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胡萝卜春季栽培灌水对肉质根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萝卜春季栽培,由于低温、干燥等气候条件不利于肉质根的生长,极易发生肉质根开裂等生理障害,进而影响其产品质量,所以采取合理的灌水措施是春季栽培成功的关键。为此,进行了本试验的研究,试验采用灌水次数和灌水量2个因子6种处理,对胡萝卜生长发育、肉质根开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栽培灌水保持土壤湿度在70%~80%之间适宜。播种灌水后,每隔15~20天灌水一次,水量0 03~0 05m3/m2,临近收获时不再灌水,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肉质根生长,并防止开裂。  相似文献   

2.
根系分区灌水是一种新型灌水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春梢生长期、春梢停长期、秋梢生长期苹果根系分区灌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1/4、2/4、3/4根系体积灌水对苹果植株水分状况、生长习性和叶片Pn、Tr、Gs、WUE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梢生长期1/4根系体积灌水即可满足植株的水分需求,而春梢停长期、秋梢生长期需要2/4根系灌水;减小灌水根系体积后,新梢和叶片生长被抑制,叶片Pn、Tr、Gs降低,由于Tr较Pn下降幅度大,WUE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涌泉根灌对山地红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涌泉根灌灌水方式对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8 a生枣树,设涌泉根灌、滴灌、管灌3种方式和每株灌水20、80、160 L 3个灌水定额,测定了红枣的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质量分数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涌泉根灌和滴灌在不影响红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含水率的情况下,灌水定额每株80 L较20 L、160 L提高红枣维生素C质量分数。灌水定额每株80 L时,涌泉根灌和滴灌较管灌显著提高红枣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但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灌水定额相同时,与管灌相比,涌泉根灌与滴灌显著提高红枣产量。在涌泉根灌和滴灌条件下,随灌水定额增加,初期产量增大,从每株80 L到160 L产量有降低趋势。表明涌泉根灌在不影响红枣品质的前提下,与滴灌的增产效果相近,是一种可行的灌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涌泉根灌对山地梨枣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灌水定额下涌泉根灌对山地梨枣树生理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山地梨枣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8年生梨枣树为对象,采用涌泉根灌方式,设33,132,264 m3/hm2 3个灌水定额处理,同时在相同灌水定额下,以滴灌、管灌为对照,比较各灌水定额下不同灌水方式对梨枣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与滴灌和管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维持甚至促进枣吊的生长,同时可以维持或者减少枣树的新梢生长量和落果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新梢生长量、枣吊和梨枣落果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因灌水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供试3个灌水定额条件下,枣树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表现为涌泉根灌和滴灌较管灌显著提高。不论采用何种灌水方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枣树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均不再持续增加,但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涌泉根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棘克隆生长格局对不同灌水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克隆生长调节对策和寻找最佳灌水强度,对中国沙棘种群在不同灌水强度条件下的克隆生长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加,子株数量(密度)、一级萌蘖根茎、萌蘖根总长度、萌蘖根条数以及萌蘖根分枝级数均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先增后减)变化,种群生长格局呈现出"游击型"→"集团型"→"游击型"。  相似文献   

6.
农田灌水方法及灌水技术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设计和实施灌水方法及灌水技术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体系。目前分析评估和优化设计它们的常用质量指标均有缺点。本文依据对常用的三个田间灌水质量指标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估指标,即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可以代替原指标。阐明了其间的关系,分析了新指标在各种灌水情况下的评估特征,并于畦块灌水技术试验中予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新指标具有通用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正确设计和实施灌水方法及灌水技术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体系。目前分析评估和优化设计它们的常用质量指标均有缺点。本文依据对常用的三个田间灌水质量指标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估指标,即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可以代替原指标。阐明了其间的关系,分析了新指标在各种灌水情况下的评估特征,并于畦块灌水技术试验中予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新指标具有通用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正>1推行节水灌溉采取的必要措施1.1平整土地,合理设计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  相似文献   

9.
井灌水稻池内水温分布规律与灌水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灌水稻池内温度分布特征是靠近进水口处形成一低温区 ;灌水过程中温度变化是一个降温过程 ,停止灌水后水温迅速上升 ;采用单排单灌、间歇灌水、并且更换进水口的灌水方法 ,有利于降低因灌水造成池口附近低温区的不利影响 ;护胎水的管理以日间补水为宜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制的根管装置, 在土壤养分一致条件下, 从冬小麦根系生物量、地上部表观生物学性状、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千粒重等方面, 研究了播前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前90cm处灌水的根系生长快、发育好、干重高; 60cm处灌水的千粒重最高; 而30cm处灌水的表观生物学性状指标、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换热器的设计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目前,在地热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面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北京北务开发区建立了地源热泵实验系统,利用数据采集装置对系统的冬季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将一种新型地能设计软件(EED)用于该工程的设计和计算,模拟出循环液体的温度和其它设计参数。此外,本文还进行了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比对,分析了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为该设计软件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基于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原理研制了CO2冷阱微波真空干燥装置,并介绍了该装置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创新采用液态CO2作为制冷媒,通过合理布局实现CO2的循环利用.采用喷淋冷冻技术,从液态CO2喷淋预冷冻原理出发,设计了喷淋装置结构,并匹配计算了转盘转速,旨在提高物料预冷冻效果.设计了翅...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蔬菜真空预冷保鲜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的系统组成及其运行,以及各组成系统设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变截面管束的理论计算模型,应用当量直径的概念和叠加原理,推导出变截面管束管外流道中的流速分布和压力降的计算公式,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变截面管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性能提供理论参考和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技术开采稠油时,采出液温度较高,对其进行热回收的节能潜力较高,油田采用热管式换热器回收采出原油的余热,将其作为工业或生活用热具有研究价值。考虑到现场空间要求和工程设备模块化的特点,利用U形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作为分离型热虹吸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并建立复合式分离型热管模型,分析其换热性能、循环压降、充液率及换热能力。采用新疆油田油水二次换热区的分离型热管系统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复合式分离型热管计算模型可行;复合式热管具备U形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优点,换热性能强,系统换热能力可以满足实际要求,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渠系水利用系数在灌区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是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其数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灌区设计方案的调整。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实测法、经验公式法、实际供水-用水资料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其中综合分析方法应是最可行的。笔者针对新疆地区情况,在经验公式法中导入了管理因子作为校正系数,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更趋于接近当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村小型医疗废弃物焚烧系统产生的烟气糕点和余热利用现状,提出了采用导热油作为热载体回收烟气余热的方案,并通过实例计算对该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非均匀温差下埋地双层管道过渡段长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对红 《油气储运》1998,17(4):19-21
在管道输送介质过程中,由于管内温度和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别,热量传播不可避免,温差沿管道的分布是变化 的。引入了温度衰减长度概念,在温差沿管道均匀分布时过渡段长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全面对电镜真空系统的检查、分析,证实扩散泵向镜筒返油导致DXB2—12型速射电镜高真空故障,通过采用延时电路制止扩散泵油返入镜筒,排除了电镜高真空故障。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全玻璃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流场和温度场的FLUENT计算模型,设置适当的边界条件后经计算,温度场与实验结果有非常好的拟合性.利用FLUENT的计算,可视化地揭示了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闷晒下的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还计算了各部分的热损失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