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不同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黄富祥  高琼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1):27-30,38
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建设过程中 ,需要进行决策并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是 ,应该选择哪种类型植被 ,才能获得最大的防风效应。为比较不同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效应的差异 ,在春季大风天气 ,选取毛乌素沙地 5种常见的灌草乔植物和 2种常见的人工防风材料栅格沙障和栅栏 ,进行防风性能野外实地观测。分析结果表明 ,几种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性能从大到小的次序为 :沙蒿 >芨芨草 >杨柴和牛心朴子 >沙障 >栅栏 >旱柳 ,沙蒿性能最好 ,降低风速比率达到 0 .49,旱柳性能最差 ,近似为 0 ;就乔、灌、草植被类型而言 ,防风效应的一般次序为 :灌木 >草本 >乔木。据此认为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建设中 ,坚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的原则 ,才能提高有效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取得较好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和水分含量特征及其关系,为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类型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毛乌素沙地自然恢复草地及沙蒿、沙柳、沙蒿×沙柳(灌灌混交)、樟子松、沙柳×樟子松(乔灌混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沙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0-5.0 m土层土壤剖面碳、水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 (1)植被恢复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沙柳×樟子松、樟子松、草地、沙蒿×沙柳、沙柳、沙蒿依次降低,0—0.2 m土层显著高于深层,表现为表聚效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植被类型的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沙蒿、沙柳、沙蒿×沙柳在0.8—2.2 m土层范围内表现为碳损失。(2)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在深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主要集中在1.0—3.0 m土层,具体亏缺程度为沙柳×樟子松>樟子松>沙蒿×沙柳>沙柳>草地>沙蒿。(3)根系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水分消耗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在0—5.0 m土层范围内负相关。[结论] 植被固存有机碳以消耗深层土壤水分为代价,沙柳×樟子松固定同等单位量的碳消耗水分最少。因此,从土壤固碳和保水2个角度同时考虑,沙柳×樟子松在毛乌素沙地的植被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不同沙丘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毛乌素沙地,其主要地貌为各种大小不一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丘高度一般在5~10m之间,大小因沙丘类型不同而不同,地形起伏不大。不同沙丘类型以及沙地微地形对沙地土壤水分运动影响很大。固定程度不同的沙丘,植被的生长状况不同,对水分的消耗不同,使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造成景观异质性变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形成的时间已有几十万年,年降水量350~500 mm,是以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带.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囡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气降水通过沙层向深部的快速渗透,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固沙,能够加速植被的恢复,而且还能够在平坦的地区发展良田,能从根本上治理和利用这一沙地.由于该区紧邻黄土高原,土壤物质丰富,采取以土盖沙的改良方式对解决该区沙漠化问题应当是现实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特征,以期为沙地土壤风蚀的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该文研究了毛乌素沙地7个典型样地的土壤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地利用类型、采样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决定沙地土壤分形维数的主要是粉沙、极细沙和细沙的百分含量;粉沙与极细沙的百分含量和土壤分形维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细沙百分含量和土壤分形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7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分形维数最大值为2.51,最小值为1.59;表层(0-10 cm)土壤的平均分形维数介于1.85~2.34之间,且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耕地1>耕地2>耕地3>流动沙丘.(3)土壤分形维数在7类土地上随着采样深度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整体上均呈线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治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自然环境特征深入分析,结合前人治沙经验,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毛乌素沙地的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的沙地治理新模式。该模式的构建思路是将沙地推平后通过混合黄土或者其它改良剂改善沙地的立地条件,建设防护林或者种植植被固定沙地,通过打井浇水保证固沙植被的成活率,待沙地固定后进行综合利用。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水资源有保障的城镇周边和道路沿线地区。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本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毛乌素沙地腹地——乌审旗1982-1993年间的AVHRR遥感数据、常规气象数据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建立基于条件温度植被指数的0~50 cm土壤水分遥感估算模型,并计算出0~50 cm土体各层土壤水分。结果表明:乌审旗多年平均土壤水分的变化量约为-3.47mm,逐年土壤水分变化量Δw在-118~82 mm之间。乌审旗土壤水分的年际变化不大,基本在±50 mm之间变动。除1986、1987、1991以及1993年外,其余年份乌审旗土壤水分变化量Δw都为正。乌审旗土壤水分的年内波动也不大,基本在±10 mm之间。通过误差分析可知,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4.77%,均方差为77.54 mm。基于条件温度植被指数的土壤水分遥感估算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长城沿线毛乌素沙地形成、扩展及其荒漠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历史时期“河套古湖”退缩残留的湖滨沙堤受风力作用“就地起沙”,是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物质基础。受自然环境动态变化与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历时时期毛乌素沙地的土地利用和经济方式发生过“游牧为主-亦牧亦农-农耕为主”的反复变化。唐代以至明清时期,长城沿线毛乌素沙地土地沙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在不同地段,分别以片沙蔓延、沙舌扩展、河谷沙化及宽带沙舌等形式向东南方向扩展。此种现象不仅造成本地区土地类型改变、植被摧毁和土壤侵蚀加重等,也引起毗邻地区沙尘暴频率和影响范围增大、加重黄土区土壤侵蚀及河流粗沙输沙率等荒漠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沙柳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沙柳表层土壤(0-20 cm)水分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为5.46%-6.60%;不同林龄沙柳表层土壤之间水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变异函数分析显示,2-4年的沙柳林中,随着林龄的增长,使得基台值和空间结构比增大,沙柳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异质性以空间自相关部分为主,从占总空间异质性的63%增大到87%;各向异性分析也表明,在空间上不同林龄表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空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2年生沙柳林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分数维较低,4年生沙柳林的分数维最大,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增大,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趋于离散。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防护林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的直径和树高结构均比混交林结构有规律,且符合一般树种的变化规律。在叶层结构中,樟子松纯林和林带的叶层峰值比混交林和油松林带的叶层峰值出现的树高较低,且随着树高的增加而缓慢的减小,构成较厚的叶层。所以该地区应积极发展樟子松片状或带状林的营造建设,提高樟子松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内不同保温措施的增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塑料大棚、小棚和地膜覆盖并施以不同处理,以研究塑料大棚内不同保温措施的增温效应.同时,测定了各处理小区内的植物叶温和土温,计算了各小区内的土壤热量收支.还分析了各小区内叶温、土温及土壤热量收支的特点,并与棚外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出版定价:$58.00书号:978-7-03-029245-2开本:B5营销分类:农业;生态装帧:平装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针对毛乌素沙地耦合农业生态系统产业布局特点,重点选  相似文献   

