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0例海洛因成瘾者 (成瘾者 )和 5 0例正常人(对照组 )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数目。结果 :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 CD3+、CD4+、CD8+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 ( P<0 .0 5~ 0 .0 1 ) ,CD 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 ( P<0 .0 1 )。结论 :海洛因成瘾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CH-1R 株活疫苗对蓝耳病经典毒株JXA1 的保护效果,采用CH-1R 株活疫苗免疫14 日龄PRRSV 阴性仔猪,1 周后 攻毒,对12、21、35、49、63 日龄时的仔猪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比例和外周血中抗体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院免疫7 d后,CD4+/lym 的比值升高,CD8+/lym 的比值降低,CD4+/CD8+的比例升高;攻毒2 周后,CH-1R 株活 疫苗免疫组仔猪CD4+/lym 和CD8+/lym 的比值均升高,并且CD4+/CD8+的比例也升高,说明CH-1R 株活疫苗对经典 毒株JXA1 可能具有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药合剂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药合剂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干扰素产生的影响。检测了试验组和对照组28,30,34,41,48,55日龄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刺激的反应性;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ND抗体效价及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结果表明,34~41日龄时中药合剂组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30~34日龄时能明显提高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值(P<0.05);34~41日龄时试验组雏鸡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使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增加,41日龄时法氏囊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合剂对IFN具有明显的诱生作用(P<0.01),与NDV诱生组水平相当;同时可明显促进NDV对IFN的诱生(P<0.01)。结果显示中药合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诱生IFN的能力,为该中药合剂抗NDV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健康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参考范围,试验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仔猪的免疫系统功能水平,分别在健康仔猪断奶后第1、7、21和35天采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各类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及其占CD3~+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比例,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公母仔猪CD3~+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从(38.00±10.94)%和(38.17±15.39)%上升至(55.43±12.30)%和(51.57±10.60)%。在断奶后1 d和7 d公母仔猪CD3~+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断奶后21 d母仔猪CD3~+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公仔猪至35 d时CD3~+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公母仔猪CD4~+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分别由(10.29±2.71)%和(10.3±2.17)%上升至(22.2±5.87)%和(23.4±6.84)%。公母仔猪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且各个时间点公母仔猪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公母仔猪CD8~+T淋巴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在各时间点分别为(23.80±6.67)%、(17.14±10.64)%、(25.46±12.32)%、(33.33±8.93)%和(28.55±6.75)%、(23.62±11.51)%、(37.37±13.18)%、(38.31±15.66)%。随着日龄的增加公母断奶仔猪CD8~+T淋巴细胞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断奶仔猪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会随着断奶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变化,并且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结合两种不同的细胞圈定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仔猪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蒲公英多糖对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处理雏鸡在服用蒲公英多糖[剂量80 mg/(kg·d)]和不服用蒲公英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蒲公英多糖能显著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P<0.05),但对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作用不显著(P>0.05);能够提高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P<0.05),且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效果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蒲公英多糖通过上调雏鸡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增加机体免疫抵抗力,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复发/难治性ITP门诊患者36例为治疗前组,完成从肝论治法治疗2.5个月的复发/难治性ITP患者11例为治疗后组,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水平。结果复发/难治性ITP治疗前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较低,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内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难治性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感染APP对猪外周血免疫功能影响,将24头健康杜洛克、长白猪和约克夏三元杂交(DLY)仔猪按性别、体重分为2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对照组CG)和含3.8×107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稀释液(试验组TG)喷雾鼻腔。结果表明,TG猪血液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中间细胞数(MID)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LYM)却极显著降低(P<0.01)。TG猪外周血CD3+T细胞降低(P>0.05),CD3+CD4+T细胞极显著降低(P<0.01),CD3+CD8+T细胞及CD4+/CD8+值显著降低(0.010.05)。结果表明,感染放线杆菌后,猪整体防御机能和呼吸道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增强,而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疗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所有患者均参照NCCN 指南进行乳腺癌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变化,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并通过T细胞亚群检测CD4+百分比、CD8+百分比、CD4+/CD8+的数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ES-D 评分、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总量表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百分比、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 中医情志疗法能有效缓解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抑郁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微小隐孢子虫黏附蛋白相关基因Cp16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并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微小隐孢子虫Cp16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并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Hela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Cp16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别用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pVAX1空载体及PBS肌肉注射免疫BAILB/c小鼠,共免疫3次,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及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用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免疫小鼠(剂量为1×106个/只),研究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对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pVAX1-Cp16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p16基因可以在Hela细胞中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pVAX1-Cp16免疫小鼠(试验组)血清中抗体水平及CD4+与CD8+T细胞数目比值升高,与各对照组(pVAX1和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小鼠经口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后,试验组与各对照组相比,卵囊排出量均减少了63.97%,持续排出卵囊时间缩短了2d。