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61—2008年临沂降水变化特征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学梅  高安春  王新  申培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67-17570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临沂市的降水时间序列进行了多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临沂市降水时间序列总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以秋季降水比较明显;降水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突变点和阶段性,但这一趋势在各季节的降水时间序列中表现不同;降水时间序列存在多种不同的时间尺度变化,年降水时间序列中存在15年和30年的时间变化尺度,夏季和冬季的降水时间序列也存在15年的时间变化尺度,春季和秋季降水时间序列存在6年和9年的时间变化尺度,在四季的降水时间序列中都存在3年的时间变化尺度。  相似文献   

2.
提要:选用滕州市1960-2020年冬季气温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冬季平均气温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冬季平均气温进行了分型。结果表明:近60年来滕州市冬季平均气温存在突变, 突变点位于 1988年。1961-1988年为冷期,1989-2020年为暖期。近60年滕州市共出现20个冷冬和21个暖冬。冬季月际平均气温变化可分为3大类8种类型。冬季日最低气温≤-10℃日数平均值冷期为12.8天,暖期仅为2.8天。  相似文献   

3.
明媚 《北京农业》2014,(24):163-164
利用近50 a阳新县日照时间实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其日照时间年代际、年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阳新县全年日照呈减少趋势,从年代变化特征来看,20世纪60年代日照时间最多,80年代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从季节变化特征来看,夏季日照时间减少最为明显,春季变化最小。日照时间的减少受年降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盐津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经过新旧站点海拔订正,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异常分析、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盐津60年来的年、季、月平均气温和极值、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加以统计降水、日照情况,旨在探索气温变化原因同降水、日照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年降水和日照均呈现减少的趋...  相似文献   

5.
1961—2008年华北地区降水变化内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立生  闵锦忠  史印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69-13274,13324
使用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的3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北降水内在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季风影响,华北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总量的65.0%。华北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d,夏季为35d。年降水量减少不是由于雨强变化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雨日减少的影响,雨日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其中夏季暴雨雨日减少造成的雨量减少最为重要。这为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提供了思路,即要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应把着眼点放在暴雨过程预报上,应分析是否会出现有利于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不应该简单地通过平均环流来预测夏季降水量偏多或偏少。  相似文献   

6.
何慧  陆虹  陈思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56-7259,7276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华南地区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百分位值定义极端降水阈值,采用模糊聚类、趋势系数、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分为4个气候区,分别是南岭区、桂西区、沿海区和海南区,不同区域出现极端降水的季节有明显差异。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岭区和沿海区增加趋势显著。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周期变化特征显著,且在2~5年周期上大多具有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但落后时间长度不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的预测和影响评估提供了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剖析柴达木盆地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大风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法对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平均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之差为53d。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70年代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呈减少趋势。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依次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月平均大风日数变化呈单峰型,1~4月逐月呈增加趋势,5~12月呈减小趋势,4月是一年中大风日数多的月份,处于波峰位置。年和春季大风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呈下降趋势,春季发生了突变,年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8.
基于1961—2010年全国0.5°×0.5°逐日气温格点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贵州省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 a间,全省≥0℃和≥10℃的积温呈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随着高程的增加,≥0℃和≥10℃的积温逐渐降低;随着坡度的增加,≥0℃和≥10℃的积温先增加后降低;各农业区≥0℃和≥10℃的积温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气候变暖和地形是影响贵州省积温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贵州茶树生产中灾害防御、栽培技术调整以及区域布局优化提供参考,促进贵州茶业持续发展,利用贵州省82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ArcGIS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贵州茶树生长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茶树生长期降水量最大是夏茶季,其次是秋茶季;夏茶季和秋茶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相似,由西到东逐渐减少,春茶季和茶树越冬期降水量空间分布反之。2)夏茶季多年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春茶季、秋茶季以及茶树越冬期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呈减少趋势的站点占研究区域总站数的比例分别为93%、100%和88%。3)春茶季和秋茶季地区间降水量差异呈缩小趋势,夏茶季和茶树越冬期降水量的地区间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选用196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陕西省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日最低温度,基于不同基准气候期,分析陕西省初终霜日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全省初霜日期在1999年发生突变,终霜日期未发生突变;近57年陕西省全省及各分区初霜日期均呈推后趋势,终霜日期均呈提前趋势。陕北平均初霜日期和终霜日期推后和提前趋势最显著,其中陕北的靖边推后趋势和提前趋势分别达3.0和4.0 d/10 a;近57年陕西省各地初霜日期和终霜日期由北到南呈显著的带状分布。初霜日期出现最早和终霜日期出现最迟的均是吴旗—靖边—横山—榆林—神木一线,初霜日期出现最迟和终霜日期出现最早的均是陕南中部地区、关中太白地区、汉中宁强地区。  相似文献   

