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利用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在春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1各植株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高于双亲;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雄穗分枝数,穗上叶片数与雄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理想株型育种是提高玉米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玉米品种新单36为例,对玉米株型的相关性状(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茎粗、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向值、叶夹角和叶面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单36的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新单36的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显著低于对照。从产量结果可以看出,新单36的产量高于对照7.1%,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从亲本自交系来看,新6的叶向值显著高于其余自交系,且新6的叶夹角显著小于其余自交系,说明新6自交系叶片上冲性强,属于紧凑型株型。而且新6自交系的穗位高偏低,是一个相对较理想株型的自交系,在玉米育种中,可加强对该自交系的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模拟荫湿环境对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遮光增湿的方法,通过比较30个玉米自交系在荫湿环境和自然环境下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研究了荫湿环境对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设置的遮光增湿环境明显增加了环境湿度,极显著降低了光照强度和光量子,而不影响环境温度;荫湿环境导致玉米自交系有效功能叶数和雄穗分枝数减少,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和单株粒重降低,茎秆和果穗变细,穗长变短,行粒数减少,而第7叶长、第7叶长宽比和纹枯病指数增大,ASI延长,与自然环境下这些性状的表现差异均极显著,且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达85.08%,根据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获得的各自交系的综合评价值(D)可将30个自交系分为耐荫湿性强、耐荫湿性中和耐荫湿性弱3个类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综合评价值D影响显著的性状指标是第7叶长、雄穗分枝数和单株粒重,回归方程的R = 0.896,达极显著,预示可根据这些性状受荫湿环境影响程度进行耐荫湿性玉米育种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黄淮海玉米主栽品种的耐阴性,以12个黄淮海主栽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遮阴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抽雄吐丝间隔期、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12个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粗、轴粗、百粒重均未见显著的降低;遮阴后12个玉米主栽品种中4个品种空杆率和1个品种秃尖长显著增加,12个品种穗长、1个品种穗行数、11个品种行粒数和8个品种单穗重显著降低,8个品种抽雄吐丝间隔期显著延长;遮阴后产量排名前4位的品种为伟科702、郑单1002、隆平206和金海5号,受遮阴影响最显著的两个品种为浚单20和蠡玉16。此外,与2015年试验结果比较发现伟科702和隆平206耐阴性较好,蠡玉16耐阴性不稳定。因此,可将空杆率、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单穗重、抽雄吐丝间隔期等作为耐阴性鉴定的指标;阴雨寡照地区应选用伟科702、郑单1002和隆平206等耐阴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五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茎粗、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向值、叶夹角和叶面积等八个株型相关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种之间,八个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不同自交系之间,八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种株型相关性状存在的差异是由其亲本株型相关性状存在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表型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57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自交系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联序排在前三位的是全生育期、散粉期与吐丝期,生育期是影响玉米自交系单株粒重最重要的因素,其他性状与单株粒重的密切程度依次减小;与产量相关的主要性状中,关联序排在前三位的是穗位、穗长、百粒重;总体排序为全生育期>散粉期>吐丝期>穗位>穗长>百粒重>全株叶数>株高>穗位叶面积>穗粗>出苗期>行粒数>行数;高产玉米自交系选育目标:尽量延长生育期,提高穗长及百粒重,其他性状适中,协调相关因素,提高产量。本试验利用大量有代表性的玉米自交系,明确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自交系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13个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13份玉米杂交种材料,同时在水、旱地种植,调查了多个性状值,计算比较出15个性状值水旱地之间的差异。其中,产量作为最主要的指标,水旱地之间差值最大达到7600.5 kg,最小为1000.5 kg,旱地平均减产4357.5 kg。计算出5个性状值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产量抗旱系数范围0.2245~0.8571,抗旱指数范围0.1289~1.3425,为选择耐旱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估算出在水旱地中,产量分别和11个性状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水地产量与穗粒重、穗长、穗粗、轴粗、百粒重、出籽率等6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3513~0.9999,水地产量与株高、生育期、穗位、茎粗、雄穗分枝数等5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6336~-0.0846;旱地产量与穗粒重、株高、穗位、茎粗、穗长、穗粗、轴粗、百粒重、出籽率等9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0153~0.9898,旱地产量与生育期、雄穗分枝数2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4962~-0.0157。以上数据体现了在水旱地中产量与11个性状的关联性大小及异同。为玉米抗旱育种的研究,在确保产量高和稳产性好的同时,兼顾选择其它性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穗粒性状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的穗粒性状特征及对种质创新和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11个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籽粒密度9个穗粒性状进行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自交系间各穗粒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除籽粒密度外均存在较大变异系数;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玉米自交系分为7个类群,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粒长均以类群G6最高,粒宽和百粒重均以类群G5最高;郑单958和先玉335两大杂交种的4个亲本自交系各自所属类群相比,4个类群分别有单个或多个自交系多个性状较优,可以为育种工作中穗粒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株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90年代初我国自育和引进的39个骨干自交系株形和产量性状遗传改良效应的研究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自交系的穗位高、穗位高/株高比值明显降低,茎粗逐渐增加,株形更趋紧凑,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逐渐减少,改良效果显著.在产量性状中穗粗和穗行数的改良效果显著,单株粒重有所增加,但改良效果不明显,其它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0.
