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蟹靠蜕壳不断生长,不蜕壳不但不能正常生长,而且会因此而引起大批死亡。近几年来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养殖河蟹因长时间不能蜕壳而大批死亡,经调查90%以上死亡蟹存在不同程度的蜕壳不正常。造成河蟹不能蜕壳的原因很多,笔者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河蟹不蜕壳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做简单地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河蟹是伴随每一次正常蜕壳而生长的。人工养蟹改变了河蟹生长的自然规律和天然环境,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蜕壳不遂死亡。特别是开春后幼蟹生长时的第一次蜕壳,因患烂肢、腐壳、水霉等复合病症导致幼蟹蜕壳不遂而大批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研究,总结了导致蜕壳不遂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及致死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基文 《内陆水产》2001,26(10):35-35
1原因分析1.1缺乏钙、磷等无机盐类河蟹甲壳中的钙、磷等物质,主要通过吸收水和饵料中的钙、磷等而来。若水和饵料中钙、磷等无机盐类缺乏,则河蟹甲壳薄而脆,四肢极易残缺。河蟹不能正常蜕壳而死亡。1.2蟹种性早熟河蟹之所以能正常蜕壳生长,其主要生理机制之一,就是蜕壳期分泌蜕壳激素所致。2龄蟹及性早熟蟹,体内性腺激素分泌加强,蜕壳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并且此时体内渗透压增大,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因此,淡水养殖中,放养2龄蟹及性早熟蟹种均在5月前后,第1次蜕壳期时大量死亡。1.3生物敌害河蟹蜕壳一般在午夜及黎…  相似文献   

4.
<正> 秋天,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有的养蟹户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引起河蟹大批死亡。预防河蟹死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 自然死亡 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份,都有一批生长了两年的河蟹由“黄蟹”蜕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  相似文献   

5.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 ,河蟹蜕壳后死亡现象时有发生 ,给一些养殖户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实践经验对河蟹蜕壳后死亡原因加以分析 ,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供大家参考。1 死亡症状河蟹能正常蜕壳 ,蜕壳后在 1~ 3天内死亡。死亡的河蟹通体柔软 ,也有部分甲壳略有硬度 ,外观与正常蟹无异。解剖内脏 :胃、肝脏皆正常 ,有的鳃丝有水肿现象 ,大多数胃内无食。2 死亡原因分析2 .1 水质恶化由于蟹池内水质突然恶化 ,特别是底质变酸、有害气体增加导致蜕壳后的软壳蟹无法适应此种环境 ,因其通体柔软又无快速迁移能力而中毒死亡。2 .2 饵料营养元素不全河…  相似文献   

6.
河蟹是靠蜕壳才生长的。每蜕一次壳体重增加20%左右。但是有些养殖户常常遇到河蟹蜕壳不遂而死亡,这除了蟹的品种不适应当地水域环境外,与脱壳有关的因素还有饲料的营养成份,水质的酸碱度,池塘的条件以及蟹种本身是否性成熟有关。今以长江品种为例,促使河蟹顺利蜕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选种。长江水系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治愈河蟹着毛病一倒1994年7月底8月初,我区中兴乡业仓村薛龙富承包的3.33公顷鱼蟹混养水面,发生河蟹大批死亡。8月3日笔者前往诊断、治疗,使病情得到了控制,死蟹停止,蟹生长、蜕壳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供读者参考。一、塘口调查情况1993年底投放幼...  相似文献   

8.
<正>河蟹靠蜕壳而不断生长,每次蜕壳期间河蟹能增重50%~90%,因此想要养出大规格和高品质河蟹,必须重视成蟹养殖过程中每次的蜕壳管理。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饲料或者养殖管理等多方面原因,河蟹蜕壳不遂发病率逐渐增加,蜕壳期间的死亡占到养殖伤亡量的80%。如何防治河蟹蜕壳不遂并加强河蟹蜕壳期的管理,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成蟹蜕壳不遂的原因蜕壳不遂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现象,说它是一种疾病,是因为蜕壳不遂是由于河蟹机体缺乏某些营  相似文献   

