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为棉铃虫的综合治理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在室内将棉铃虫雌、雄蛾按单倍性比和双倍性比设置10个处理,研究棉铃虫成虫不同性比结构对繁殖力的影响。[结果]随着性比结构中雄蛾比例的增加,产卵前期缩短,产卵期增长,雌蛾寿命延长,卵孵化率增加。不同性比结构下,单雌产卵量在786.6~922.6粒之间浮动。在同一性比结构中,卵孵化率随产卵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以产卵高峰日为最高。同一性比结构不同倍比相比,单倍性比处理的卵孵化率相对较高。[结论]不同性比结构对棉铃虫成虫的产卵前期、产卵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养条件及辐照对棉铃虫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不同容器、不同营养液和辐射剂量对棉铃虫成虫寿命、有效交尾机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有效交尾率随交尾空间的增大而提高,用容量为9.12 L的圆形塑料篓作为成虫配对容器其有效交尾率可达100%,卵孵化率达到91.71%.在集卵过程中用10%的蜂皇浆稀释液饲喂成虫,雄性成虫寿命可达17.8 d.在150~350 Gy剂量范围内,辐照对人工饲养的棉铃虫成虫寿命和性行为无明显影响,其繁殖力随剂量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药剂25%棉神一号乳剂、20%氰久可湿性粉剂、20%绿保素乳剂对棉铃虫3龄 幼虫的杀虫效果,均优于30%桃小灵乳剂,可用于小麦玉米带状田棉铃虫防治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筛选和研发杀虫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在室内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鸦胆子、白芥子、夹竹桃等12种中药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龄幼虫取食处理饲料后,其中10种中药处理对其体重增长有抑制作用,5 d后体重抑制率为17.25%-102.19%,其抑制率大小顺序为:鸦胆子>夹竹桃>半支莲>苦楝皮>白芥子>西大黄>穿心莲>芜荑>香铃子>大青叶;对幼虫发育历期和成虫羽化率影响最大的为鸦胆子处理,幼虫期延长7.31 d,羽化率降低64.47%;白芥子处理对幼虫化蛹和蛹重影响最大,化蛹率为4.76%,蛹重抑制率为73.31%。综合分析,12种中药中白芥子和鸦胆子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活性较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棉铃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8-2002年对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櫣bner)成虫趋光行为的研究,初步明确了棉铃虫蛾对诱虫光源具有一定的趋性,个体的平均上灯概率约为45 0%~63 3%;当同时存在不同的诱虫光源时,上灯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适当的诱虫光源可以提高上灯概率;个体是否上灯并不确定,主要可能取决于其当时的复眼转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几种有机磷杀虫剂对陕西棉铃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棉铃虫对供试的几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久效磷而言,杨陵种群表现为低抗,三原种群仍处在耐药性阶段,大荔、渭南种群则处于敏感状态。渭南种群对甲基对硫磷产生了2.8766倍的抗药性,而对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仅为0.6488倍。马拉硫磷对杨陵、三原、渭南的棉铃虫的LD50分别为0.2769,0.1063,0.1273μg/头。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网室接虫、室内饲养等方法,研究了化控药剂缩节胺(DPC)和多效唑(PP333)对棉铃虫田间落卵量、卵孵化率、幼虫生长发育及危害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化控使棉铃虫卵孵化推迟,孵化率降低17.7;~36.4;,幼虫发育历期缩短0.1~1.7 d,死亡率增加2.0;~28.6;,蛹历期延长0.3~3.0 d.在棉铃虫的不同发育阶段,缩节胺和多效唑对其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多效唑对棉铃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比缩节胺强,而缩节胺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及成虫产卵选择性的影响较大.室内外试验中缩节胺、多效唑对棉铃虫危害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喷施后都使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危害减轻. 相似文献
12.
