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机械压实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机械压实是由于机械化作业引起的土壤颗粒重新组合排列的更为紧密,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质量下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致使作物减产。通过对经过碾压后孔隙度、坚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机组作业阻力等指标分析,发现农田经过碾压后变化最大处在耕层5~10cm,土壤容重、坚实度分别增大13.34%、127.27%,孔隙度、含水量分别降低6.61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深层土壤变化幅度较小,拐点在10cm处。土壤压实还会引起机组作业阻力增加,拖拉机油耗上升。土壤压实作用具有累积效果,碾压1~3次后土壤容重、坚实度增大幅度变小,孔隙度、含水量降低幅度减缓。因此,在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应采取可行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措施,增加复合作业,减少拖拉机机组进地次数,保护土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2.
轮式作业机械对农田土壤压实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简化农田作业机械对土壤压实的试验过程,对轮式作业机械对土壤参数的压实影响总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用简单的试验装置对轮式作业机械对土壤的压实进行模拟试验,模拟试验测取了不同接地比压,不同通过次数下土壤含水率、容重和坚实度3项指标的变化。试验表明:接地比压和通过次数对当时土壤的含水率的影响不大;接地比压对土壤坚实度和表层土壤容重的影响较大;土壤被压实1次和2次时土壤的坚实度和容重有较大的影响;接地比压和土壤压实次数对深层土壤的容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模式对盐碱地土壤环境改良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陕西卤泊滩盐碱地在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处理下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全盐量和养分特征,分析说明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理化特征的差异性,从而为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及论证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陕西富平设置盐碱地模型试验,分别设置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2种处理,测定分析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电导率、全盐量、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及分形维数;分析0~1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及贮水量,并综合分析在0~30 cm土层,土壤分形维数平均值与土壤养分平均值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2种模式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呈现趋势一致,生态蓄水模式较传统排水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同等水量下,在0~160 cm土层,生态蓄水处理下土壤平均湿度和平均贮水量较传统排水处理分别高4.47%和2.57%;在0~30 cm土层,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处理较试验前显著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和全盐含量,且生态蓄水处理减少显著;在0~30 cm土层,各处理下各养分含量表现趋势一致即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小,且生态蓄水处理下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平均含量较传统排水处理分别高18.96%、4.76%、10.67%和9.35%,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在0~30 cm土层,不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干筛和湿筛的分形维数呈现相反趋势,且与土壤平均容重、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800 6~0.949 9),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生态蓄水处理较传统排水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稳定性及土壤质量,可良好地实现盐碱地治理。  相似文献   

4.
冬前灌溉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土壤压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大兴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冬前灌溉条件下冻融现象对土壤压实的影响.使用TN-60压实翻耕后的土地,对比研究压实与不压实地块在冬前灌溉条件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含水率和紧实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前灌溉条件下,冻融作用使压实区0~15cm土层的压实降低,总孔隙度提高;对于未压实土壤,冻融作用提高0~10cm土层的容重,降低0~10cm土层的孔隙度;冬前灌溉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不灌溉,冬前灌溉降低0~30cm土壤紧实度.因此,北京地区的冬前灌溉有利于减轻土壤压实.  相似文献   

5.
