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开展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措施防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效果,发现覆膜栽培、玉米轮作1年、玉米轮作2年、大豆轮作1年、大豆轮作2年、沟施噻唑膦、沟施氟吡菌酰胺处理对轻发生区腐烂茎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总体上以分别与大豆、玉米轮作2年及沟施药剂处理的防效较高;但同一防治措施对不同发生程度腐烂茎线虫的防效存在明显差异,在严重发生区的防效低于轻发生和一般发生区。因此,生产上对该线虫尤应注重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研究了21个国内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群体和1个韩国马铃薯茎线虫(D.destructor)群体的rDNA-ITS序列,从21个国内群体中扩增出2个大小不同的ITS片段,分别约为940bp和1100bp;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对发现其ITS区存在特异性差异,分别命名为A型和B型,其中18个群体DdTH、DdCL、DdJN、DdMY1、DdYX1、DdZZ、DdLN,DdDX1、DdFN,DdYX2、DDSX1、DdDX2、DdXY,DdLL、DdSX2、DdLY,DdMY2和DdPY的ITS扩增产物约为940bp,称之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940bp),3个群体DdSH,DdTS,DdYS为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1100bp)。设计构建并筛选出A型和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对特异性引物DdS1/DdS2和DdL1/DdL2,分别扩增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的特异片段252bp和485bp;引入D3A/D3B作为内标,设计出一步双重PCR检测技术;同时优化了检测体系和PCR反应程序。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不同型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国内危害马铃薯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是国际公认的检疫性线虫,也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原之一。Kuhn首次观察并描述此线虫危害马铃薯块茎,引起马铃薯干腐病,但在该种线虫被正式描述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鳞球茎茎线虫(D.dipsaci)的一个株系或小种,直至1945年,Thorne才将其确定为独立种,即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此后,该线虫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主要危害马铃薯,但在我国主要危害甘薯,未见该线虫危害马铃薯的直接报道。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布广泛、取食部位多样,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对陕西马铃薯及甘薯生产影响较大.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腐烂茎线虫为害症状识别特点及其在陕西的为害现状,提出影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流行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马铃薯的连作年限、熟制、品种,土壤的盐分、酸碱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和比较了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水相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该萃取物对线虫的触杀活性明显增强,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安大略省首次报道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大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加拿大在安大略地区进行了一次球茎类植物健康调查,对样品中分离的茎线虫进行形态学特征鉴定以及PCR扩增结果序列比对,其中一份来自渥太华农田大蒜(Allium sativum)的茎线虫样品被确定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  相似文献   

7.
危害马铃薯的茎线虫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全新  简恒 《植物保护》2010,36(3):117-120
本文对采自河北张家口市察北区、危害马铃薯的线虫(编号De-Chabei)进行了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测量结果表明其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一致,采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扩增rD-NA-ITS区的长度为1130bp,测序比对以及采用马铃薯茎线虫B型特异性引物DdL1/DdL2扩增得到485bp特异性片段,表明与B型或L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一致;再次证明该型线虫在河北马铃薯主产区的分布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对低剂量杀线虫剂胁迫的适应机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3个热激蛋白70基因Dd-hsp70-A(KF792307)、Dd-hsp70-C(JQ422276)和Dd-hsp70-F(JQ422277),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了33℃热激及低剂量(10、1、0.1、0.01和0.001μg/m L)杀线虫剂阿维菌素、丙溴磷和涕灭威处理对3个Dd-hsp70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Dd-hsp70基因在翻译区均含有内含子,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了完整的保守结构域和3段保守的HSP70家族签名序列,且在氨基酸C末端具有保守的亚细胞定位基序。33℃热激3、6 h及0.1μg/m L涕灭威浸渍处理24 h,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hsp70-A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显著上调1.865、4.127和1.634倍;其它处理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证实了Dd-hsp70-A、Dd-hsp70-C和Dd-hsp70-F基因均为组成型,其中Dd-hsp70-A基因的响应在植物线虫应对低剂量杀线虫剂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何燕  阎升  张士才 《植物检疫》2004,18(5):289-289
2004年初我局检疫人员在对印度籍"达雅(PRABHU DAYA)"轮实施检疫时发现食品舱中来自南非的大蒜有干腐症状,取样进行实验室线虫分离时发现活线虫.经鉴定并送江苏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复核,确认该线虫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这是南通口岸首次截获该线虫.我局已将该批大蒜(约10kg)全部销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药液浸渍法、沙柱法以及与荧光染料Cy3共孵育的方法,以丙溴磷、克百威和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毒力以及对其运动扩散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活性,其LC50值为459.8mg/L,活性低于丙溴磷(159.9mg/L)、克百威(331.9mg/L)和阿维菌素(257.3mg/L);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运动扩散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3.1mg/L,其活性低于阿维菌素(0.8mg/L),但高于丙溴磷(8.3mg/L)和克百威(16.1mg/L)。当丙溴磷和克百威质量浓度分别低至0.6和40mg/L时,可刺激90%以上的线虫摄食;当丙溴磷和克百威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360和300mg/L时,可抑制全部线虫的摄食;溴氰菊酯与阿维菌素则对线虫的摄食无刺激作用;用10mg/L的丙溴磷处理线虫2h后再分别用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处理,发现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20和200mg/L时可抑制全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摄食。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在线虫防治领域的开发应用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0 引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又名甘薯茎线虫,属于侧尾腺纲垫刃目粒线虫科茎线虫属。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检疫性疾病,是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1]。该线虫主要侵染植物地下部分,在没有高等寄生植物的情况下,依靠取食土壤中的真菌维持生存[2],寄主范围广[3]。近几年,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危害逐渐上升,可导致马铃薯减产20%~83%,严重时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在低剂量胁迫下对甘薯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药剂胁迫情况下甘薯茎线虫对灰霉菌、半裸镰刀菌的趋化性最强,其次为马铃薯,对甘薯无趋性。在含有5~5×10-2μg/mL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的水琼脂平板,线虫的趋化性均受到抑制,且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抑制活性高于其他2种药剂;线虫经10-1~10-3μg/mL的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浸渍24h后采用灭菌去离子水清洗3次并恢复24h后,线虫的趋性仍受到抑制。值得注意的是,在含5×10-3μg/mL丙溴磷水琼脂或经丙溴磷10-3~10-4μg/mL处理后,线虫的趋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出对甘薯块具有一定的趋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离体生测方法,系统测定和比较了15种植物源化合物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活性。结果表明,dl-薄荷醇和香茅醇等10种化合物对马铃薯茎线虫具有较高的活性;选用6种高活性化合物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24 h和48 h后6种化合物的LC50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为:油酸<间苯三酚<间苯二酚<柠檬酸<dl-薄荷醇;油酸<间苯二酚<香茅醇<间苯三酚<柠檬酸<dl-薄荷醇。  相似文献   

