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铃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虎  贾开颜 《种子》1994,(4):27-28
同工酶在作物分类鉴别、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分析等方面广泛应用,在水稻、玉米等有性繁殖材料上报导很多,但在无性繁殖材料马铃薯上尚未见报导。本文通过对30个马铃薯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以期初步查明马铃薯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表现形式,及其品种之间的酶谱差异,探索鉴别品种的方法,为马铃薯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品种质量管理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由呼盟马铃薯脱毒中心提供试管苗30份.其中包括国内材料9份(1-9),丹麦材料6份(10-15),荷兰6份(16-21),美国材料9份(22-30);上述材料中部分品种用花期后的叶片。…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7个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对其叶、茎、根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处理,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其分离出30条酶带,POD在不同大豆各器官中分布具有特异性:综合同工酶谱和联合相似系数初步讨论了亲缘关系,结果认为,垦丰16与垦丰17为优势杂交组合,为作物品种鉴定、选育优势杂交亲本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青富13”苹果叶片为试材,研究了苹果过氧化物酶(POD)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苹果叶片POD同工酶可粗分为酸性酶和碱性酶两大类,酸性酶的最适pH在6.0左右,碱性酶的最适pH在9.0左右;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的缓冲液体系对POD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该酶系最适温度综合表现为25℃左右,热稳定性试验表明苹果POD相当耐热,80℃可维持活性2min左右 ,55℃可保持活性72h;底物试验证明,该酶系  相似文献   

4.
栽培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选自我国六个粟生态区的72个粟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扫描数据.结果表明,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类别与生态类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东北、华北品种可归为一类,西藏和北部高原南片的品种可归为一类,北部高原北片的品种自成一类,而南方品种未形成统一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类型.另外,各区品种也都有特殊型.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方法 ,对棉花二对抗黄萎病近等基因系以及三对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的子叶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 (POD)分析。结果表明 ,色素腺体和棉酚含量与棉花抗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环境条件对棉花抗性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但对子叶中 POD同工酶谱带无显著的影响 ;4条 POD同工酶酶带 (P4、P6、P7、P10 )的表现与棉花抗黄萎病性有关 ,这些酶带的特殊表现可用于棉花抗病性辅助鉴定和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玉米过氧化物酶酶谱编码与品种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建华  郭庆法 《作物学报》1996,22(2):251-253
基因蛋白质(酶)的合成、生物体间酶系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体之间遗传基础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受不同结构基因的控制构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样性。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可以判断玉米杂交种或自交系间遗传基础的相对差异。利用同工酶或电泳技术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鉴别中的利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可是对于酶谱的描述则尽限于利用图谱、泳动率和仪器扫描图的分析,前者简便易行但不能显示出体现酶活性的酶带宽度。后者灵敏度高但存在着难以描述和根据这一指标恢复酶谱原形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编码达到方便酶谱比较和描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355份甘薯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明确了甘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表现,结合品种表现分析,初步建立甘薯品种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档案。  相似文献   