【结论】构建了微小隐孢子虫黏附蛋白相关基因Cp16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其能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外周血CD4+CD29+T细胞表达及其与治疗关系.方法 69例RV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抗RV免疫球蛋白及常规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IL-12水平变化,粪便内RV-RNA含量及腹泻天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CD29+T细胞、IL-2及粪便内RV-R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IL-12水平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腹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粪便内RV-RNA、腹泻天数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0.05),而与IL-12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升高及IL-12水平降低是RV肠炎的细胞免疫特征,且与病毒数量及腹泻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集尼罗罗非鱼意伊萨罗罗非鱼杂交中人工挤压亲鱼腹部获得的卵子、精子。用光学显微镜和解剖镜 对卵子形态进行观察、拍照,比较分析不同成熟阶段卵子形状、卵径、表面色泽及卵黄颗粒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未成 熟卵细胞呈椭圆形,表层布满细长血管;成熟卵细胞呈梨形,卵径0.5耀1.6 mm,外层有透明卵膜,充满金黄色卵黄颗 粒;过成熟卵细胞形状极不规则,卵黄颗粒开始液化。用扫描电镜对精子外形特征进行观察,发现正常精子由头部、 中片及尾部组成,头部呈长锥状,长径1.82(依0.35)滋m,宽径1.41(依0.34)滋m;中片近圆柱形、较短,长径0.74(依0.08) 滋m,宽径0.16(依0.06)滋m;尾部极长,为16.42(依0.35)滋m,单鞭毛结构;同时,还观察到短尾、双头、双尾3 种异常类 型。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人工杂交技术改进提供一定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马齿苋多糖(Portulace oleracea polysaccharide,POP)对雏鸡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试验通过对雏鸡灌注不同剂量的POP,测定雏鸡胸腺指数,应用MM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方法测定雏鸡胸腺淋巴细胞转化率,利用流式细胞器测定雏鸡胸腺淋巴细胞周期与胸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POP能显著增加雏鸡胸腺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胸腺指数(P<0.05),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提高(P<0.05),CD4+T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增加(P<0.05),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POP可通过调节雏鸡胸腺内细胞水平的变化,增强雏鸡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13.
重组鸡α-干扰素(rChIFN-α)静脉注射4~6周龄SPF鸡,24 h后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rChIFN-α可以在48~72 h内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下调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证明rChIFN-α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培茎  于洪涛  王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12-6313,6315
[目的]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探讨杨树皮类脂(PBL)对改善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的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感染与未感染CIAV的1日龄SPF鸡作为试验模型,分别连续饲喂PBL 7 d,在第7、27、47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8+的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PBL能够增加健康SPF雏鸡外周血的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结论]杨树皮类脂对CIAV诱导的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降低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从西藏胡黄连分离的Caffeoyl Glycoside(C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周期及其膜表面标志CD4+、CD8+的影响.结果表明:CG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G0/G1期向DNA合成期(S期)转化,从而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对脾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影响,是通过CG上调CD4+、CD8+和CD4+CD8+双阳性细胞亚群,即主要是通过提高Th细胞的数量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免疫应答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技术,通过对血液中CD4+、CD8+和血液及子宫分泌物中三种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在炎症状态下,各指标的动态变化与诊断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感染后期CD8+占主导地位,CD4+/CD8+也随之降低。而产后奶牛血液中IgA、IgG、IgM均呈现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取发育到第14天的鹅胚胎(E14)到1日龄雏鹅的脾脏用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CD4和CD8抗原表达,用Hoesehst33342的荧光染色方法分析细胞凋亡率,探索鹅胚脾淋巴细胞选择机制.结果显示:E14脾初具轮廓,E19脾出现红髓和白髓,1日龄时脾被膜增厚,脾小结数目增多,脾结构完整.CD4和CD8共表达于脾的红髓和被膜上,白髓中表达量较少.鹅胚脾的CD4+CD8+表达量为1%-30%;1日龄雏鹅的双阳性面积百分比与胚胎鹅E14、E19、E24、E27差异极显著(P<0.01);1日龄雏鹅的凋亡率与胚胎鹅E14、E24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鹅胚脾的CD4+CD8+表达与细胞凋亡存在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CTA制剂对兔耳痒螨病(Psoropies Cuniculi)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本试验以自然感染耳痒螨的新西兰肉兔为试验动物,分别在试验起始第1天和第14天皮下注射CTA制剂(15mg/kg体重),每周检测试验兔患部耳痒螨痂皮的得分及血清抗兔耳痒螨抗原特异性抗体(P.C抗体)ELISA滴度共8周。试验结果为:耳痒螨病兔注射CTA后4周末,患部痂皮脱落,虫体及虫卵基本消失,耳道外观恢复正常。血清P.C抗体含量自注射后3周末开始升高,4周末达最大值(ELISA滴度6400),5~8周维持在较高水平(ELISA滴度3200)。试验结果提示,CTA制剂能诱导产生对兔耳痒螨的循环抗体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价“蜱螨类寄生虫抗原注射液”(下简称CTA)制剂对兔耳痒螨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对自然感染兔耳痒螨试验组,第1天和第14天分别使用CTA制剂,3周后螨虫消失,且直至试验结束无复发。试验组兔B淋巴细胞数量和r-球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高49.93%和124.13%;比自然感染兔耳痒螨的螨虫对照组分别增高33.54%和44.10%。本文还对CTA制剂杀灭螨虫的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探讨人工感染绵羊肺腺瘤病毒的羊对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凋亡、血气指标、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对已人工感染JSRV 300d的病羊,进行临床指标测定,每隔30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以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对血液做血气分析、血清酶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SPA攻毒组感染JS-RV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