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锌肥施用方法 ①基施:每亩用硫酸锌l~1.5千克,拌细干土或厩肥10~15千克,混拌均匀,播前条施或穴施于土壤中。②拌种:每千克种子拌硫酸锌6~8克。先取拌一定量种子所需的硫酸锌,用40~60℃的少量热水使其充分溶解,再加水(热水、凉水均可)配成拌种所需的肥液。随后边晒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和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2种处理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处理对旱地玉米产量和耗水特征存在显著影响,并与降雨年型密切相关.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相比,季节性干旱平水年,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能有效调节玉米耗水进程,花后和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锌肥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弱碱性耕地开展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对玉米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使玉米秃尖减少、空秆率降低,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增加,其中底肥施用ZnSO4·H2O2kg/667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鲜食玉米种植及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探我国鲜食玉米种植及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鲜食玉米栽培、加工以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研究,明确适宜我国国情的鲜食玉米栽培、加工技术的形式和特点,为我国鲜食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旱作区马铃薯由于旱作区自然条件严酷、劳动力缺乏、政策支持方面不平衡导致农机农艺不配套,综合机械化率较低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坚持集中统一、连片整片推进的原则和推进农机配套融合工程等发展思路。通过对旱作区农机农艺发展现状、制约因素的分析,总结提出了组织方式上加以创新;技术落实上有新突破;技术研发上有新作为等措施,提供给本地区乃至同类地区的旱作区马铃薯农机农艺措施相结合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交城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近年来,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化验结果与农户施肥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在玉米种植中存在施肥目标不明、方法不科学、用量不准确等现象,致使玉米品质与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交城县土肥站通过调查,结合试验结果,总结出了一套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试验田的对比试验,对所使用机具的性能、可靠性,适用性和各种开沟播种形式及增产幅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机具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分析了春玉米在膜下滴灌、覆膜漫灌、喷灌及不灌(雨养)4种灌溉方式下的产量和灌溉用水差异,同时对各种灌水技术各项成本投入进行了详细核算。通过各项灌水技术投入产出对比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干旱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的节水增产增效最具优势,在考虑粮食单产水平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探索,榆中县旱作区化肥减量技术逐步成熟,并在主要农作物中进行示范和推广,为榆中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精而强的技术支持。从氮、磷、钾肥平衡调控到按需精量配方施肥,再到通过增施有机肥替代(减)化肥和改进传统施肥方式集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蔬菜、玉米、马铃薯、小麦、百合及中药材等主要农作物中累计推广面积86.67万公顷,新增纯收益128305.44万元。通过松花菜有机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松花菜产量随着商品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率由46.73%上升到 50.33%。通过甘蓝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有机肥并化肥减量20%后,商品甘蓝全磷、膳食纤维、钙含量较对照下降明显,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均有上升,说明甘蓝口感更香、营养更丰富,品质得到提升。推荐生物有机肥每公顷使用量最佳为3000 kg,化肥减量最大2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种植效益的影响,2005年山东省农机推广站与章丘市农机局在官庄乡阎满村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监测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96年至1998年昌吉州累计实施五米高产机械化技术面积89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1·4%。平均单产11193·kg/hm2,总产达100.6万t与传统种植比较.新增总产量20.68万t,新增总产值2.06亿元,新增利润1.25亿元。1主要机械化技术1.1耕地五米高产田,人冬前深翻ZO~25cm。犁上加装化肥深施装置,施底肥300kg/hm’(即尿素15Okg,磷肥15Okg)。互.2整地春播前(一般在三月底).对秋翻地,用联合整地机械进行耙精保墒,耙地深度Ic~15cm。一般采用圆盘耙一框式钉齿耙一柳条根组成的简易联合整地机组。豆.3播种采用宽(窄)行机械铺膜穴…  相似文献   

12.
戴思远 《农业工程》2020,10(5):108-111
为研究硅肥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硅肥模式,0(CK)、基施硅肥(S1)、喷施硅肥(S2)、基施硅肥+喷施硅肥(S3),分析3种硅肥施用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玉米籽粒品质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其中,S3处理的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量提高10.33%。和对照组相比,硅肥可显著提高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同时硅肥处理间没有差异。综上,硅肥基施+喷施效果最好,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13.
干旱是影响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的第一限制因素。通过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选用节水模式、改善旱地作物营养状况、调整作物播期及布局、选育和选用抗旱品种、增强抗旱锻炼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干旱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生产的全过程中,从整地开始到脱粒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通过大机械深松联合整地、大垄双行通透栽培、大机械中耕植保、中耕、大机械籽粒直收和摘穗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使项目区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通过效益对比分析,引导全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隆化县位于京津北部接坝地区,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东段,属于一年一作的旱作区,主要农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我县属于冀北接坝风沙冷凉区,是冬春季节冷空气南下通道,又是阻挡北部风沙南  相似文献   

16.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实现玉米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种植的必由之路。2011年运城市盐湖区承担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经在示范区的示范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此项技术在盐湖区的大面积推广和实践,将会不断提高该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种植效益的影响情况,2005年。章丘市农机局在官庄乡阎满村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及时跟踪监测,现对试验监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试验田基本情况 1.试验区情况:试验田土层深厚.地表略有起伏,土壤属轻质壤土.常年降雨量650mm.冬小麦多年平均产量160kg/667m^2。小麦播种时间:2005年10月10日.播前降大到暴雨。土壤含水量较高。小麦品种选用济麦20.播种量10kg/667m^2;底肥选用磷酸二铵颗粒状复合肥.施用量35kg/667m^2(无覆盖直播田施种肥1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杨永来 《新疆农机化》2004,(1):19-19,58
木垒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沟畦播种灌溉技术,山旱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玉米机械铺膜技术,喷灌等节水技术,现已建成喷灌面积6670hm^2,节水增产成效显著。但是还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2003年又从兵团引进膜下常压软管微灌技术在打瓜和玉米作物上进行推广试验。膜下常压微灌节水技术实施是将系统的滴灌带(毛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玉米免耕播种机的机械化技术,即在收获小麦后的留茬地,用免耕半精量或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后喷施除草剂,出苗后不需间苗、除草和培土,并利用玉米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双穗型玉米点谷1号和姚安当地单穗型玉米地沃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探究种植密度对双穗型玉米品种点谷1号农艺性状、抗性性状、产量、产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点谷1号的株高、穗位高和茎粗增加,叶面积指数降低;穗长逐渐变短,穗粗增加,双穗率显著增加,倒伏率和空秆率逐渐降低;密度为6.75万株/hm2、6.0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的实际产量无显著差异,点谷1号密度为5.25万株/hm2时产值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