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生态区位优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概况和主要保护对象,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保护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何华  王平  谢广林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42-45,75
首次报道了采自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科昆虫3亚科14属14种,并初步分析了该区天牛科昆虫区系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天牛科的种类组成以东洋-古北界共有成份为主,东洋种次之,反映出该区位于东洋区与古北区的过渡带上,并且有靠近东洋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四川茂县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昆虫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走廊带昆虫基本情况,从而为栖息地恢复提供建议和监测本底,于2005年7月对走廊带昆虫进行了调查采集。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817号,隶属于16目66科,共288种。以鳞翅目和鞘翅目种类和数量最多,为优势类群,其次是半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5目昆虫占种总数的91.2%,个体数量的90.12%。结果表明,走廊带昆虫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旬 《中国林业》2008,(22):46-51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展简史196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大熊猫等动物被列为国家禁猎的保护动物。1963年,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我国第一批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对象的卧龙、白河、王朗、喇叭河等4个自然  相似文献   

5.
2001年新建的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地处宁陕县境内,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目的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异兽奔欢,百家齐鸣。总面积26732公顷,象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秦岭中段南坡。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主食竹的形态特征和立地环境差异.结果表明,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和丰实箭竹的基经和高度具有显著差异,低海拔...  相似文献   

7.
<正>盛夏的下午,一只年幼的斑羚在桦木林下凉爽的灌草丛中灵巧地穿行,接着又停下脚步,站在林间小道上,警觉地望了望四周,看到没有什么异常,便在前几天拉过的粪便上,又拉了起来,看来它已然是这里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陕西省林业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在108国道秦岭隧道旁隆重举行了“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带建设庆典活动”。23年前,由于108 国道秦岭地段的贯通及沿线人为活动的干扰,秦岭大熊猫两个面积最大的种群(天华山种群和兴隆岭种群)被人为隔离,大熊猫栖息地受到来自道路和游人的严重干扰和影响。而此次“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带建设庆典活  相似文献   

9.
彭科  陈旭  张宣  房超  杨彪 《四川林业科技》2020,41(5):94-104
小径竹类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资源,是大熊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开展大熊猫主食竹的调查研究对于大熊猫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主食竹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主食竹种类、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四川白水河保护区大猫熊的主食竹有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刺黑竹(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和细枝箭竹(F. stenoclada),主要分布于海拔3 000 m以下,其克隆生长良好;(2)在7种竹种中,出现1年生克隆分株的样方比区间是47.1%~100%,单位面积内的1年生克隆分株数量占比区间是7.5%~25.9%,出现成竹死亡的样方比区间是23.5%~100%;(3) 7种竹种的克隆分株密度区间是14.5~48.8株·m-2,其中...  相似文献   

10.
岷山土地岭大熊猫生命走廊的恢复和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岭位于岷山大熊猫A、B两大种群的结合部,是岷山野生动物南北往来的唯一通道,长期以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了两大种群之间的隔离。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采用人工干预的办法,对土地岭地区的现有植被采取不同的恢复和改造方式,可以完全实现岷山土地岭走廊带的重新恢复和建立。  相似文献   

11.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干扰会对大熊猫栖息地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太白山保护区内所受到的干扰类型及强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主要存在竹子开花及其他自然干扰,割竹、旅游、挖药、采伐、偷猎、放牧等6种人为干扰,干扰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540m范围内。竹子开花是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占所有干扰样方的41.9%,其次是旅游活动、割竹的干扰,所占比例依次为25.7%、15.2%,其他的干扰影响较小。根据调查结果,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在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龙头竹分布区海拔区间为1 000~2 300m,4 000hm2调查区域有1 200hm2,与巴山木竹、秦岭箭竹、金竹交错分布,生长与更新状况较好,斑块状分布比较明显,作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资源之一,能保证大熊猫的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保护区工作人员视大熊猫如自己的亲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亲人般的爱护,我们的大熊猫才会在特大地震灾害来临之时得到最好的救助。让我们为大熊猫祝福,为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人们祝福,为四川地震中所有顽强与灾难抗争的人们祝福!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保护区工作人员视大熊猫如自己的亲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亲人般的爱护,我们的大熊猫才会在特大地震灾害来临之时得到最好的救助。让我们为大熊猫祝福,为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人们祝福,为四川地震中所有顽强与灾难抗争的人们祝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桑园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布状况,大熊猫种群的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为进一步保护好现有的大熊猫栖息地,扩大和联接周边栖息地范围,促进大熊猫种群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全面地分析大熊猫栖息地特征,提升栖息地质量对大熊猫自然保护地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工具研究了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并从地形、植被类型、植被盖度、植株密度等方面分析了长青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特征。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核密度高值区位于县坝村北部、洋县国有华阳林场、朝阳村北部以及洋县国有茅坪林场东部;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显著性高值聚集区位于县坝村北部、洋县国有华阳林场的东部和西部边界、洋县国有茅坪林场东部以及朝阳村的北部,显著低值聚集区位于洋县国有华阳林场的北部边界;在地形选择上,大熊猫多集中在海拔1 400~2 500 m的急坡或陡坡,更喜爱在中下坡位和阳坡活动;在植被选择上,大熊猫多栖息在盖度0.6~0.8,植株密度为500~3 000株·hm-2的栎林、桦木林、竹林、冷杉林等硬阔林中。基于长青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建议在洋县国有华阳林场的桦木林、栎林、冷杉林和软阔人工林,朝阳村和县坝村的栎林等郁闭度低于0.4的林地补植大熊猫喜食竹种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秦...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孑遗动物,是和平友谊的纽带,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和广泛关注。我国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西秦岭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岷山山脉北麓包括四川西部、陕西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狭小地带,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表明:甘肃省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文县和迭部县,其次是舟曲县和武都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发现,保护区内分布有兰科植物30属70种,以地生兰为主,且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属的区系类型以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具有从典型的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的特性,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中国特有种较多;野外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发现的26种物种主要分布于海拔3 5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海拔2 000~2 500 m达到最高峰;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较多,以道路影响最大,其次为放牧。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也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005年,对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共有鸟类17目53科265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了总数的82.63%.从繁殖鸟的区系上看,有东洋界成分157种,古北界成份39种,广布种23种,分别占繁殖鸟总数的71.69%、17.81%和10.50%.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4种,四川省保护鸟类12种,我国特有种1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