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任怀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80-20182,20192
通过甘肃岷县G村和宁夏固原县L村NGO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表明农村社会的良性整合必须基于共同利益和需求形成公共空间,这种整合路径以经济为中心,并不排斥文化等整合要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参与度和文化可及性两个方面重点考量当前江苏省苏州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当前苏州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下列问题: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利用“重对外服务性、轻居民可及性”,影响体验效果;农村公共文化治理过程中“重行政力量参与、轻社区力量支持”,影响有效治理的可持续性。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强化村庄共同体这些方面来破解问题,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整合农村资源,做好村庄合并工作,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笔者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对村庄合并及发展社区的模式、原则、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公共建设、留守老人儿童问题、农民精神面貌和村级治理5个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社区的影响.根据广东3县1市7个村庄的村委访谈和161个农户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同时存在正反两面的影响.描述了所调查地区的情况,并从劳动力流动角度对农村社区发展进行辩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农村社会治理经历了创始阶段、突破阶段、创新阶段和深化阶段四个阶段。进入新时期,辽宁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社区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社区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治理主体单一、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现代化信息化治理手段滞后等问题,需通过深化以"四会制度"为重点的协商共治机制、健全农村"三社联动"机制,提高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通过打造农村社区现代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6.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作为基础性的公共服务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部分。本文以福建泉州南安市为例,调查了解了南安市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研究认为,在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应完善多元化的农村公共文化内容,培养多层次公共文化队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升村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景泰县城北村社区保障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分析了城北村社区保障建设取得的初步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如何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社区机制、开拓多元化的社区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和方式、构建农村社区公共价值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社区保障建设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协会设立的初衷是基于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弥补国家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正是这样一个在转型时期的社会中极易被边缘化、孤立化的农村民间组织,如今已成为农村社区自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些变化大大影响了农村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通过对历史、实践、文化、法律的四个维度分析,探讨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何以存在;厘清老年人协会在当前农村社区治理中起到的权威重构、强化村庄预期、提高村庄社会关联等作用;提出老年人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探寻了公共艺术介入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机制。结果表明,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传播的有效形式,在公共空间环境改造、公共文化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社区公共环境的改善和公共文化的繁荣,达到社会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肖晴  杨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47-4848,4866
从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着手,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探讨了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并总结了其产生的原因,为加强新农村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永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31-4332
在分析农村社区及农村社区体育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下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丽  董海荣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140-2142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一般由村委会提供,因供给严重不足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仅发挥了部分作用.以河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从信息服务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探讨了不同类型合作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路培  王勇  吴荣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29-3632
以河北武强县西辛庄新农村建设为例,针对规划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现有条件,认为"迁村并点"应是政府远期引导的方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在原有基址上,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经济产业的发展构想、村庄物质空间的合理组织、基础设施改造、村庄景观环境的塑造等方面进行规划,最终实现符合该地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村落到社区的转变是当前中国乡村社区变迁的重要表现形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新时期美丽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具有必要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符合村情,合理选择发展模式;要彰显农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要建立多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机制,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而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文章对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导向机制,是增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并指出政府应在尊重农民需求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资金供给规模和现实发展要求,合理安排不同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次序和规模,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张小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8,(3):204-205,208
以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例,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背景,研究通过实施农业产业转型、繁荣农村文化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手段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18.
陶莉  聂璐  曾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50-17751
通过对我国农村防灾体系现状的反思,以动态演进的观点对农村防灾空间体系进行分析,指出了唯有从当地经济出发,农村防灾空间体系才有所依托,提出了把防灾减灾设计始终贯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升  焦云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403-14404
从缩小城乡差距、政府的责任、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政府成为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的必要性。探讨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动力机制,介绍了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政府公共性的缺失:一是政府的自利性,使得政府偏离公共性的目标;二是政府受强势群体的支配,使弱势群体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基于此,提出建立对政府官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利用政府的自利性,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与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并实施政府公共权力的广泛社会化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