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了解昭通市植烟土壤年际间变化情况,从而为昭通市烟叶生产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昭通市自2011-2013年间主要的烤烟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昭通市植烟土壤的p H值有增大的趋势;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均基本处于适宜范围,满足烤烟生长,各年际间含量无明显变化;植烟土壤中的氯离子含量逐年上升,2013年的增幅最大,但均值未超过烤烟生长所需氯离子的范围。[结论]昭通市植烟土壤总体上养分含量年际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海南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热带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方法]以海南五指山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基础上,阐述土壤养分现状,探讨其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五指山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 H为5.1;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不均,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均为中等或偏下水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五指山耕地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结论]根据五指山市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可采取适宜措施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如推广秸秆还田,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镉污染对马铃薯氮、磷、钾、镉含量与积累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式,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测定采收后的马铃薯产量、氮磷钾镉含量及积累量。[结果]轻度的镉胁迫降低了马铃薯块茎氮含量,而中度和重度镉胁迫下马铃薯块茎氮含量增加,镉污染各处理氮积累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随着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磷含量在0.01水平显著增加,而磷积累量变化不大;土壤不同镉处理马铃薯钾含量均在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土壤轻度镉处理马铃薯钾积累量最高,随着镉污染程度的加大,钾积累量降低;土壤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马铃薯块茎镉含量与积累量均呈直线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镉污染马铃薯氮肥施用量降低,磷肥施用量不变,轻度镉污染增加钾肥施用量,土壤镉重度污染不适合种植马铃薯。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热带农田土壤养分含量规律,为热区耕地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阐明区内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其养分分布特征。[结果]白沙县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 H均值为5.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水平,其含量均值为19.3 g/kg;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缺乏,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且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主要与区内的成土母质、土壤p H分布有关。[结论 ]据土壤养分含量特征,今后应增强用地养地意识,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优化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兰州地区块根、块茎类地下作物中的天然放射性含量,年摄入量和食后所造成的待积有效剂量当量。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块根、块茎类地下作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属于本底水平。估算结果表明:兰州居民通过食用这些地下作物而摄入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是1.48×104Bq,待积有效剂量当量是7.18×10-5SVY-1。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风险情况。[方法]采集珠三角地区不同电镀厂的土壤样品,采用BCR提取法测定土壤样品中Pb、Zn、Cu、Cr、Ni等重金属元素4种形态的含量,评估珠三角地区电镀厂重金属的浸出风险。[结果]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类型为Cr、Zn、Cu,Pb和Ni的污染较小。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中Zn、Cu、Cr的风险非常高,土壤条件若有改变就会带来重金属的浸出。场地1土壤样品中Zn、Cu、Cr严重超标;场地2土壤样品中Cu和Cr严重超标;场地4土壤样品中Zn严重超标;场地5土壤样品中Zn、Cu、Cr属于重污染;场地6土壤样品中Zn、Cu、Cr、Ni严重超标。[结论]该研究可为珠三角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为花生品质区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的土壤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仪法(以占干物质重量的百分率表示);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K2Cr2O7-H2SO4氧化法;土壤全氮测定采用凯氏法;土壤速效钾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土壤速效磷的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结果]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花生脂肪含量和油亚比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00 179 4X2+25.597;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162X1+43.317;同时土壤有机质也是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15 04X1+0.954。[结论]不同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不同,改善花生的品质应通过施用合适配比的肥料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五大连池地区30个天然露头泉氮、磷污染特征,为五大连池天然矿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不同环境区域有代表性的30个天然露头泉,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进行样品采集,测定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五大连池天然露头泉氮、磷污染特征。[结果]五大连池地区30个天然露头泉总体受到严重的氮素污染,总氮和硝态氮是主要的氮素污染形式,总磷和氨氮含量较低。[结论]天然露头泉污染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生姜优质高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竹根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养分含量现状以及植株养分含量等特性。[结果]重庆(永川)种苗科技城生姜种植区土壤整体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偏低,全部土样碱解氮含量属于适量水平,土壤中有效P、Ca、Mg、Fe、Mn、Cu、Zn含量丰富,S含量缺乏。生姜植株各部位氮钾含量较高,磷含量较低,生姜块根和茎秆中K元素含量大于N元素含量,叶片中N元素含量大于K元素含量。[结论]在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并控制氮、钾肥配比,可以促进生姜的生长,提高生姜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植烟土壤p H分布特征与主要养分的关系。[方法]采集大理市43套植烟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大理市植烟土壤p H值平均为6.52,适宜烤烟生产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2.09%。在4种植烟土壤类型中,p H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在1 780~2 200 m海拔范围,土壤p H值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较丰富的水平,能够满足优质烤烟生产;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平均含量均处于中等及偏丰富的水平,但分别有6.98%、11.63%、2.33%和4.65%的土壤养分还处于偏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的土壤比例较大为58.14%。[结论]土壤p H值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其它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粉煤灰中天然放射性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省( 含重庆)8 个大、中型火力发电厂排出的干/湿粉煤灰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调查了我省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四川省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由238U,232Th,226Ra,40K4 种核素组成,放射性比活度变化在0~10979 ±1669(238U),8205 ±278 ~22447 ±1173(232Th),6392 ±275 ~2558 ±386(226Ra),11772±1477 ~114743±3451(40K)Bq/kg 。