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浙江金华花之海园艺场是培育杜鹃红山茶最早、数量最多的园艺场,目前在圃有两万多株。在众多的杜鹃红山茶中,已经发现6个变异品种,其中一个宝珠型的杜鹃红山茶在中国茶花分会登录委员会登录,并在《中国花卉园艺》杂志发表。花之海园艺场对杜鹃红山茶的育种研究很重视,2005年开始着手进行杜鹃红山茶的育种工作。2005年10月,他们将国外引进的带有香味的‘玛丽安’品种和一株杜鹃红山茶进行杂交授粉,结了一颗种子,今年这颗种子发了芽,并长出了小小叶片。今年三四月间,正值大量山茶都在开花,园艺场经理傅兵忠组织了一批人收集花粉,共收集了90多…  相似文献   

2.
杜鹃红山茶是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中的一个极其珍贵的物种,2003年在金华国际茶花大会亮相后,引起了世界茶花界的关注。目前杜鹃红山茶通过自然变异和嫁接芽变,出现了‘宝株杜鹃茶’、‘春江之夏’和‘花杜鹃茶’等变异新品种。这些变异品种的发现,给茶花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在山茶属物种表现为单拷贝的RPB2基因12~16及23内含子区域序列,开展浙江红山茶及其8个红山茶组近缘种的分子甄别,以期确认来自不同地理种源的浙江红山茶物种真实性,同时通过与组内几个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分析,将浙江红山茶从近缘物种中区分出来。浙江红山茶群体真实性检测结果显示,来自4个地理群体的8个供试材料遗传距离仅为0.001 9~0.006 6,个体间虽已存在一定的分化,但与已知的浙江红山茶聚成一类,而与其他红山茶树种明显区分开来,表明这些供试样品均为浙江红山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除滇山茶亚组的多齿红山茶之外,其他供试红山茶组物种能按光果茶亚组与滇山茶亚组分成两个类群,各红山茶组物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8 1,表明各物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浙江红山茶与闪光红山茶遗传距离最近仅为0.009 9,而与假多齿红山茶遗传距离最远为0.026 3,分析结果支持将闪光红山茶与浙江红山茶归并一种。本研究拓宽了浙江红山茶种质甄别技术手段,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红山茶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红山茶组的分子系统学相关研究奠定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主要特征描述花色稍淡,托桂型,外轮为大花瓣,明显比野生种的花瓣数多,平伸;花心的雄蕊几乎全部瓣化成小花瓣,呈球状聚集凸起,色形具佳。叶浓绿,长5.5厘米,宽2厘米,正面中脉凸起,叶先端凹陷,这是与野生杜鹃红山茶区分的明显特征。专家点评这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山茶属珍贵物种:杜鹃红山茶(Camelliaazalea)为育种材料培育和登录的第一个新品种,从芽变中选育,其花型独特而美丽,与野生种易于区分,有较好的推广前景。目前已通过嫁接法繁殖了100余株,性状稳定,同意登录。编号:(茶)0002名称:杜鹃宝珠学名:CamelliaazaleaC.F.Wei‘DujuanBaozhu’命…  相似文献   

5.
5种贵州特有山茶的种子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特有的5种野生山茶植物种子繁殖试验进行了研究.采回的种子分别采用蛭石贮藏和湿润砂藏150 d,蛭石和湿润砂贮藏种子的完好保存率分别是64.0%和86.1%.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狭叶瘤果茶(C.neriifotia)、美丽红山茶(C.delicata)、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la)和四球茶(C.tetrecocea)的种子繁殖出苗率分别为30.5%、53.0%、70.0%、70.O%和83.5%,其出苗率与萌芽率的比值分别是51.7%、83.8%、89.7%、87.5%和90.2%.种子萌发与温度和空气湿度有关,但种间无明显差异,成熟种子在5~22℃,≥60%相对湿度的暗光或无光条件下30d均开始发芽,其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气温为(17±1)℃,最适宜的相对温度为80±5%.适时采种和有效控制种子萌发与出苗的温湿度,解决好种子出苗整齐,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在物种保育和生产应用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鹃红山茶种子与幼苗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莹  庄雪影 《种子》2012,31(12):51-53
对杜鹃红山茶原生种群的种子和幼苗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自然结实率低,土壤层种子少,林下实生苗贫乏。种子质量及活力检测结果显示,杜鹃红山茶饱满种子仅占调查总数的40%,其中有活力种子比例为73%。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新鲜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仅为38%。自然结实率低、种子质量差以及种子向幼苗的转化率低,直接限制了杜鹃红山茶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其种群更新的大瓶颈。  相似文献   

