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差异及关键影响因素,于2015年对云南省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天然林林缘、橡胶林、橡胶林林缘和农田5种生境共164个1 m2样方的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对比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5种生境中主要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生境中共发现外来入侵草本植物32种,其中橡胶林林缘和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最多,达20余种,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最少,仅为6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和皮洛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0、0.15、0.09和0.16,均显著低于其它生境;橡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且显著低于其余3种生境;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50,显著高于其它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不同;本地乔灌木物种数量和海拔是影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总数达22种,入侵途径主要为无意传播进入,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均已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稳定的繁殖种群,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分析了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影响,提出了防治外来入侵种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入侵途径等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初步确认有外来入侵植物27种,隶属于13科25属,其中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7种;所有入侵植物均为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占40.7%;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六大洲都有植物入侵该区,而以美洲大陆最多;入侵途径多样,以无意传播途径为主。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分析了麋鹿对部分入侵植物种的采食利用,从植物入侵特点和对石首麋鹿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两方面对该区植物入侵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提出对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大黄堡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线法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原产地、区系、入侵途径等.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共27种,隶属于13科21属,其中以苋科的种类最多,有6种;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88.89%;入侵植物主要来自美洲,占总种...  相似文献   

5.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来源地、入侵机制、危害和防除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3种,全部为草本,大部分原产美洲和非洲。这些植物一旦随人类活动传入,则能依靠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生态适应能力和传播能力以及对本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在本地自然繁衍和扩散,给金佛山的生态系统和农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对入侵植物进行防控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6.
表型可塑性与外来入侵植物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不同特征和特性的能力,在生物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外来入侵植物入侵过程中,表型可塑性强的入侵植物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可以促使其成功入侵.外来入侵植物的表型可塑性通过在定殖与种群建立过程中的前适应机制和潜伏与扩散传播过程中的后适应机制拓宽了生态幅,作用于进化和自然选择的速度,从而增强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性.本文介绍了表型可塑性的概念与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外来入侵植物表型可塑性适应意义的主要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有29种.该文就此进行阐述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踏查方式对青神县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神县现有外来入侵植物69种,隶属28科57属,其中种类最多的3个科分别是菊科(19种)、苋科(6种)和豆科(6种)。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9.57%;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91.30%。入侵等级为恶性入侵(1级)的物种有16种,严重入侵(2级)有15种,局部入侵(3级)、一般入侵(4级)、有待观察类(5级)分别有9、17、10种。在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均有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共18种,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喜旱莲子草。非农业生境的入侵植物丰富度高于农业生境。青神县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来源广、入侵形势严峻,应加强入侵植物的动态监测与综合治理,以保护当地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为菊科(Compositae)苍耳属(Xanthium)植物,多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危害较大,被誉为恶性入侵植物。本文对刺苍耳的形态学特性、物候学特性、繁殖特性、生理生态特性、应用价值、入侵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归纳,发现刺苍耳花期长、结实量高、繁殖能力强、耐寒性较强,总苞具钩刺,能通过牛羊、货物等广泛传播,环境适应性强,这为刺苍耳大面积的繁衍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刺苍耳可用于生物柴油、吸附剂以及医学等方面,但其能通过化感作用抑制本土植物的生长发育,对入侵地危害极大,且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后续在应对入侵机制和防治措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行科学有效的生物防控,减轻其入侵危害,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等,生物入侵的机率大大增加,且由于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导致这种趋势还未及时得到遏止.目前,生物入侵已经与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并论,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三大问题.本文汇总统计了已入侵湖北省的外来植物144种,并对它们的分布范围、科属、生活型、表征科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外来植物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新乡外来植物分布动态调查及其危害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芳  简在友 《植物保护》2011,37(2):127-132
为明确河南新乡外来入侵植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危害性,近年来跟踪调查了新乡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筛选出近5年来(2006-2010年)在新乡新发现的外来植物,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评估其在新乡的入侵风险。结果表明,2005年,河南新乡有58种外来入侵植物,2006-2010年间,调查发现4种新入侵的外来植物,其中菊科植物3种,茄科植物1种。这4种外来入侵植物中,苏门白酒草的入侵风险最高,黄顶菊正处于扩张期,胜红蓟未发现野外定殖群落,假酸浆危害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摸清长沙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组成,为保护长沙地区本地生态系统,防止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沙市9种土地利用类型、22种生境类型为调查对象,采取标准样地法、样方法、样线法进行外来入侵植物实地调查,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物种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有外来入侵植物116种,隶属38科83属,其中菊科(29种)、豆科(12种)及苋科(11种)为优势科,占物种总数的44.83%;种类最多的属为苋属(5种)和大戟属(5种)。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81种外来入侵植物来自美洲地区,占物种总数的69.83%。从入侵等级来看,处于恶性入侵种(1级)、严重入侵种(2级)、局部入侵种(3级)的物种数分别为21、24、14种。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科的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属的主要分布类型依次为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北温带分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鉴定主要依靠调查人员的经验和专家的人工识别, 存在费时费力和主观性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在Android环境下开发了一个实时便捷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 由移动客户端APP?云服务器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组成?调查者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APP拍摄植物图像, 上传至云服务器, 识别模型会自动识别图像上的植物, 识别结果和防治信息在1~2 s内反馈至用户客户端, 还可以远程请求专家鉴定?该系统对35科135种入侵植物的平均识别率达到85.3%?基于Android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中国常见入侵植物信息查询?自动识别?入侵植物采集点地图显示和专家远程鉴定等功能, 为野外调查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准确的外来入侵植物自动识别和调查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除草剂使用、翻耕、树龄、坡度和郁闭度等杂草管理措施及环境因子对江苏茶园秋季杂草群落和外来入侵杂草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3年10月分别对江苏茶叶主产区仪征、金坛和宜兴3地共90个样地进行了杂草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90块样地可以依据优势杂草种类和杂草丰富度被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为荩草、野老鹳草、酢浆草、狗尾草、蓬蘽、麦冬杂草群落,该类群翻耕和化学除草频次少,树龄较大,郁闭度高,田间多年生杂草多,杂草种类多,田间杂草密度低;类群Ⅱ为马唐、小旱稗、小飞蓬、野老鹳草、狗尾草杂草群落,该类群以化学除草为主,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恶性杂草和抗除草剂杂草多,杂草优势种突出;类群Ⅲ为马唐、小旱稗、牛筋草、野老鹳草、酢浆草、虮子草杂草群落,该类群茶园管理较为精细,田间优势杂草种类少,杂草密度低。对外来入侵杂草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量分析发现,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翻耕频率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杂草在江苏茶园的发生和分布。研究表明,不同管理措施,如化学除草剂和翻耕频率,对杂草群落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和5级目测法,调查了云南冬季作物田杂草虉草的发生和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在云南有7个地州33个区县发现有虉草危害,其中保山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占全省受害面积的92%,其次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虉草在冬季作物田大麦、小麦、油菜和蚕豆田均有发生。危害的虉草有两个种,分别是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和奇异虉草P.paradoxa。其中小籽虉草的发生较为普遍,奇异虉草为零星发生。虉草造成的危害指数在6%~50%之间,对农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在40~110kg/667m2之间。虉草的防除以化学防除为主,人工防除为辅,但目前尚缺乏经济有效的防除农田虉草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