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初华东地区新发生一种传播迅速的家兎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共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给养兎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庵中路⑸囊卟?称为兎出血性肺炎、兎瘟(暂定名)或病毒性出血症。此病在湖南省于1985年1月开始流行于芷江县,致使该县养兎业频临崩?4撕笠卟⊙杆俾?1985年3月到5月已扩展到了长沙、邵阳、湘西、常德、(?)阳,衡阳等地市。在此  相似文献   

2.
正(续第2期第19页)三、精准清除精准清除是指采集合适样品,在实验室检测结果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分析,准确判定感染个体和群体,科学划定疫点范围,迅速清除发病猪与感染猪,消灭传染源等各种活动的总称。1.疫点清除(1)整栏清除。对于保育、育肥群体,在ASF传入早期,病猪数量极少,聚集在同一栏内,可实施整栏清除。(2)整栋清除。同时满足下述3个条件的,可实施整栋清除:  相似文献   

3.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表现为体温高、头肿、流泪、两脚发软等症状。禽出败又称禽霍乱或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体温升高、腹泻、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如果两种病同时并发,则死亡率更高。2005年12月吴川市塘缀镇专业户林某饲养4批番鸭,有2批发病,报吴川市畜牧局派员诊断,经了解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及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鸭瘟并发感染禽出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5-1986年,以“HA-4”、“Ba-90-2”、“红突31”、“HA84494”、“V/38”、“837”及“早选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水稻品种的慢瘟抗性。结果表明:病斑大小、单位病斑的产孢量、最终百分病叶面积及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是慢瘟抗性的4个组分,4个组分间彼此高度相关(r-0.8082~0.9741)。就4个慢瘟组分对8个品种做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划为3类。“HA-4”、“Ba-90-2”、“缸突31”、“HA84494”及“1952”是慢瘟品种,“V/38”是中慢品种,“837”与“早选4号”为速瘟品种。以ZC_(15)为代表菌研究的慢瘟品种对ZC_(13)、ZE_3、ZF_1及ZG_(14)个生理小种呈类似的慢瘟反应,在田间自然诱发试验田里,也皆表现为抗病。室内外慢瘟性研究结果高度相关(r=0.9972)。  相似文献   

5.
某养狐场的仔狐突然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狐的犬瘟热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经过综合治疗,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文中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及植病流行学方法对稻叶瘟流行涉及的几个主要子系统进行了定量研究.研制成了“温湿雨促病指数”、“侵染势能”、“稻体感病指数”以及“病斑的潜育显症”4个子模型,为建立稻叶瘟田间流行的模拟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中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及植病流行学方法对稻叶瘟流行涉及的几个主要子系统进行了定量研究,研制成了“温湿雨促病指数”、“侵染势能”、“稻体感病指数”以及“病斑的潜育显症”4个子模型,为建立稻叶瘟田间流行的模拟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以形成小肠内栓塞为特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等情况,对天峨县某鹅场雏鹅疫情进行了诊断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爽 《新农业》2010,(3):41-41
<正>锦州市市郊某专业户饲养100日龄海兰蛋鸡3500只,2008年3月下旬突然发病,4天死亡260只。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由柔嫩艾美耳球  相似文献   

