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几丁质酶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北就地区的土样、砂样和水样中分离并纯化了产生几丁质酶的菌株,其中CT14含几丁质酶活性最高,经对其细胞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和生化特性检测,证明该菌株是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其几丁质酶粗提液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表明它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明圈法测定了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Hailin菌株是否产几丁质酶,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Hailin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用对峙培养和培养基中添加几丁质的方法检测Hailin菌株及其几丁质酶粗酶液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结果表明,Hailin菌株在胶体几丁质的诱导下可以产生明显的透明圈,即可产生几丁质酶。Hailin菌株产几丁质酶的优化条件为葡萄糖5.0 g/L、硝酸钾10.0 g/L、Mn~(2+)0.08 mol/L、Mg~(2+)0.05 mol/L、初始pH为4、装液量为50 mL/150 mL。优化条件下,Hailin菌株产几丁质酶活性可达到0.784 U/mL,较优化前几丁质酶活性相比提高了2.57倍。Hailin菌株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菌效果,抑菌率在44.44%~85.71%之间;Hailin菌株几丁质粗酶液对7种植物病原菌中的6种具有抑菌效果,抑菌率为5.88%~71.52%。Hailin菌株分泌的几丁质酶在Hailin菌株抑制不同病原菌过程中发挥的抑菌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几年生物防治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发展很快,在植物抗性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的鉴定与分离、真菌酶抑制剂、抗真菌蛋白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抗真菌蛋白方面, 报道最多的是几丁质酶,它催化几丁质的水解,从而破坏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链霉菌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抗生素和几丁质酶生产菌,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木聚糖酶等,以分解和利用土壤环境中的多种有机质。本试验建立的PCR分子检测方法,可以从土壤细菌中直接筛选产生几丁质酶的链霉菌菌株,发掘几丁质酶资源。在此基础上克隆了一株链霉菌菌株的几丁质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4.
一株产几丁质酶、抑真菌的侧孢芽孢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24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一株几丁质酶活力高的侧孢芽孢杆菌1.864菌株。研究表明该菌对小麦赤霉菌等6种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几丁质酶抑制剂以及酶活力变化对抑制真菌活性的相关研究,初步认为该菌株的抑菌物质为几丁质酶。生物测定表明1.864的几丁质酶粗酶对蚊幼具有较高的活性,同时对Bt制剂杀虫活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几丁质酶可以降解大多数真菌细胞壁,阻止或中断真菌在植物体内的侵染、定殖和扩展,在抗真菌病害的研究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真菌源几丁质酶的特性,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机制,转几丁质酶基因植株的抗性评价,产几丁质酶菌株和相关制剂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生产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的生防能力,通过Tn5转座子介导,将其携带的来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野生伯克氏菌B418染色体DNA上,获得工程菌株B418-37。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Southern杂交和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结果证实几丁质酶编码基因已整合到伯克氏菌B418-37染色体DNA上并能表达几丁质酶。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伯克氏菌染色体中,没有影响野生菌的解磷、解钾、固氮及其在植物根际的定殖能力。平板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该工程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增强,说明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上述结果说明通过染色体整合几丁质酶基因是获得多功能生防工程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植物几丁质酶在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崔欣  杨庆凯 《植物保护》2002,28(1):39-42
植物几丁质酶因能水解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几丁质 ,在抗植物真菌病害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植物几丁质酶的特性、分类、基因的诱导表达及其基因在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等进行了阐述 ,指出植物几丁质酶在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巨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木霉几丁质酶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木霉(Trichoderma spp.)作为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biocontrol agents)一直受到普遍关注。木霉菌株产生的包括几丁质酶在内的细胞壁降解酶,在木霉重寄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论述木霉几丁质酶的种类、诱导产生、理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并对木霉几丁质酶及其基因的生防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白菜黑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CX03。根据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分析、Biolog测定及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CX03为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酶学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X03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通过抑菌谱分析,证明菌株CX03具有广谱拮抗作用,对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致病变种、密执安棒杆菌密执安致病变种等5种病原细菌和尖孢镰孢菌、辣椒疫霉菌等4种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X03处理组的白菜黑腐病症状明显减轻,防治效果达到90.4%,显著高于春雷霉素的防治效果84.1%。