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住早春防鱼病每年3—4月份,气温升高,鱼塘内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刚刚越过寒冬的鱼体质弱,抵抗力差,很容易得病。因此,必须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春季防鱼病主要是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肠炎病、赤皮病、锚头病、小瓜虫病、中华病...  相似文献   

2.
防(1) 防鱼病,防天敌, 也要防止鱼逃逸。防鱼病,最关键, 先要掌握致病原: 鱼体瘦弱好得病, 体有创伤病易染; 水质不良可致病, 饵料变质患肠炎; 密度过大易浮头, 塘泥太多细菌繁; 渔具鱼体都传染, 水鸟水兽媒介源。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情报》1978,(2):19-19
挪威已施行鱼病防治条例,制定予防鱼病措施。虹鳟鱼传染性的鱼病有弧菌病、细菌性鳃病、烂鳍病以及病毒性的出血性腐败病,主要是用5%福尔马林,次氯酸钠(0.5公斤/米^2水)氢氧化钠(20克/10公升水),进行带菌鱼体的消毒。对海水养鱼场的弧菌病,用氯霉素或四环素,以及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鱼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病原体的数量、毒性以及鱼体本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要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在鱼病防治工作中,经常采用药物防治方法,怎样才能提高药物防治鱼病的效果呢,本文就对症下药和正确  相似文献   

5.
鱼一旦生病往往很难及时发现.确切诊断也比陆生动物困难。病鱼无法如猪、牛一样逐一强行灌、喂药或打针,只能让其自主吃入。然而,病鱼大多已失去食欲,即使投喂药饵,也很难进入鱼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全池泼洒药物或药液浸洗,仅能对鱼体表和鳃部病患有效,但此法只适用小面积池塘和集约化鱼池,对大面积的湖泊、河道、水库很难使用。鱼若患病,难以进行隔离治疗,易传播蔓延或暴发流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防治鱼病要特别注重预防,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6.
大地回春,草木复苏,水温回升,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等开始活动,使鱼类染病。同时这些致病因子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对药物较为敏感,疗效好。另外,早春时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瘦弱,容易引起鱼病发生。因此,积极做好早春的鱼病防治工作,可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和产量。早春主要的鱼病有:在捕捞、清塘等操作过程中,造成鱼种、成鱼鱼体受伤,为细菌的入侵打开了通道,这类鱼病有水霉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打印病等。早春鱼种经过几个月的越冬、体质较差,大量寄生虫容易主动或被动形式侵袭鱼体,侵入鱼鳃引起发炎、鳃丝腐烂的有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单孢子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侵入鱼体表和体内寄生引起鱼体消瘦直至造成死亡的有锚头蚤病、鱼虱病等。为了提高养鱼经济效益,早春切莫忽视鱼病  相似文献   

7.
李玉凤 《黑龙江水产》2006,(6):26-26,28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开始滋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实践证明:“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重要原则。只要采取“无病先防”的积极防治原则,才能使渔业生产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春季预防工作是鱼病防治的关键环节。现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供渔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开始滋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实践证明:"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重要原则。只有采取"无病先防"的积极预防原则,才能使渔业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春季预防工作是鱼病防治的关键环节。现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仅供渔民朋友参考。春季鱼类发病的原因有三:一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越冬期后,鱼体内积累的脂肪大部分被消耗,鱼类体质弱、抗病力差,易被病原侵袭;二是春放春养中的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难免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使受伤部位被病  相似文献   

9.
引起鱼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清塘不彻底,拉网或运输中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施用未经发酵的有饥料,水质恶化等。但只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掌握各种鱼病发病的原因和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鱼病还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10.
龙振军 《内陆水产》2002,27(12):28-28
鱼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才能防止或减少鱼类因病死亡而造成的损失,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消除传染病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鱼体抗病力,才是防治鱼病的基本措施。1改善养殖环境1.1修整鱼池养殖鱼池宜大不宜小,宜深不宜浅。鱼池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淤泥逐渐堆积,不但会影响容水量,而且对水质及病原体的孳生、繁衍均有影响,因此冬季干池后,必须对养殖池进行修整清淤,清淤后的鱼池不必急于注水,最好让日光曝晒,严寒冰冻一…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培育鱼苗的放养密度相对较大,鱼病的传播速度极快,所以要认真做好镜检工作,做好鱼病的预防,鱼病一经发现要立即进行治疗。青海湖裸鲤鱼苗培育阶段主要出现的是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钟形虫等原生动物疾病。被感染病鱼多出现体色发白,鱼头膨大,游动缓慢,上浮或体色发黑,鱼体消瘦,侧游、窜游或旋游,部分鱼体表面黏液增多、污浊。主要感染部位为鱼鳃.  相似文献   