以联创80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于2014—2015年对联创808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联创808的穗长、单穗轴重、单穗粒重、茎粗、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百粒重、出籽率、秃尖长、株高、穗位高、穗粗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的穗长、穗粗、单穗轴重、单穗粒重、茎粗、单株的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出现下降趋势,群体叶面积指数出现增高趋势;玉米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玉米的产量出现降低。联创808具有较强的耐密性,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实现玉米产量的增加,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宜控制在6万~9万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农业大学供试的12份玉米自交系、36份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适机收性状株高、穗位高、收获时含水量、雄穗分枝数、茎粗和籽粒深度进行配合力分析。适机收的品种玉米应具有株高较低、穗位高较低、收获时含水量较低、雄穗分枝数较少、茎粗较粗和籽粒深度较高的特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J9312-1、J9D207、J1590和PHGJ4;表现较好杂交组合为J9D207×PHGJ4、J9312-1×PHGJ4、J9D207×PHGJ4、KWMM31×J1590、J9312-1×J1590、J9312-2×J1590。本研究可为适机收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遮阴对黄淮海玉米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分析遮阴对黄淮海玉米主栽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黄淮海种植面积最大的1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种植在该地区4个省(市),并设抽雄前遮阴7天和全生育期不遮阴2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对黄淮海玉米主栽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产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10个品种产量均显著的降低,6个品种抽雄吐丝间隔期延长,9个品种吐丝率下降;遮阴后产量降低与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变小,秃尖变大有显著的相关性;‘伟科702’在10个品种中耐阴性最好,遮阴后4地点平均产量第一,吐丝率和产量降幅最低,其次为‘郑单958’、‘蠡玉16’和‘隆平206’。因此,生产上应选‘伟科702’等耐阴性较好的品种,耐阴育种方面应将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秃尖长度、吐丝率和抽雄吐丝间隔期等显著相关的性状作为耐阴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玉米自交系主要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选择代表性的父本、母本自交系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其主要植株性状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穗位高、雄穗分支数、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其中,穗行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8824。株高与节间长、穗位高(r=0.7372)、穗行数和雄穗分支数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6631)。出籽率与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直接影响自交系的单株产量,但株高等同样是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性状,自交系选育要兼顾穗部性状和植株性状,以获得株型适中兼大穗型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同熟期不同玉米品种比较,研究耐密玉米新品种嫩单16的高产特性和农艺性状,为高产耐密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嫩单16穗粗、百粒重、单株产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时间长,生育后期下降速度慢,叶片比叶重大,有效提高了光合性能;穗位、穗高系数显著低于其他试验品种,而且茎粗,抗倒伏,耐密植。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反交效应,为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种的组配提供依据。以11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按Griffing Ⅲ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10个组合,观测杂交种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支数、雄穗主轴长、抽丝期和开花期等7个性状的表型数据,并对上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和反交效应进行估算。供试材料除雄穗主轴长的特殊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JZ3和JZ6两个自交系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极显著正值,两对组合JZ9×JZ2和JZ2×JZ9、JZ6×JZ3和JZ3×JZ6的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正向SCA效应值,分别为40.68 g和35.24 g。单株产量的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部分自交系的反交效应方差较大。7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雄穗分支数、株高、开花期、穗位高、抽丝期、单株产量和雄穗主轴长;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雄穗分支数、株高、穗位高、开花期、雄穗主轴长、抽丝期和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性状的显性遗传方差占比最大,狭义遗传力最小,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对该性状的选择适宜在晚代进行;单株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反交效应,故部分自交系需严格控制正反交方式。  相似文献   

16.
