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菇作为我国主栽食用菌种类,由于其所需栽培设施简单,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且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所以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平菇的栽培模式自2 0世纪70年代生料栽培成功以来,历经床架栽培、阳畦栽培、到目前的袋式立体栽培,由于袋式栽培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广为菇农所采用。我地区平菇袋料栽培以生料为主,所以从播种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制约平菇栽培成功与否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 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2.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3.
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菇农乐于接受.但在发菌期易为杂菌污染导致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发现,生料栽培平菇成功与否在于发菌期,只要发菌期平菇菌丝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形成优势,杂菌即表现不出来,就算成功了.反之,发菌期平菇菌丝在培养  相似文献   

4.
平菇栽培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体形成,即表明栽培成功。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在很大成度上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快播种后菌丝发育,使平菇菌尽快占领“阵地”,而杂菌得以控制,提高发菌质量,是值得同行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平菇发酵料快速优质发菌法,现介绍给同行供交流。  相似文献   

5.
平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在发菌期,菌丝在短时间内长满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技术。  相似文献   

6.
室外阳畦栽培平菇,易遭病虫危害或因高温烧菌而导致失败。为了寻找一个简便可行又能克服上述弊病的阳畦平菇栽培法,我们进行了阳畦覆土栽培法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引自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培养科配方为99%棉籽壳、1%生石灰,料水比1:1.8。试验设AB 两组,A 组播种后盖报纸、塑料薄膜和草帘;B 组播种后只盖10厘米厚土。(二)试验结果:(1)发菌情况:播种后3天,两组菌丝萌发和吃料基本一致,料温A 组比B 组高3℃,菌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8.
李庆利 《食用菌》2007,29(4):61-61
平菇在发菌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由于菌袋隔氧使袋内菌丝萌发后受到抑制,导致杂菌增加,使生料栽培成功率大大降低。为了使菌袋尽早发满菌,在发菌过程中用针刺微孔来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但用手拿针刺孔速度慢,不易操作。笔者在作生料栽培时用针制做了一个器具,使用方便快捷,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不少平菇生产单位和专业大户,在袋栽平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菌种质量问题。菌种已做常规出菇试验,二、三级菌种袋出菇正常,可是三级菌种接到栽培袋料中,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却不发菌,或开始发菌正常,10天后菌丝逐渐消失,而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10.
白平菇液体菌种发菌特点及栽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平菇的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的发菌特点及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平菇的液体菌种萌发时间为48h(小时)、菌丝生长速度为6mm/d(毫米/天)、平均满袋天数为32d(天),污染率为5%,明显优于固体菌种;栽培方式以立埋覆土法最好。  相似文献   

11.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利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平菇已很广泛,并逐步实现高产创收,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就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办法介绍如下:1高温烧料早秋或晚春季节栽培平菇,如播种分层畦栽,料超过20cm厚或袋栽扎紧两头3~7天,料温极易超过30℃,造成烧料。预防办法:播种后经常喷水,15天内,早晚夜间通风降温保湿最关键。2发菌正常但不出菇料表层发菌,因料内温度过高而烧死菌种不能发菌,光照、温度和缺氧等掌握不当。预防办法:在菌丝体营养发育阶段,大棚覆膜后盖稻草等遮阳,保持棚内黑暗,…  相似文献   

13.
我区在自然条件下,用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普遍存在发菌阶段感染杂菌,烂料失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1~1982年就平菇播期问题进行了试验,初步结果如下。平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活动温度为6~37℃,而杂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多在20℃以上。实践证明,在信阳地区夏季因气温高(如7、8月平均气温达27.8和26.9℃),故不宜播种。春播虽然成功,但往往由于出菇时温度偏高,虫害严重,出菇潮数少,甚至当季不能出菇。如果遇上春季气温升高过早的  相似文献   