14.
<正> 从探索调整田间小气候效应充分发挥气候生产力,来发挥水、肥、上、种密等因素的综合增产潜力而提高向日葵产量出发,1982年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一、试验材料和处理(一)供试品种白葵杂1号。(二)处理方式共10种栽培方式,三次重复,30个试验小区。行距均为70厘米。清种方式株距65、55、45、35;2:1方式(两行向日葵一行苜蓿草),株距35、30、25;1:1方式(一行向日葵一行苜蓿草),株距30、25、20。小区面积200平方米。(三)管理播种时及现蕾前每埯各施硝酸铵5克。一对真叶展开时间苗、防虫害、缺苗座水补苗。(?)耥2-3遍。中间灌水三次。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农田防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林  李广毅 《水土保持研究》1995,2(2):128-135,149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地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及经济效益的调查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农田防护林具有降低风速、调节改善气温、土温,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水面蒸发的功能,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农作物增产,并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  相似文献   

16.
毛乌素沙地植被特征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乌素沙地的高等植物共有1106种,分属于98科420属。主要的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藜科。主要的属有蒿属、黄芪属、葱属、柳属、杨属,主要的种有沙蒿、沙竹、牛心朴子、沙柳、乌柳。植物群落类型有草原植被、草原和荒漠灌丛、沙生植被、草甸植被、盐生植被、沼泽和沼泽性植被、水生植被,其中沙生植被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草甸植被。植物群落主要有沙蒿群落、沙蒿一柠条群落和沙柳、乌柳、沙棘组成的“柳湾”。简述了毛乌素沙地的植被分布特征,提出该区植被建设应以灌木为主,采取灌、乔、草相结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现状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坚  王涛  薛娴  杨续超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98-199,203
在Arcview、Arc/info等GIS软件的支持下,我们利用2000年秋季的TM影像对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监测面积为8.137×104 km2.2000年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类型包括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共有荒漠化土地6.311×104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77.56%,其中沙漠化面积5.081×104 km2,水土流失面积1.190×104 km2,盐碱化0.404×104 km2,分别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0.51%,18.85%,0.64%和区域总面积的62.44%,14.62%和0.5%.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土壤风蚀的气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大量调查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毛乌素沙地周边部分旗县近20年的风速、降雨等气候因子及其它们之间相互叠加效应的变化特征,得出该沙区气候存在着长期持续干旱少雨,而且大风频繁发生的现象。此特征决定了该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土地沙漠化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人为干扰苔藓结皮的土壤水分和风蚀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在毛乌素沙地人为干扰生物结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为该区生物结皮的高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设置裸沙、苔藓结皮、干扰苔藓结皮、沙蒿、沙蒿+苔藓结皮以及沙蒿+干扰苔藓结皮6个处理小区,通过动态监测各小区土壤水分及风蚀变化过程,分析人为干扰苔藓结皮对土壤水分及风蚀过程的影响。[结果](1)沙地苔藓结皮能够显著提高浅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深层土壤含水量。(2)人为干扰苔藓结皮会引起浅层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和降雨入渗深度的增加。(3)与裸沙对照相比,几种处理的减蚀效率大小顺序为:沙蒿+苔藓结皮(97.01%)沙蒿+干扰苔藓结皮(90.87%)苔藓结皮(89.63%)干扰苔藓结皮(69.50%)沙蒿(64.62%)。[结论]植被覆盖度较高时,对苔藓结皮进行适当破坏,能够在不加剧土壤风蚀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水分状况。而在无植被或低植被覆盖的地块,要禁止对苔藓结皮的干扰破坏。  相似文献   

20.
毛乌素沙地降雨入渗和蒸发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和野外模拟降雨的入渗和蒸发实验,研究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沙地的最大入渗深度、入渗速率以及每天的蒸发量。结果表明:降雨量大小对沙地的入渗深度、入渗速率影响显著,并且不同下渗深度的水分在沙土中保存时间不同,1、2、5和10mm降雨分别在4.6、11和15d左右全部蒸发,而15mm以上的降雨由于稳定干沙层的抑制作用,除了一部分蒸发以外,还有部分水分保存在沙土中。同时由于沙区不同植被根系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所以,降雨量越大,入渗越深,越能被深根性植被所利用,且利用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