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能离子注入后小麦苗期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鉴54、豫农118及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率、剂量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率和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损伤程度逐渐加剧,具体表现在苗高降低、第一叶长变短。剂量率间差异显著,品种间有辐射敏感性差异。另外苗期还发现了一些变异,主要表现为主叶脉失绿和形态畸形。离子束诱变的合适剂量在6×1017ions/cm2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5×10^6,1×10^7,1×10^8,1×10^9离子数/cm^2的N^7+离子束贯穿(50Mev/u^.)春小麦干种子及注入(16Mev/u^.)春小麦干种子1mm,研究离子束对春小麦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春小麦品种离子贯穿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在1×10^-8-1×10^9离子数/cm62之间,而离子注入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范围在1×10^7-1×10^8离子数/  相似文献   

3.
N2激光和氮离子注入对小麦一些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种子》1999,(3):15-17
以粉质,中杆,无芒小麦辐36为材料,分别用N2激光,氮离子注入和Co^60-γ射线三种诱变因素处理,对第二代植株高度有影响,经前二者处理的对株高有提高趋势,氮离子注入的,二代出现高杆植株占72.6%,1焦耳N2激光处理的在二代中有45.5%是高杆,Co^60-γ射线处理M2株高明显变矮,79cm以下的单株占总株为数中46.3%,在芒性变异上出现顶芒和长芒类型,处理间诱变效果顺序为γ射线〉1焦耳N2  相似文献   

4.
目前小麦育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种质资源匮乏,改变这种现状最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应用理化诱变剂进行诱变育种,即人工诱导产生突变经多代筛选和鉴定,培育高产、优质及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种质。EMS是一种良好的化学诱变剂,目前已成为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应用最广泛、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种化学变剂。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EMS对小麦品种新春11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确定EMS适宜诱变剂量,并探讨EMS对小麦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5.
小麦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4份稳定的小麦品系进行了太空诱变处理,SP1在生长上受到一定抑制;SP2产生了广谱性分离;SP3各性状已基本稳定,从中选到4个性状优良的品系,这一结果表明,太空诱变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华  杨文钰 《种子》2002,(3):62-63
本文研究了烯效唑拌种浓度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小麦有明显的壮苗作用,以20mg/kg为佳。浓度不同,小麦形态有极显著差异。表现为:对小麦芽鞘、叶片和叶鞘的伸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敏感度为叶鞘>芽鞘>叶片,4叶以后控长效应明显减弱;经烯效唑处理的麦苗粗壮,叶龄增加,根系增多,表现为壮苗长相;烯效唑具有“控上促下”的作用,根数、根重均超过对照,长度根冠比和重量根冠比提高;烯效唑拌种处理小麦分蘖发生早。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Uniconazole,简作S3307)拌种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小麦有明显的壮苗作用。烯效唑处理对小麦芽鞘、叶片和叶鞘的伸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敏感度为叶鞘>芽鞘>叶片,4叶以后控长效应明显减弱;经烯效唑处理的麦苗粗壮,叶龄增加,分蘖发生早而快,呈壮苗长相;且具有“控上促下”的作用,根数、根重均超过对照,长度根冠比和重量根冠比提高。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控效应(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烯效唑拌种浓度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小麦有明显的壮苗作用。以20mg/kg为佳,3叶期前麦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全氮较对照相比下降缓慢,糖氮比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在干旱状态下,小麦苗高、分蘖、根系生长发育和根苗重变化,及其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耐旱性强弱影响了分蘖、次生根数量及根长,对根苗重影响较明显,耐旱性强弱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小麦航天诱变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变率高于大粒1号;大粒1号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增加,豫农201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减少。性状间的诱变率具有差异,株高和粒重的诱变率明显高于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11.
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对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的机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以及与传统辐射诱变效应异同进行了概述。对离子束生物技术与传统辐射诱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分析,展望了离子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离子注入生物学在D110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离子注入生物学技术,进行了D110菌为出发菌的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种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筛选到高产菌株D5221,,其产酸幅度比出发菌提高了35%,传代稳定性达到8代,10批次摇瓶发酵平均糖酸转化率可以达到43%,RG%(残糖)达到2%以下。该研究为进一步的梯次注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离子束诱变蔬菜、药材等种子M1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 离子注入莴笋、蕃茄、辣椒、茄子、麻黄草等蔬菜和药材种子后,通过对比试种,分析了用离子束诱变育种中出现的各种有用变异,包括M1种子的出苗率、株型、植株性状、单果重、果实性状,以及早熟和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4.
氮离子注入番茄M1代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 N+离子注入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番茄单果重、座果数等性状变幅大、变异率高 ;而对发芽率和果实的品质性状影响较小。并以 4× 10 1 6N+/cm2 、6× 10 1 6N+/cm2 剂量处理 ,产量提高明显。但不同品系 ,不同性状的最佳诱变剂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小麦搭载卫星进行诱变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品种SP2的若干性状变异,同时选出了几个优于对照的新品系,表明高空条件下可以诱变作物有利性状。  相似文献   

16.
小麦几种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早代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彬  范濂 《华北农学报》1990,5(4):29-34
以三个冬小麦单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遗传力、遗传进度和杂种后代品质性状表现在年份间的稳定性等分析方法,对小麦几种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早代选择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值、容重的遗传力较高,蛋白质含量和单株蛋白质产量的遗传力较低.沉淀值、蛋白质产量在各杂种早代的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均在20%以上.不同的品质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但所表现出的稳定性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两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系和两个低蛋白小麦变异株系旗叶和倒二叶在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和对照间以及变异株系间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株系中检到了一些新的蛋白水解酶带,在pH 5.0条件下变异株系C倒二叶检出22...  相似文献   

18.
外源DNA导入小麦后的变异系生物学特性及胚乳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亚馥  周文麟 《作物学报》1995,21(4):404-411
应用受粉后的花粉管能通道C4作物高梁DNA和抗逆性强的长穗偃麦草DNA导入小麦,结果在不同组合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广泛变异,在三个组合中已选育出几个稳定遗传的优良变异系,其生物学性状大多是介于原受体和供体之间。主要特性是叶功能期延长,籽粒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增加,增产显著,抗锈病能力增强等,其胚乳蛋白电泳图谱发季了明显变化,在变异系中产生了新的蛋白质组分,而且A区和B区增加的是蛋白质群,相反原受体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