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果害虫——斑翅果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1931)是美国本土水果上新近发现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本文对该果蝇有关分布、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分类检索以及危害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止斑翅果蝇疫情扩散,降低传播风险,本研究以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卵为研究对象,对该果蝇在3.0±0.5℃和5.0±0.5℃下低温处理致死时间进行研究。通过卵分别在1℃、3℃、5℃、7℃、9℃、11℃、13℃、15℃、17℃等9个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孵化培养,以期摸索出斑翅果蝇相关致死低温。结果表明:在3±0.5℃和5±0.5℃条件下,斑翅果蝇卵的致死时间分别为5.4 d和9.5 d。通过回归模型推算,恒温培养斑翅果蝇卵的致死低温为6℃。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6种常用杀虫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室内成虫种群对这几种药剂的敏感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藜芦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的毒力相对较高,而阿维菌素、氟虫腈、异丙威的毒力较低。藜芦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可作为防治斑翅果蝇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斑翅果蝇是一种为害多种水果的毁灭性果实害虫,近年来扩散迅速,种群繁殖增长快,扩散为害隐蔽,为害损失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并尽快明确其发生与灾变规律,开发监测预警与关键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斑翅果蝇及其相关种间的差异。选用果蝇COI基因通用引物并通过PCR扩增斑翅果蝇、亚艳丽果蝇等11种15个样品COI基因序列,对PCR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及NCBI上序列比对结果,选用限制性内切酶ApaⅠ和HinfⅠ分别对果蝇COI基因PCR产物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同时使用ApaⅠ和HinfⅠ酶,可以将斑翅果蝇与其他种相区分。根据果蝇COI基因建立的PCR-RFLP技术可对斑翅果蝇快速、准确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重要的水果果实害虫,近年来在全球的扩散、为害备受关注。为防控斑翅果蝇入侵,保护我国果品生产安全,采用最大墒模型(MaxEnt)与ArcGIS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在收集、整理斑翅果蝇全球地理分布信息及筛选气候变量的基础上,预测了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区分布。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的适生范围较广、适生程度较高;我国适生区面积比为61.68%,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面积比分别为7.59%、27.81%和26.28%,在2050年RCP26和RCP85的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均呈扩大趋势,其适生区北界向北拓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针对斑翅果蝇虫情监测、综合治理及出口检疫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斑翅果蝇是一种主要为害软皮水果的害虫, 诱捕剂诱捕是防治该害虫的重要手段。为明确斑翅果蝇对寄主果实及其挥发性物质的趋性, 进而研发植物源引诱剂, 本研究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斑翅果蝇成虫对不同种类(葡萄、树莓、杨梅、蓝莓、樱桃和草莓)和不同成熟程度鲜果的趋性, 并分析了寄主果实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1)斑翅果蝇成虫对过熟鲜果的趋性最强, 其次为成熟鲜果和未熟的鲜果; 2)成虫对葡萄的趋性最强, 其次分别为树莓、杨梅、蓝莓、樱桃和草莓; 3)葡萄挥发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反式-2-己烯醛, 樱桃和树莓中为苯甲醇, 蓝莓中为乙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斑翅果蝇植物源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斑翅果蝇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对全球水果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利用4种蒿属植物精油,即华北米蒿精油、猪毛蒿精油、莳萝蒿精油和黄花蒿精油,对斑翅果蝇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系统探讨了4种精油的杀虫活性。本研究,旨在挖掘新型环保的植物源杀虫剂。利用熏蒸、驱避和对幼虫的致死效应,探究4种精油对斑翅果蝇的生物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4种蒿属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熏蒸试验表明4种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杀虫特性,其中华北米蒿精油对果蝇的熏蒸效果最好,LC50为1.421μL/mL,莳萝蒿精油次之,LC50为3.499μL/mL,黄花蒿精油效果最差;驱避试验表明华北米蒿精油驱虫效果最佳,驱虫率为86%,黄花蒿精油驱虫效果最差,驱虫率为50%;对幼虫的致死效应表明,在猪毛蒿精油作用下,斑翅果蝇幼虫致死率达到70%,莳萝蒿精油效果最差,幼虫死亡率为40%;GC-MS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共82种成分,并且β-石竹烯、4-萜品醇和1,8-桉叶素是4种精油中的常见化合物。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对斑翅果蝇有较强的杀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为开发绿色无公害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斑翅果蝇D.suzukii的毒性机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氟铃脲、虱螨脲对2种果蝇2龄幼虫的毒力,以及其在亚致死浓度LC_(10)、LC_(20)下对2种果蝇体内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氟铃脲和虱螨脲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2种果蝇的死亡率均明显增加,氟铃脲处理可使2种果蝇的死亡率最高达到83.33%,明显高于虱螨脲处理后黑腹果蝇(65.00%)和斑翅果蝇(66.66%)的死亡率。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0)的虱螨脲处理果蝇2龄幼虫24 h后,黑腹果蝇2龄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而斑翅果蝇2龄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另外,亚致死浓度的氟铃脲可明显抑制黑腹果蝇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表明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果蝇有较强的毒力,氟铃脲的毒力高于虱螨脲,且果蝇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与氟铃脲和虱螨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与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飞行能力的影响,了解2种果蝇的飞行规律,利用26路昆虫飞行磨系统测试2种果蝇在不同条件下的总飞行距离、总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速度。结果表明,斑翅果蝇雌虫飞行的最适宜温度为18℃,总飞行距离达358.04 m,总飞行时间为3 082.68 s;雄虫更适宜在较高温度下飞行,当温度为30℃时,其总飞行距离和总飞行时间分别为171.37 m和3 075.89 s,且飞行速度较快。黑腹果蝇雌虫的飞行能力在30℃时最强,总飞行距离为702.77 m,雄虫的最适飞行温度是18℃和24℃。当相对湿度为75%时,斑翅果蝇雌虫的飞行能力最强,总飞行距离为262.10 m,总飞行时间也较长,为1 224.12 s,雄虫则在相对湿度44%时表现出较强的飞行能力;当相对湿度为58%时黑腹果蝇雌、雄虫的总飞行距离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54.30 m和514.47 m,此条件下雌、雄虫的总飞行时间也最长,分别为2 606.57 s和6 079.07 s。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对2种果蝇飞行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温高湿条件有利于斑翅果蝇雌虫飞行,高温低湿条件下斑翅果蝇雄虫的飞行能力最强,高温中湿环境下黑腹果蝇的飞行能力较强,且黑腹果蝇的飞行能力总体上强于斑翅果蝇。  相似文献   

