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村落景观里蕴含的思想文化是界定其社会空间的重要因素,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三僚村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阐述了三僚风水文化背景,结合风水理论对三僚地理与人文景观展开研究,分析三僚景观所呈现的风水意象,总结景观意象化中蕴含的文化逻辑,为其他古村落寻找景观与感知的链接要素提供借鉴,并对古村落保护及开发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瑞 《现代园艺》2023,(16):90-92
结合我国新时期建筑设计发展状态来看,建立在传统文化感知基础上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楼盘设计相融合,还可以迎合人们居住需求。传统文化的提取,需要围绕典型文化意象、大众文化意象、延续性文化意象3个方面划分细节。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感知的应用价值,结合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出居住区景观主题设计、空间形式调整、景观要素文化融合设计的相关流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景观分析软件,采用9个景观指数分析西山风景区开展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在10类森林景观中,松林景观、灌木林景观和阔叶林景观为西山风景区主导景观,各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景观异质性小,整体多样性不高、各景观要素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4.
以朝阳大凌河风景区植物景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对风景区内植物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丰富植物季相景观、增加植物景观层次、营造多样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冬季植物景观特色、增加植物景观科普知识的提升策略,为今后指导大凌河风景区植物景观质量的提升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凯  杨龙 《现代园艺》2014,(4):5-5,7
通过对南太武山风景区的综合考察勘测,结合风景园林评价因素与园林规划景观效果评价方案,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计算分析景观权重,研究景观因子在园林规划设计当中的定量评判,确定南太武山风景区园林规划综合评判规划现状。  相似文献   

6.
程梓易  孙春红 《现代园艺》2023,(11):152-154
当前,庭院植物景观普遍偏重视觉效果的营造,高密植、团式图案、线形色带等种植形式似乎成为主流,而意象与情感表达则相对薄弱,使得人对植物景观的感知及情感互动微乎其微,庭院也因此少了应有的意境与文化内涵。基于此,通过对经典唐诗进行梳理、古今对比,归纳提炼出直接运用、要素移植、基调转换、感官投射4种植物景观意象构建途径,并对4种途径分别进行阐述与诗例列举,以期为现代庭院植物景观设计及意境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婉莹 《现代园艺》2019,(12):53-5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水利风景区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仍有诸多因素,如景观建设、景区设计等制约着水利风景区综合效益的发挥。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相应的水利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方法要点、原则及目标,以期能够为水利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与案例借鉴,从而促进水利风景区的生态化、合理化建设,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葆华  杨一龙 《中国园艺文摘》2013,(4):127-128,F0004
以药王山风景区为例,分析景观绿化设计在风景区中的应用,探讨多种植物如何有机配置,从而提升风景区的景观效应,提出应将风景区地域文化与绿化设计相结合,以体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型园林绿地。  相似文献   

9.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中景观生态规划思想为主,通过对景观生态规划内涵的解读,以及对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规划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景观生态规划思想对于自然风景区规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珠三角水乡景观绿地形式,探讨了水乡特色形象、景观绿地空间意象对绿地空间形成的作用机理,指出多种景观要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水乡村落整体空间意象。分析了水乡景观绿地空间塑造中文化与审美的意义,及其对绿地形式美化与内涵深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花卉》2015,(15)
在任何一个景区森林景观中,风景区林相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组成,是人们对风景区生态旅游提出的根本需要。为实现对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进一步丰富风景区林相的内涵,对风景区林相的科学改造也就变得日渐重要起来。本文就对福建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林相相关改造内容进行探究,以期促进福建泉州清源山风景区森林景观的提档升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应用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必要性出发,以城市典型风景名胜区——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为例,借助Arc GIS10.5平台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利用Fragstats4.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对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内部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格局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总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以高度敏感性和中度敏感性为主,极高、高敏感区域内景观格局破碎化相对严重,与生态敏感性分布呈正相关。由此提出吕梁山风景名胜区在各级生态敏感区域下相对应的生态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合理的调控对策及实现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康复景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神经认知理论引入康复景观设计;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康复景观质量的因素得出:影响康复景观质量的主导因子和强影响因子都强调景观的感官认知和心理体验,具体表现为景观实体环境的正向感知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基于神经认知理论从视觉感知环境、听觉感知环境、嗅觉感知环境、触觉感知环境、社会感知环境5个方面探讨康复景观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敏感区防护规划、旅游设施景观结构规划和景观生态动态规划3个方面,对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刘国泰 《现代园艺》2024,(5):140-142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景观水平也在同步提升,同时也陷入同质堆叠的内卷之中,总体趋同的景观“作品”很快将面临审美疲劳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如何让景观回归到立足于人本的理性轨道之中?这就需要设计师从生活的感知体验出发,在项目的构思上格物致新,借助意象来表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故事景观,为原创景观注入思想之源。明确提出了“观物取象”设计方法,从地域、场地、材料、生活中挖掘每一个项目独一无二的空间意象,并结合案例研究加以剖析和阐释,初步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以期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创作提供多面视角和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16.
田甜 《现代园艺》2011,(9):56-59
意象是人心中意念的表达形象。风景园林作为一种空间造型活动也是对某种理想意象的表达——景观意象。该文把理想景观意象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情感表达与造型特色的源头去论述,目的是找到中国古典园林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包裹下的最根本的形象模式,并期待这种简单具象化的分析方式能够引发风景园林设计者对于景观理想的思索,在各种设计思潮充斥的今天使风景园林设计回归源头——设计理想的景观。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景观命名是饱含了文人雅士感情色彩和人文精神符号.然而,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对景观命名现状的研究表明:与现代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不相称的是,景观命名或夸大其辞,与实景不吻合;或枯燥乏味,缺乏文化内涵和审美引导性等.为此,总结先人有关景观命名的方法和原则,并提出风景区景观命名建议,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植物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艺术性和客观性进行平衡把握。空间理论在植物景观造景设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植物景观的探索,其植物空间意象结构是关键的切入点。本研究就对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本文介绍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挖掘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探讨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所表达的意象特征,希望对后期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曲琳平 《现代园艺》2012,(12):115-116,118
通过郧西大峡谷规划设计这一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峡谷旅游资源。通过对当地资源的分析、总结,在充分利用其地方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把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运用其中,提出对郧西峡谷生态规划的方案、对策,探究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