综上所述,本文首次报道了一株对植物病原细菌具有抗菌活性的产酶溶杆菌生防菌株CX03,其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为国内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生防真菌。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地理来源的42株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寄生能力,以及菌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测定了不同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以及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菌核均有一定的寄生能力,45.2%的菌株寄生能力达到4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与其寄生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抑制率最高可达78.4%;HN-56、STG-21-1、GS6-1等菌株对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达到75%以上,显示出良好的生防潜力。本研究为丰富植物真菌病害生防资源和高效粉红螺旋聚孢霉生防制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A 140-day laboratory incubation, using surface soil from a long-term soybean tillage study, evaluated tillage influence on [14C]metribuzin degradation. Higher plant residue conditions in no-tillage (NT) soil inhibited metribuzin mineralization to [14C]carbon dioxide as compared to metribuzin degradation patterns observed in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soil. At 140 days, relative abundance of extractable 14C components in NT included polar metabolites > metribuzin = deaminated metribuzin (DA) = deaminated diketometribuzin (DADK), while in CT, components included metribuzin > polar metabolites > DADK?DA. Conditions in NT apparently inhibited polar 14C degradation, and resulted in its accumulation, while in CT polar 14C degradation proceeded relatively rapidly. For both NT and CT, more 14 C was measured in an unextractable fraction than in any other fraction. A greater portion of the unextractable fraction in NT was associated with decomposed plant residue than in CT. Surface accumulation of crop residue, such as occurs under NT, provided a soil environment which altered metribuzin degradation patterns.  相似文献   

12.
14种荒漠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对分布于西鄂尔多斯-东阿拉善地区14种荒漠植物茎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14种荒漠植物都具有显著的旱生结构特征,突出表现在:(1)表皮都具角质层;(2)次生维管组织发达,且多具异常结构;(3)皮层细胞中普遍含叶绿体。说明荒漠植物可通过增加贮水的薄壁细胞、产生异常结构和在缩小叶面积的同时却在皮层细胞中发育叶绿体等多种途径来适应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光照强烈的荒漠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选择先玉335、郑单958和吉祥1号三个杂交种制种田,于授粉后32 d每隔5 d采收果穗直到授粉后72 d,测定种子电导率、标准发芽率和冷浸发芽率,次年测定田间出苗率以及上述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收获期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及其贮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推迟,玉米杂交种种子贮藏后标准发芽率和冷浸发芽率降幅减小,电导率的增幅也减小,并且收获后期种子的贮藏性高于前期收获的种子。在授粉后32~47 d、47~62 d、62~72 d采收种子的标准发芽率平均降低6.90%、4.99%、4.48%,前期发芽率的降低速率为中后期的3.75倍;冷浸发芽率依次降低9.70%、13.33%、10.78%,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标准发芽率,说明低温冷害后的贮藏性降低。对于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种种子,其贮藏后标准发芽率、冷浸发芽率降低程度也不同,先玉335分别降低2%和6.8%,吉祥1号分别降低3.5%和6.9%,郑单958降低3.7%和15%,电导率却依次增大,分别为0.46μs·cm~(-1)·g~(-1)(先玉335)、0.56μs·cm~(-1)·g~(-1)(吉祥1号)、0.49μs·cm~(-1)·g~(-1)(郑单958),说明贮藏10个月后郑单958种子活力衰退幅度最大,贮藏性最差,其次为吉祥1号,先玉335最小,而在活力衰退最小范围内先玉335的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47~57 d,吉祥1号为授粉后52~57 d,郑单958为授粉后57~62 d,为获得高活力种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冠层温度及其生物学性状对施氮量的反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田试验下研究了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360 kg/hm2(N360)四个氮肥处理对冷型小麦陕229、暖型小麦NR9405、不稳定型小麦小偃22三个品种拔节至成熟期间的冠层温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浆结实期蒸腾速率的影响及关系。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N0冠层温度皆高于氮肥处理,随着生育期后延差异有上升趋势,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拔节期各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孕穗-开花期总体表现为N240处理冠层温度最低,N120和N360差异不显著;灌浆结实前期为:N360N120N240,差异在0.1~0.6℃之间,中、后期总体为N120N240N360,差异在0.1~1.5℃之间。三品种间差异也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但小麦冷暖型不随着施氮肥的增加而发生根本变化。灌浆结实各个时期蒸腾速率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拔节至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同理论产量皆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数与各个时期的冠层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在拔节期和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千粒重与拔节期冠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孕穗期和开花期冠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灌浆结实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指导田间施氮肥的一个指标应用。  相似文献   

15.