10.
对2006~2009年湖北省规模化养鸭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共调查7个地(市)79个养鸭户和养鸭场182 850只鸭的主要疾病流行情况。成年鸭主要疾病有禽流感、鸭瘟、副粘病毒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等,调查36群成年鸭共83 200只,其中发病26 890只,发病率32.3%;死亡6 737只,病死率25.1%;对产蛋鸭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雏鸭的主要疾病有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等,调查43群雏鸭共99 650只,其中发病19 720只,发病率19.8%;死亡5 541只,病死率28.1%。从采集的病料中分别分离到7株禽流感病毒、3株副粘病毒和3株鸭肝炎病毒;分离到1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36株大肠杆菌、9株巴氏杆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2000年7月中旬,乌鲁木齐市近郊某养殖户饲养的家兔发生了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和病原分离鉴定,诊断为兔瘟、兔球虫、兔波氏杆菌病所致。现将诊断、病情控制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兔场自1998年4月、1999年3月分两批从邻县个体兔场引进种兔50余只自繁自养,数量已达500余只。免疫程序为每满6个月用兔瘟、兔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注射免疫(幼兔免疫首期为30日龄)。2000年7月初,仍用兔瘟、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对30日龄断奶幼兔进行免疫接种。注射后第9天开始发生死亡,每天死亡10~20只。经现场调查了解,兔场建设简陋,座落在居民住宅区内,无任何消毒措施,每次清粪后仅用漂白粉消毒。由于消毒不严格,圈舍散发着浓浓刺鼻的氨臭味;饲喂饲料不全价,饲草质量差且单一,部分饲料有霉变;兔群杂,毛色各一;母兔乳汁少,仔兔不够吃;整群外观消瘦,仔兔腹泻较多,粪便中带有粘液。兔群在注苗前,曾因兔腹泻投喂庆大霉素、呋喃唑酮拌料,进行了连续30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小鹅瘟实验室诊断(包括病原分离、血清保护试验及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引起湖南省部分地区雏鹅死亡的病原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13.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DPV)感染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两脚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连城县北团镇某鸭场饲养了2300多羽白鸭,350日龄开始发病,恩诺沙星、土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无效,1周内陆续死亡达38羽,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瘟,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湖北省武汉市某种鸭场送检的死亡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变化特征初步诊断为鸭瘟病毒感染。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提取病毒核酸DNA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416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与Gen 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鸭胚感染试验表明,感染的鸭胚在第四天开始死亡,并出现典型的鸭瘟病毒感染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该种鸭场种鸭死亡是由鸭瘟病毒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将本实验室构建的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pcDNA-SDIFN-α)分别按每只50、100、200μg3个剂量肌肉注射免疫樱桃谷鸭,以PBS、空载体质粒pcDNA3.1(+)和鸭瘟弱毒疫苗为对照,免疫15d后攻击感染鸭瘟强毒,于攻毒后2h、6h、12h、24h、3d、6d、9d、14d、22d、26d、33d和40d采全血,同时取死亡鸭的各组织器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瘟病毒在鸭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和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3个剂量pcDNA-SDIFN-α和鸭瘟弱毒疫苗都对鸭产生良好保护作用,免疫鸭未发生死亡;而PBS和空载体对照组3只鸭中有1只鸭死亡,死亡鸭心、肝、脾、肾、胰和各段肠管中均检测到鸭瘟病毒DNA且其含量大于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病毒DNA含量;②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比PBS和空载体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2h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后24h内,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均低于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差异显著(P<0.05);3个不同剂量pcDNA-SDIFN-α免疫组之间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初期,200μg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最低,100μg次之,50μg最高。研究表明,pcDNA-SDIFN-α肌肉注射免疫鸭后能产生一定的抗鸭瘟强毒感染的作用,并在攻毒初期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某一养鸭场引进的青年鸭发生以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为临床表现症状。对发病鸭进行病理剖检及病毒的PCR鉴定。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鸭瘟病毒检测呈阳性,而A型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剖检变化及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为鸭瘟感染,随即提出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猪口蹄疫和猪水疱病临床症状相似,区别诊断很重要,往往需要实验室确诊。这二者又是国家强制扑杀病毒病,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一旦发现疑似病症,务必做好隔离、上报、确诊、划定疫点(区)、封锁、扑杀、解除封锁等工作,只有这样方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稻RIL群体的稻瘟病抗性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挖掘和利用抗稻瘟病基因,培育抗稻瘟病品种,以抗稻瘟病亲本京宁11(父本)和感稻瘟病亲本2013ZJP-3(母本)培育的包含189份株系的F6和F7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99对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同时,利用宁夏地区优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鉴定,并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对叶瘟抗性和穗颈瘟抗性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F7群体的抗叶瘟性状呈连续性分布,且大部分材料偏向于抗病亲本京宁11.QTL定位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1个QTL:与叶瘟抗性有关的QTL有4个,分别位于6、6、6、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达到5%~8%,其中贡献率最大的QTL位于6号染色体上;与穗颈瘟抗性有关的QTL有4个,分别位于6、10、10、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8%;与综合抗病指数有关的QTL有3个,位于6、10、10号染色体;此外,在10号染色体上的RM1125单标记区间内有2个控制穗颈瘟与综合抗病指数的QTL,分别解释了 8%、6%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分别为-0.75、-0.40,这个QTL对应的增效基因均来自于父本京宁11.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三周龄以内雏鹅,多呈最急性和急性病程而迅速致死。本病一旦发生流行常引起大批雏鹅死亡,死亡率最高可达100%。近年来,我县部分养鹅场(户)时有发生,给全县养鹅场(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小鹅瘟的防治十分关键。本文就小鹅瘟的临诊和防治对策作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98年4月,信阳县五家店乡几家养鸡专业户饲养的雏鸡陆续患病并大批死亡.根据其流行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性诊断,确诊为雏鸡曲霉菌病.并查明其发病原因为孵化专业户孵化出雏摊床上的垫料发霉所致,现将其诊断和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