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早已应用于临床。1998年,N aka jim a等[1]研究发现,四肢浅静脉也有一套类似于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系统。这样,在有浅静脉、皮神经或浅静脉与皮神经伴行的部位,都可提供相应的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广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便有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浅静脉营养血  相似文献   

2.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cutaneous neurovacular flaps)是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其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 ,1992年由Masquelet[1 ] 首先提出。此后 ,Bertelli[2 ] 、Taylor[3] 经解剖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密切关系 ,并设计了皮瓣应用于临床。此类皮瓣血供可靠、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 ,可顺行或逆行转移 ,有些部位还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 ,研究发展较快。皮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 ,发支营养其周围的筋膜皮肤 ,此为该类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4 ]。 Nakajima[5]的研究发现 ,浅静脉亦…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 90年代初 ,Bertelli等学者通过对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的研究 ,发现围绕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神经皮瓣 (neurocutaneous flap) [1 ] 的概念 ,同时也为临床设计应用长皮瓣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 ,神经皮瓣这一名称并未反映出此类皮瓣的血管或血供特点。钟世镇 (1999) [2 ]认为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eurocutaneousvascularflap)的命名较为恰当。此类皮瓣的血供可靠 ,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 ,可分别以近、远端为蒂来设计 ,有些部位还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 ,近年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 ,研究发展较…  相似文献   

