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张掖地区草原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原啮齿动物有36种,分录于23属、8科又4亚科,啮齿动物总种数占甘肃省啮齿动物总数的47.4%,该地区的草原啮齿动物可划分为8个群落,各群落都有其适宜的生态环境、优势种和数量组成、分布特点。就全区而言,长爪沙鼠、高原吕华鼢鼠分别半荒草原、高寒草原和 甸的优势种,它们都中群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的特点是该地区草原的优势害鼠,应该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2.
呼盟草原啮齿动物种类分布及危害的研究。由呼盟草原站经过近十几年的定位监测普查,于1995年完成任务,该研究项目共采集制作动物种类标本25种,设定位观测点2个,1990年标本由内蒙古农牧学院有关专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硕;郭艳菊;邱开阳 《草业科学》2025,(2):316-328
为探究优势植物细根-根际土壤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于2023年8月-9月,以贺兰山沿海拔梯度选取的5个典型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浅山灌丛、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优势植物细根及根际土壤,并测定其C、N和P含量。结果表明:1)优势植物细根全碳、C:N与根际土壤C:P、N:P均随海拔上升呈增加趋势,而根际土壤全磷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海拔优势植物细根全氮、全磷和根际土壤C:N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呈倒“V”型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常绿针叶林,与优势植物细根C:P的变化趋势相反。2)不同海拔优势植物细根全碳与根际土壤有机碳(P=0.041)、全氮(P=0.016)、根际土壤C:P (P=0.013)、N:P (P=0.007)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海拔(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灌丛草甸)较低海拔(荒漠草原和浅山灌丛)出现了根际土壤磷限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山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长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在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 以及不同功能群的变化一直是热点问题, 目前尚未得出一般性规律。本研究通过藏北地区那曲县日参波山样线的高寒草地样方调查实验, 分析各海拔梯度(4485~4635 m)植物群落生产力、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海拔升高, 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生产力先增加后降低, 并在海拔4535~4585 m左右达到最佳;莎草类在群落由相对优势变为绝对优势, 禾草类和杂草类的重要值以不同幅度下降, 豆科类的重要值先上升后下降;物种丰富度、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E.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单峰”型格局, 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 但只能作为部分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氮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西坡)及山前地带不同海拔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土壤全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典型草原中沿土壤垂直剖面依次降低,在高寒草甸、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0~20与20~40 cm土层中差异不显著,但高于40~60 cm土层.在海拔1 360~1 380 m草原化荒漠的5个样地上,由于放牧利用程度和植被类型的不同,0~20 cm土层土壤氮的含量变幅在0.022 8%~0.034 7%.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年降水量、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和<0.05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影响0~20 cm土层全氮(TN)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植被盖度(C)和年降水量(AP),相关方程是TN%=0.002 040 C 0.000 585 AP-0.076 800;而影响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生产力(B),与土壤全氮回归方程为TN%=0.001 6 B 0.024 7.而各环境因素中影响土壤全氮含量最主要的因素,0~20 cm土层为土壤有机碳和年降水量,20~40 cm土层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海拔梯度下小叶锦鸡儿6个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条ISSR扩增引物得到142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73%。用POPGENE软件计算不同海拔梯度下各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Neis基因多样性为0.292 9,香农信息指数为0.441 7,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小叶锦鸡儿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低海拔区域居群的所有遗传多样性高于高海拔区域居群,表明海拔高度增加阻碍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小叶锦鸡儿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拔梯度小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渊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近似的“钟形”变化趋势,有9个种群为4个海拔梯度植物群落中的共有种;建群种小嵩草的相对多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低海拔3170m呈单优势植物群落;生态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9.
以藏北地区那曲县日囤布山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不同海拔高度(4 523~4 673 m)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寒草地植物群落总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即在中等海拔梯度(4 623 m)水平草地植被生长最好;不同海拔梯度间植物物种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E.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单峰”分布格局,中海拔梯度处物种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数目众多的啮齿动物,通过对近60年有关啮齿动物的著作及研究文献的检索整理和归纳分析,得出四川省境内分布的啮齿动物共2目12科41属101种又105亚种,其中兔形目18种,啮齿目83种。区系上属东洋界61种,古北界34种,广布种6种;分布型上属古北型13种,东北-华北型1种,高地型20种,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27种,云贵高原型2种,南中国型8种,东洋型24种,不易归类型6种。共划分为五个动物地理省,啮齿动物种类数量上盆地西缘山地省川西南高山峡谷省川西北高山高原省盆中平原丘陵低山省盆地东北缘山地省。中高山森林草甸啮齿动物种类最为丰富,海拔分布以2 000-2 600m种数最多。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地区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和2007年的11~12月,采用固定样线统计法连续2 a对贺兰山地区冬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17科72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5.4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22.50%。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61种,占该地区鸟类种数的84.72%;广布种类11种,占15.28%;未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其中,留鸟51种,占70.83%;冬候鸟11种,占15.28:旅鸟10种,占13.89%。