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探讨了杉木种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杉木后的林地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量升高,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杉木林地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有机质、总氮和总钾处于中等水平,总磷和速效钾处于贫乏水平.  相似文献   

6.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将已经收获谷穗的鲜秸秆,运用还田机械直接粉碎撒于地面,然后再用机械耙切耕翻入土的一种农艺技术。这种方法较传统的秸秆还田省去了割、捆、运、铡、沤、送、撒等多道工序,较人工还田提高工效90~240倍,降低成本7.62元/亩;同时还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和环境污染,提高作业质量。 多年来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实践证明,连续应用此技术2~3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148%~0.2%,速效磷33%~45%,速效钾25%~30%;土壤含氮量增加1.06%;土壤容重降低1.5%~3%;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西地区大面积沙棘人工林的调查和定位观测,沙棘人工林具有良好的防护效能.据测定,沙棘枯枝落叶的持水率290%,树冠截雨率49%;沙棘的初渗速度比荒山提高42%,土壤水分提高12.9个百分点;4~7年生沙棘林年平均减少径流40388.9m3/km2,减少泥沙流失量1001.83t/km2;沙棘林地表层土壤容重比荒坡减少2.2%,土壤团粒提高4.72%,沙棘林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等含量明显高于荒坡对照区.同时,沙棘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已被广泛的开发利用,因此沙棘已被誉为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重要生态经济林树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农业机械就地将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对于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显著。在铁岭县进行玉米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培肥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秸秆深翻还田可以改善玉米的生育性状,对玉米增产具有明显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还可以降低投入产出比,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对设施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和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设施黄瓜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通过每hm2添加5、10、20、40、60 t不同生物炭量作为处理,研究黄瓜结果期养分和细菌群落变化规律,探讨生物炭调控二者间相互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炭添加量为5~60 t/hm2时,在黄瓜结果期可不同程度提高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和全氮质量比;在20~60 t/hm2时,可明显提高结果盛期根际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而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生物炭通过调控并提高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等细菌数量和比例,促进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比的提高;经综合比较,20 t/hm2的生物炭量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结果盛期可提高根际土壤碱解氮质量比39.86%、速效磷质量比135.95%、速效钾质量比81.35%、有机碳质量比82.89%、全氮质量比73.77%。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农用轮胎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压实的影响,探索减少土壤压实、改善农田生态、保护黑土地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东北地区典型黑土耕地为对象,在玉米播种环节开展基于不同农用轮胎的田间作业对比试验。试验设置超低压子午线和普通子午线轮胎2种农用轮胎类型,采用科学取样法统计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度4个关键土壤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CRITIC-熵权法构建土壤压实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普通子午线轮胎(CK)、超低压子午线轮胎(VF)在深度5、10、15、20 cm处的土壤压实状况进行统计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20 cm内,相对于普通子午线轮胎,超低压子午线轮胎使土壤紧实度降低11.38%、7.97%、5.36%、4.55%,土壤含水率提高11.06%、10.07%、7.37%、5.95%,土壤容重降低3.71%、3.81%、3.12%、2.73%,土壤孔隙度提高11.13%、12.25%、8.92%、5.86%。不同处理的土壤综合评价得分由大到小排序为VF5、VF10、CK5、VF15、CK10、VF20、CK15、CK20,说明在同等条件下,相对普通子午线轮胎,超低...  相似文献   

11.
在辽宁省主要土样类型建立43个耕地质量监测点,采集86个土壤样品,对耕层厚度、容重、有机质、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7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耕层厚度和容重变化不大,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基本稳定,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化肥使用率有所降低,有机肥投入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秸秆覆盖与表土耕作对东北黑土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秸秆覆盖模式及表土耕作方式对东北黑土根区土壤环境调控效应,设置浅松覆盖(STS)、免耕覆盖(NTR)、浅松覆盖+压实(SCTS)、免耕覆盖+压实(NCTR)及翻耕秸秆不还田(对照TC)5个处理,分析其对黑土区土壤水、热、养分及物理特性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与土壤压实结合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春播期、秋收期0~50 cm土层容重分别降低1.32%~4.06%、0.81%~1.64%,0~30 cm土层有机质与速效养分含量分别提高4.89%~20.74%、1.94%~40.37%与7.18%~30.26%、1.22%~28.09%,0~70 cm土层生长期墒情增加6.83%~13.84%,调控苗期0~10 cm土层温度日温差减小0.5~2.8℃,且对表层各因素影响高于底层。秸秆覆盖模式可降低机械压实所引起的负效应,从高效可持续方面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浅松压实覆盖(SCTS)在改善根区土壤环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研究成果可为东北黑土区覆盖耕作措施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固有频率的关系,采用自制的土壤压实机械进行土壤试样制作,运用试验模态分析法,进行不同含水率和孔隙度下土壤固有频率的测定。