11.
2000—2010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的时空演变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地市级2000—2010年化肥施用总量、农地面积、作物播种面积等相关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等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各地区化肥施用总量与单位农地化肥施用负荷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Moran''s I值判断,2000—2010年间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在区域上一直处于较高的集聚状态,但在时间上经历了"2000—2004年集聚减弱"~"2004—2007年集聚增强"~"2007年后集聚再减弱"的波动减低过程。2)从化肥施用总量来看,全国86.9%的地市在2000—2010年间表现为增加态势。3)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地区成为近年来化肥施用增加的热点地区,西部的农业欠发达地区成为冷点区;东南部次冷点区域的拓展说明珠三角与长三角非农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向内地传导,产生梯度效应。4)从化肥施用负荷水平来看,2000—2010年间,我国单位农地面积的化肥施用负荷从300.0 kg/hm2增加到411.3 kg/hm2,增长明显。从区域上来看,近10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高负荷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拓展趋势,而低负荷地区范围在缩减。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寒力强是冬小麦能够在严寒地区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温度低,积温不够,一般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对农业,特别是高寒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冬小麦抗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抗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抗寒性机制研究、抗寒性育种及栽培研究等情况,提出了我国在冬小麦抗寒性研究中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二年生嫁接茶树的冬季光合特性与抗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嫁接茶树龙井43/鸠坑(接穗/砧木)、水仙/鸠坑及龙井43、水仙、鸠坑的冬季光合特性表现为: Pn(净光合速率)、Rd(暗呼吸速率)、Gs(气孔导度)和Tr(蒸腾速率) 等水平较低,处理间差异较明显;龙井43的光合能力较强,水仙较弱;嫁接茶树的Rd值都比接穗品种低,Tr比接穗品种高,Gs变化较小;暗呼吸测定条件下,各处理间的Ci(胞间CO 2浓度)差异较小,光照条件下的Ci,嫁接茶树比接穗品种高.嫁接茶树Chla(叶绿素a)的含量明显高于接穗品种,与砧木品种接近,Chlb(叶绿素b)含量变化较小.田间自然条件下茶树抗寒性调查结果表明,抗寒性强弱与光合能力的大小有较大的相关性,净光合速率高其抗寒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影响黄淮海地区作物需水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变化特征,基于该地区的66个国家标准气象站点1987—2016年长时间序列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敏感性分析、因子趋势检测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Pe)、作物需水量(ETc)及灌溉需水量(ETaw),分析1987—2016年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水分供需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ETc对不同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差异。研究表明,1987—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内Pe远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年均ETaw达264mm,特别冬小麦生育期内Pe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伴随气温不断升高,使其面临较严重的水分亏缺;而夏玉米生育期与Pe耦合度高,年均ETaw仅为79mm。黄淮海地区北部为冬小麦ETc和ETaw的高值区,南部ETaw相对较低,但1987—2016年增加趋势明显。相对湿度和气温对ETc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的减少和气温的显著升高都将导致ETc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1990~2008年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松  刘成武  罗倩  金三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34-13135,13174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1990~2008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耕地集约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8年间湖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关联性,表现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特征分异;因此,加大对湖北省耕地各要素的投入强度,以"高"促"低",制定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高耕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6.
1961-2008年塔城地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塔城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和Mor-let小波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8年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年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8年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呈升高(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和潜在蒸散量呈减少(减小)趋势,湿润指数呈增大趋势;突变检测表明,塔城地区1961-2008年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开始发生了突变性升高;降水量在1986年开始发生了突变性增多;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也分别在1981年、1985年发生了突变性减小,受气温、降水、日照和风速的综合影响,潜在蒸散量也于1985年发生了极显著的突变性减小,湿润指数在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大。综合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的变化可以认定,塔城地区的气候在1986-1988年出现了"暖湿化"趋势;自然正交分解表明,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性,其中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同向性强于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各气候要素分别存在3~23a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灾损的安徽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a)、累积湿润度指数(Ma)、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Pa)开展对比分析及在安徽省冬麦区适应性研究,最终选取CWDIa作为干旱致灾危险性最优指标。根据冬小麦期望减产率划分干旱危险性强度等级,计算超越致灾临界值频次,结合承灾体脆弱度及暴露度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受地理位置、承灾体脆弱性等因素影响,不同干旱风险等级频率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冬麦区中北部干旱高风险频率较高,而南部高风险频率较低。1999/2000年典型年干旱风险也呈北高南低分布,减产率分布与干旱风险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所构建的干旱风险指标及评估模型适用于安徽省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提供参考,以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以"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后的10年(2004—2013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湖北省各地区城镇化协调性的基础之上,运用泰尔指数分析考察其时序演变和空间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各区域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城镇化协调性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空间格局,即"一主两副"的发展战略和周边山区相对滞后;泰尔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内部差异是湖北省协调发展度差异的主要来源;鄂东地区受生态因素影响较大,鄂中地区更容易受到产城协调因素的影响,鄂西地区则受到人地协调和产城协调的双重制约。湖北省应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提升各区域的协调水平:鄂东应着力改善生态环保水平,鄂中需要加速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鄂西则要提升人口城镇化和产业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   

19.
莲雾属于热带水果,温度低于10℃,果实及叶片生长停止;低于8℃,叶片出现冻害现象,花蕾及果实出现消蕾、落果现象。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果园覆盖、适时适量修剪、科学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防寒及寒后管理措施,为广西莲雾的优稀特色水果生产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广西莲雾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61-2016年140个气象站点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和月尺度地表温度(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分别表征淮河流域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分析淮河流域冬小麦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气象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冬前生长期和灌浆成熟期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