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阶段,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农业生态化转型,生态农业日益成为农业现代化变革的重要载体。就理论契合度而言,生态农业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需求、赓续农耕文明、弥合城乡差距等现实农业发展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蕴藏着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深层理论逻辑。就实践经验而言,生态农业在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加快生态化食物体系完善、构建立体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强国提供了更多路径选择,彰显了其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农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有效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是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生态农业支持力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德国、日本的生态农业发展经验,并总结出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涉及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些根本性指导思想,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就生态农业、商品农业和农业现代化三者关系,本着A(生态农业)≠C(农业现代化),A(生态农业)+B(商品农业)=C(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应当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商品农业为向导,科学贯穿融会其中的不倒翁式农业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张冬冬 《河南农业》2022,(20):16-18
农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农作物的生产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其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在农业发展的历程中,生态农业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农业基础理论完成现代化农业生产,进而推动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生产过程的推广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推动了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考虑,探讨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剖析推动农业经济平稳发展的要素,从生态农业基本建设的视角探寻农业经济提高和发展的战略,探讨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构思。  相似文献   

6.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在世界上是农业大国。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最终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生态农业发展必要性和其典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环保为出发点,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综合生产体系,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战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选择,文章汇集当前国内外一些在生态农业上各具特色且有成效的发展模式,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较传统农业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很大突破,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食物、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发展生态农业成为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我国生态农业开展的比较早,但发展速度相当缓慢,那么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呢?本文从观念更新、政府投入、发展新技术以及加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动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中国生态农业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介绍了中国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研究动态,认为中国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分别从生态学、生物学和经济学方法探讨了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中国生态农业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农业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它奠定了生态农业建设中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的基本思路。同时分析了目前中国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再生农业——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可持续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生态危机和不断增加的粮食和食品安全需求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再生农业(regenerative agriculture)作为新挑战下应运而生的农业模式。探讨再生农业的内涵、国内外应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分析在我国的应用情景,能够为我国这一新型农业模式的引入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再生农业定义的梳理,把再生农业概述为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在减少机械作业和化学品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在提高作物产出的同时,提升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促进土壤固碳、改善土壤健康、最大化生物多样性的农业模式。通过与其他可持续农业模式相比,从粮食安全、化石能源、碳封存、土壤健康、生物多样性、净水和净收益多个维度说明了再生农业能够实现粮食安全、土壤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改善。通过对国内外再生农业相关研究的分析,表明了再生农业的不同措施能够使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多个方面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最后,提出了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发展再生农业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生态农业特征及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分析,比较美国和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模式和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实践,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是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增效和环境保护功能,对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健康优质的安全食品具有重大意义。简述了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并发展生态农业应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差异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体琼  吴崇友  张文毅  袁文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62-4363,4393
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农业在产生背景、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阐述了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国外生态农业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玉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94-1795
通过详细论证生态伦理和循环农业的契合原理,以西部大省陕西省为例,找出尊重生态伦理,实施循环农业战略的实例,作出了对生态伦理和循环农业契合关系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态农业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发展生态农业要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搞好农业规划(区划),完善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之中必然的选择,生态鸡作为绿色农业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 部分,它对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与 分析生态鸡的饲养现状,从而不断的提升生态鸡的饲养技术,为我国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驱动表现为: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解决群众生存问题;控制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西部地区应强化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生态技术的开发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推进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加生态农业建设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涵义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上的运用和体现:通过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分析,得出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客观必然性;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