4.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临床应用基础。方法 :用乳胶灌注成人尸体 34侧下肢并解剖 ,对股后皮神经及血管进行详细的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在距离坐骨结节 (7.4± 1 .0 ) cm处的臀大肌下缘离开臀部进入股后区 ,沿深筋膜深面下行至月国窝上角附近分为若干终支 ,干长为 (2 2 .5± 2 .8) cm,沿途分支至股后区皮肤 ,下达月国窝横纹附近。其横径在臀大肌下缘、神经干的上中 1 / 3交点及中下 1 / 3交点分别为 (4.4± 0 .8) mm、(3.4± 0 .7) mm、(2 .2± 0 .8) mm。股后皮神经的血供为多源性 ,臀下动脉、月国动脉及股深动脉第四穿动脉组成轴型血管 ,股深动脉穿支作为节段性动脉。两组动脉沿神经干互相吻合成网 ,并与皮下及深筋膜下的血管网相交通。结论 :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用于转位或移值修复四肢等处创伤与皮肤肿瘤切除后所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设计背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l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l—l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l—l2胸神经后皮支的伴行动脉为肋间后动脉的背侧皮支。皮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于脊柱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背部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l—1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设计胸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于胸骨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胸前区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损伤创面,切取皮瓣最大面积20cm×11cm,皮瓣最上端切取至胭窝下缘,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4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患者均获4~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6~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周到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严防出现血管痉挛,保持皮瓣血运通畅,同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3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正确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2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最小面积5cm×7cm,最大8cm×12cm。结果:12例中10例皮瓣生长良好,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2~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足跟软组织缺损和或骨、肌腱外露创面共34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0cm×18cm,蒂长5~10cm。10例经皮下隧道转移,24例经明道转移。结果34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27例经3个月至4a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所恢复,两点分辨率在9~16mm,平均13mm。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血供确切,容易定位,手术步骤简单,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且皮瓣成活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蒂部宽度及其结构对兔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模型,设计7种不同蒂宽,观察术后7d皮瓣成活率.结果 组6(蒂宽0.5cm,蒂部含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网)、组7(蒂宽1.0cm,由组6蒂部两侧各旁开0.25cm)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2.
前臂外侧皮神经代替桡神经浅支的解剖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9年潘铭紫[1]作为特型报告了肌皮神经的皮立即前臂外侧皮神经完全替代格神经浅立分布于手指手背以后,有许多作者’-‘’也相继报遣了这一变异现象,但却未见有关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为了积累资料,给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对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烧神经浅支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重点观测其起源、行程、分支及分布等。1材料与方法16具专供科研用的成年尸体标本(男女各8例),经常规防腐固定后,仔细解剖双上肢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挽神经没文.观察记录了该变异皮神经的起源、行程、分支及分布等,并用游标卡尺和直尺测量了有关种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术后钢板外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3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21例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年龄28~50岁。创面范围为3 cm?3 cm~4 cm?3 cm。该次手术至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6个月。先行内固定物取出 VSD术,待创面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4 cm?4 cm~5 cm?4 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缺损,结扎蒂部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近端,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受区骨外露得到控制,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16个月,示皮瓣外形、质地良好,骨折愈合,无窦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鸵鸟前后肢动脉血管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鸵鸟前后肢部动脉血管的分布。[方法]采用注射器注射法,将ABS的丁酮溶液注入鸵鸟的主动脉使动脉血管显色,用甲醛固定后进行大体解剖剥离,观察鸵鸟前后肢动脉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结果表明,鸵鸟前肢的主要动脉分别为腋动脉、臂动脉、臂深动脉以及尺动脉和桡动脉 后肢的主要动脉为股内动脉和坐骨动脉及其分支,股内动脉是从股动脉后方发出的,有分支到髋关节。坐骨动脉是降主动脉的最大动脉支。月国动脉、肾中动脉、肾后动脉和腓肠动脉等都为坐骨动脉的分支延续。[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有效地防治鸵鸟腿病的发生,以及鸵鸟形态学解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血管的隐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乳胶灌注成人尸体32侧下肢并解剖,对隐神经及血管进行观测。结果:隐神经自穿出深筋膜处至内踝最突的全长为(34.2±3.2)cm,宽度为(3.2±0.8)cm,隐神经的上部由隐动脉营养,其穿出深筋膜处外径是(1.3±0.3)mm中,下1/3部由4~8条胫后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跗内侧动脉营养,它们的外径均超过1.0mm,营养隐神经的血管轴与胫后动脉及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基质对盆栽广玉兰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混合营养基质盆栽广玉兰,测定其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营养基质对广玉兰新生枝数、生长高度、根颈粗度和茎粗等形态指标影响不同;不同混合营养基质对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田园土、煤渣、河沙、珍珠岩、鸡粪、玉米芯和花生壳按1.0、0.5、0.5、0.5、1.5、1.5和1.5比例(E)混合的营养基质对广玉兰生长的综合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广玉兰生产移栽营养基质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洪美玲  傅丽容  王力军  蒋惠  许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60-2264,2276
[目的]研究蜡皮蜥繁殖特征。[方法]每月购买5~6只雄性蜡皮蜥成体,解剖其生殖器官,并进行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观察。[结果]蜡皮蜥雄性生殖器官组织结构具有一定年周期变化。睾丸重量和曲细精管管径,每年6月达峰值后迅速下降,8月降至最小值,9月开始增大,冬眠期发育缓慢,出蛰后继续增大;附睾和输精管的管径及管壁厚的年周期变化与睾丸重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生精活动随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也发生相应的年周期变化。[结论]利用精巢重量的年周期变化来判定精子发生进程适用于蜥蜴类。  相似文献   

18.
苑静 《现代农业》2014,(1):94-95
<正>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病。本病猪群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很高,国内外到现在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1]。一、病原猪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SLT-2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二、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后1~2周的仔猪,尤其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仔猪群,死亡率很高。三、临床症状主要以全身水肿和神经病状为特征,表现为四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内外踝及跟部软组织皮瓣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其中吻合小隐静脉6例,未吻合静脉9例。结果:吻合静脉的皮瓣全部成活,无肿胀、水泡;未吻合静脉全部出现肿胀、水泡,部分皮缘坏死2例。结论: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减轻皮瓣水肿,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发一种营养丰富、方便饮用、保健作用良好的速溶型营养藕粉.[方法]以超微粉碎藕粉为原料,蔗糖、大豆蛋白、核桃粉和草莓香精为辅料制作速溶型营养藕粉;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来确定原辅料添加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速溶藕粉最佳调配方案.[结果]速溶藕粉最佳的调配方案为:超微粉碎藕粉35%,蔗糖20%,大豆蛋白10%,核桃粉12%,麦芽糊精23%,草莓香精0.08%,原辅料在70℃下进行调配.[结论]研究制得的速溶型营养藕粉口感较佳,冲调后具有良好的色泽、风味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