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也是今后“三农”工作的重点方向.而群众文化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可实现群众生活富裕,促进乡村的有效管理,利于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水洛镇为例,分析该地区乡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提出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促进乡村振兴中群众文化作用良好发挥的策略,希望为相关...  相似文献   

2.
杨娇娜 《农家参谋》2022,(2):130-132
中国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十分丰富,且历史悠久,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宝贵财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相互结合,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当前社会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朝阳 《农技服务》2007,24(11):119-119
阐述了群众文化的概念,分析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谢海萍 《农家参谋》2022,(9):174-176
文化馆组织的文化活动一般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运用典型、形象、生动的传达方式,让群众从娱乐活动中了解并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好群众文化,用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在劳动之余,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对于稳定和扩大群众文化队伍,也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在现代乡村旅游发展中,要深入挖掘特色的乡村文化,不断提升乡村区域的旅游吸引力。本文在阐明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6.
美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实现硬件上的城镇化改造,而且要发展乡村文化、发挥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整合作用。以我县某农村社区为例,探究新型农村社区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民俗是一种民间文化,涵盖内容广,且极具地域性,本文对东北民风民俗中形成的酱文化做了系统考察和研究。文献和田野调研结果表明,酱文化主要表现在岁时、饮食、语言、服饰、宗教等民俗要素中。结论认为,东北酱文化作为文化使者,将我国酱文化传播至东北亚地区,系我国酱文化传播线路之一。在近代农业商品经济和移民潮的影响下,酱文化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产生,传播,发展三个要素相互联结、共同构成的东北酱文化,属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其加以深入具体研究,兼具史学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包括促进城乡融合、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阐述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包括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构建乡村清风正气、依托文化底蕴发展旅游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燕玉霞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5):100-102,13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文化建设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严重滞后的乡村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在厘清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的辩证逻辑关系之上,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即建设自信不足、资金不足、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建设人才匮乏,并从政府、宣传与引导、盘活文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相应的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城市群众的文化水平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城市群众文化管理水平.使之与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对群众文化进行加强,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是根植于乡土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巍山南诏土主庙的土主祭祀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中凝聚着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因素,具有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巨大潜力,可促进当地彝族村落的乡风文明、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文化产业及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土主信仰及村落内在文化精髓的阐发,强化村民的文化主体地位,需要注意商业开发与传统延续的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乡村文化面临着城市文化的冲击,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日益呈现出衰落之势。振兴乡村文化应从重塑农民的文化价值观、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培育乡村文化建设者的主体意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上海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建设主线,当代农耕文化的复兴是乡村振兴极其重要的部分。通过梳理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不同时期农耕文化背后的经济、政治背景,归纳整理出上海地区历史上部分重要民俗节庆。研究发现: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流变可分为江南农耕文化传承期、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并行与耦合期、农耕文化的式微期、农耕文化的复兴与转型期等四个阶段,其流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体现为农耕社会-半农耕半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过程。上海农耕文化的流变始终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它既具有相对稳定的传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规划和设计水平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来保障乡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权,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红星  罗仕伟  张志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7-12028
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在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和影响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软性旅游"、"文化自觉"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