14.
平菇栽培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发菌,菌丝体形成,即表明栽培成功.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在很大成度上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快播种后菌丝发育,使平菇菌丝尽快占领培养料,使杂菌得以控制,是值得同行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平菇发酵料快速优质发菌法.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拌料选用干燥无霉、透气性好的原料,如棉子壳、玉米芯、废棉等,加入1.5%的石灰、石膏、0.5%的食盐,1.5%的过磷酸钙,料水比1∶1,在清洁的水泥地上充分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15.
平菇袋栽由于成功率高、产量高、质量好、操作容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生产上仍是菇农采用的一种主要栽培方式。在生产上常因各种原因造成不发菌、发菌慢、烧菌、不出菇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生产实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1 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 1 原  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菌,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②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③菌种用量过少;④培养料 pH不适宜。1 2 防治对策 ①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 60 %~ 65%;②…  相似文献   

16.
以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木屑、玉米粒、麦粒、木条为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比较发菌速度、菌丝形态、菌丝活力及接种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麦粒种发菌速度快,菌丝健壮,菌丝外观形态及扫描电镜1 000倍下的微观形态均优于其他菌种;玉米粒菌种次之;木条种发菌速度较慢,菌丝较细,但接种效率高,用种量少,所接菌袋16天即可长满。  相似文献   

17.
我市每年10月到翌年5月,蔬菜供应紧张。为了解决部分群众“吃菜难”的问题,1980年,我市几个单位进行了纯棉籽壳栽培平菇试验,于10~12月播种,面积250m_2,由于气温低(5~13℃),发菌时间长,普遍在80~120天才现蕾,霉菌感染率达20~90%。笔者认为,发菌时间长的原因是:菌种用量太少(在2%以下),纯棉籽壳菌丝吃料慢,培菌温度太低(平菇菌丝生长适温为20~27℃,而当时仅10℃左右)。如果利用加温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在常规法栽培食用菌中主要使用固体颗粒种和枝条种。固体颗粒种的主要优点是接种后接种块能覆盖住料面菌丝萌发面积大,菌丝萌发后接种口不易污染,缺点是其接种速度较慢、效率低,用种量大。近年来枝条种在食用菌栽培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接种速度快、用种量少,受到广大菇农的欢迎。笔者以平菇栽培窝口制菌袋为例,将枝条种的制作方法及配套平菇菌袋制袋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总结其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以供食用菌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86和87年,我们在栽培凤尾菇、平菇时进行了搔菌覆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供试菌株:高温凤尾菇831(引自青州市食用菌所),杂交平菇A_1(引自皖西农科所菌种站)。(二)备料播种:培养料为棉籽壳97%,磷肥1%,石膏2%,另加甲基托布津0.01%,含水量65%,拌好后堆放过夜。高温凤尾菇于5月20~24日分批在葡萄架下阳畦和室内大床栽培;杂交平菇于7月29日~8月5日分批进行室内大床栽培。阳畦和室内大床每小区约3米~2,投干料50公斤。播种量12%,自然温度覆膜发菌。(三)搔菌覆土:菌丝吃透料后及时掀去薄膜,  相似文献   

20.
栽培平菇要获丰收,在栽培的品种、季节等闲素确定后,科学的水分管理便成为决定的因素。在水分管理上若能正确运用“准、稳、巧”的方法,平菇产量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配料时加水要准 正确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培养粗壮菌丝的关键,因它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菌丝密度,从而会影响到后期产量。水分偏高,培养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由于缺氧生长速度减慢,并易发生如鬼伞之类的杂菌,导致菌床污染,表层易长菌皮,菌丝易老化、发黄,产量明显降低;水分太少,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丝纤细、弱,菌丝密度低、松,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最适宜。100kg干料加110~120kg水即可。拌好料后,手抓料用力挤,见指缝内有水但又不下滴为准。 (二)发菌期水分要稳 平菇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拌料时60%的水分要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干干湿湿对发菌极为不利,另外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地膜,防止水分蒸发。袋栽是利用塑料袋来保水。有些初栽者,由于不注意发菌阶段的保水,干了就补水,常使培养料干湿交替,结果导致平菇菌丝发不好而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