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NS1基因,通过Sal Ⅰ+EcoR Ⅰ双酶切后把该基因插入到经过同样双酶切的穿梭质粒pDC315中.重组穿梭载体经过双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序列测定正确.将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后获得重组腺病毒.PCR鉴定及间接ELISA检测的结果证明所构建的重组腺病毒成功地表达了JEV的NS1. 相似文献
2.
3.
疑似“猪日本乙型脑炎”的诊断报告曾浩,刘季芳(江西省吉安地区畜牧兽医学会)1992年2月至1993年8月,某县A猪场和邻县B猪场,因引种不慎.暴发两起种公猪发病后,睾丸肿大;怀孕母猪发病后,生产出不同比例的死胎、木乃伊、弱仔,并导致仔猪发生不同程度神... 相似文献
4.
5.
日本乙型脑炎又叫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母猪流产胎儿和母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本病多发生于日本、朝鲜、印度和东南亚各国,我国除西藏、青海、新疆为非流行区域外,其它省市均为乙型脑炎的流行区,尤其在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最容易发生乙型脑炎。1病原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大小在35~40纳米,有囊膜,衣壳呈20面体对称,基因组为正向性单股RNA,含有10976个核苷酸,相当于3432个氨基酸残基。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 相似文献
6.
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马属动物、牛、羊、猪以及人 ,以神经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猪表现怀孕母猪流产、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 2 0 0 1年 7月 ,湘西某猪场曾发生此病 ,造成 1 6头母猪流产、死胎 ,损失十分严重。现将其发病情况与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猪场于 2 0 0 0年冬引进湘白猪 2 4头 ,其中母猪 2 2头、公猪 2头。 2 0 0 0年 3月中旬 ,采用直交配种 1 6头 ,配种前接种猪瘟兔化苗及猪细小病毒弱毒苗 (哈尔滨兽研所生产 ) ,受孕后按妊娠母猪常规管理方式饲喂 ,从配种到 … 相似文献
7.
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1对引物从含有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的质粒pNS1上亚克隆NS1基因,将NS1基因插入到中间转移载体pUSK中,获得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USK—NS1。将pUSK—NS1与伪狂犬病毒Ea株TK/gG/LacZ^ 突变株基因组共转染真核细胞IBRS-2,通过空斑纯化得到了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株TK/gG^-/NS^ 1。经检测,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NS1蛋白。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猪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用毒株。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为主要病变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经蚊虫传播。主要分布在亚洲,多为夏秋季流行。由于本病人畜共患,危害严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猪日本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此病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公猪睾丸肿胀及新生仔猪痉挛死亡,极少数猪出现神经症状,对热、光等自然环境因素比较敏感,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梅花鹿(Cervus nippon)S100A16基因序列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牛、绵羊S100A1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梅花鹿鹿茸顶端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成功获得梅花鹿S100A16基因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梅花鹿S100A16基因CDS区全长312 bp,编码103个氨基酸;蛋白含有11个磷酸化位点,有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为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稳定蛋白;蛋白仅在C端含有S100蛋白家族经典的EF螺旋结构域,由12个氨基酸组成,N端EF螺旋结构域由15个氨基酸组成;蛋白C端含有FGF-1蛋白结合位点;梅花鹿S100A16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显示该蛋白有2个Ca2+结合位点;梅花鹿S100A16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东欧马鹿同源性最高,为100%,与其他部分物种S100A16蛋白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100A16基因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符合功能基因的特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梅花鹿S100A16基因的功能及表达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梅花鹿茸和马鹿茸中牛磺酸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牛磺酸的分子结构特性,设计一个21min短程序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梅花鹿茸、马鹿茸各部位中牛磺酸各部分的含量。在牛磺酸浓度为100nmol/mL时,峰位和峰面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2%和135%(n=6)。对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加标回收实验,回收范围为968%~1016%,表明本法准确可靠、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EV)NS1和NS1-2A蛋白的表达和免疫效果差异,本试验构建并扩增C-端含Flag标签的NS1和NS1-2A基因,利用T4 DNA连接酶分别连接到质粒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将这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BHK-21细胞,利用RT-PCR、IF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S1和NS1-2A蛋白在体外的表达情况,用pcDNA3.1-NS1-Flag、pcDNA3.1-NS1-2A-Flag和pcDNA3.1(+)免疫BALB/c小鼠,检测这两种蛋白在体内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NS1和NS1-2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NS1和NS1-2A蛋白成功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免疫小鼠后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pcDNA3.1-NS1-2A-Flag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INF-γ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比pcDNA3.1-NS1-Flag免疫组高,且与pcDNA3.1(+)空载体免疫组差异极显著(P<0.01);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免疫组小鼠体内的INF-γ分泌量会增多,免疫第4周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pcDNA3.1-NS1-Flag和pcDNA3.1-NS1-2A-Flag免疫小鼠能够刺激JEV特异性抗体的分泌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且NS1-2A联合基因的免疫效果优于NS1单一基因,为进一步研究JEV的非结构蛋白功能、研发NS1和NS1-2A基因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9月,在天恒山大庄园鹿场采用模拟动物野外采食的方式对圈养梅花鹿进行人工饲喂实验,人为设定每次喂食的植物种类和各种植物的比例,并收集每次饲喂后排泄的粪便,以及饲喂的植物,带回实验室用粪便显微分析法进行实验室分析,找出粪便中组织碎片与动物采食量之间的关系。粪样通过浓硝酸法处理后,用频率转换法进行镜检。将每次喂食植物的实际比例与计算得到的估计比例,用SPSS软件进行两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平均秩检验和两配对样本的符号(Sign)检验。结果表明,2种两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得到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794和1.000,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都说明食物中植物的实际比例与计算得到的估计比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粪便分析法可以准确地分析梅花鹿的食物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5.
全国梅花鹿养殖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5年6~12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梅花鹿养殖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9 465家养殖场,圈养繁殖梅花鹿452 355头.其中养殖梅花鹿数量最多的是吉林省,养殖场5 985家,目前存栏量278 000头.2004年全国生产梅花鹿鹿茸73 t,吉林省居全国首位,年产量约为21 t,占总数的28.8%.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我国梅花鹿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次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梅花鹿放线菌病病鹿(阳性组)及健康鹿(阴性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差异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18.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梅花鹿人工养殖在我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梅花鹿能量代谢与能量需要方面研究的回顾,总结了成年公鹿绝食代谢产热量、维持能量需要量、生茸期能量代谢规律、不同生理时期饲粮中适宜能量浓度以及能量需要量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梅花鹿分离株E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梅花鹿分离株E0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克隆载体和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MD18-T/E0和pET28a/E0重组子,并进行了测序和表达。表达产物分别用12%SDS-PAGE检测和牛抗BVDV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BVDV梅花鹿分离株E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匈牙利VEDEVAC株的同源性高达98.6%,与C21V标准株的同源性为84.9%,证明构建的重组子是正确的;BVDV梅花鹿分离株E0基因得到了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