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2019,(7):F0002-F0002
饶勇,男,1959年生,籍贯贵州安顺,三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管专家,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带头人,曾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所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油料作物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高校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贵州农业科学和中国农学通报编委,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理事。  相似文献   

2.
李正强     
《种子》2018,(12)
正研究员(编委)李正强,男,土家族。1956年生。贵州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1982年元月参加工作。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历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思南)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党委书记;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贵州花生综合试验站站长等职。自1989年由油菜研究转向花生研究以来,作为贵州花生科技系统创新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先后实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黔油1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油1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与双低恢复系ZW 024组配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油2006002号),适宜于贵州甘蓝型油菜产区及与之相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品种在生产上的产量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7~2008年度在贵州省遵义县和金沙县进行了黔油19号"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4.
<正>据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黔油早1号"和"黔油早2号"早熟油菜新品种日前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了解,"黔油早1号"和"黔油早2号"均为弱冬性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早熟杂交种,耐寒性、抗倒性较好。2个品种在两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  相似文献   

5.
贵白一号是贵州农学院油料研究室从“501”变异株中采用集团混合选择与正向选择相结合育成的白菜型油菜新品种,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安顺地区主持试验,于1688年经安顺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1985—1987年经安顺、毕节、贵阳地区区试,平  相似文献   

6.
陈静  肖华贵  李超  饶勇 《种子》2008,27(4):94-96
黔油18号系用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3年8月和2007年3月通过贵州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增产潜力较大,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宜于贵州省内各油菜产区和与贵州生态相类似的长江流域油菜产区推广种植,已引种到川、渝、湘、鄂、赣、浙等省(市),推广应用面积40余万hm^2。  相似文献   

7.
<正>贵杂系列"杂交油菜品种"系由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于总站合作育成的隐性核不育两系及质不育三系优质杂交油菜。"贵杂二号"、"贵杂四号"、"贵杂五号"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贵杂四号""贵杂五号"2005年还通过四川省认定。"贵杂二号"为国家"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8.
张太平  王军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7,26(11):111-112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黔油17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2003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为了探索黔油17号在生产上的最大增产潜力,总结其相应配套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近几  相似文献   

9.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2000-2002年连续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在2002-2003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7.13%.  相似文献   

10.
黔油17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2003年通过贵州省审定的超级杂交油菜新品种.属于优质、高产半冬型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优良稳定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甘功勋  林树春  杨云  芮正波 《种子》2007,26(7):114-114
贵杂三号是贵州大学与贵州省种子站合作育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势期适中,抗(耐)病性强等特点,199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贵州省油菜产区种植及同类型生态区引种试种,贵杂三号现由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  相似文献   

12.
华油2790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自2002年引进我市大面积种植以来,已累计推广15万公顷,由于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而成为我市双低油菜的主推品种.现将其在信阳市的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最近在贵阳召开了第十三次审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小麦、油菜专业组成员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省科委、省农科院、贵州农学院的负责同志和新闻单位的代表共  相似文献   

14.
华油2790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半冬性中熟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种集团华中油菜种业有限公司独家买断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5.
黔油1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8号(原代号“黔杂8009”)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1999-2001年两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两年全省1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70.56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0.22%,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点次为62.5%,最高产量213.00kg/667m^2。通过重庆市2002-200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27.50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32%;已经进入重庆市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6.
《种子》2018,(11)
正朱国胜博士(编委)朱国胜,男,汉族,1971年生,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贵州省科技创新"百层次"人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贵州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基层农技推广创新试点示范项目首席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18,(9)
正王孜昌,男,1957年生,中国林学会十一届遗传育种分会理事,贵州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贵州遗传学会林木育种委员会秘书长,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贵州林业科技》编委,法国IRIT研究所研究员,贵州大学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马尾松种子园协作组技术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研究和森林培育等。完成的科研项目:杉木、马尾松、秃杉种源、林分、家系研究;泡桐有性杂交与无性选育研究;国外松的引种与驯化研究;主要用材林丰产技术研究;针叶用材树种多世  相似文献   

18.
油研2号,是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面成的甘蓝型冬性中早熟双低丰产油菜新品种。该品种1991年通过省级审定,并在我省部分地区推广、应用面积已达40多万亩。该品种199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油作物名优品种”,并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铜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9.
黔油28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选育的双低核不育两型系NAB-2作母本,与小孢子培养育成的双低恢复系DH-13作父本组配的半冬性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于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提供优质的杂交油菜种子用于生产,针对黔油28号种子生产特点,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优质、高效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0月13日,2017贵州茶业科技年会在贵州贵阳召开。本次年会由贵州省茶叶学会、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茶叶协会、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等多方筹划。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赵德刚等出席年会,贵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贵州省农委、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科协,以及贵州各茶区、茶企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贵州省农业委员会龙明树研究员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