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地处浙南山区,境内山峦叠翠,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种植杨梅。长期以来,青田县一直高度重视杨梅产业发展,把杨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据统计,到2018年青田县杨梅种植面积达7700hm^2,年产量4.2×10^4t,杨梅已成为青田生态高效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1青田杨梅生产概况1.1杨梅生产发展情况1980年代以来,杨梅作为青田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品种,每年均以数千亩的速度快速增长,截止2013年已发展到7467hm^2,其中已投产面积5000hm^2,产量达3×10^4t。近年来,随着杨梅投产面积的不断增加,市场销售压力逐步加大,全县杨梅发展速度逐年放缓,逐步向猕猴桃、葡萄、桃、蓝莓、樱桃等水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杨梅是浙江省水果中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水果。2007年,全省杨梅种植面积7万hm^2,产量31万t,产值超过20亿元。枫树湾村是我省丽水市久负盛名的杨梅村,种植历史120余年,面积140hm^2多。由于枫树湾村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环抱,水分充足,初夏阳光直射时间较短,阴山较多,土壤微酸,土层深厚,为杨梅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田县杨梅依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栽培面积已达0.51万公顷,在3年时间内杨梅新栽面积0.27万公顷.全县杨梅栽培面积33.33公顷以上的专业村70多个:栽培面积0.07万公顷以上的专业乡镇3个。但是我县杨梅幼龄果园比重大,加快杨梅的速生丰产技术研究迫在眉睫。为此我们通过长期试验和实践总结了杨梅速生丰产技术以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县1998年从浙江引进杨梅种植,现已发展667hm^2,其中挂果面积130hm^2。近几年来,围绕“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我们在杨梅基地开展了无公害优质生产管理技术攻关。2006年1月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杨梅生产基地,同年4月“玉林”牌杨梅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6年,该基地杨梅优质率达90%以上,倍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6.
5月中旬以来,福建省龙海市杨梅陆续成熟上市,销售顺畅。今年龙海市杨梅果形好,色鲜味美,甜酸适口:龙海市农业局农产品监管中心在各乡镇采摘现场,多次进行杨梅农残含量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杨梅质量达到安全标准,保障了消费安全。近年来,龙海市实施杨梅规模化栽培,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市杨梅种植面积已达4000hm2多,年产值超过2亿元,杨梅已成为当地农民创收的一大经济来源和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7.
青田县杨梅速生丰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田县2003年杨梅面积5067hm2,在近3年时间内杨梅新栽面积2667hm2多,全县杨梅栽培面积33.3hm2以上的专业村70多个,栽培面积667hm2以上的专业乡镇3个.由于我县杨梅幼龄果园比重大,加快杨梅的速生丰产技术研究迫在眉睫.为此我们通过长期试验和实践总结了杨梅速生丰产技术以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梅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传统名果之一,其果实色泽艳丽,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杨梅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萧山区杨梅栽植面积为900hm^2,其中投产面积近400hm^2,当地杨梅园多建于山地,受传统的生产习惯影响,管理比较粗放,产量不高,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收益。据2003年调查,全区共有低产杨梅园200hm^2  相似文献   

9.
杨梅矮化早结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我国南方杨梅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超过20万hm^2,其中以浙江的栽培面积最大(4.6万hm^2)、品种最多、产量最高。台州市是浙江省杨梅的重要产区,现有栽培面积1.8万hm^2。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的粗放栽培管理方式的制约,杨梅栽植较稀,树冠高大,产量低而不稳;同时。管理、采收极为不便,造成杨梅生产经济效益低而不稳。此外,黄岩地处浙东沿海地区,每年7-9月遭受台风  相似文献   