9.
促进秋蟹蜕壳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秋季,天气凉爽,水温降低,河蟹食欲增强,生长旺盛,一年中的最后一次蜕壳也在这时完成,随后,成蟹将生殖洄游,幼蟹准备进入冬眠期,若此时内外条件不适,就会使蜕壳困难,引起蜕壳不遂,造成大批死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应抓好以下几点,促进秋蟹顺利蜕壳。1 改善水质 秋季是冷热天气的交界时期,温差变化大,水质不稳定,应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持水质良好。一要勤捞水中的杂物及残饵,保证水质清爽,透明度在40cm以上,溶解氧在  相似文献   

10.
池养河蟹生长与蜕壳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属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类,体被硬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多次蜕壳。蟹的蜕壳象蛇类蜕皮、虾类蜕壳一样是生命的攸关时刻,蜕壳不顺利就会导致死亡,影响成活率。在养殖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因此,研究河蟹的生长与蜕壳规律,对发展池塘养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蟹不蜕壳症防治技术探讨一、河蟹不蜕壳的几种特征1.长毛蟹不蜕壳病蟹的甲壳、口器、眼窝等处长了一层厚厚的毛状物即原生动物或霉菌,毛上覆盖一层泥土及污物,整个蟹壳呈灰黄色或土灰色;用手抓起,壳表层很光滑,污物很难剔除。此时池水呈乳白色(是由大量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2.
防治河蟹蜕壳障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因引起病理性蜕壳不遂的几个主要原因:①黑亮蟹不蜕壳,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爬上岸边无水处十足撑起、腹部悬空,口不吐泡沫,蜕壳困难;②长毛蟹不蜕壳,在河蟹体表大量原生动物及霉菌附着生长,蟹不吃食;③黑鳃、藻类鳃、烂鳃、甲壳溃疡引起的不蜕壳症;④河蟹因水肿病、肠胃炎引起的不蜕壳症;⑤因寄生虫、蟹奴寄生而引起的不蜕壳。 二、症状与病变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甲交界处出现裂痕,但无力蜕壳或蜕出部分壳而导致死亡。 三、流行情况本病在池塘养蟹中较为常见。大规格蟹种、后期成蟹等常会发生此病,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1.河蟹为什么在生长期必须蜕壳?河蟹的生长过程,总是伴随着幼体或幼蟹的蜕壳而进行的。因为河蟹是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外骨骼的容积是固定的,当河蟹在旧的骨骼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积聚的机体已发展到旧外壳不能再容纳时,河蟹必须蜕去这个旧外衣,才能继续生长。将要蜕壳的河蟹,可在饲料中添加钙能、免疫低聚糖以及时补充营养、促进蜕壳。2.为什么说河蟹每一次蜕壳就是过一次难关?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种群差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在我国,河蟹由于长期的地理生殖隔离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 (水系 ),主要有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黄河水系等 (以下简称长江蟹、辽蟹、瓯蟹、黄河蟹等 )。经观察研究发现不同种群其生产性状有较大差异。徐兴川等 [1992]报道了长江蟹、瓯蟹蟹种放养试验,发现长江蟹的个体回捕率、群体增重倍数远高于瓯蟹。杜宗汉 [1996]发现长江系所产河蟹比辽蟹、瓯蟹生长都相对较快。占家智等 [1998]通过大水面及精养鱼池对长江蟹、辽蟹养殖比较发现两者各自生长速率和大生长期有一定差异,蜕壳时间有差异,以及每次蜕壳的增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近年来的水产品市场,我们看到:个大、丰满、体色鲜亮的河蟹价格高、销量大,而个体小、体色发黑、发黄的河蟹不仅价低且难销售,这种状况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突出。提高河蟹的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养殖过程,本文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参考。1选种要选择规格整齐、健康无病、体色正常的1龄蟹,辽蟹或长江蟹均可,以长江蟹为好,规格大小以80~150只/kg为宜,个体过大,第1次蜕壳后易产生早熟现象,影响生长发育,雌蟹还会造成蜕壳困难而死亡,当年蟹因养成规格小宜放养。2放养控制放养密度。不少养殖户…  相似文献   

