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正>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近几年通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大马力农业机械,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奠定了发展规模化大农业的基础。但目前东北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大马力机械的同时并没有引进或建立一套相应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当前的农业生产依然施行的是机械化条件下的粗放管理模式。如何发展精准农业,发挥大马力机械的优势,是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休闲观光经济的现状、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意义,并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出.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1,(1):12-12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1月30日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1,(1):28-28
国务院2010年12月3日发布《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表示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到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并适时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东北优势农产品期货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农机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业机械化追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代替人力生产,而是谋求农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大力发展农机化,对于推进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沈阳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具体探讨如果促进发展农机化,加快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11,(1):8-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仓储设施建设和承储国家政策性粮食。支持粮食企业扩大仓储能力,继续组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发展适合大农户的粮食仓储物流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东北地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灾害监测、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估产和农业土地资源普查监测等一系列农业遥感研究及应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东北地区农业遥感研究及应用进展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果 】东北地区在农业灾害监测、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和农业土地资源普查方面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的优势,并得到较好的应用。【结论 】面对东北地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未来从“天空地网”一体化农情监测与预警,推广发展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的现代农业,黑土地保护及耕地质量监测,聚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将能不断促进东北农业的高效、绿色、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测评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甘肃省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指标测评方法对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处于现代农业的准备实现阶段.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了制约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推进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综合开发为载体,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传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26-28,31
介绍了宁国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主要包括: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用政策和法律保障农业等。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立足资源、区位和生态优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着力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着力培育现代农业主体等。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潜力、产业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地区耕地广袤、秸秆资源量巨大,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炭技术及其产业化有助于系统综合解决东北地区存在的秸秆焚烧、利用及土壤退化等突出问题,是当今研究领域热点。本文在系统分析近20年东北秸秆资源动态变化、可利用资源量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的资源基础、技术途径及发展潜力,从产业化视角综合分析评述了东北秸秆生物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优势、市场及开发潜力等,认为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的资源丰富,产业化条件成熟,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对促进东北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基于全产业链的东北秸秆生物炭产业模式,提出了东北生物炭产业发展建议,旨在为解决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和农业生产现实问题,促进生物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As a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traw-biochar techn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are beneficial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straw burning, straw utilization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s large cultivated land and crop straws resource, thu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nearly 20 years in the Northeast China of straw resources dynamic change, availability utilization resour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source base, technic approach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traw-biochar utilization, and from an industrialization perspective to comprehensive analyze the resources, technology, conditions, advantages, market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s of the biochar-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Our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w-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had rich available utilization biomass resources, mature industri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space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d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n promoting the straws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Finall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constructed the straw-biochar industry model including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suggestions to the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straws processing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耕地地力评价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地力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和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黑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土壤资源,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区总耕地面积的18.08%,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8.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掠夺式的经营导致黑土不断退化。黑土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将为黑土区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提高科技水平、节约投入品、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模式等作用。本文总结了我国农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简述了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作用、集成和应用,说明了农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后来学者研究农业信息技术以及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回顾中国学者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概括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特征。近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可用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时空分布不均。霜冻害、低温冷害、寒潮、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减少,旱灾增加。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发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积温增加且积温带北移东扩明显,主栽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产量为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等开展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黑土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助推东北黑土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东北乡村振兴,2019年6月28日,中国农学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新时代农业绿色科技发展论坛,汇聚院士专家智慧,研讨农业绿色科技发展的前沿热点和东北未来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方向,并提出专家建议。本次论坛呼吁要把黑土地保护放到与粮食生产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为农业绿色科技发展和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节水农业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需求,提出适合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即现代生物节水技术、工程技术节水。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东北地区气候变暖的现状,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具体影响,并提出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产量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给东北地区农业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升高、热量资源增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延长、适种区域扩大,为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以及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但由于光照及水资源的限制以及CO2浓度的增加而引发的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作物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涝、盐碱化速度加快,尤其是近几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最为明显。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分布不均匀,使东北地区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脆弱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使农业现代化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四川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做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定量监测与综合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4项准则指标,12项个体指标构建了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从起步阶段稳步跨入初步实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达到0.583,2000-2011年的1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6.16%。在五大区域中,成都平原区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位列5大区域之首,综合水平0.679;第二名为攀西山地区,综合水平为0.600;川南丘陵区、川东北丘陵区分别位列第三、四,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为0.583、0.569;川西北高原区农业现代化最低为0.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