10.
杨梅稳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贵岙乡是青田县杨梅的三个重要产地之一,现有栽培面积293.33m2,其中已投产133.33hm2,杨梅已成为全乡农业的主导产业。但由于杨梅栽培品种与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杨梅大小年结果现象十分明显,采前落果严重,品质较差,严重影响了梅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青原区地处吉安市城郊,耕地面积1.3万hm^2,果园面积2000hm^2,蔬菜种植面积3900hm^2,可养殖水面2860hm^2,是城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前主要是靠喷施农药来进行病虫害防治,这样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投入成本。为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果树生产是宁化县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全县果树栽培面积5366hm^2,年产量3.6万t,产值3800万元。其中,梨、桃等落叶果树面积占92.7%,柑橘、杨梅、枇杷等常绿果树面积仅占7.3%。  相似文献   

13.
采访专家: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特色经济发展处副处长、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副理事长文泽富研究员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品采后研究室武峥主任 记者: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近年来杨梅在重庆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文处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重庆杨梅产业现状以及主推品种与分布区域。文泽富:据统计,2011年我市杨梅种植面积就达6万余亩(0.4万hm^2),十年间我市杨梅栽培面积增长了近120倍,可以说实现了一个产业从“无”到“规模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云南省石屏县农业局获悉,该县自1985年种植杨梅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优质杨梅基地3333.33hm^2余,其中,挂果面积1800hm^2.6.67hm^2以上连片杨梅基地100个共1666.67hm^2。坝心镇十字坡农场和坝心镇天健绿色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杨梅连片种植面积位居全县榜首,分别为133.33hm^2和113.33hm^2。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今年黄岩区的杨梅发展势头仍然迅猛,去冬今春全区新种植东魁杨梅266.7hm^2。到目前.全区杨梅总面积达到4333.3hm^2。其中,东魁杨梅3400hm^2,荸荠种340hm^2,其他杨梅586.6hm^2。据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估计,今年全区杨梅产量可达2.3万t。比去年增产10%左右:其中东魁杨梅1.7万t,占总产量的74%。  相似文献   

16.
杨梅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果树,果实成熟于初夏水果淡季,色香味俱全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近年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泉州市杨梅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2005年,全市杨梅栽培达3700hm^2,年产量1.13万t。2001年以来,笔者针对当前我市杨梅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单产低、质量次、效益差的问题,以我市当家品种“大乌杨梅”和近年引进推广良种“东魁杨梅”为试材,开展生产调研、技术引进与综合试验,初步总结出一套以八项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杨梅高产优质栽培综合技术。2004年-2005年,该综合技术在南安霞美镇埔当村和澳柄村中试、示范,平均667m^2产量达943.7kg,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梅是我国特产常绿果树,自1999年以来,桂林市雁山区引进种植的东魁杨梅面积达86hm^2。但是由于果农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不当,许多栽植6~7口的杨梅只长树不结果,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树;有的杨梅园结果后果形小、畸形果多、品质差、产量低。2006年,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雁山区86hm^2东魁杨梅,  相似文献   

18.
陈锦翠 《浙江柑橘》2006,23(1):30-32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联合片杨梅种植面积有200hm^2多,年产量2500t,年产值达500多万元。从2003年起,注重无公害栽培管理,分别在南山、张坑建立了千亩杨梅无公害示范基地。并获得了莲都区杨梅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几年来该基地杨梅售价高达12~14元/kg,普通售价也达5~6元/kg,农民效益非常高。在该基地的建设中,果农紧紧围绕“无公害,优质,高效”的原则,积极应用新技术,实行科学的栽培管理。笔者在指导该基地果农生产的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杨梅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松溪县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县水果面积达0.25万hm^2,产量达2.61万t。其中,柑桔0.12万hm^2,产量1.95万t;水蜜桃、李、板(锥)栗、葡萄、杨梅、枇杷、柿、梨、青梅等其他水果栽培面积0.13万hm^2,产量0.66万t,全县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东魁杨梅速生优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魁杨梅是浙江省的四大杨梅良种之一,果大质优,市场效益显著,在我国长江以南诸省(区)以及西部的部分山区迅速发展。但是,东魁杨梅栽植成活率较低,投产期迟,前期产量低,始果期果小且品质差。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于1999年在浙江省青田县孙前村栽植4.7hm^2(共1420株)东魁杨梅作为示范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