具有明显集群生活方式的有41种,占56.94%。山地草原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40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针叶林带,分别有34种和35种,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最少,仅有5种。贺兰山冬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4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杭州市政府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后,新增水域面积约0. 7 km2,2011年起,着重对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等湖区的水生植物进行整体优化,西湖的自然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掌握西湖水鸟组成与季节变化,2016—2017年对杭州西湖的水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西湖水鸟43种,隶属于8目10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Ⅱ级保护动物2种: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鸳鸯(Aix galericulata)。从居留型来看,以迁徙鸟居多,冬候鸟占优势23种,占53. 5%;其次为夏候鸟9种,占20. 9%;旅鸟4种,占9. 3%;留鸟7种,占16. 3%。以古北界鸟类为主23种,占53. 5%;东洋界鸟类13种,占30. 2%;广布种7种,占16. 3%。鸟类生态类群主要为游禽和涉禽,游禽占物种总数的58. 1%、涉禽占物种总数的37. 2%,攀禽种类少,占物种总数的4. 7%。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沙地草场鼠类组成及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5年4-10月,每月中旬进行鼠类生态学定点研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草场调查鼠类的组成和数量,共布放101845个夹日,捕获鼠6 325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9种,分别为达乌尔黄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黑线仓鼠,小毛足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褐家鼠和小家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甘南州境内高寒草甸在4个放牧强度(禁牧、轻牧、中牧和重牧)和5个海拔梯度(3050,3180,3570,3600,3910 m)下的土壤氮矿化速率分析测定,并对室内和原位培养所得净氮矿化率进行比较,以期为确定该区合理的草地放牧管理措施,以及深入研究和系统评价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原位培养下,放牧强度的增强促进了土壤氮的矿化;室内培养所得土壤净氮矿化率大于原位培养净氮矿化速率,说明在适宜温度和湿度(22℃和40%~60%的田间持水量)条件下,氮矿化速率较高;作为土壤质量的一种度量,土壤氮矿化潜力在禁牧处理下较高(0.53 mg·kg-1·d-1),而在重牧处理下较低(0.36 mg·kg-1·d-1);随着海拔升高,氮矿化潜力呈\"V\"字型变化,而原位培养下的氮矿化率与海拔梯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72,P<0.01)。处于强度放牧下的草地土壤氮素周转加快,造成土壤氮素水平下降;现阶段高海拔区土壤可看作养分的储存库,如果气候变化加剧,该养分库可能变成温室气体的源。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8月,在贺兰山的哈拉乌沟、甘沟、樊家营子等沟段收集了野化牦牛夏季的新鲜粪便,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野化牦牛的夏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野化牦牛共取食13科21种(属)植物,珠芽蓼、内蒙葶苈、高山柳、针茅、梭草、禾叶凤毛菊为野化牦牛夏季取食主要食物,其中猪芽蓼(14.69%)是牦牛最喜食植物。在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取食的各科植物中,禾本科(22.48%)、廖科(14.69%)、莎草科(13.14%)为主要取食植物。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取食非禾本科草本植物最高,比例达到59.20%;其次为禾本科草本,比例为22.74;灌木排名第3,比例为16.77%。夏季牦牛Shannon-Wiener指数为-3.79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1.246,食物生态位宽度为13.581。同时将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食性与冬春季节食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连续两年对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坡向、坡位进行取样,以期对该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灌草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共有9科,15种,其组成因坡位、坡向以及年份而异;坡向、坡位均显著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土壤种子库密度(P<0.05),土壤种子库密度为3 218~5 492粒·m-2,总体呈现为阴坡显著高于阳坡(P<0.05),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坡位和坡向均对物种均匀性系数无显著影响;年份对土壤种子库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可为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江河源头的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形复杂,群落类型众多.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对互助县松多乡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着重分析了高山蒿草草甸植物群落的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相对多度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逐渐升高,其生态优势度逐渐减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增加,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以青海省河南县高山嵩草高寒草甸高原鼠兔鼠丘为研究对象,进行鼠丘覆压植被模拟试验,探究萌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被覆盖度以及原生植被对鼠丘植物群落重建的贡献率,为鼠丘植被恢复演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随着鼠丘形成时间的推移,萌出植物主要为多年生杂类草;鼠丘覆压1-2年后萌出植物群落的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整体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趋于缓和;被覆压的原生植被对鼠丘植物群落重建的贡献在物种组成上达到47.1%~64.7%。随着鼠丘形成时间的延长,鼠丘向有植被定居的恢复演替方向发展,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甘南亚高寒草甸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样地坡度分为Ⅰ(0°~5°]、Ⅱ(5°~15°]、Ⅲ(15°~25°]、Ⅳ(25°~35°]及Ⅴ(>35°)5个坡度等级,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甘南州合作市当周草原和扎油沟等亚高寒草甸区狼毒群落特征及草地生境条件.结果表明:1)研究区狼毒主要分布在土壤养分良好、水分状况适中、海拔在2900~3050 m高寒、亚高寒草甸区15°~35°的干燥阳坡地带.2)研究区植物群落组成以适应寒冷、多风的高寒环境的物种居多,坡度Ⅰ中记录有10科18属30种,坡度Ⅱ中记录有7科13属27种,坡度Ⅲ中记录有6科9属20种,坡度Ⅳ中记录有14科30属35种,坡度Ⅴ中记录有5科10属15种.3)莎草科植物重要值依次为Ⅱ>Ⅳ>Ⅰ>Ⅴ>Ⅲ,多年生根茎禾草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Ⅲ>Ⅰ>Ⅱ,多年生丛生禾草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Ⅰ>Ⅲ>Ⅱ,灌木与半灌木重要值依次为Ⅳ>Ⅴ>Ⅲ>Ⅱ>Ⅰ,多年生杂类草重要值依次为Ⅲ>Ⅱ>Ⅳ>Ⅴ>Ⅰ,一、二年生植物重要值依次为Ⅴ>Ⅳ>Ⅲ>Ⅱ>Ⅰ,大多数植物功能群在坡度Ⅳ和坡度Ⅴ上重要值最高,在坡度Ⅰ和坡度Ⅱ上重要值最低.4)研究区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坡度上变化幅度较大,生境结构复杂的群落其多样性指数高,物种多样性也相对丰富,坡度对狼毒群落植物多样性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