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钾肥对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在北京地区施磷、钾肥对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cv.Mengnong)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年内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春季全施和秋/春(1/2)蒙农红豆草的种子产量高于秋/春(1/1)施肥试验的种子产量。春季全施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56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钾肥18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最低,为1 176kg/hm2。秋/春(1/1)施肥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357.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秋/春(1/2)施肥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519.6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由相关分析可知,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的有效分枝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5,P<0.05),而与每个枝条的花序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1,P<0.01)。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This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emphasized the strong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both hay and seed production. The optimum level of nitrogen, for conditions on the Eastern Highveld being 100–150 kg N/ha applied in spring, followed by subsequent dressings dependent on rainfall. Although the influence of spring burning and stubble height on hay and seed production was not as consistent, both had a strong influenc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d with more research into their action could becom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Eragrostis curvula.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及比例的试验结果显示,秋施80kg/hm^2 P2O5+春施160kg/hm^2 P2O5处理的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470.95kg/hm^2和820.65kg/hm^2。与其它处理相比,其单株花穗数、花穗上的小花数、可育小花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甘肃引黄灌区根据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通常在每年固定时期给水灌溉。本试验研究了甘肃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次数(2,3,4次)和磷酸二铵施用量(0,180,360,540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寻找该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合理灌溉次数和最佳施肥量。通过两年的研究发现,灌溉次数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溉次数增加反而降低种子产量,2次灌溉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较为适宜,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86和891kg/hm2;种子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施用360kg/hm2肥量条件产量最高,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31和786kg/hm2;灌溉次数和施肥量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在2次和3次灌溉条件下,施肥量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在4次灌溉条件下,随着施肥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13年,2次灌溉、36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757kg/hm2;在2014年,2次灌溉、54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19kg/hm2;苜蓿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结荚花序数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和0.835;2次灌溉、360kg/hm2磷酸二铵施肥条件为该地区较为经济、高效的灌溉和施肥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云贵高原区干季(3~4月)6个水分调控处理对海法白三叶种子产量构成要素及实际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主要是通过影响单位面积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荚果数和单粒种子重等产量构成要素来影响种子产量,当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5%时,种子产量达767kg/hm2.白三叶种子产量(y)与水分供应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E-05x3 +0.0206x2-1.7474x+146.48(R2 =0.9821).当水分供应量达410mm时,白三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值.云贵高原地区正常年份干季降雨量不能满足白三叶种子生产的需要,实际生产中合理灌水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白三叶种子价格、灌水成本和3~5月份的实际降雨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无芒雀麦为实验材料,经过2年研究观测,结果发现,施氮处理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秋季施氮135 kg/hm2、春季施氮9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 723.1 kg/hm2;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后短营养枝转化,施氮对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影响显著,春季施氮增加每生殖枝的小穗数、每小穗的小花数、每小穗的种子数,同时也可以增加当年单位面积的果后短营养枝数;秋季施氮主要增加当年单位面积的果后短营养枝数,使第2年生殖枝数增加,其中秋季施氮135 kg/hm2,生殖枝数最多达728.3枝/m2.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羊茅属4种牧草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玲  颜红波  周青平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1,19(3):458-462,519
在高海拔区对羊茅属(Festuca L.)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高寒地区羊茅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表现出y=a+bx+cx2变化趋势,其中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 Keng cv.Qinghai)种子生产性能在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平均产量368.0kg.hm-2),其次为西北羊茅(F.ryloviana Rererd.)和毛稃羊茅(F.kirilovii Steud.)(180 kg.hm-2),蛊羊茅(F.fascinata)最低(72.3 kg.hm-2)。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数、单序小穗数、单序小花数、单株穗重、千粒重、花序长、种子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单序小穗数对种子产量影响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青藏高原燕麦种子生产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施肥水平对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燕麦种子高产的施肥量,为提高燕麦种子生产能力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施氮梯度范围,施氮对燕麦产量和品质影响作用明显,施氮水平与种子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896 8,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增加;而施氮水平与有效分蘖数、小穗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P<0.01),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施氮60 kg/hm2时燕麦种子产量为4358.5 kg/hm2,达到最高,施肥量继续增加,种子产量增幅下降,投入产出比降低.因此,从高产和高效角度综合考虑,生产中以收获燕麦种子为目的时,施氮量应选择60 kg/hm2,而以生产饲草为目的时,施氮量应选择75 kg/hm2.  相似文献   

9.
