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北苏打盐碱地是我国盐碱地主要类型之一,与其它类型盐碱地不同,具有土壤交换性钠含量高、土壤板结、渗透性极差、理化性质恶劣等特殊性,治理利用难度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基于东北苏打盐碱地特征,提出了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结合生物技术措施与化学技术措施的综合治理模式,提高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保护,为深入了解新疆盐碱地治理的研究现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新疆盐碱地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依据治理措施和技术方法将新疆盐碱地相关文献分为生物种质资源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化学措施和物理措施。新疆进行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起到重要作用,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本文初步摸清了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分布情况,并针对不同盐碱化程度的耕地提出了不同的治理与改良技术措施。同时,对全省近年来盐碱地改良项目成效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进一步做好盐碱地治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了武威市凉州区清源灌区盐碱地土壤特点的基础上,对灌区盐碱地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灌区盐碱地治理措施。在采取水利工程措施的同时,采用一些配套的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及化学措施等进行改良,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为清源灌区盐碱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了武威市凉州区清源灌区盐碱地土壤特点的基础上,对灌区盐碱地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灌区盐碱地治理措施。在采取水利工程措施的同时,采用一些配套的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及化学措施等进行改良,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为清源灌区盐碱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盐碱地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同时引发诸多的生态及社会问题,盐碱地已成为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前人提出的盐碱地治理措施,服务新疆地区的盐碱地治理,并对盐碱地的治理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盐碱土地是武威市重要的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民勤湖区、夹河乡和邓马营湖,凉州区和古浪黄灌区少量分布。通过对盐碱地特点及成因分析,结合典型区域盐碱地治理历史经验,对耕地和荒地盐碱地的改良提出了不同治理措施以及预防次生盐碱地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盐碱地分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项目区盐碱地的成因;提出了水利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及管理措施等治理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镇今后盐碱地改良研究中的工作重点和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的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地的治理通常采用水利工程措施、化学改良及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引进筛选耐盐植物是生物修复盐碱地的基础。我们筛选出7个耐盐植物,耐盐程度较高,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地,发展养殖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缪建新 《甘肃农业》2012,(1):75-76,78
通过对临泽县盐碱地分布调查,分析土壤盐碱化成因和盐碱地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盐碱地治理的思路措施与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耕地资源之一,盐碱地的治理对于维持我国1.2亿hm2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从盐碱地改良的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菌肥作为现阶段的一种新型肥料,应用广泛,由于其富含多种活性微生物,已成为防治病虫害安全有效的手段。此外,它能够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良盐碱地的土壤成分和营养环境,充分发掘盐碱地的潜在肥力,将盐碱地改良为能耕种作物的可耕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种植效率,促进农作物发育生长,减轻耕地压力。本文主要分析微生物菌肥在改良盐碱地过程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地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排水技术是解决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依赖合理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管理理念对耕地进行改造,地下水位逐年降低,绿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产生重灌轻排的思想。然而本质上盐分并未脱离土壤,耕地存在次生盐渍化风险,农田排水技术任重道远。实践证明,长期应用农田排水技术在盐碱地改良、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对解放以来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化的发展及概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农田排水技术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通过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化的措施与建议,为今后新疆滴灌盐渍区土壤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疆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新疆受不同程度盐碱危害的耕地面积约占新疆耕地总面积的1/3,盐碱化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开发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和障碍因素。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措施防治和改良盐碱土壤。文章主要阐述了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分布,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与分析了新疆盐碱地的成因与改良技术发展状况,最后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山阴县、应县地区土地盐碱化现状、危害及成因,提出了井灌井排、平整土地、化学改良控盐碱、生物防护弱盐碱和土壤深松耕作等5种治理措施,以期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阿克陶县搬迁牧民的生活,采用平整土地、修筑灌排水系统等治理措施将未利用的盐碱地逐步开发成为耕地,对项目区原始地貌、工程完工后及第一次灌水洗盐后的土样进行采集,并测定土壤全盐的含量,作为实施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治理措施实施后,0-60cm土壤层含盐量可减少58.4%,但第一次灌水洗盐效果不明显,后期需要水利、农业等多种措施的有效配合,才能逐步达到理想的种植要求,本文研究为盐碱地的开发治理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盐碱地分布特点和成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盐渍化严重限制和阻碍了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合理改良开发利用盐碱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新疆现状,应用End Note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盐碱地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论述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和化学及生物改良等技术措施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新疆盐碱土改良利用的研究发展方向。新疆盐碱地治理改良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水利工程和农业措施虽然在生产实践广泛应用,但单一的治理改良方式不能彻底解决土壤盐碱化,因此,对于改良盐碱土应坚持"水利先行,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种植果树比一般的大田作物和绿化植物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要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必须作到适树适栽,充分了解各种果树的耐盐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迫在眉睫,如果能够利用果树来开发盐碱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盐碱地农业发展方向,但是现有果树还很难直接用于盐碱地,必须要培育更加耐盐的新品种,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研究是抗盐植物育种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对部分已有的果树耐盐性评价及耐盐突变体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生产上合理利用果树资源和开发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的山阴县盐碱地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芳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350-1351,1357
朔州平原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盐碱地状况对于盐碱地改良和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GIS,RS技术的支撑下,基于ENVI 4.7和ArcGIS 10.0平台,以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0年(ETM+)、2006年(TM)和2009年(TM)三景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山阴县10 a来盐碱地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000—2009年盐碱地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监测及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活性有机碳作为土壤有机碳中比较活跃的化学组分,在陆地碳的循环研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可用溶解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C)、易氧化有机碳(L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潜在可矿化碳(PMC)表示。本文综述了这五种活性有机碳的分组和测定方法,以及活性有机碳对不同施肥措施、不同耕作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表明在不同土地管理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不同组分均发生相应变化,这对调节土壤养分循环、维持土壤肥力和完善碳循环的动态平衡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为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和土地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为开展有机质的累积与矿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