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50-16651,16659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测算了农村和城市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从制度因素、基础设施、营销工作、信贷环境、群体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较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农民消费心理,合理组织农村消费品供应,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消费需求,引导农民走向健康、文明、科学、合理地消费。 一、求实心理。即以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特征的消费心理,具体表现为注重实效,讲求使用方便、朴素大方、经济实惠。这是广大农民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对于“中看不中用”、“华而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刺激对扩大内需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徘徊不前、预期收入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综述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西农业学报》2022,(6):162-165
以经济学中“家庭构成”理论为基础,利用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省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不同食物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揭示了收入变量在消费中的影响程度;通过年龄虚变量的引入进一步证实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中家庭特征的作用。对于各类食物消费弹性的估计,量化了价格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对地区间的差异给予了说明,对于差异原因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学中“家庭构成”理论为基础,利用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省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不同食物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揭示了收入变量在消费中的影响程度;通过年龄虚变量的引入进一步证实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中家庭特征的作用。对于各类食物消费弹性的估计,量化了价格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对地区间的差异给予了说明,对于差异原因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直接关涉经济社会的发展.皖北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已出现消费不能体现充分的正能量、消费环境令人担忧、消费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消费问题凸显等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引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健康文化消费,规范文化消费市场管理及因地制宜引导文化消费演进,以使问题得以实效性解决.  相似文献   

7.
农村消费需求,是指农村居民满足消费需要且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支出。我国人口半数以上在农村,当前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下文结合江苏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旅游市场成为迅速茁壮成长的潜力市场。本文在分析了老年人消费心理行为的基础上,阐述当前老年人旅游市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认为,旅游企业应当从加强市场细分,加强旅游宣传力度,提供合理价格,推出个性化服务,注重售后品质等方面加强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代女性的消费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1998年底,我国女性人口为6.1亿,占总人口的49.02%,其中在消费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中青年,即15-55岁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2%以上.根据消费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25个大型百货商场的个人消费点中,消费品和消费服务属于女性的项目占51.7%,远远超过男性和儿童类别.  相似文献   

10.
浅析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启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飞  潘良 《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62-264,279
农民的消费受到现期收入、消费环境影响,加上对未来收入与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消费水平低、结构层次低,消费支出增长速度缓慢.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要扩大农民消费,必须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增加其消费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企业员工忠诚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心理契约角度对员工忠诚进行管理很新颖,但在管理上的操作性不强,而心理账户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心理账户可以分为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其中经济账户主要与交易型心理契约相关联,情感账户主要与关系型心理契约关联。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员工心理账户的管理作用于员工的心理契约,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2.
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70年代末,始于美国,我国对于法务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现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务会计,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研究法务会计理论,并应用于指导我国的法务会计实践,培养法务会计人才,建立健全法务会计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务会计。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经验农民向知识农民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界定了经验农民和知识农民的概念,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经验农民向知识农民转型意义、必要性和必然性。对农村劳动力、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8.30、9.48和7.64年。对第一产业劳动力文化程度进行国际间的类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农民有较大差异,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对我国农业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探讨,阐明了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导向不是知识农民,农业学历人才培养总量不足,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知识内容与现代农业结合不密切,农业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农业职业教育免费培养、针对性招生,加强现代农业知识教育,逐步加强农业行业准入制度建设、吸纳具有学历背景的学生进入农业领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46-15949
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型农民培育的影响:一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二是加大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三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四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剖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在农村人力资源数量的现状方面,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且增长快、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和较低的年龄构成;在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现状方面,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村人资源科技水平不高、农民身体素质总体偏低;在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现状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地域结构分布失衡。探讨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对培育新型农民的启示:一是控制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方面,主要表现为保持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主要表现为促进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开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三是调整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主要表现为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15.
孟海亮  谢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87-10689,10716
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京郊农户信息消费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农户信息消费动机趋向于求实用、求廉、求谨慎和求知,求及时、好奇并不是多数农户的主要信息消费动机;不同户主及农户消费的信息消费动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赵万明  黄彦全  谌贵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45-11846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农村用电量需求预测方按。该方法充分发挥支持向量机在解决非线性和有限样本问题方面体现出的优势。保证了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农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传统农业社会就已基本形成。在现代社会,由于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农民及其内涵亦需赋予新的涵义。传统农民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新型农民与市场经济相契合,是现代农业的建设主体,其本质应该是农商。通过对传统农民和新型农民特质的比较分析,对农民认识传统、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重铸中国农民的辉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存适应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其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出农地农户占比较低;在反映农民当下生存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民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面积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反映农民未来适应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在城镇落户以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其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年龄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兰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61-22062,22065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秩序。提出了消除农村心理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改善农民心理感受;二是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社会认同度;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放思想,鼓励劳动力的流出。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近20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农民收入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重要因素的影响,且通过凯恩斯消费收入关系模型研究农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和宏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为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消费结构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由实物消费转向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