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程丽琴 《福建茶叶》2016,(1):164-165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韵味也变得更具有艺术性和多样性。在新形势下,随着茶文化的广泛普及,它的构成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优化,同时也带动了与茶相关的茶具制作行业的发展创新。茶具的设计和制作是茶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茶文化的繁荣,出现了很多知名的手工茶器制作典范。景德镇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手工茶器制作地,它的手工茶器制作艺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当前茶文化背景下,对其制作工艺和设计实现创新发展具有时代发展的客观性。本文从景德镇手工茶器制作入手,对其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手工艺术制作紫砂茶壶的分类,阐述了手工艺术制作紫砂茶壶的制作工艺,最后评价了手工艺术制作紫砂茶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谢善锦 《福建茶叶》2014,36(5):27-29
本文主要讲述武夷岩茶手工制作的过程与实践,保持手工制作技术的"传统"。通过传统的手工烘焙与烘干机烘焙、烘焙机烘焙这三者对比,探讨最佳的烘焙方法。  相似文献   

4.
岩茶手艺,即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5.
面粉质量与手工挂面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面粉质量与手工挂面品质的关系,测试了陕西关中地区15种小麦面粉的主要品质特性,及用这些面粉制作的手工挂面的食用指标,对面粉品质与手工挂面品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面粉的拉伸长度与手工挂面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白度与手工挂面的色泽、表现状态、食味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感官评价的主要因素;沉淀值、5min拉伸阻力和拉伸能量与手工挂面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是面粉品质检测、质量控制以及预测手工挂面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传统手工技艺在乡村振兴、文化保护类村庄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有助于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但传统手工技艺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以手工制茶技艺为例,传承断代、认同度降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当下社会生产等问题频出。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手工制茶的优劣,对手工制茶技艺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定位,精准把握发展方向;重视人才,多渠道培养传承人;产业融合,茶旅康养融合发展;手机结合,共促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陆德彪  童西川 《茶叶》1997,23(2):38-41
本文采用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浙江省淳安、新昌、西湖、德清和建德等县(市、区)分别对机械加工与手工制作浙江龙井、西湖龙井和毛峰茶的质量、工效、加工成本及其构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机制名优茶技术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机制浙江龙井、西湖龙井和毛峰茶分别可比手工制作提高工效5倍、1.6倍和7.5倍,降低加工成本61%、51.29%和50%,每千克直接增收13.4  相似文献   

8.
谢善锦 《福建茶叶》2014,36(4):27-29
本文总结了武夷岩茶手工初制的制作技术。通过传统的手工烘焙与烘干机烘焙、烘焙机烘焙三者对比,探讨最佳的烘焙方法。  相似文献   

9.
手工制作螺型毫茶劳动强度大,劳资成本高,规模化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因此机械化生产是目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近几年来对此进行了全机制与半机制(手工为辅)的初步探讨,1995年批量生产的“翠珠”,荣获省优质茶奖。三年来机制或半机制螺型毫茶品质较稳定,品质特色突出,市场反馈良好,赢得了较高信誉。而其加工成本仅为手工的1/3,工效提高8—10倍,值得推广。本文试就机制螺型毫茶的品质特点与加工技术作介绍,旨在为我省名优茶的机械化生产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机制螺毫茶的品质特点全机…  相似文献   

10.
1碧螺春传统加工工艺 碧螺春传统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制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品品质较难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现有绿茶类名优茶中.外形为卷曲形的占80%以上,是我省茶叶的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但制作基本上是手工作业,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作者根据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特提出适制卷曲形名优绿茶机具选配,微型茶机与手工相结合的工艺技术。该项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林平 《中国茶叶》2001,23(1):14-15
平阳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解放前茶农就以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方式进行名优茶生产,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工效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极大地制约了名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名优茶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供不应求,因而用机械制作名优茶,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能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平阳县在实施"机制名优茶加工技术推广应用"丰收项目的四年中,研究探索了机制名优茶加工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现有茶类名优茶中,外形为卷曲开遥占80%以上,是我省茶叶的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但制作基本上是手工作业,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作者根据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特提出适制曲形名优绿茶机具选配,微型茶机与手工相结合的工艺技术。该项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有湖红工夫茶代表之称的安化红茶始创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时值五口通商,红茶需求激增,广东商人便取道湘潭来安化采购茶叶,设立“广庄”茶行收购鲜叶制作红茶,并向当地人传授红茶制作技术,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红茶加工制作几经变易,已由当初的手工制作发展到目前的全部机械制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在扁形名茶的设备开发、机制工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解决了手工制作生产规模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瓶颈”问题。本文从成形机械的发展和加工工艺的研究综述了机制扁形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新 《中国茶叶》1991,(6):28-29
近几年来我国名茶生产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炒茶已不适应生产的发展,不少茶农和茶叶生产单位纷纷寻求小型制茶机械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名茶的手工制作。这种形势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名茶制作机械的开发与生产,许多茶机制造厂纷纷推出了小型杀青机、小型揉捻机、小型烘干机等各种各样的名茶制作机械。但是这些产品,除了少数是通过了较长时间的考验外,多数都是新近开发的,其工艺性能和使用的可靠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考验。因此,对于迫切需要的用户来说,应了解这一点,不可盲目地采购。笔者就如何选择小型制茶机械作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化长河中,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脱颖而出。茶文化富有极高的艺术性,从古至今,茶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发展至当今社会,茶已经逐渐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饮茶,必不可少的就需要茶具。其中紫砂陶茶器作为手工茶器的典范,在我国手工茶具的制作设计中占领独特的地位。本文旨在讨论当今茶文化背景下紫砂陶茶器的创作理念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阳羡雪芽为宜兴市1985年创制的针形名茶,其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直显毫,色泽翠绿,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香优雅,滋味鲜爽,叶底嫩黄明亮.原为手工制作,效率较低.笔者通过近5年的制作试验,改进加工工艺,以机械制作为主,手工整形为辅的方法,制得了外形能保持原创特征,内质可优于纯手工制作的阳羡雪芽,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量成倍增长.该茶分别于1996年、1999年获江苏省陆羽杯名茶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现将其采制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夏狄刚 《中国茶叶》1996,18(6):14-16
西湖龙井茶历来为手工制作,炒制主要分青锅、煇锅两道工序,炒茶手法不下十种,技术要求很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一个熟练的炒茶师傅一天只能炒制500g特级龙井。为实现龙井茶炒制机械化,经过近40年的努力,已取得重大进展,研制的龙井茶炒制机械正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龙井茶制作机械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0.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乌龙茶的创制在明清时期,由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潮州,后传入台湾。乌龙茶的传统手工制法,多达十几道工序。1949年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机械的应用,乌龙茶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乌龙茶生产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到半机械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并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面发展。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摊青→萎凋→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造型→足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