8.
张以忠  李艳娟  邓琳琼  游萍  赛黎  胥献宇 《种子》2011,30(2):52-54,5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毕节地区栽培荞麦(Fagopyrum Mill)23个收集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12条酶带,其中甜荞(F.esculentum)有8条酶带,而苦莽(F.tataricum)有10条.酶谱分析和系统聚类表明:荞麦在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这种差异明显小于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吊盆试验,以黑三棱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为指标,比较研究黑三棱幼苗在不同水深下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黑三棱植株完全淹没于水中14 d对植株存活影响不明显;但超过14 d后,其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存活率显著下降;到第28 d时,水下10 cm和50 cm的植株存活率为30%左右,水下20 cm的植株存活率则达到62.5%。植株完全淹没于水时,酶活性的升高有利于植株对不利环境的抵抗;但酶活性长时间维持在60 U·g-1(鲜重)·min-1以上植株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严重的胁迫,7 d内植株就会大量死亡。同工酶谱显示,植株淹水后B区同功酶的数量和表达量都明显增加;且不同水深处植株B区同功酶的数量和表达量都明显不同,水下20 cm植株的同功酶数量明显少于水下10 cm和水下50 cm的植株,这可能与植株的存活率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初步分析了水稻亲本间苗期和孕穗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情况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苗期和孕穗期水稻亲本间过氧化物酶种类和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孕穗期POD酶谱变化明显;苗期检到一条97.4 kD杂交酶带;苗期和孕穗期栓到多条互补酶带;亲本问过氧化物酶某些共同酶带的活性在子代表现出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1.
对甜玉米品质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为甜玉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用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T77(高值亲本)×T15(低值亲本)。以该组合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3个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相关遗传参数。试验表明,果糖含量的最适模型为A-1,是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6.4%;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最适模型同为B-1,表明这2个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3.6%和64.7%。在育种实践中,对甜玉米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改良和选择,可在早期世代进行,同时要注意一定的环境因素,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的方法来积累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2.
超甜玉米果糖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 Ⅱ双列杂交方法配制组合,利用Hayman法分析了超甜玉米果糖含量的杂种优势及遗传模型。结果表明:(1)果糖性状表现出较高的超低亲优势和超中亲优势及一定的超高亲优势;(2)果糖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平均显性度为1.15,表现为超显性;狭义遗传力为10.92%,广义遗传力为94.15%;(3)控制甜玉米果糖含量性状遗传的基因最少有4对基因。因此,超甜玉米高含糖量亲本选育和新组合配制实践中,应在利用基因显性效应的基础上,协调加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制定高效快捷的育种方案以提高超甜玉米的商品质量和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m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组合,分析了超甜玉米果穗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鲜稳重、秃顶长、穗行数、穗粗主要表现为加性遗传效应,行粒数和穗长主要表现为非加性遗传效应;(2)同一性状不同材料间,同一材料不同性状间其配合力效应表现复杂。存在不同效应大小和正负作用方向的差异。育种实践上必须重视配合力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4.
苯唑草酮在甜玉米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苯唑草酮对玉米地常见杂草防效和不同甜玉米品种对苯唑草酮的敏感性,试验选取了种植较为广泛的16个甜玉米品种,在幼苗4~6叶喷施25.00 g/hm2苯唑草酮,统计杂草防效及株高抑制率。试验结果表明,苯唑草酮对玉米地常见杂草的防效达到90%以上;苯唑草酮对甜玉米幼苗生长产生一定药害,其中‘中甜8号’和‘正甜68’较为敏感,施药后10天株高抑制率分别为24.83%和23.01%;甜玉米的含糖量与对苯唑草酮的敏感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甜玉米为原料加工浓浆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加工方法,得出了影响甜玉米浓浆饮料品质和稳定性的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保持甜玉米浓浆饮料稳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原料在授粉后20 d左右采收的甜玉米,调配使饮料pH值在6.2~6.8,在70℃,高压均质机均质2次,均质压力为25~35 MPa,杀菌温度121℃,杀菌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16.
钾素对甜玉米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钾对5种不同甜玉米品种苗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旨在为甜玉米高效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当于0-324.3kg/hm2钾肥施用量范围内,金茂3号、鲜美黄金蜜和贵甜一号等3个品种苗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胞间CO2浓度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对于广甜特大金银粟和粤甜9号等2个品种而言,在0-270.25kg/hm2施用量范围内,钾肥对其上述光合特性表现出类似的影响规律,但随后增加钾肥用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所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升高。以上结果表明,上述5个甜玉米品种对钾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在制定合理钾肥施用量时应综合考虑其钾素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18个优良甜玉米杂交种的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1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选择强度下,某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主要取决于该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广义遗传力。要想在育种实践中获得较好的遗传改良效果,必须从扩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和提高遗传力入手,或两者兼有之。  相似文献   

18.
影响甜玉米鲜食的因素及加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甜玉米的成分、作用及影响其鲜食的因素和常用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甜玉米营养元素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明超甜玉米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元素变化规律和累积量情况,采集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甜玉米吸收各种养分的大小顺序为N>K>P>Ca>S>Mg。2、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有差异,果实含氮、磷、镁、硫为各部位最高值;叶片钙含量最高;茎部钾含量最高。3、叶片磷、钾、镁含量与全株变化较为一致;茎中氮和钙含量与全株较为一致。4、甜玉米氮、钾、钙的比例随生长的不同而变化,成熟时N:P:K:Ca:Mg:S=1:0.11:0.90:0.09:0.05:0.06。  相似文献   

20.
以甜玉米为试材,以普通玉米为对照,对比分析甜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种苗转化过程中,两类型玉米胚乳淀粉含量和盾片脂肪含量(除0~2 d外)呈下降趋势;甜玉米胚乳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脂肪水解酶活性逐渐降低;种苗转化前期,甜玉米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水解酶活性均低于普通玉米,后期差异不大。因此,贮存物质和种苗转化前期的酶活性是限制甜玉米种苗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