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产大豆蛋白水分含量参差不齐,相差2%~3%,影响加工参数及产品质量,将近红外检测技术应用于大豆及豆粕的水分、蛋白质、残油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快速检测保证了加工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其相关系数都在0.95以上,并根据大豆质量进行分级存储,实现了分级储存及加工,根据大豆原粮的水分,通过润湿器与2%左右温水进行增压润湿,脱皮效率高达80%以上,粕中残油降低为0.5%,生产出48.0%以上的高蛋白粕,润湿脱皮提高了大豆产品的档次。  相似文献   

2.
对5种变质豆浆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并对所分离的腐败微生物进行了感官实验,发现变质豆浆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是三株细菌,而酵母、霉菌未检出。以二次灭菌的豆浆为培养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三株细菌中的最难杀灭细菌的有效灭菌方法:121℃下灭菌30min,同时添加300mg/kgNisin,该灭菌条件可使豆浆在37℃下贮存30天时细菌菌落未检出,但继续贮存至45天时,细菌菌落数超过100cfu/mL。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正茬与迎茬种植方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分析导致大豆迎茬障碍形成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研究大豆迎茬障碍的形成机制,进而为其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茬与迎茬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大豆迎茬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而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正茬与迎茬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主要优势菌群所占比例均存在较大差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分别为正茬和迎茬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最具优势的细菌门。镰孢霉属(Fusarium)和粗糙孔菌属(Subulicystidium)分别为正茬和迎茬大豆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最具优势的属。  相似文献   

4.
一种生物刺激素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刺激素(二苯基脲磺酸钙)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中华费氏根瘤菌或不同浓度的生物刺激素对汾豆78进行浸种,田间条件下播种后在大豆花期时采集大豆根际土壤,并通过对比改良SDS法、TSAI法、生工试剂盒法和Mobile试剂盒法,选取效果最佳的Mobile试剂盒法进行土壤细菌DNA提取,对目的片段16S V3区进行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用于后续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5个试验组与CK组相比,试验组Shannon数值下降。处理S2、S3、S4和S5与CK相比,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含量增加;酸杆菌门和硬壁菌门相对含量减少。试验还发现在属的水平上,一些对大豆生长有益和促进固氮的功能菌种有增加趋势。生物刺激素使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可以促进根瘤菌的生长,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中根瘤菌的含量;同时生物刺激素还可以促进根际土壤微生物中功能菌属的数量,不仅促进大豆固氮,还促进大豆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豆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进行了行间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对行间覆膜栽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并没有改变土壤根际微生物主要的三大类群种类的变化,仍是细菌总量最高,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十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增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R1、R2、R1时期,总数量高峰出现在V2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覆膜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速率N、速效P、速效K的含量高于不覆膜(CK).因此,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之一,是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碳的含最,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促进了大豆牛长发育,提高了大豆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导致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6.
曹志敏  高飞  关中波 《大豆科学》2008,27(1):162-164
大豆全身是宝,为了使大豆能得到100%利用,最大程度的保留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各种微量元素,研究用干法生产豆制品.利用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大豆干法生产线,通过对大豆清选、榨油、磨粉、调粉、成型等一系列加工过程,确定影响成品率的因素.对大豆的干法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提高产品成品率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大豆干法加工技术的最佳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原豆含水率为14%~16%、豆饼含油率为7%、混料时料水比为10:6时,产品的成品率最高.利用干法生产豆制品,除了豆皮之外其他部位都得到利用,不但提高了大豆的利用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7.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等关系密切,不同植物间、同一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利用从两种基因型大豆根际土壤中直接提取和从平板培养菌落提取的微生物DNA为模板,采用细菌通用引物GC-357r和517r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的DGGE图谱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根际土壤未培养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而在土壤浸提液和NA培养基上形成的可培养的细菌群落结构受培养基种类和接种浓度(10-2和10-3)影响较小,但受不同大豆基因型影响而产生了差异.对DGGE条带进行分析表明,大豆根际未培养的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明显高于可培养细菌,说明培养过程是一个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微生物的信号得到放大,而大量的微生物信息缺失.对主要DGGE条带测序显示,大豆根际有三大类细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ir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ira)中的γ-Proteobacteria、α-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未培养和培养细菌中都表现为优势种群.与培养细菌相比,变形杆菌门中的γ-Prote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在可培养细菌中占优势,而在未培养细菌中丰度较低.结果证明,大豆根际细菌经培养后已使原有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对原位细菌群落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尔基体与细菌增殖和周膜扩展的关系,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大豆根瘤侵染细胞发育中高尔基体的变化.结果表明:幼龄侵染细胞中有高尔基体,但在成熟和衰老的侵染细胞中却几乎没有这种结构.高尔基体随幼龄侵染细胞中细菌的增多而增多,它们主要位于细菌附近.这些高尔基体的生理活性较高,不断向周围的细胞质分泌含有纤维状物质的小泡,有的小泡还在向细菌运动.一些小泡位于细菌的周膜上,其附近细菌的周膜常向外形成隆起,并有纤维状物质出现在其中.由此说明,大豆根瘤侵染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参与了细菌的增殖和周膜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仅是大豆的起源国,而且是大豆加工的发祥地。文中基于实际统计数据的研究,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大豆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南方豆腐企业发展好于北方;传统食用豆制品口味趋于多元化以及系列化,并且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豆腐在百姓饮食消费中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规模企业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休闲豆腐干发展势头良好;豆制品货架期有效延长。通过对大豆加工行业的深入研究,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发展大豆加工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相似文献   

