项目计算并构建能值效率指标体系,对该地区农业投入产出的能值结构和效率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2010—2018年间总能值投入和总能值产出均呈上升趋势,总能值产出始终低于投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占比较高,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系统到2018年已发展为轻度不可持续状态,其中在这9年间对农业可持续状况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投入结构。因此长江经济带需要积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小对外界辅助能值尤其是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196-200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在江苏9个典型县3645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相关问题入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江苏典型地区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最终用能消费结构,比较研究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和有效热中商品能所占比例的差异,分析了能源消费与家庭纯收入的变化关系。研究为认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建立能源供需平衡体系和生物质资源的规模化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客观评价重庆能源投入产出效益,探究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能源结构优化,是当前重庆能源消耗走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重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能源发展战略和经济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将能源投入和经济社会等产出因子科学分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通过构建的能源需求结构方程以及DEA模型,对重庆能源消费进行了一系列DEA实证研究,得到了重庆能源投入产出规模效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获取了能源冗余投入(径向改进和松驰改进)值、规模效应值、综合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确定了DEA弱有效、DEA强有效、DEA完全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并在此基础上对2016-2020年重庆能源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成果可以为确定重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优化“十三五”重庆能源消费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目的,为了探明居民经济收入和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家庭收入和能源消费的调查数据,利用回归等统计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农民家庭收入与日常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总能源消费量呈线性增加,家庭收入每增加1000元则能源总消费量增加80.42千克标准煤(kgce)。煤炭、液化气及电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显著增加,而传统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则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同时影响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煤炭、传统生物质等非清洁型能源的消费在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而液化气、电能等清洁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则上升。这说明家庭人均收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健康卫生的关注,因此如何将能源清洁化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邵技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232-236
岩溶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准确评估岩溶山区农业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对区域碳汇核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参考已有研究,借助生态足迹的理论,将资源消费转化为土地面积,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转换系数,间接计算毕节地区2008年资源消费的碳排放。结果表明:(1)2008年毕节地区的生物资源消费(农作物)产生的总的碳排放为535960.68 t,人均碳排放量0.0643 t/人,单位面积碳排放量0.1996 t/km2;能源消费碳排放中,标准煤消费、天然气消费、油料消费碳排放分别为30058347.94 t、1707.766204 t、18956.56547 t,人均碳排放量分别为3.6046 t/人、0.0002 t/人、0.0023 t/人,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分别为11.1937 t/km2、0.0006 t/km2、0.0071 t/km2;(2)毕节地区主要是以煤炭消费的碳排放为主,煤炭消费碳排放在能源消费碳排放中占99.9%;(3)毕节地区的碳汇(固碳)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加剧,森林覆盖率较低,其次是岩溶背景所致。探讨典型岩溶地区基于资源消费的碳排放,可以完善中国碳排放理论,也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调控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pledge of stock rights i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external horizontal connections of enterprises, which is more suitable to represent the city network compared with the vertical connections of enterprises. Meanwhile, it is greatly significant to express the relationships of regional spaces. The paper characterizes and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with complex network research methods to enrich the relevant works on city network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1 to 2017.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from 2011 to 2017, the pledge of stock rights among cities wa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trend of the city networks' characteristics become strengthened and more complicated. Seco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ve relatively high connection values, however, cities in the western area are holding peripheral positions within the city network. Third,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radiation, the provincial capital have become the core nodes in the city network. Fourth, Shanghai, Hangzhou, and Nanjing have dominant positions within city network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Particularly, Shanghai, as one of the leading financial centers in China, has a growing influence on other cities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regional growth pole city and the first core city.  相似文献   

12.
芜湖市位于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于长江生态大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芜湖市2017年化肥使用量,核算了种植业农田氮磷流失量,并剖析了芜湖市化肥使用现状.结果 表明,存在传统的施肥方法和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施用类型单一施用量偏大、高效施肥技术普及率低等问题.研究提出并分析芜湖市适用的水稻机械化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  相似文献   

13.
产城融合是针对城镇化推进的形势和问题提出的新理念,作为产城融合进程中产业繁荣的投入要素和城市建设的服务对象,人的发展是产城融合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因此在人本视角下以产-城-人系统协同发展为导向探究区域产城融合进程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三者的内在作用机制,利用熵权法将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划分为8种类型。结果表明,人本导向下产业繁荣、城市建设和人的发展三维产城融合发展体系存在内部协同机制,各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和谐互促的良好发展体系。此外,各城市间的产城融合发展情况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实现产城人和谐发展的切入点因而有所不同。各城市应当结合自身产、城、人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完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adds a new dimension to the debate concerning taxes and business location decisions by raising a simple, but perhaps underappreciated point concerning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state and local fiscal structure for st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Low taxes may well be attractive to business owners and their employees; however, a fiscal structure that is not incentive-compatible with economic expansion may end up frustrating public policies of all types aimed at promoting growth. Economic growth may be seen as increasing types aimed at promoting growth. Economic growth may be seen as increasing demands for public services, thereby placing upward pressure on tax rates faced by the original taxpayers. In Wyoming, this problem is compounded because the tax base is narrow and highly income inelastic and the incidence of taxes levied falls significantly on out-of-state residents who do not benefit from public services provided. Additionally, prospects for reducing the mismatch between taxpayers and public service beneficiaries appear to be limited because, quite understandably, state residents do not wish to pay more for public services for which they have historically paid cents on the dollar.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长江镇江段和畅洲鱼类群落组成现状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进行周年调查,运用冗余分析法(RDA)分析鱼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鉴定鱼类79种,隶属于9目17科57属,其中鲤形目鱼类占据绝对优势。部分水环境因子如正磷酸盐、水温、水深对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草鱼、鲫与正磷酸盐浓度相关性最大,鳡、贝氏䱗与水深的相关性最大,蒙古鲌、青鱼与水温的相关性最大。潮汐也是影响鱼类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总体上表现为大潮期的渔获物种数和渔获尾数较多,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补充了长江下游段鱼类的基础数据,对该流域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趋势下,解决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利益与环境污染间协调问题,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利用陕西省2006-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SBM-TOBIT模型对各城市能源生态效率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针对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能源生态效率呈现出“U”型演变态势,在2006-2009年间呈现下降,于2010年后逐步上升,且各城市之间效率差异呈缩小趋势。其中西安、延安、汉中能源生态效率达到1.0之上,且各投产资源的利用率较高,达到绿色发展状态。安康、渭南、商洛能源生态效率水平较低,不足0.6,各要素投入存在过量现象,对资源利用率较低;通过TOBIT回归分析表明陕西省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能源生态效率的提升,存在正相关性,能源消耗水平、产业结构与政府干预程度的提升不同程度的导致能源生态效率下降,呈现负相关性。以上研究为陕西省能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entered on the presence of industry clusters have become quite popular with local policy makers. With this in mind, we test whether or not the degree of cluster complementarity in a given urban area does in fact lead to it having a persistent economic advantage over its peers. Using a spatial factor model built on growth accounting principles, we show that this is indeed the case by identifying key agglomera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urban growth. However, our results suggest substantial heterogeneity exists in the types of policies that are likely to best support local economies based on their cluster complementa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