溴甲烷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溴甲烷剂量、熏蒸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熏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溴甲烷剂量是影响熏蒸效果的最主要因子;14、18 ℃和22 ℃条件下处理24 h,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9.9%时的溴甲烷浓度分别为17.92、16.07、14.87 g/m3; 14、18、22 ℃条件下,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9.9%时,溴甲烷浓度和时间乘积,即CT(99.9)分别为192.52、174.705、166.229 g•h/m3。溴甲烷可用于口岸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干旱胁迫处理1103P和101-14M两种砧木,处理21 d后复水,分别测定干旱处理0、7、14、21 d及复水第7、14 天,葡萄砧木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后,1103P和101-14M的净光合速率(Pn)均逐渐降低,101-14M的Pn降幅大于1103P,短时间干旱胁迫引起两种砧木Pn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而长时间干旱胁迫后Pn降低主要是非气孔限制。随着干旱胁迫的持续,1103P和101-14M的初始荧光产量(Fo)呈增加趋势,但101-14M的增幅大于1103P,说明干旱胁迫后101-14M的光反应中心受损害程度大于1103P;复水后1103P和101-14M两种砧木的Pn值逐渐增加,复水第7天,二者分别为对照的83.20%和66.31%,复水第14天,分别为对照的107.30%和88.43%; 复水后1103P和101-14M两种砧木的Fo值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复水后第7天,1103P和101-14M 的Fo值为对照的102.95%和109.60%,复水后第14天,1103P和101-14M Fo为对照的101.56%和101.81%,说明复水后1103P和101-14M两种砧木受损的光合反应中心得到了修复,光合速率也逐渐恢复,1103P复水后恢复生长的能力高于101-14M。  相似文献   

17.
通过陆生微宇宙土芯淋溶试验研究克百威、乐果在常州水稻土和海安高砂土2种土壤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克百威、乐果在高砂土、水稻土不同土层中的含量依次为0~1010~3030~60cm;施药后2h淋溶,2种农药在水样中的检出浓度均较高;就2种农药对比而言,乐果在淋溶水样中浓度降低较为迅速,14d时淋溶水样中就未检出,而克百威在14d时仍有检出。受试农药的理化性质、降解特性及受试土壤的理化性等因素能很好地诠释试验结果。研究一方面可为这2种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陆生微宇宙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 (商品名为安融乐?,AnnGro?)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传导的影响,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测定计算了安融乐?分别与2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商品名分别为“发达”和“农达”)混用后的ED50值和ED90值,以及药液表面张力和药液与叶面的接触角;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了14C-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体内的吸收与传导。结果表明:与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单用相比,安融乐?与2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混用后空心莲子草的死亡时间均提前1 d;ED50值和ED90值分别降低34.9%、21.4%和35.9%、23.3%;药液表面张力和药液与叶面的接触角均显著降低。处理4 d后,14C-草甘膦+安融乐?处理的空心莲子草体内的14C-草甘膦总吸收量、在植物体内总传导...  相似文献   

19.
滑带土的显微结构分析对揭示滑面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原状土与滑带土中的黄土及红黏土进行了SEM和CT试验,探讨了原状土与滑带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原状土与滑带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滑带黄土颗粒的平均体积小于原状黄土,而滑带黄土的孔隙比大于原状黄土,并且占主导比例的粒径和孔隙直径的范围比原状黄土更广;滑带黄土相较于原状黄土,其颗粒和孔隙均表现出占主导比例的中间颗粒和孔隙减少,占非主导地位的颗粒和孔隙比例增大;在滑带土交界面附近黄土一侧孔隙发育更高,而红黏土一侧裂隙发育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