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基酚(Octylphenol,O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毒性效应及对鳃、肝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毒性试验法和组织切片法,检测OP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统计死亡率,建立回归方程,计算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C),并观察OP对鳃、肝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OP对泥鳅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3.27,2.70,2.13和1.84mg/L,SC为0.55mg/L;0.52mg/L OP可导致泥鳅鳃小片顶端膨大、卷曲,细胞坏死脱落,肝细胞肿大、空泡化、核溶解、核变形及细胞溶解。【结论】OP属于高毒等级污染物,对泥鳅存在较强的急性毒性效应,且毒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当质量浓度小于SC的OP对泥鳅胁迫一段时间后,会导致泥鳅鳃、肝组织结构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在室温条件下,进行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共3种渔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对胭脂鱼24 h的LC50值分别为3.05、3.14和0.031 82 mg/L;48 h的LC50值分别为2.86、3.10和0.028 23 m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6、2.93和0.021 8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5、0.91和0.006 67 mg/L;3种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阿维菌素〉KMnO4〉二溴海因。[结论]该研究为胭脂鱼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半静水条件下,采用硫酸铜、甲醛、氰戊菊酯、三唑磷和敌百虫开展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在试验24、48、72和96 h后记录胭脂鱼幼鱼死亡数和试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硫酸铜、甲醛、氰戊菊酯、三唑磷和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 h的LC50值分别为1.96、80.0、0.002、0.049和16.0 mg/L。胭脂鱼幼鱼对硫酸铜、甲醛、氰戊菊酯、三唑磷和敌百虫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57、27.2、0.009、0.013和6.9 mg/L,5种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酯、三唑磷、硫酸铜、敌百虫、甲醛,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酯、三唑磷、敌百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结论]该研究为胭脂鱼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合理用药防治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4)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SymbolqB@1.23)g的幼鱼25尾,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盐度6、1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终末体质量分别为(59.89±1.12)、(58.15±1.13)g,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特定生长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组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而摄食率及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鳃丝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鳃小叶宽度逐渐减小,相邻鳃小叶间距变大,盐度6、12组鳃小叶宽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6、12、18组相邻鳃小叶间距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盐度组(P<0.05);泌氯细胞随盐度的升高直径变大,数量也略有增加,盐度6组泌氯细胞最小,且显著小于18、24、30盐度组(P<0.05);肾脏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肾小球长径变小,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盐度6组肾小球长径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24、30组间肾小球长径无明显差异(P>0.05),并显著小于盐度6、12组(P<0.05);盐度6组与盐度30组相比,盐度6组肾组织学结构充实,肾小管粗壮,而盐度30组肾小管数量减少,颈段、近曲小管、集合管明显萎缩,管径缩小。研究表明,在试验盐度6~30范围内,盐度变化并未造成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可逆的损伤,盐度6~12最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5.
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4)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SymbolqB@1.23)g的幼鱼25尾,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盐度6、1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终末体质量分别为(59.89±1.12)、(58.15±1.13)g,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特定生长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组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而摄食率及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鳃丝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鳃小叶宽度逐渐减小,相邻鳃小叶间距变大,盐度6、12组鳃小叶宽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6、12、18组相邻鳃小叶间距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盐度组(P<0.05);泌氯细胞随盐度的升高直径变大,数量也略有增加,盐度6组泌氯细胞最小,且显著小于18、24、30盐度组(P<0.05);肾脏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肾小球长径变小,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盐度6组肾小球长径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24、30组间肾小球长径无明显差异(P>0.05),并显著小于盐度6、12组(P<0.05);盐度6组与盐度30组相比,盐度6组肾组织学结构充实,肾小管粗壮,而盐度30组肾小管数量减少,颈段、近曲小管、集合管明显萎缩,管径缩小。