12.
春夏季节,水温适宜,水中各种病原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病多发季节。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如果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广大养鱼户应树立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及时做好预防工作。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1.水霉病易流行于早春季节。主要症状: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体表发霉或长毛。游动失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后死亡。一般鲢鱼发生比较普遍。发病原因:主要是冬春拉网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造成鱼体受伤,使鳞片局部脱落,导致病原侵入鱼体发病。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特别小心,注意保护鱼体不受伤…  相似文献   

13.
鱼病生态防治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焰 《内陆水产》2000,25(12):36-37
鱼病防治过程中,单纯依靠药物防治其副作用显现明显,对环境、鱼体、人体的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探索鱼病的生态防治方法逐渐受到广大水产工作者的重视。鱼病发生主要通过鱼体自身、环境、病原体的传播和数量三方面因素的改变引起的。掌握和改变鱼病发生的生态条件,来防治疾病称为生态防病。这方面的论述较多,但是对于具体的生态防治方法进行总结的则较少报道。本文就通过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控制鱼体的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和数量,从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培育,对鱼病的生态防治方法进行简介和分析。 1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 一个…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六安县水产部门采取积极措施,防治和控制鱼病。为确保今年渔业生产稳步增长,他们从春季起便着力抓紧鱼病防治工作。一是积极宣传、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求各渔业基地、渔场和养殖专业户在鱼种放养前进行鱼体、池塘和网具消毒,控制鱼病  相似文献   

15.
一、种的校订 多年来我国两广地区流行的一种草鱼鱼种(<100毫米)病,因鱼体肠道内寄生大量虫体,浮游水面不摄食,口张开,表现不安状,鱼体瘦弱,继而死亡,群众称之为“乾口病”。以往都把该病看成是两广的地方性鱼病,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各地     
两种世界难治的鱼病我国已能治疗小瓜虫病和锚头蚤病是两种顽强难治的鱼病,在国外鱼病防治文献上,都是束手无策的。很多欧、美、日本学者说:“要杀死锚头蚤成虫而不防及鱼体是不可能的”。我国科学院也经过六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2005,30(9):26-27
6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鱼病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由于黄颡鱼人工养殖放养密度增加,在鱼种和成鱼养殖中,已发现了一系列的流行疾病,因此,必须加强鱼病预防。  相似文献   

18.
于滨 《内陆水产》2001,26(6):37-38
目前正是放养鱼种的季节,对鱼病应该有“防重于治”的意识,除了挑选体质健壮的鱼种外,还应该在放养时用药物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附在鱼体皮肤及鳃部的病原体。最好是在消毒前认真做好病原体检查工作,针对病原体的不同种类,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证鱼种有较高的成活率。1 常用消毒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1.1 漂白粉溶液制成有效氯含量为10克/米3的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鱼体25分钟左右,在水温15~20℃时,浸洗鱼15~20分钟;夏花鱼种消毒应采用5克/米3的浓度消毒15~20分钟。此法对细菌、病…  相似文献   

19.
工厂化培育鱼苗的放养密度相对较大,鱼病的传播速度极快,所以要认真做好镜检工作,做好鱼病的预防,鱼病一经发现要立即进行治疗.青海湖裸鲤鱼苗培育阶段主要出现的是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钟形虫等原生动物疾病.被感染的病鱼多出现体色发白,鱼头膨大,游动缓慢,上浮或体色发黑,鱼体消瘦,侧游,窜游,旋游,部分鱼体表面粘液增多、污浊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鱼类健康养殖及病害综合防治,不仅是对药物防治及病原体控制问题,而且包括对养殖品种的水环境和营养需求,以及如何增强鱼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问题。所以鱼类健康养殖,首先要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渔药,采用生态综合防治技术,尽量避免鱼病的发生。下面就如何提高鱼类健康养殖及鱼病综合防治结合五华实际,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