16.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8,23(10):27-27
在河蟹生长旺盛时期,常常出现规格在100g/只左右的“黄蟹”大批死亡的现象。据调查,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河蟹着毛病、颤抖病和蜕壳不遂症三病并发,其发病率高达20%-40%,尤以放养上年大规格幼蟹(即“扣蟹”)的发病率最高。1997年7月16日,我县大纵湖乡北宋村宋某承包的蟹塘发生大批死蟹,笔者前去调查诊治。据了解,该池塘为滩面四周挖沟筑堆的“提水养鱼”水面,面积133hm~2,四周沟占总面积的15%,深1.8m,滩面水深0.8m,此塘已养鱼3年,鱼虾蟹混养2年,沟中积存淤泥有0.5m厚。年初在未…  相似文献   

17.
稀土甲壳素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稀土甲壳素最初应用在鳗鱼养殖上,它不仅能防治多种鳗鱼疾病,而且能促进僵鳗复苏和鳗鱼生长,缩短养殖周期。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改良和创新,尤其是在原先的配方中添加了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及河蟹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研制出稀土甲壳素河蟹饲料添加剂,它能促进河蟹生长,缩短河蟹蜕壳周期,增强河蟹体质,预防蜕壳障碍症,减少疾病发生。为了检验稀土甲壳素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我们在启东市某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大面积养殖试验。1材料1.1蟹种来源蟹种从启东市购得,健壮无病(无早熟小绿蟹,断肢病蟹)。1.2试验地选取3个池塘,每塘水…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周鑫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促进河蟹蜕壳和延缓性腺发育的养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河蟹蜕壳和延缓性腺发育的养殖方法,采用以下养殖步骤:幼蟹前期培育-温棚建造-幼蟹放养-温度调控-温棚拆除与幼蟹放开-幼蟹后期培育。该发明利用暂养沟建温棚可提高幼蟹越冬期的水温,使河蟹在越冬期间能够保持生长状态可促进其蜕壳生长;利用感光圈包裹幼蟹单侧眼柄可增加其感光量,可抑制眼柄内的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绒鳌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是一种在淡水中生长育肥、在海水中进行生殖繁衍的洄游性甲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各海域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视为水中珍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河蟹一般在9—10月上市销售,此时的河蟹正值生殖蜕壳的尾期,上市的河蟹中有部分正准备蜕壳,刚刚蜕壳完成的河蟹也正处在软壳阶段,肌肉不充实,蟹黄不饱满,水分较多,商品价值低。如果进行冬季暂养,待其性腺发育成熟、肌肉充实、膏肥黄多时销售,既可以避开秋季河蟹集中上市期,延长上市时间,还可以调节市场供求矛盾,提高河蟹反季销售带来的经济效益。现将中华绒螯蟹冬季暂养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控制幼蟹性早熟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眼幼体在养成扣蟹、商品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幼蟹性早熟现象。所谓幼蟹性早熟,就是幼蟹长到15-20g左右时.不蜕壳.不生长。体质饱满,发育基本成熟。这种幼蟹不但市售价格低廉,而且若不及时从池塘挑检分离出来.还会捕食其它正在蜕壳的幼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整体效益。因此,控制和减少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幼蟹性早熟现象,是目前广大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三年的养殖摸索,积累了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1、重视苗种质量尽量购买天然的大眼幼体苗种。养殖实践表明,投放天然大眼幼体苗种出现性早熟比率很低,占在池蟹总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