7.
杜鹃红山茶嫁接繁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中国,为"国宝级"珍稀物种,野生数量稀少。其分布地区极窄,原只在广东省阳春境内有零星分布,野外植株数量仅有近千株。茶花消费市场上也较少见,目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是珍贵的四季开花古茶花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卉园艺》2009,(6):42-43
主要特征描述: 母本为多齿红山茶,父本为红山茶品种‘酒红阿兰’。花重瓣型,层叠状。花色大红,花瓣倒卯形,顶端中部微凹。外轮雄蕊5束簇生,每束花丝20~40枚不等,内轮雄蕊连生筒状,花丝20枚左右。雄蕊瓣化严重至80枚左右,大小不齐,花径11~12cm。叶椭圆至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长5.2~6.0cm,宽3.5~4.0cm。花期3~4月。  相似文献   

9.
穆君  李崇清  姜运力  李茂  杨成华 《种子》2015,(3):60-64,88
以贵州美丽红山茶天然群落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群落类型,定量计测了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群落特征指标。结果表明,贵州美丽红山茶群落乔木层植物有13科17属40种,灌木层植物共21科32属43种,草本层植物共6科6属10种。通过分析,将美丽红山茶群落类型归为2大类型3个群落。原生型群落多样性指数比干扰型群落指数高,物种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10.
博白大果油茶、多齿红山茶和石笔木是颇具经济价值的山茶科植物。以当年采收的3种山茶科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形态特征,通过白菜种子发芽试验探索3种山茶科种子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的萌发抑制作用,并研究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和赤霉素(GA_3)对3种山茶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博白大果油茶与多齿红山茶种子形态接近,与石笔木种子形态差异较大,博白大果油茶种子质量最大,单粒重达3.779g,石笔木种子质量最小,为1.889g。博白大果油茶种子萌发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内,其中外种皮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更强;多齿红山茶主要存在于外种皮和种胚内;5%的石笔木种皮和种胚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不明显。不同浓度激素对博白大果油茶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发芽指数;GA_3能提高多齿红山茶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6-BA浓度对多齿红山茶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0mg/L的GA_3能显著提高石笔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研究结果可为博白大果油茶、多齿红山茶和石笔木种子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蔗渣的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甘蔗渣作为牲畜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评价,本研究以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蚕豆秆、熟化洋蓟花苞等农副产物作对照,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及其饲料相对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蔗渣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低于熟化洋蓟花苞、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P<0.01),也低于蚕豆秆(P>0.05);甘蔗渣的粗脂肪(EE)含量明显低于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P<0.05),而甘蔗渣的钙、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在测定五类粗饲料中,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和熟化洋蓟花苞的RFV分别为102.90、88.62和94.75,明显低于优质青贮玉米(139.48)(P<0.05),显著高于甘蔗渣(76.09)和蚕豆秆(55.86)(P<0.01),甘蔗渣(76.09)跟稻草糠(73.45)差异不显著(P>0.05)。与之相对应,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熟化洋蓟花苞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DMI)、产奶净能(NEL)显著高于甘蔗渣和蚕豆秆的对应值(P<0.05)。RFV排序依次为:光叶紫花苕>熟化洋蓟花苞>灯盏花秆>甘蔗渣>蚕豆秆;而粗蛋白含量高的灯盏花秆GI优于光叶紫花苕(P>0.05)和灯盏花秆(P<0.05),甘蔗渣和蚕豆秆二者极低(P<0.01),表明甘蔗渣饲用价值低下,作为粗饲料利用必须与其他饲料进行混合发酵或膨化后制作颗粒料。  相似文献   