研究表明,在试验盐度6~30范围内,盐度变化并未造成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可逆的损伤,盐度6~12最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与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四指马鲅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0、5‰、10‰(对照)、15‰和20‰等5个盐度组,将暂养于盐度为10‰水体中的四指马鲅幼鱼直接放入其他盐度水体中,试验第15 d时进行活体鳃组织取样,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盐度为0时,四指马鲅幼鱼在12 h之内全部死亡,5‰盐度组幼鱼死亡率成为6.6%,10‰对照组幼鱼无死亡,15‰和20‰盐度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33.3%和60.0%,表明与高盐环境相比,四指马鲅幼鱼更能适应低盐环境,但不能在急性淡水胁迫条件下存活。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0‰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小片排列紧密,线粒体丰富细胞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随着盐度增加,鳃小片的长度和间距减小,而鳃小片宽度增加。其中,5‰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45.19±3.18μm、5.32±1.02μm和17.65±1.43μm,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36.67±3.81μm、8.78±2.22μm和11.56±3.81μ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远端可观察到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落或分离现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粒体丰富细胞的顶膜结构分为Ⅰ型(顶膜向内凹陷)和Ⅱ型(顶膜向外凸起)2种类型。5‰盐度条件下,线粒体丰富细胞出现2种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顶膜开口较大,表面有大量微绒毛,扁平上皮细胞表面有隆起的微嵴,形成指纹样回路;10‰盐度条件下,出现Ⅰ型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形态不规则,细胞间的界限不明显;15‰和20‰盐度条件下,均以Ⅰ型结构为主,且随着盐度增加,顶膜加深,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隆起幅度小,指纹样的回路不明显。【结论】当水体渗透压改变时,四指马鲅幼鱼存活率及鳃小片上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鳃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9.
在水温(20.0±0.2)℃、pH值(7.66±0.03)、溶解氧5 mg/L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非离子氨和亚硝态氮对平均体长(5.88±0.16)cm、平均体质量(3.42±0.22)g的鳙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受到非离子氨和亚硝态氮胁迫后,鳙幼鱼出现呼吸急促、游动失去平衡、抽搐、侧翻、体色变深、活力降低等中毒症状,直至最后死亡,其死亡率与非离子氨、亚硝态氮浓度和胁迫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非离子氨和亚硝态氮对鳙幼鱼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27 mg/L和79.18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73 mg/L和7.918 mg/L。相对于非离子氨,鳙幼鱼对亚硝态氮的耐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了暴露在高效氯氰菊酯中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鳃和脾脏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高效氯氰菊酯设5个剂量组,分别为0μg/L、0.5μg/L、1.0μg/L、3.0μg/L和5.0μg/L组,每组分别于1d、5d和12d取样,测定鳃和脾脏LSZ活性。结果显示,在暴露1d、5d时,鳃LSZ活性表现为:0.5μg/L组(82.701、117.334U/g)和1.0μg/L组(103.703、128.167U/g)组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P<0.01),3.0μg/L组(40.045、31.357U/g)和5.0μg/L组(23.421、15.433U/g)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暴露12d时,鳃LSZ活性表现为:0.5μg/L组(38.489U/g)、1.0μg/L组(30.247U/g)、3.0μg/L组(20.694U/g)和5.0μg/L组(9.668U/g)酶活均极显著下降(P<0.01)。暴露1d时,脾脏LSZ活性表现为:0.5μg/L(68.232U/g)、1.0μg/L(90.884U/g)、3.0μg/L(116.219U/g)和5.0μg/L(60.636U/g)组均极显著上升(P<0.01);暴露5d,脾脏LSZ活性表现为:0.5μg/L(86.718U/g)、1.0μg/L(108.394U/g)和3.0μg/L(98.194U/g)组极显著上升(P<0.01),5.0μg/L(21.395U/g)组极显著下降(P<0.01);暴露12d,0.5μg/L(100.422U/g)、1.0μg/L(80.605U/g)组极显著上升(P<0.01),3.0μg/L(30.853U/g)和5.0μg/L(12.046U/g)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鳃和脾脏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Hg^2+、Cu^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Rhoden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Hg^2+、Cu^2+和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计算了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结果]Hg^2+和Cu^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较强;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相对较弱。