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双辽市位于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辖1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3121.2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双辽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的指导下,双辽市乡镇企业局加强组  相似文献   

2.
1.强化规划指导,科学统筹促发展 为推进全市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升级改造,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双辽市提出了乡镇企业"三集中"发展思路,即村屯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集中、引导分散经营乡镇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乡镇企业向低消耗、高技术、高效益的集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2010,(6):12-12
1.强化规划指导,科学统筹促发展 为推进全市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升级改造,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双辽市提出了乡镇企业“三集中”发展思路,即村屯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集中、引导分散经营乡镇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乡镇企业向低消耗、高技术、高效益的集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河南省农业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河南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加快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增加县级财政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和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等作用,并从原料基地建设、加工产能布局、技术创新提升、发展现代物流4个方面提出了依托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各市(州)、长自山管委会、县(市、区)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展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措施,加强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管理是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17日,省农委乡企局发布<评选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通知>.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搞好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工作对于促进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17日,省农委乡企局发布《评选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通知》。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搞好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工作对于促进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将在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中继续开展评选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选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是引导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走向大市场,提高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科技水平,增强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县(市、区)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展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措施,加强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管理是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充分发挥管理先进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上档次、上水平,经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10.
2009年,长春市农业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精神,把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作为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战略重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三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GW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间截面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体上呈现出持续攀升态势,另外辽宁省在2个领域的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常年处于一般协调阶段,但协调程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集聚特征逐渐突显,主要表现为南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北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集聚区数目呈现“增加—减少—增加”曲折波动特征;产业结构、规模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及人力资源投入是影响东北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总体表现为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发展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二者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12.
徐敏 《福建农业》2007,(10):22-23
一、福建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分析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分布较齐全,主导产业地位突显,部分拳头产品居全国领先地位。2004年全省果蔬食用菌加工业  相似文献   

13.
自德惠市农产品加工局配合全省开展"乡镇企业创业杯"活动以来,德惠市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已基本形成了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投资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带动为纽带,对农产品实施多次再生产和加工转化,不断延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为途径,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与市场联结为完整一体,实行多元化有机结合、利益互补的一体化经营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10日,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州)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主任(局长),县(市、区)乡镇企业局局长,各市(州)、县(市、区)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科长(处长),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乡镇企业创业促就业标兵,全省乡镇企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主要负责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2015,(3):39
<正>2014年,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明显加快;抵御风险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主导产业在促进就业和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协调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升2014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4500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下降1.76%;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到7500亿元,同比增长11.57%,比上年下降1.5%;乡镇企业增加值2250亿元,同比增长11.94%以上,比上年下降2.56%;实缴税金突破16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原《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由农业农村部主管,该年鉴全面记载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度发展概况,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产品加工业概况,公布包括统计信息在内的各种行业统计数据及相关政策法规,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界的权威性刊物,对指导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目前铜仁地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7家,2007年完成产值3.2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100万元以上的36家,1000万元以上6家。 铜仁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加工业在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是加快县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与全国相比,贵州省具有欠发达、欠开发的特点,如何尽快改变“双欠”状况,已成为贵州省乡镇企业局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贵州省加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工作力度,依托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切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以促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抓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快发展,对于我国、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档次、拓宽农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促进作用.近年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步伐日趋加快,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远难担当其应有的带动作用.笔者曾参与有关调查和研讨,深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综合改善发展环境,而调整和改进有关税收政策及税制是一个值得注目的突破口和推进点.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2〕62号)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税收支持政策,给予相关金融支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