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金保 《中国种业》2021,(8):104-106
宁麦30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0798为母本、宁9-36为父本杂交,采用混合集团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优质高产,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毒病,品质属优质中筋。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淮麦16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通过冬春性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方法选育而成,原编号淮核9412。多年参加省、市和国家各级试验,表现综合抗性好,可在淮北和淮南两大小麦生态区种植。199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5~1996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224.05kg/hm2,比对照冀麦5418增产6.74%,达极显著水平。1996~1997年度省区试比对照冀麦5418增产11.57%,达极显著水平。1997~1998年度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陕麦229增产14.…  相似文献   

3.
新麦 1 1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以周 882 6为母本 ,新乡 3 57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优质、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 2 0 0 1年 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1 .1 技术路线和育种目标按产量 90 0 0kg/hm2 以上的超高产目标 ,采用地理和血缘关系较远的冬春性材料进行有性杂交 ,系谱法选择 ,实行早代株系测产鉴定 ,根据综合性状进行优中选优。具体选育目标是 :春性~弱春性 ,中早熟 ,幼苗生长势强 ,耐冬冻、抗春寒 ,分蘖成穗率高 ,株高 80cm左右 ,茎秆有韧性 ,株型好 ,选多穗兼大穗 ,中等粒重的中间类型产…  相似文献   

4.
对川麦44的产量、品质表现、蛋白质亚基的组成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4具有优质强筋、高产、抗病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杆,早熟、产量构成因素良好的特点,是适应四川省各生态麦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川麦44的亚基组成为1,7+8,5+10,按Payne 标准评分为10。对四川省优质小麦的育种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冬春杂交是国际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通过冬春麦杂交可使两个不同基因库的有益基因相互补充、累加,从而扩大遗传背景,增加遗传变异。穿梭育种是N.E博劳格博士采用的把育种材料放在日照长度、温度、病害组成、水份供给以及土壤类型等条件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进行选种,以世代,缩短育种年限而能选育出耐非生物胁迫和广适应性的高产、稳产品种方法。川麦30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豫麦5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选育经过豫麦57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以豫麦18为母本,以80 (6 ) -3-3-10为父本,于1989年春进行有性杂交,共3穗,78粒,在1989年秋全部点播,其F1表现优势强,株高适中,子粒饱满,被选为重点组合;1990年秋种植F2 代,仍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基础及广泛的变异,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采用系谱法选择,当年入选30多个株系,经室内考种入选20多个株系;1991年夏漯河市农科所作为穿梭组合从安阳市农科所引进400余粒F2 代种子,当年秋全部单粒播种;1992~1994年漯河市农科所继续按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同时进……  相似文献   

7.
晋麦70(原名太原6211)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育成的抗旱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2001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 1989年以远929为母本,本室系选的中间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其中远929为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中5与普通小麦杂交的后代,含  相似文献   

8.
豫麦16的选育特点是:采用多抗源异地材料作亲本,扩大F2种植群体规模,F4选择特优系并配合抗条锈病、白粉病鉴定,F5进行多点产量试验。通过边试验,边繁殖、边提纯的方法。结合高产栽培试验和组织大面积高产示范,加快了育种进程与推广,初步明确了豫麦16具有每公顷7500-9000kg的高产潜力,探讨了进一步选育高产品种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科麦168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矮抗58/周麦16的F1为母本、洛麦21为父本杂交,经后代系谱法连续选择培育而成.新科麦168属半冬性、多穗兼大穗型、中早熟品种.系谱分析表明,新科麦168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含有意大利st2422/464和英国Nainari60等的优良抗病基因,而且含有德国抗源牛朱特和苏联小麦...  相似文献   

10.
朱统泉 《作物杂志》2007,23(2):69-69
驻麦6号由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室选育。1995年以〔(矮败/84-14)//85中33〕作母本,以“汴8539-2”作父本进行复合杂交,即组合为“驻95037”。2002~2005年进行产量鉴定、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抗病性鉴定及品质鉴定,于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1·1生育特性驻麦6号为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播种后出苗快而整齐,返青拔节期两极分化利索。株型紧凑,茎秆比较坚韧。株高80cm左右,叶片上举,抗倒伏能力较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最高群体为1650万~1950万/hm2,有效穗670·5万~817·5万/hm2。  相似文献   

11.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利用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超级小麦新品种。在2007~2008年河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和7 987.5 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200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河南及临近省份相近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黑小麦新品种的创育及其应用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黑小麦品种的特点,根据实践对黑小麦新品种的创育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途径,介绍了2个黑小麦新品种并对其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天民198是由河南天民种业小麦育种研究所利用亲本组合R81/百农64//偃展4110,采用复合杂交经过多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9),是以单产12 000 kg/hm2的超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育种目标培育而成的矮秆,多穗兼大穗型、中等粒重小麦新品种,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广泛适应于中高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宛麦18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采用常规育种法,于2001年培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8号。1育种目标选育适宜豫南及邻近省区种植的优质、高  相似文献   

15.
李邦发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00-205
西科麦6号是西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研究所,利用E?G?S?C选育技术,以抗病、白皮、大粒大穗的绵阳95-325号为母本,南京农业大学引进的具有6V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生态远缘材料92R-135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经多年多地培育成功的集优质、丰产、抗病、籽粒商品性好于一体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四川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6%、9.7%。2008年9月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董剑  赵万春  高翔  陈其皎  李晓燕  石引刚 《种子》2012,31(5):107-109
小麦新品种西农558是以小偃22为母本、v95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半冬性、中熟品种,株高75~80cm,千粒重42g,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性好、综合抗病性突出等特点.两年参加陕西省高肥组区试平均产量6742.8kg/hm2,比对小偃22增产3.0%.在陕西关中西农558的最高产播期为9月30日,施纯氮240kg/hm2,按底追比3∶2,密度为240万苗/hm2左右,冬灌一水.西农558已成为陕西省大力示范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国审小麦新品种“花培5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培5号是利用 “豫麦18×花4-3”F1代花药培养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经染色体加倍选育成功的国审冬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均获第一,区试混合样籽粒品质指标均超过国审中筋麦标准。  相似文献   

19.
黄淮麦区水资源严重紧缺,人均、每公顷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育出抗旱耐热的优良旱地小麦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本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平均收集旱地小麦种质资源500余份,经过生态指标观测及分子水平检测,筛选出目标性状优良并有较高遗传力的核心亲本。利用这些核心亲本,以常规杂交选育为主,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生态育种与穿梭育种相结合;形态特征、生育特性与仪器指标测试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对后代材料进行抗逆性、节水性、优质性能和高产潜力的综合评价。最终育成‘运旱137’(晋审麦2016004)和‘运旱139-1’(晋审麦20170004)2个抗旱耐热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及若干遗传基础丰富并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中间材料。其中,‘运旱1411-2’、‘运旱1512’、‘运旱1818’、‘运旱1816’、‘运旱139-2’等已经参加了各类区域试验。本研究为其他育种者提供了参考,也为后续新品种的推广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