共和地区施肥对多叶老芒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施N比施P更有利于多叶老芒麦叶面积的增加、叶片干物质的积累,且施N后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明显比施P的高,而N、P合施后会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中以N10 P10效果更优:亲种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两年的年均鲜草产量可达7844.55kg/hm^2,种子产量可达1500.45kg/hm^2。  相似文献   

10.
水分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水分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花序小花数和花序荚果数差异不显著;对照与其他处理间单位面积花序数差异显著(P<0.05);对照和轻度水分胁迫区单位面积结荚花序数较多;对照小花胚珠数、荚果种子数和千粒重最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潜在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最高,轻度水分胁迫区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44.97g/m2,收获系数8.7%;产量构成要素中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间相关显著(P<0.05);无水分胁迫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小花数及千粒重;轻度水分和重度水分胁迫区及对照区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数及花序小花数,中度水分胁迫区则是荚果种子数;种子成熟过程中胁迫越大含水量越低;水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各处理硬实率偏高,均达80%以上,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和沙培试验,采用15N自然丰度法测定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方式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固氮效能、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kg/hm2低施氮量下,接种根瘤菌能增加苜蓿的根瘤数量和根瘤重量,苜蓿固氮率、固氮量均达到了最高,分别为(77.8±0.508)%和(452.51±2.568) kg/hm2。接种根瘤菌有效促进了苜蓿的生长,提高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有效分枝数、荚果数及种子产量,种子产量增幅平均达(59.7±0.118)%,显著高于不接种、不施氮和其他施氮处理。而施氮量超过50 kg/hm2,则会抑制根瘤菌结瘤,引起苜蓿固氮率、固氮量下降。随着施氮量增加,根瘤菌促进苜蓿植株生长的效应明显减弱,造成生物量和荚果数减少,种子增产幅度降低。比较秋播拌种和春季返青追施2种不同的根瘤菌接种方式,以秋播拌种根瘤菌结合施氮量50 kg/hm2时的增产最为显著。秋播拌种根瘤菌的生物固氮百分率和固氮量与苜蓿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索合理的施氮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0,45,90 和135 kg N/hm2)对敖汉苜蓿和公农1号苜蓿氮素累积量、生殖器官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种子产量、质量及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结荚率、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种子质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两个苜蓿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表现不一致。根据两个苜蓿品种需氮规律可得出,在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不能满足紫花苜蓿的需氮规律。其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敖汉苜蓿在现蕾期追施45 kg N/hm2,开花期不施,结荚期补施90 kg N/hm2;公农1号苜蓿在现蕾期不施肥,开花期追施45 kg N/hm2,结荚期补施45 kg N/hm2。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赤峰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田的需氮肥规律及适宜施氮量,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冬春季灌溉可促进白三叶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在盛花期保有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满足白三叶开花授粉对水分的需求,提高种子产量。在各试验处理中,盛花期冬春灌处理白三叶盖度90.50%,冠层高度13.50cm,地上干物质产量1269.09g/m^2,地下干物质产量507.64g/m^2,单位面积枝条数3012枝/m^2,枝条花序数3.29个/枝,花序小花数96.25个/花序,种子产量578.10kg/hm^2,高于其他处理,但与春灌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冬灌及对照处理间除单位面积枝条数及每枝条花序数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钾处理,探讨不同施钾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性状和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最佳的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钾肥能显著提高青引1号燕麦各产量性状的增加。在施N54.75kg/hm2和施P2O551.75kg/hm2的基础上,当施K2O分别为10~20 kg/hm2、20~30kg/hm2、50kg/hm2、30~40kg/hm2、30kg/hm2和60kg/hm2时,青引1号燕麦小花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粒长、粒宽、千粒重达到最大,分别为2.7个、86.7个、2.56 g、1.604 cm、0.318cm和33.50 g。青引1号燕麦在施K2O40kg/hm2时,种子产量及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6425.3kg/hm2和864.9kg/hm2,其种子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s=5164.65+49.94 K-0.52 K2预计,蛋白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p=618.29+7.00 K-0.050 K2预计。