获得了不同孔隙度下土壤固有频率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以及不同含水率下土壤固有频率和土壤孔隙度的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试样含水率为3%~15%时,当土壤孔隙度一定,土壤试样固有频率除含水率为3%时呈线性增长,其余含水率均为先增大至含水率为9%左右后开始降低;土壤试样孔隙度为40%~48%时,当土壤含水率一定,土壤的固有频率随着土壤孔隙度的升高而增大。试验结果可为研究不同农机具作业后土壤—车辆振动系统的传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炭化时间对南疆沙化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棉花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以短绒棉棉花秸秆为原料,研究炭化时间对南疆沙化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征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炭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吸水性和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降低了土壤容重和水分蒸发速率,增大了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吸水率,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添加生物炭后的土壤容重较对照组降低了8.06%~10.95%,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2.87%~7.73%和13.48%~31.95%。吸水性与保水性随炭化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但二者均在在3.5 h时最强,而1.5 h时最弱。这为棉花秸秆基生物炭改良南疆沙化土壤和棉花种植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一种模拟农田土壤机械压实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调速电机和轨道原理结合高精度微型张力计,对模拟农田土壤机械压实技术进行了探索,研制出了一种模拟农田土壤机械压实的装置,对农田土壤机械压实装置压实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模拟最短作用时间可达0.1s,该压实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和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农机在田间行走速度下土壤压实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
高粱绿肥种植密度对设施黄瓜根系生长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设施黄瓜为研究对象,在黄瓜定植前40 d分别播撒240、120、60 kg/hm~2不同密度高粱种子,并于黄瓜定植前将高粱植株作为绿肥翻入土壤,研究其对黄瓜结果期生长指标、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影响黄瓜生长指标、根际养分含量和菌群结构变化的内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240 kg/hm~2种植密度的高梁绿肥可显著提高黄瓜根际土壤有机质质量比31.66%、碱解氮质量比8.75%、速效磷质量比13.89%、速效钾质量比16.86%、脲酶活性6.85%,显著提高结果期黄瓜茎粗12.83%、根系数15.81%、根总体积24.11%、叶片总面积11.43%、单株结瓜数10.97%、总产量9.81%;240 kg/hm~2种植密度的高粱绿肥可明显提高黄瓜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比例而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比例,明显提高鞘脂单胞菌科、黄色单胞菌科、红螺菌科、中华杆菌科、生丝微菌科比例而降低Gp6科、Gp16科、Gp4科比例。该处理主要通过降低根际土壤绿弯菌门和提高鞘脂单胞菌科、中华杆菌科比例而提高脲酶活性,通过提高厚壁菌门、黄色单胞菌科、红螺菌科和降低根际土壤酸杆菌门比例而促进碱解氮质量比、速效磷质量比、茎粗、叶片总面积、根系数、根总体积的提高,最终促进黄瓜生长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农机深松整地是指以打破犁底层为目的,通过拖拉机牵引松土机械,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松动土壤的一种机械化整地技术。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不仅加深耕层,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施加生物质炭对盐渍土土壤结构和水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江苏省沿海围垦区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基于Micro-CT图像扫描技术,分析施加生物质炭后改良盐渍土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及非饱和导水率等土壤特性的变化,并建立分形模型预测土壤水力性质,以此揭示施用生物质炭对于海涂围垦区盐渍土土壤结构和水力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0、2%、5%(与表层0~20 cm土壤质量比) 3个生物质炭添加水平,重复3次。结果表明:施加5%生物质炭显著降低盐渍土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大于0. 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增加土壤孔隙分形维数;提高土壤饱和含水率和饱和导水率;结合Micro-CT图像扫描技术和孔隙分形理论预测改良盐渍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导水率,预测效果精度高,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农机曲轴的重要性及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修复过程中,本文通过对电刷镀、热喷涂两种表面修复技术的对比,结合实际进行讲述。实践证明,合理利用表面修复技术对曲轴修复时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提高修复的装机率,降低机械的维修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北方旱作农业区蓄水保墒耕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北方旱作农业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东北垄作区的三年轮耕法和西北黄土高原区的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东北耕法:秸秆还田使土壤含水率提高10%,土壤有机质3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土壤容积密度降低0.09g/cm^3,深松使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6.2%,少耕精播土壤含水率提高3个百分点;西北新耕法:冬小麦蓄水率提高18.5%,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5.6%;春玉米在0-10cm土层,含水率提高3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7.6%。2年连续秸秆还田试验,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0.05%-0.1%,全氮质量比增加0.1g/k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