增施氮肥、硼肥对花期遮阴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遮阴已成为影响夏玉米产量的重要因子,提高玉米耐阴性可为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苏玉29’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小喇叭口期增施氮肥、硼肥缓解花期遮阴胁迫对夏玉米形态建成、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降低了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并延长了散粉吐丝间隔期。与遮阴处理比,小喇叭口期增施硼肥、氮肥不同程度提高了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且同时增施硼肥、氮肥增幅最大。遮阴处理显著增加了秃尖长,降低了穗粒数和粒重,增施硼肥氮肥缓解了遮阴对突尖长、穗粒数和粒重的影响。增施硼肥、氮肥和同时增施硼肥、氮肥处理产量分别较遮阴处理提高36.7%、8.0%和43.1%。遮阴处理降低叶面积影响干物质积累,产量的降低与突尖增长、穗粒数减少和粒重降低有关。小喇叭口期增施硼肥和氮肥是缓解花期遮阴对产量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优异玉米自交系改良及其杂交种选育、玉米种质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用‘黄早四’、‘昌7-2’、‘西农672’等11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人工配制成30个杂交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性状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相结合,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LN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早四’自交系各性状一般配合力普遍较低,负向效应明显大于正向效应,只有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系数表现为正向效应。(2)‘昌7-2’各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黄早四’均有明显提高,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系数、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和产量均表现出正效应值;而穗长、结实长、百粒重表现出负向效应。(3)‘西农672’穗长、穗行数、结实长、行粒数和产量都有较高的正向效应,但百粒重、出籽率表现为负向效应,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系数表现与‘昌7-2’和‘黄早四’相反,表现负效应值。由此可见,高基点自交系受体、供体组材、不断导入新的优异玉米基因,充分利用加性遗传方差、累加提高优异玉米种质的基因频率是新优玉米自交系选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群体生育型特征与演化的观点,分析了冀、鲁、豫夏玉米区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演化进程至端的第Ⅳ演化阶段群体生育型基本特征与演化特征及其演进趋向,结果表明,第Ⅳ演化阶段群体生育型基本特征表现为株型紧凑或半紧凑,穗位叶适中,雄穗分枝较少,抗倒性和抗斑性优良,籽粒长,出籽率高;其演化特征主要由穗粒结构与第一叶面积、生育日数决定,其穗长演化将趋于稳态,穗行数、穗粗、百粒重、行粒数与第一叶面积、株高将呈现较明显的持续演进态势,其中生育日数、行粒数和株高将分别向早熟、多粒和高棵方向回归。第Ⅳ演化阶段群体生育型演进临近转型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单系列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测定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其产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筛选耐瘠鉴定的有效指标。结果表明: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行粒数、茎粗、穗长、叶绿素、地上干物质重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耐瘠性鉴定的有效指标;耐瘠性较强的自交系为K508、苏65、1441、引-10,较弱的自交系为异78、77、丹混、D902、78599。  相似文献   

20.
荫湿寡照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为明确荫湿环境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主要组成性状的影响。笔者比较了30个玉米自交系和18个杂交种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自然环境比较,荫湿环境下杂交种单株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降低72.2%、41.90%、25.95%、53.79%、64.81%和14.69%,差异极显著;自交系单株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减少66.97%、34.69%、28.82%、48.49%、62.03%和6.40%,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采用综合耐荫湿系数和t检验将18个杂交种评定为耐荫湿性强的品种有5个,耐荫湿性中的品种有7个,耐荫湿性弱的品种有6个;30个自交系评定为耐荫湿性强的有8个,耐荫湿性中的有10个,耐荫湿性弱的有1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