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它们对中华鳑鲏鱼24h的LC50分别为0.222、0.344和10.360mg/L,48h的LC50分别为0.215、0.279和8.820mg/L,72h的LC50分别为0.204、0.256和7.910mg/L,96h的LC50分别为0.193、0.236和7.2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93、0.00236和0.07270mg/L。[结论]中华鳑鲏鱼对Cd^2+有较强的耐受力,对Cu^2+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碳水化合物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的组织结构的影响,配制分别含0%,15%,30%糊化玉米淀粉的等能饲料分别作为对照、中水平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CHO)饲料,观察以3种饲料喂养8周后南方鲇鱼体肝脏、胰脏和肾脏的组织形态学.结果发现:中水平碳水化合物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组的肝细胞多发生肿胀和空泡化,部分肝细胞膜破裂.中水平碳水化合物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组的肝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二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组肝细胞短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二者均与中水平碳水化合物组无显著差异.中水平碳水化合物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组肝细胞核多移至细胞边位,大小无明显变化.中水平碳水化合物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组的胰脏和肾脏组织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摄食过高水平碳水化合物饲料对南方鲇幼鱼的肝脏组织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损害,验证了饲料碳水化合物对肉食性鱼类在组织学水平上的营养胁迫.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通过以多刺裸腹溞为媒介生物的食物链对红鲤肝和鳃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5.0×103 cells/mL时,红鲤肝细胞的损伤表现为细胞肿大,细胞核变形,细胞质空泡化;鳃细胞的损伤程度主要表现为细胞肿大,但整个细胞形状基本完整.2)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5.0×105 cells/mL时,红鲤肝细胞的病理损伤表现为细胞形状完全消失,细胞核严重萎缩变形,部分细胞膜溶解,细胞质有凝集现象;鳃细胞病理表现为细胞肿大.3)铜绿微囊藻密度为5.0×106 cells/mL时,红鲤肝细胞中绝大部分细胞核消失,细胞质凝集呈现颗粒状;鳃细胞也出现了小部分细胞核消失和细胞质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15.
Cu2+对栉孔扇贝鳃组织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栉孔扇贝置于不同浓度的Cu2 溶液中10d,测定其鳃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CAT的活性先降后升再降,SOD的活性先降后升再降,GSH-PX的活性先降后升,但整体仍是抑制的特性.另外,对于低浓度Cu2 长期暴露,栉孔扇贝鳃组织中SOD较CAT和GSH-PX敏感,可考虑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低浓度Cu2 长期暴露的一种生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aHCO3浓度为0.3mol/L时,萌发抑制率为54%,0.4mol/L是,抑制萌发率可达90%以上,当NaHCO3浓度达到0.5mol/L时,可完全抑制麦种的萌发,NaHCO3对小麦胚根的抑制高于对胚芽的抑制,胚芽生长为对照长度的0-36%,而胚根生长只为对照长度的0%-17%,处理后96h,对照发根数已经具有5条,而NaHCO3不同处理的发根只有0到4条,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主胚根长度,牙长度,发根数和α-淀粉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叶尔羌高原鳅仔鱼育苗成活率以及为半咸水人工驯养、增殖保护和苗种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盐碱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叶尔羌高原鳅仔鱼在不同盐碱浓度梯度下及盐碱联合的毒性试验,以探明叶尔羌高原鳅在不同盐碱度下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pH 6.5~7.5、温度(20±1)℃条件下,盐度对仔鱼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733 4‰、6.400 7‰、5.679 7‰和4.390 8‰,安全浓度(SC)为1.589 3‰;碱度的LC50分别为3.919 4g/L、2.741 7g/L、1.761 8g/L和1.028 1g/L,SC为0.575 4g/L;盐碱联合的LC50分别为3.897 5g/L、2.167 0g/L、1.522 7g/L和1.341 9g/L,SC为0.201 0g/L。48h碱度(Alk)LC50与盐度(S)的关系式为Alk=5.613-0.718 S,在48h内盐和碱的关系全部为协同作用,且其效应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8.
洋葱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效果试验(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nion on bacterial rotted gill disease in grass carp was researched[Method]The combination method of taking medicine through oral and spraying was used to cure sick grass carp for 1 period of treatment in room under artificial conditions.[Result]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onion generated different cure rates.When the combination was adding 1.0%-2.0% medicine into feed and spraying 2.0 g/m3-5.0 g/m3,the curative result was the best with cure rate was 70%-90%[Conclusion]The onion was effective on curing bacterial rotted gill disease in grass carp and could be taken as curative medicine.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