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经济因素、整理迫切度、整理可行度等10个指标来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各乡镇综合分值,再根据综合分值的大小,将整理时序划分为三个时期.结果表明: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整理潜力较大且各乡镇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将综合分值区间为[60,100]的乡镇划分为近期,其整理潜力较大;[50,60]的划分为中期,其整理潜力一般;[0,50]的划分为远期,其整理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村庄宅基地出现闲置、废弃等现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217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综合分值。通过综合分值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得到结果与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区结果作为划分依据,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先区、次先区、适度区和优化区四类区域,从整理时序、模式、土地利用安排等方面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研究根据适宜性分值空间分布状况与居民点人均面积叠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划定,对今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淳  周方  张慧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17-16018
[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文献资料比较法。[结果]目前的农村居民点研究集中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整理潜力、整理模式、整理效益评价等方面。[结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应与耕地整理等其他土地整理领域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更系统、更精确;要不断寻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创新,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研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依据。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户均建设用地标准和城镇体系规划分析了仪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3个不同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方案进行了优劣选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缩小,补充耕地的任务已逐步向农村居民点整理转移。在分析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通过整理可优化调整的空间布局模式,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主要指标标准,分别采用远景和现状预测2种方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有效土地面积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同时提出了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方案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34.09 hm2,现实潜力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数为13.29%;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马村区划分为3个等级潜力区。[结论]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能够用于修改完善规划、纠正规划实施中的失误,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人地关系出发,建立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鹰潭市余江县实施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余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综合评价值为83.31(中等),基本实现了规划的预期目标,但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等指标实施异常。PSR模型根据评价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指标,在实施评价的应用中具备系统性、综合性和层次性,为了解和评价政府部门对规划的执行情况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针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比较简单、测算结果偏离实际的问题,在总结前人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提出了"分模式分方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方案,同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模式分方法"测算的卢龙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 326.33 hm2,与其他方案测算结果进行比较,此方案测算结果科学合理,有效地将不同方法进行了融合,发挥了不同方法的优点,能够为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确定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村庄地籍调查试点资料,评价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土地集约利用建议,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参考。以山东省乳山市1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1个村粗放利用,2个村低度利用,7个村适度利用,无集约利用。在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科学合理进行村庄规划;合理利用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和完善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斑进行属性传递,从而得到其整理潜力的大小,并作为进行时序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江区农村居民点一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万春镇、寿安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493.87 hm2;二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1138.75 hm2;三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金马镇和公平街道办事,面积为842.3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顺序的确定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产品供应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国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对磷矿山废弃土地状况及其磷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探讨废弃磷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及复垦后土地功能分区及用途。【结果】磷矿露天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环境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必须明确划分土地复垦目的与用途,对废弃土地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复垦。【结论】磷矿废弃土地主要成因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及弃石排土占地。通过对废弃土地的复垦规划有效协调复垦工程中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土地复垦后功能分区及用途管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演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分析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规律,以河北省东马营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ArcGIS矢量化等方法,分析其工业化发展历程,并选取扩展强度指数、容积率、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等指标,在微观尺度上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动态演变及其驱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东马营村箱包工业的发展导致当地经济非农化、农户从业结构非农化,当地纯农型农户所占比例不足1%,其显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2)东马营村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扩展强度、多样性、建设面积与建筑面积等持续增长,其动态演变是与工业化发展历程相适应的。研究认为,未来应借助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等缓解快速工业化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同时应做好耕地流转,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是解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而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计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基础。本研究以烟台市牟平区为例,以乡镇为单位,在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进行了测算,得到各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潜力系数,并分成四级整治潜力区。结果表明,一级整治区潜力系数为51.30%,距城区较近,经济条件好,应规划为重点整治区和近期整治区;二级潜力区和三级潜力区分别规划为中期整治区和远期整治区;四级区为暂不整治区。研究结果可为牟平区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方...  相似文献   

15.
李艳  魏晋  邓良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7-4650
基于人地协同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诊断成都平原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区域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结果表明:成都平原人地关系整体上不协同,人地"剪刀差"负效应有扩大趋势、土地利用总体较粗放、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缺乏有效衔接、部分地域功能模糊、农村生境问题突出和非农就业不畅等,都是区域城乡统筹进程中人地关系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战略、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修复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战略,构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战略体系,促进成都平原人地关系协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层次的分区体系。用途地域适用于县(市)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突出控制城镇扩张,经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分别提出了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城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并对土地用途分区控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该文以黄渡乡峄山村村庄复垦为例,选取地形坡度、排水条件、灌溉条件、有效层厚度、地表物质、土地利用兼容程度等方面确定了6个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法对研究区村庄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村庄复垦为耕地的适宜程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与规划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鹤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在评价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地用途分区弹性管制、规划指标刚性和弹性控制互补的动态开放规划修编模式,对土地用途分区弹性管制方法与机制、规划指标刚性和弹性控制互补机制、动态规划方案等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指出了实施该规划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并将该规划思路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指导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对区域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应用Arc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农村宅基地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在宅基地复垦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参照矿区复垦景观评价方法,结合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之后对宅基地复垦区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宅基地复垦对该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大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如廊道长度、生态服务价值和廊道密度等,但优势度指数和分维数则呈现出负效应。总体而言,农村宅基地复垦使得农村分散宅基地得到集中,节约了农村宅基地的占地面积,同时也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新农村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市场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在探讨农村土地市场成熟度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重庆市农村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并将重庆市划分为4个区域,对其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市场发育成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都市区、都市区周边14区县、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其中都市区属于成熟型,其余3个区域均属于发展型.认为影响重庆市不同区域农村土地市场成熟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数量及其比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土地利用程度等4个方面.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区域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制约因素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