12.
破除菜豆种子硬实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运用热水浸种和机械破损种皮等物理方法,初步探索了菜豆种子硬实形成的原因和打破硬实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硬实现象与种子体积、种子百粒重(重量)成低度负相关。应用划破种皮方法可以使菜豆8天后发芽率由33%上升到97%;80℃热水浸种2 min和5 min方法处理种子,8天后发芽率由33%分别提高到98%和91%。上述3种方法均可以打破菜豆硬实现象,使菜豆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或超过标准,说明菜豆硬实种子的形成机理主要与种皮致密透水性差有关。在生产实践中从操作简便和成本的角度考虑,使用80℃热水浸种2 min处理种子打破硬实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矮生香石竹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生香石竹(代号为SJ-3)是本所采用切花香石竹和日本石竹杂交而成的优良新品种,该品种矮生、重瓣,没有种子,不能进行有性繁殖,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以矮生香石竹茎尖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矮生香石竹增殖分化阶段的合适培养基为MS 6-BA0.2mg/L KT0.1mg/L NAA 0.05mg/L CCC 5ml/L;(2)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 0.5mg/L IBA0.5mg/L,生根率在86.6%;(3)在同等条件下采用透气的封口膜对克服矮生香石竹试管苗玻璃化有明显的效果;(4)生根试管苗移入珍珠岩∶河沙∶泥炭=1∶1∶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93%,同时采用瓶外生根技术移栽成活率高,并缩短了试管苗的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烤烟湘烟5号良种繁育种子产量、质量、根系活力及烟苗质量和抗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单株留蒴果数对湘烟5号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留蒴果80个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发芽率达到99.0%,幼苗第7叶出叶天数64.8d,且化学成分协调性优于单株留蒴果100、120和140个处理,中上等烟率达到96.73%。尽管单株留蒴果60个的幼苗出叶天数最短,但种子根系活力、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中上等烟率最高,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较单株留蒴果80个更优,但留果数太少影响种子产量。综合考虑,湘烟5号的最佳单株留蒴果数为80个。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红丁香的花部特征观测、花粉形态扫描、花粉-胚珠比测定、柱头可授性测定、杂交指数判定及人工授粉实验,研究了红丁香的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红丁香花期为5月底至6月初,单花花期5~6d;单花干柱头缩入式雌雄异位,长椭圆形、网脊光滑。雄蕊2~3枚,贴壁生长,花粉三孔沟;红丁香的花粉活力在开花第1天最高,之后逐渐降低,第5天活力丧失;柱头可授性先上升后下降,第4天达到顶峰;杂交指数(OCI)为4,P/O值为9 500,结合人工授粉实验认为,红丁香自交授粉部分亲和,异株授粉座果率高,其繁育系统属兼性自交,以异交为主,需要以昆虫作为传粉媒介。估算发现,红丁香单花序潜在的种子产量为8.6g,而实际花序的种子产量为2.3g左右,只占潜在种子产量的26.3%,具有巨大的提高产量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相邻的大叶栎人工林作对照,取其土壤,通过室内种子萌发的方法,研究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萌发高峰期基本结束,随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2)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储量较大,种子密度为9804粒/m2(对照为3614粒/m2),共计物种15种,分属于9科,其中禾本科的弓果黍为优势种,种子密度为8849粒/m2,占土壤种子库总量90.26%;(3)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显示,80%以上的种子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0~5 cm的土壤中。2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大于大叶栎人工林,其组成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种子多集中在枯枝落叶层和浅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17.
Cardamom is a popular and important tropical spice, traditionally propagated by rhizomes, although seeds which are considered recalcitrant are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planting programmes. Thus a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od maturity on pod, seed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popular varieties, along with the influence of drying on seed germinability.
Green and yellow mature pods and seeds of all varieties had a high moisture content. The variety Mysore, which is considered high yielding, had larger pods with a greater number of heavy seeds. Although the pods of Vazukka were heavier than the Malabar variety due to greater seed weights, seed numbers were similar in both varieties. Seed moisture contents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pod maturity, while seed weights and germinability increased.
The germinability of Mysore seeds were greater, while that of the other varieties were lower. The larger seeds of all varieties germinated 15–20 days earlier, giving rise to a greater percentage (20–25 %) of seedlings. Desiccation at 20 °C maintained germinability for a longer period (5–9 days) in all varieties, than when dried at 30 °C. The seeds of the variety Mysore was more tolerant to desiccation than other varieties. The study illu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ng large seeds from yellow mature pods of cardamom for propagation and the value of establishment immediately after harvest to obtain a greater number of seedlings.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赤霉素处理和机械处理对光叶红花苕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处理促进发芽效果最好,发芽势达92.00%;发芽率达94.00%;发芽指数达25.84;浓硫酸处理次之,以98%硫酸处理60 min效果较好,发芽势达77.33%;发芽率达86.00%;发芽指数达42.55;赤霉素处理种子,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由于机械处理操作难度大,因此,实际生产中用98%硫酸浸种60 min来提高种子发芽率较好.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中籼杂交稻区试品种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数据,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杂交水稻5年220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对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在长江中下游杂交稻育种过程中,应以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为中心兼顾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协调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发挥中籼品种产量的潜力。综合各种分析及结合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的9t/hm2以上的的高产组合,得出其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达到255万/hm2左右,株高在122cm以下,每穗总粒数达到18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g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及光叶苕子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5%、10%、15%、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进行发芽试验。对供试牧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芽长、抗旱指数等指标进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三种牧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箭筈豌豆种子吸水率大于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种子,光叶苕子种子含水量、种子活力大于其他两种牧草种子。(2)随着PEG浓度的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与抗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3)5% PEG能促进毛叶苕子种子的萌发。(4)三种牧草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箭筈豌豆>光叶苕子>毛叶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