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东北地区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农地经营规模对不同形式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为东北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及农地流转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构建农民农业收入的C-D生产函数模型,剖析农地经营规模对东北地区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均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纯收入和劳均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地均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劳动力数量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地均农业纯收入和劳均农业纯收入影响不显著;地均农业生产支出对农业纯收入、地均农业纯收入及劳均农业纯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域(辽宁省)和年份变量对农业纯收入、地均农业纯收入及劳均农业纯收入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农地经营规模扩大有效增加了农村居民家庭农业纯收入和劳均农业纯收入,然而未能有效提高地均农业纯收入.未来东北地区农地制度改革及相关政策调整,应重点解决如何提高农地利用的地均收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户土地价值观对农地非农化意愿的影响,为提高农户征地满意度,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农户土地价值观的维度与测量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土地价值观与农地非农化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衡量。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价值观可以分为土地包袱观、土地保障观、土地致富观、土地为本观4个维度。2)当前征地补偿标准条件下,大部分农户并不愿意流转土地,如果提供非农技能培训或者社会保障,农户农地非农化意愿显著提高。3)持土地包袱观、土地保障观的农户正向影响农地非农化意愿;持土地致富观、土地为本观的农户负向影响农地非农化意愿。研究表明不同土地价值观的农户农地非农化意愿不同,因此在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时,应考虑到农户的不同心理需求,注重多元化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村民关联对农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中开发了李克特量表、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为例,在科学测度村民关联度的基础上,探究村民关联对农地流转意愿和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关联、认知关联、经济关联和行动关联四个村民关联维度对农地流转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6、0.58、0.38和0.20,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9、0.39、0.21和0.32,四个维度正向影响农地流转意愿和农地规模经营意愿,提高村民关联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脆弱生态区适度经济开发的评价与调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脆弱生态区的适度经济开发及其调控模式 ,是实现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力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脆弱生态区的演化模型 ,可对经济开发活动影响下脆弱生态区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并进而提出脆弱生态区适度经济开发模式及其调控措施。本文首先讨论了经济开发活动对脆弱生态区的影响以及脆弱生态区主要经济开发活动的类型及其驱动因子 ,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脆弱生态区的适度经济开发的评价模型及其调控手段 ,最后以内蒙古翁牛特旗和敖汉旗脆弱生态区为例 ,通过对其 4个状态变量演化趋势的模拟 ,认为它们现有的经济开发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并分别提出了它们的最佳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6.
确权所引致的农地流转效应一直是政界和学界关注的重点。文中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62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Heckman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禀赋效应、土地财产权的不完整导致了确权颁证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农户农地流转率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文化程度、农业收入的比重、非农就业劳动力比重、农地流转的难易程度、合约期限和农地流转的契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或农地流转率产生影响。鉴于农地确权颁证政策实施的时间较短,政策实施的长期效果有待通过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其次计算了新疆1998-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实际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新疆1998-2008年的生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在1998-2000年期间,新疆实际人口从1747.35万增加到1849.41万;新疆生态适度人口从841.272万一直增加到935.744万;过剩人口也是从906.078万一直增加到913.666万。在2001-2007年之间,新疆实际人口在逐步增加,从1876.19万增加到2095.19万;在此期间新疆生态适度人口反而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从819.721万一直下降到574.94万;新疆过剩人口从1056.469万一直增加到1520.25万。2008年期间,新疆过剩人口比2007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从而引起生态适度人口的上升。总之,新疆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人口规模是非常不合理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仍在不可持续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分析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影响机理,可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完善流转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山西省欠发达地区5307份农户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强于感知易用性,其中经济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最强。2)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土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感知而间接影响其土地流转行为。3)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决策路径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易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由此可见,基于特定环境所形成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推动土地流转,应当立足当地实际,重点提增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提升流转交易的便捷度。