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性状间的数量关系可用ys=-19268.1-519.2 Fs+780.6 Ns-219.1 Li-2035.1 Swi+665.5Lg+19047.6 Wg表示。小穗数、粒长、粒宽对种子产量的增加直接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次生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414”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红花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红花株高、分枝高、单株花球数、花冠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配施N 180 kg/hm2、P 90 kg/hm2、K 120 kg/hm2的处理N2 P2 K2红花花冠和籽粒产量最高。分别对红花花冠产量和红花籽粒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红花花冠理论最高产量为667.9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0.59 kg/hm2、P2O5 93.09 kg/hm2、K2O 98.75 kg/hm2;红花籽粒理论最高产量为2 644.47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69.50 kg/hm2、P2O5 94.60 kg/hm2、K2O 102.75 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新麦草为材料,在河北坝上高原区种子生产实验研究中得出:在生育期中灌水6 次、磷酸二铵做种肥的条件下,施化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影响显著,秋施45kgN/hm2 45kgP2O5/hm2、春施90 kgN/hm2 时种子产量最高,为265.1 kg/hm2;新麦草种子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前短营养枝转化,秋春施氮可以增加果前短营养枝/m2,使第二年生殖枝数/m2 增加。同一施氮量下,秋春分施氮肥与春季一次施氮处理之间,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及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5因素混合正交组合设计方案,连续2年对6品种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种子生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男爵(Baronie)和公园(Park)在酒泉进行种子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种子最高产量分别是584和537 kg/hm2;两品种施肥管理是施肥时期均为春季施1/2 上年秋季施1/2,施氮量均为90 kg/hm2,品种Baronie施P2O5量为120 kg/hm2,Park施P2O5量为9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以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设置根系分隔与不分隔方式及不同供氮(0、120、180、240 kg/hm2,记为N0、N120、N180、N240)、供磷水平(0、35、70、105 kg/hm2,记为P0、P35、P70、P105),探究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磷配施对种间作用、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互作效应对带状套作系统的种间促进作用显著,配施可缓解玉米与大豆的种间竞争作用,提高套作系统土地当量比率、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促进玉米对氮、磷素的吸收,表现出显著的套作产量优势和资源利用优势(LER>1),且优势效应高于单施氮、磷肥。2)氮磷互作对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呈峰形变化趋势,中氮中磷(N180P70)处理可显著降低花前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向籽粒转运,提高玉米收获指数。3)种间作用和氮磷互作可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提高套作玉米有效穗和穗粒数,两种植模式中无论施肥与否,在套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均高于净作,且在N180P70处理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套作较净作增产幅度达1.65%~20.43%。本研究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玉米氮磷配施以施氮180 kg/hm2、施磷70 kg/hm2时,种间促进作用显著,可改善其穗部性状,有利于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的转运,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高寒半干旱区油菜与豆科牧草混播草地施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与豆科牧草混播草地施肥效应表明,氮磷合理配施促进土壤水分消耗,干草、植物量和施肥产投比显著提高。坡梁地最高植物产量施肥量N为78.06kg/hm2,P2O5为61.15kg/hm2,最高干草产量施肥量N为76.65kg/hm2,P2O5为57.29kg/hm2,增产效果N>P2O5;旱滩地最高植物产量施肥量N为58.33kg/hm2,P2O5为55.68kg/hm2,最高干草产量施肥量N为53.60kg/hm2,P2O5为59.11kg/hm2,增产效果P2O5>N;且氮磷具有明显的正交互效应。氮磷合理配施还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坡梁地和旱滩地分别提高3.05和2.67kg/(mm.hm2)。  相似文献   

20.
生长调节剂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3-6月在云南省种羊场进行了生长调节剂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试验选择多效唑和矮壮素2种生长调节剂,每种设3个浓度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白三叶的冠层高度,增加了花梗长度.使用多效唑可增加单位面积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和单粒种子重.使用矮壮素可增加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荚果数及单粒种子重.多效唑有效浓度为1.0 kg/hm2的处理获得最大实际种子产量,为691.9 kg/hm2,产量提高29.4%.矮壮素有效浓度为0.15 kg/hm2的处理实际种子产量最大,为650.3 kg/hm2,产量提高2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