11.
用多功能房屋诱捕器、球形诱捕器、矿泉水瓶诱捕器、黄板喷粘-TT等对蓝莓园斑翅果蝇进行诱杀试验,以应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极大,多功能房屋诱捕器+果瑞特实蝇诱杀剂对斑翅果蝇的诱虫效果最好,平均每个屋诱虫400.1头;多功能房屋诱捕器+害虫科普惠农饵料诱虫量居第二位,平均每个屋诱虫257.5头;球形诱捕器诱虫量居第三位,平均每个球诱虫量111.3头;瓶制诱捕器+实蝇诱杀剂、瓶制诱捕器+害虫饵料、黄板喷粘-TT诱虫量较少,分别为25头、16.5头和4.5头。多功能房屋诱捕器+果瑞特实蝇诱杀剂诱虫效果好,对环境和蓝霉无污染,且不受多雨天气的影响,可用于蓝莓园斑翅果蝇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 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Na=0.70N/(1+0.03N); 寄生效能(a/Th)为15.78; 在一定空间内, 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 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 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E10=0.487 8P-0.871 3; E20=0.442 0P-0.676 8和E30=0.346 2P-0.433 7, 在同一寄主密度下,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 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 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Matsumura))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地区,2012年又在美国东部和北美西北部被发现。因为该虫攻击熟软的水果,被认为对草莓、樱桃、葡萄和其他水果有极大威胁,果农也因此  相似文献   

14.
双沟黑斑叶甲是1985年在江苏东台沿海垦区发现食害留兰香及薄荷茎叶的新害虫。经1986年以来对其进行观察研究,确认该虫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夏,以卵和成虫越冬。在温度14~17℃或土壤含水量40%以上时幼虫活动频繁,取食较多。防治措施主要是适时深耕、轮作换茬,必要时在2~3龄幼虫高峰期施用敌百虫和安绿宝等农药  相似文献   

15.
香梨优斑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香梨优斑螟对库尔勒香梨危害严重,是近几年发现的果木新害虫。经观察研究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等处越冬。各代幼虫全历期依次为56.04、46.73和240-270天。实行植物检疫和成虫发蛾高峰期用糖醋液诱杀或用敌杀死、功夫等农药3000倍夜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肤须斑螟研究初报杨四美,陈卫民(新疆伊犁州农业学校伊宁835000)娄水清,何玉鲁(伊犁地区蝗虫测报站)肤须斑螟(PogonotnophustancreiSauber)1986年首次发现于新疆伊宁,此虫严重为害新疆主要牧草伏地肤[Kochiapros...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重阳木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是上海地区生态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近二年重阳木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对生态林重阳木的危害逐年加重。经观察,该虫在本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羽化,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年以第3、4代危害最重。药效试验表明,苦·烟、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杀灭菊酯、毒死蜱等药剂对重阳木斑蛾1~3龄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江苏局首次截获危险性有害生物——细足捷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梅  朱宏斌  杨晓军  安榆林 《植物检疫》2007,21(3):177-180,F0002
介绍了细足捷蚁的形态特征、分布、行为生物学、传播与扩散等方面的知识.鉴于该虫的危险性和极强的侵入性,建议加强对该蚁的检疫,严防在我国发生类似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喜树优斑螟(Euzo phera sp.)是阔叶树的新害虫,对喜树危害特别严重。在江西安福1年发生4代,以蛹在寄主树皮缝和枯卷叶内越冬。越冬代翌年4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依次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5月下旬至7月下旬、7月上旬至9月上旬、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化学防治在幼虫盛期进行,方法是在树干胸径处刮去老皮,用40%氧化乐果(或甲胺磷)与水1:1混合的药液涂环1周(宽为直径的1/3),对当代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斑须蝽生物学特性及成虫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innaeus)是多种作物和苗木的重要害虫。在鲁西南 1年发生 3代 ,主要以成虫在越冬菜包叶夹缝、作物根际、枯枝落叶、树皮及房屋缝隙等处越冬。越冬成虫结冰点和过冷却点分别为-5.2℃和-8.5℃ ,冬季极端低温对其越冬成活率有明显影响。第 1代发生较轻 ,第 2代发生重 ,成虫具弱趋光性 ,第 2代上灯量占全年总量的 77 5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