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绿洲区的粮食生产在干旱区的粮食生产、供求和粮食安全中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本文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从分市和分县两个空间尺度上对河西走廊绿洲1985-2009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9年河西走廊绿洲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介于0.690 ~ 0.894之间,其中,只有2000年和2001年处在0.875 ~l,其他年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总体上处在富裕和盈余状态;从分市格局来看,1985-2009年河西走廊绿洲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与总体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粮食盈余和人粮平衡的市多于严重超载的市;从分县尺度上来看,河西走廊绿洲土地资源承载力以粮食盈余为主,55%的县域处于不同程度的盈余状态,这些县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和东部;人粮关系处于平衡的县域占全区的5%;40%的县域处于不同程度的粮食亏缺状态,需要大量区外调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区域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条件下,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本文探讨了适度人口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1978-2002年的适度人口进行了测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但适度人口是动态的,是生产力的函数,土地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本文未曾寻求到既能提高区域适度人口数量,又不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与影响的土地、经济和生态承载人口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临界点,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户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程度是促进生态振兴及农业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旨.文章基于新疆1432个样本的调查数据,深度探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决定机制,并验证情境因素对于农户多维认知与绿色生产决策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受到内在感知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其中外部环境是农户认知与...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作为激活农村土地这一重要发展要素的基础性政策,近年来农村土地确权被寄予了最大关注和期望,甚至被称为二次土改。为从农户层面考察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文中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生计多样化视角入手,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关于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并不理想,影响评价结果的显著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土地经营规模、村庄类型、农地确权政策了解程度、土地产权处置能力认知、土地产权交易能力认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同时,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对农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和界定土地产权结构、培育和增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大对农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屹  杨俊孝  刘凯辉 《干旱区研究》2014,31(6):1170-1175
实现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选取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来表征农户土地生产效率,从农地流转的视角出发,利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具代表性的玛纳斯县327户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农地流转、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对农户土地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入土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与土地产出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地细碎化对土地产出率显著负相关,建议农地流转过程中要引导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分析,不仅能衡量农户的实际幸福程度,也间接的测度了农户实际生活的生态环境状况。论文基于甘肃省沙化土地治理区与非治理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治理区与非治理区农户生活满意度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理区农户生活满意度高于非治理区农户生活满意度;在影响因素方面,农户特征中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土地规模和家庭总收入,社会文化资本中的农业类电视节目,环境特征中的沙尘暴次数、绿洲面积变化情况,认知程度中的环境演化趋势等因素对农户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生态移民是解决迁出地生态环境与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研究移民意愿对于生态移民后续发展与迁出农户甄别具有重要意义。以原州区三营镇金轮村为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金轮村296户农户的移民意愿、留居意愿和生态移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搬迁后产业发展情况、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主要收入方式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户主年龄较小,或搬迁后农户拥有的生计产业越多,农户生态移民意愿越强; 2)移民工程对农户原居住地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显著,但农户生计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移民稳定性; 3)有51. 01%的农户表示想迁回原居住地,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灌溉条件是影响农户留居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土地资源结构理论为依据,论述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分区,土地资源质量数量结构、农林牧合理用地构成及区域开发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3年内蒙古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从农户微观层面对影响农户粮食生产及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蒙古粮食产出对土地、劳动、常规性物质投入均已缺乏弹性。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农户粮食生产存在技术效率损失;而改进生产要素质量,尤其是灌溉、农机,实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鼓励和引导家庭收入非农业程度较高的农户流转土地,培养职业农民对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AMOS模型及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土地价值观维度,以凉州区为例定量分析了差异化的土地价值观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价值观由土地为本观、土地保障观、土地致富观、土地包袱观和土地权利观五个维度构成具有理论意义.2)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程度较弱,但耕地数量保护程度较好,对耕地外部性保护程度较差;从总体来看,农户耕地保护程度较弱.3)持土地包袱观与土地权利观的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耕地数量保护、耕地外部性保护均产生了负向影响,而持土地为本观、土地保障观、土地致富观的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耕地数量保护、耕地外部性保护均产生了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