根据国家标准GB6566 - 86,四川省火力发电厂粉煤灰用做建筑材料时,以江油( 湿灰) 、内江、攀枝花、宜宾和雅安( 湿灰) 调查点的灰样放射性比活度不超标,其余调查点的灰样均属超标范围,根据GB6763- 86 中限制式计算,其最高用量不能超过建筑材料总重的6867 % ~6958 % (干灰) 和6869 % ~9140% ( 湿灰) 。干粉煤灰的比放射性活度普遍高于湿灰。粉煤灰在农业上的利用具有潜在的优势,本文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计算和分析2009年珠三角城市群生态足迹。[方法]以珠三角9个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2009年珠三角市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进行计算,定量分析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珠三角城市群除了建筑用地和林地稍显生态盈余外,其他4种土地类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特别是可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存在明显的生态赤字。[结论]珠三角生物资源消费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较高,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生态赤字,以使得发展方式向更加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俊清  袁旭音  李继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06-10208,10211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法]测定长江三角洲地区150多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区域和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以及转换和分配特征。[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受Cd、Pb、Cr、Cu、Zn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Cu和Zn次之,Cr最轻,几乎不受Hg和As的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880,属于警戒级;水稻果实中Cd、Cr、Cu、Hg和Zn超过其背景值。按区域划分,土壤污染程度依次为:环太湖地区〉浙江南部地区〉沿江地区,城市直辖区〉县级城镇及农村;按迁移转化规律划分,根际土壤〉水稻根茎〉水稻果实;转换系数Cd〉Cu〉Zn〉As〉Hg〉Pb〉Cr,分配系数Zn〉Cr〉Cd〉Cu〉Hg〉Pb〉As。[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元素的数值范围较大,个别样本污染严重,应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4.
以黄宁生等提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概念模型为基础,通过改变经济资源指标即引入"绿色GDP"替代"传统GDP",提出了考量资源与环境质量的新模型。选取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应用该模型对该地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新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珠三角经济区的江门、肇庆、惠州3市的传统综合承载力和绿色综合承载力排名除2005年外均为前三位等结论;然后对上述排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母质条件下海南省胶园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胶园土壤肥力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胶园酸性火成岩、基性火成岩、酸性变质岩、沉积岩、冲积物、海积物等不同母质发育下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胶园土壤肥力指标与其母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胶园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为在玄武岩中最高,全钾、缓效钾含量在花岗岩中最高。胶园0~2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在页岩中最高,21~40、41~6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在玄武岩中最高。[结论]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在一些母质上对母岩特性有继承性,但生物气候及耕作与施肥等因素已经完全弱化了因母岩成分不同而造成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核桃生长地不同土层N、P、K的含量和规律。[方法]取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土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1~8年的核桃园地中,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上层土(0~20 cm)(中层土(21~40 cm)(下层土(41~60 cm),中层土速效N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4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P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5~8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6年和8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K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7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1年园地中层土速效N和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76.3 mg/kg和103.21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含量最高,速效P含量最低,分别为149.0 mg/kg和6.34 mg/kg;6年园地上层土速效N含量最低,为58.5 mg/k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8.5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法]测定长江三角洲地区150多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区域和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以及转换和分配特征。[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受Cd、Pb、Cr、Cu、Zn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Cu和Zn次之,Cr最轻,几乎不受Hg和As的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880,属于警戒级;水稻果实中Cd、Cr、Cu、Hg和Zn超过其背景值。按区域划分,土壤污染程度依次为:环太湖地区〉浙江南部地区〉沿江地区,城市直辖区〉县级城镇及农村;按迁移转化规律划分,根际土壤〉水稻根茎〉水稻果实;转换系数Cd〉Cu〉Zn〉As〉Hg〉Pb〉Cr,分配系数Zn〉Cr〉Cd〉Cu〉Hg〉Pb〉As。[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元素的数值范围较大,个别样本污染严重,应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土壤退化的修复、防沙抗沙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艾比湖流域的博尔塔拉河下游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养分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在地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显示出表层(0~10 cm)20 cm40 cm60 cm80 cm的规律;全磷、全钾含量上下层含量变化较小;研究区土壤养分总体偏低,土壤贫瘠。不同植被类型在从草本向灌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全磷除外)显示出灌丛灌丛及草本草本的规律。通过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40 cm以上土层,土壤间相关性规律较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在40~80 cm土壤层,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较差,规律不显著。[结论]该区域养分含量整体偏低;土壤中的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两者在不同植被下均呈现灌木丛群落灌木及草本群落草本群落的规律。由于全钾、全磷含量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该区域土壤母质由河水沉积物构成,径流携带作用使其上下均匀,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田河流域不同景观下土壤肥力差异。[方法]通过对和田河流域不同景观下土壤肥力元素含量的测定,总结不同景观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结果]和田河流域各景观间土壤肥力元素具有空间变异性。N、P含量:绿洲>过渡带>荒漠;而由于盐渍化的影响K含量:荒漠>过渡带>绿洲。土壤养分分布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为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