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通过饲喂法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亚致死剂量(LC1与LC50)对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生长发育以及驱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棉铃虫幼虫-蛹、蛹-成虫的存活率都有影响。药剂处理后,幼虫的历期延长,幼虫的化蛹也受到影响,出现畸蛹,但各处理畸蛹率均低于15%。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及蛹重都有抑制作用,以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较大。在LC1与LC50剂量下,两种药剂对棉铃虫也表现出驱避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的拟除虫菊酯对棉铃虫生物学方面存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是我国监测和防治棉田棉铃虫两种最普遍的方法,比较两者诱集效率.[方法]2008~2009年,在新疆奎屯垦区124团4 084 hm2棉田的景观尺度上,监测了灯光和杨树枝把两种诱集方法诱蛾数量.[结果]比较平均单诱集源5~8月诱蛾总数,两种方法诱蛾数量呈正线性相关;在长时间跨度和大景观尺度上两种方法诱蛾效果均较稳定,均能较准确反映棉铃虫发生动态;但灯光诱蛾效率显著高于杨树枝把,平均诱蛾数量为杨树枝把的8.6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综合考虑实际使用及经济成本.使用灯光诱集棉铃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更为标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源对棉铃虫蛾趋光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棉铃虫蛾的趋光行为和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更好地利用诱虫灯,本试验采用室内行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源对棉铃虫蛾趋光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光源、光期和暗期、羽化日龄对棉铃虫蛾的趋光率有一定影响。其中,双波灯和黑光灯照射下的趋光率比蓝光灯、绿光灯、黄光灯、红光灯、日光灯照射下的高,并且差异显著(P<0.05);暗期趋光率显著高于光期趋光率;1、3、5、7日龄蛾中,以3日龄蛾的趋光率高。 相似文献
15.
交配对棉铃虫雌蛾生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交配对棉铃虫雌蛾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效交配明显刺激卵巢发育与产卵,交配后24h,交配蛾的卵巢与体重比值较同龄处女蛾提高56.6%,交配雌蛾一生产卵量是处女雌蛾的1.8倍,差异极显。大量的卵的产出使交配后雌蛾体重锐减。死亡时只有羽化的45.2%,明显低于处女雌蛾。(2)有效交配极显抑制了雌蛾的求偶,使雌蛾求偶率降低了87.1%。(3)交配使3日龄雌蛾的性信息素在2h后下降91%。(4)已有效交配的雌蛾当晚不再交配,表现出典型的拒绝行为。(5)有效交配雌蛾寿命为10.4d,显短于无效交配的雌蛾(15.6d)。极显短于单头饲养雌蛾(18.9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转hpa1Xoo棉花抗虫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测法和芯片技术分析了转hpa1Xoo棉T-34的抗虫性和harpinXoo表达对棉铃虫全基因组转录谱的影响。【结果】饲喂T-34棉叶的棉铃虫发育明显迟缓,棉铃虫死亡率为90.95%,而饲喂其出发品种(Z35)棉叶的棉铃虫死亡率为12.20%。利用和棉铃虫同属鳞翅目的家蚕的23K Oligo探针,以分别饲喂T-34和Z35叶片的棉铃虫RNA为模板,制作了棉铃虫Oligo表达谱芯片,获得了24 280个EST数据,从中检测到了2 927个基因。在T-34和Z35上饲喂的棉铃虫有87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28个(ratio>2.0),下调基因544个(ratio<0.5)。872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13个生物功能、96个代谢通路。【结论】转hpa1Xoo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涉及棉铃虫蛋白酶分解和合成、ATP合成等多个生物代谢途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蛾性成熟与交配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和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蛾的性成熟情况和交配习性。结果表明:(1)雄蛾的附腺、贮精囊和精包腺长度随蛾龄的增加而增长,0日龄至1日龄增幅较大,以后转入稳定渐增阶段;睾丸体积随蛾龄的增加而稳定下降;雄蛾的交配始期为2~3日龄,交配高峰期为4日龄。(2)棉铃虫雌蛾卵的成熟速度快,抱卵量随日龄增长而成倍增加,产卵量也随蛾龄增大而大幅度上升,至4,5,6日龄时产卵量达到高峰,7和8日龄产卵量略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7±1)℃,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的生殖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种夜蛾雌蛾或雄蛾的交配能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3日龄蛾的交配率较高,6日龄前棉铃虫的交配率均显著高于烟夜蛾;不同蛾龄下烟夜蛾的交配... 相似文献
19.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酯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 (Huebner)幼虫血淋巴进行了酯酶和酚氧化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带在感染12h后其活力发生了明显变化;酯酶酶带2d后发生位移,酚氧化酶酶带5d发生位移,且各自建立新的酶系统。酚氧化酶比活力分析结果表明:感染NPV后,1d达到最高点,2~3d处于最低点,4d后回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