14.
甘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造成的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病害。线虫向寄主根部移动及取食危害可能是受寄主释放的化感信息物质控制。为最终明确甘薯中对线虫具有高效引诱能力的物质,本研究利用水琼脂平板法测试了甘薯不同品种与不同组织对线虫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薯块和薯茎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引诱能力具有一定差异,感线虫品种栗子香的薯块对线虫的引诱率要高于其他测试品种。随着薯块/薯茎在水琼脂平板上放置时间延长,其吸引线虫的效果增加,96 h后引诱率达到20%。同一品种甘薯茎的引诱能力显著高于薯块、薯叶。甘薯中所含对线虫具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对热稳定,80℃加热8 h后薯茎对线虫引诱率与新鲜茎相比无显著差异,为4.5%。甘薯茎经过不同有机溶剂分别萃取后,乙醇萃取物对线虫的引诱率为6.7%,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本文初步明确了甘薯中所含线虫趋化物的性质,为其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硅肥及噻唑膦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硅肥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差,但10%噻唑膦颗粒剂与不同种类硅肥联合使用后可显著降低甘薯种薯及薯苗受线虫侵染率,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等量的10%噻唑膦颗粒剂。田间施用噻唑膦后再增施硅肥,可使噻唑膦防治效果显著增高,甘薯受害率降低,甘薯产量提高。其中硅肥途保佳15 L/hm2与10%噻唑膦颗粒剂18 kg/hm2或22.5 kg/hm2联合使用后,对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7%以上,显著高于10%噻唑膦颗粒剂22.5 kg/hm2处理。联合施用硅肥可以在减少噻唑膦用量情况下保持对茎线虫病较高防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比较了5种化学药剂和4种微生物菌剂对腐烂茎线虫的室内触杀活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化学药剂与微生物菌剂复合使用的效果.结果 表明,在5种供试化学药剂推荐浓度条件下,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26.92 g/L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最好,72 h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7.32%,20%噻唑膦水乳剂6.06 g/L与41...  相似文献   

17.
蒸汽熏蒸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发展绿色农业,探讨了蒸汽熏蒸法在防治甘薯茎线虫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3℃,蒸汽持续熏蒸40 min条件下,土表下10 cm和20 cm深处土层最高温度分别可达60.6℃和37.9℃,相应深度薯块中甘薯茎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100%、88.1%,土样中甘薯茎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59.6%、60.0%;在环境温度为7℃时,利用蒸汽熏蒸不能有效地控制甘薯茎线虫.在大田或温室大棚中环境温度达到23℃以上时,可使用蒸汽熏蒸法防治甘薯茎线虫及其他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茎线虫是造成当归麻口病的主要原因。本试验研究了铺散亚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毒杀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了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贝曼漏斗法从当归中分离马铃薯茎线虫,以灰葡萄孢培养线虫;药液浸泡法测定挥发油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从铺散亚菊挥发油中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8.44%,其主要成分为樟脑(13.20%)、桉叶油醇(13.16%)、百里香酚(10.96%)、β-水芹烯(9.66%)、伞柳酮(9.40%)、4-乙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2-戊烯(7.60%)和侧柏酮(6.18%)。铺散亚菊挥发油对马铃薯茎线虫的LC50为3.83 mg/mL,而阳性对照35%甲基异柳磷乳油的LC_(50)为0.14mg/mL。铺散亚菊挥发油对当归茎线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能够为铺散亚菊挥发油防治马铃薯茎线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提高当归的质量和产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