11.
NP配比对专用高蛋白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NP配比对南农88-31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最有利于南农88-31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提高的NP配比是N150kg/hm2与P2O575kg/hm2;NP配比可以调节大豆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但这种调节效应主要归功于氮肥的作用,随施N量增加,大豆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增加;NP配比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技术检测CaMV 35S启动子,并进一步通过PCR检测RoundUp Ready Soybean(RRS)和Btl76 Maximaizer的特异性DNA片段,判断大豆和玉米加工产品中是否含相应转基因成分.在1份豆粕和豆腐样品中检测到了RoundUp Ready大豆特异性的498 bp片段,而在玉米粒样品中检测到了Btl76特异性转基因成分.PCR检测的灵敏度达到0.1%,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PCR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灵敏和准确的,可以广泛地应用到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产品的转基因成分检测中.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豆连作条件下植株体内营养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其产物的差异。结果表明 ,由于连作造成根际土壤障碍和植株生长发育障碍 ,导致体内硝态N、速效P、速效K含量显著降低 ,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体内可溶性糖、氨基酸总量极显著下降 ,影响大豆叶片的光合性能和有机物的积累 ,从而导致减产。随着连作年代的延长呈现渐低趋势 ,表现为正茬 >迎茬 >重茬。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核盘菌在大豆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初步发现该病菌首先在大豆叶表面上形成复合附着器。该附着器可能产生某些酶类软化溶解大豆叶表面,以帮助该病菌侵入叶片内。侵入叶片以后,该病菌既能在叶肉细胞间又能在叶肉细胞内生长。在此过程中,该菌仍借助于酶的分解作用破坏寄主组织,直至再突破叶面角质层,出现在叶面上。然后该菌在叶面上形成菌核。在大豆不同生育期,该病原侵染寄主大豆的速度有所不同。苗期最快,花期最慢。  相似文献   

15.
5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差异,尤其在高氮条件下的差异更明显,而籽粒粗蛋白含量差异在低氮条件下较明显;大豆品种间根系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与产量差异趋势基本一致。根鲜重、根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宁镇1号和87A6根系发达、活力强,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利用率、收获指数及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抗旱性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获期10项指标的相对抗旱系数为基础,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202份大豆基因型进行抗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参试材料在抗旱性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综合评价指标,可划分为5个不同抗旱等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干旱处理下株粒重、一粒荚率、三粒荚率以及它们的抗旱系数与大豆种质的抗旱性紧密相关,可作为大豆基因型抗旱性筛选的有效指标.其中,相对株粒重和相对三粒荚率随着抗旱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相对一粒荚率则与之相反.同时,揭示出抗旱性强大豆基因型往往具有较低的产量潜力,而对干旱敏感的大豆基因型则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表明大豆基因型抗旱性与产量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在大豆抗旱育种上应区别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专用高蛋白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设三个播期,探讨了播期对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农艺性状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的生育期有调节效应,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但播期对成熟期的调节效应不明显;播期对大豆产量、蛋白质产量有一定影响,但调节效应不显著;播期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调节效应;播期不能明显地改变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水平,但对空荚率的调节效应却达显著水平;合理应用播期调节措施,对大豆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18.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傅翠真 《大豆科学》2004,23(2):111-113
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IEF)具有准确、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作者对IEF-PAGE电泳制胶及酶染技术进行改进,应用于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类型鉴定,获得很好效果,大大降低实验成本,为此,作者研究制定了一套准确、简便的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聚类分析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立成  姚远 《大豆科学》1991,10(1):10-16
利用聚类分析逐步判别统计方法,研究了50份大豆品种材料,划分成10类。并且选出了生育日数、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叶形作为聚类的主要性状。研究还表明,有的类群品种性状遗传分歧与地理分布呈平行关系,而多数类群不呈平行关系。说明本地区大豆品种表现出多样性和遗传分歧的多向性,有丰富的大豆基因资源。提出了选择亲本时,除对有的性状考虑地理远缘关系外,而对与产量有关的数量性状应测定遗传距离,在距离大的类群间选择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0.
施用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木霉菌等多种生防菌结合的生防颗粒剂为材料,探讨施于大豆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施入生防颗粒剂后未明显引起微生物区系变化,也没有使某些微生物明显地上升或下降.在大豆生育期间多数生防颗粒剂组合的真菌数量低于种衣剂拌种处理区;在大豆生育期间生防颗粒剂组合的放线菌数量都高于种衣剂拌种,在分枝期1号和4号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开花期(R1)到成熟期(R8)多数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也高于种衣剂处理和对照.生防颗粒剂在分枝期和开花期使土壤中木霉菌数量增加,生防颗粒剂组合、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在分枝期镰孢菌数量较低,除生防颗粒剂组合1号外葡萄孢菌数量在出苗期、结荚盛期都低于空白对照.除结荚期外,其它时期生防颗粒剂处理较空白对照区青霉菌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