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种子》2020,(7)
为实现不同种源的早期选择,以贵州18个地理种源的棕榈种子进行育苗,分析测定不同种源棕榈苗木的生理生化指标,以期筛选出苗期生理表现优良的种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棕榈二年生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光能利用率(RUE)、光合色素含量、硝态氮含量和根系活力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光合作用6个指标中变异系数变幅为3.60%~9.22%,Gs最大,Ci最小;叶绿素总量变幅为2.34~4.55 mg·g~(-1)、根系活力变幅为72.289~206.096 μg·(g·h)~(-1)、硝态氮变幅为1.995~4.285 mg·g~(-1)。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出习水、罗甸、毕节的棕榈种源为苗期生理性状表现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2.
氮素形态对小麦中后期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曹翠玲  李生秀 《作物学报》2003,29(2):258-262
利用水培研究了冬小麦品种小偃22营养与生殖并进生长阶段不同氮素形态对小麦叶片和根系内含氮物质、生理特性及对小麦成熟后生物量的影响. 为此目的, 营养液中加入了不同比例的硝态氮、铵态氮及尿素. 结果表明: 在铵、硝态氮比例为50∶50时, 叶面积最大, 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 根系活力最强; 小麦成熟后地上部生物量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3.
摘 要:为了研究水培生产上营养液中氮素形态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为基础, 研究了水培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替代部分硝态氮对水培小白菜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可以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提高小白菜的产量;铵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利于小白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氮素为纯硝态氮时,小白菜的根系活力最高,酰胺态氮的替代部分硝态氮后,小白菜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提高;不同形态的氮素替代部分硝态氮后,降低了小白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尤以酰胺态氮替代后降幅较大。综合小白菜收获时的产量品质等因素,酰胺态氮替代部分硝态氮对水培小白菜的栽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母株年龄及插穗部位对园林小菊扦插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优化园林小菊扦插繁殖技术中的插穗类型,本试验以8个园林小菊品种(金陵玫瑰金,金陵潋滟,金陵笑靥,金陵一品红,金陵礼花,金陵粉玉兰,金陵阳光,金陵红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母株年龄(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和插穗部位(顶梢,中段,基段)下园林小菊扦插苗生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母株年龄及插穗部位处理下,扦插苗的地上部及根系生长、生理指标差异显著。随着母株年龄的增加,8个品种扦插苗的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扦插成活率逐年降低。其中,以一年生母株顶梢扦插的‘金陵粉玉兰’,其根系活力分别比二年生、三年生母株顶梢处理高出22.30%和47.19%。冗余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母株年龄处理的扦插苗排名为一年生母株插穗>二年生母株插穗>三年生母株插穗;不同母株部位处理的扦插苗排名为顶梢母株插穗>中段母株插穗>基段母株插穗。综上所述,园林小菊扦插繁殖应选择一年生母株的顶梢作为最优插穗。本研究通过筛选最佳插穗来提高园林小菊扦插苗的品质,为优化园林小菊扦插快繁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杂交稻灌浆期叶片衰老特性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叶片衰老表现型,为水稻抗早衰栽培技术和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此文选用6个杂交稻组合,在抽穗后常规水分管理和限水条件下,研究根系活力、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动态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衰减节律有明显差异,表现在衰减的起始时间、频率和衰减量。不同组合各生理指标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完全一致。叶绿素含量衰减率与根系活力和叶片氮含量衰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OD、CAT和POD活性动态不同,不同组合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SOD和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杂交稻组合叶片生理指标的衰减节律及其对水分亏缺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利于延缓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衰减、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水稻的抗衰老特性是基因型差异及其各项生理机能对环境应答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类型小麦苗期生理特性及氮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氮对于促进小麦的生长速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效果最好,硝态氮次之,铵态氮效果最差。硝态氮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中硝态氮的含量,而铵态氮则显著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类型小麦的生长速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而强筋型小麦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中筋高产型小麦。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润育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秧盘不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秧盘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育秧肥不同施用方式(100%秧土混施、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100%秧土底部撒施)下水稻机插秧苗的形态、干质量、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发根力,以探索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结合育秧肥底部撒施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麻纤维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盘垫铺麻纤维膜明显提高了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相比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的处理,秧盘垫铺麻纤维膜处理的秧苗表现为秧苗壮实,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发根力均有所提高。育秧肥底部供应提高了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提高了秧苗植株可溶性糖含量而降低了硝态氮含量。随着育秧肥底部撒施比例的增加(从100%秧土混施到100%秧土底部撒施),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9.2%,根冠比增大了60.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8.6%,硝态氮含量降低了8.2%;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8%,根冠比增加了2.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1.3%,硝态氮含量降低了7.8%。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和发根力均在育秧肥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方式下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相比混施于育秧土中,育秧肥底部撒施可以提高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可与麻纤维膜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8.
播期和密度对棉花叶柄和根系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大田棉花氮代谢随播期和密度的变化规律,选用华棉3109(G.hirsutum L.)于201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农场,采用裂区设计:播期(月-日)(S1,05-30;S2,06-14)为主区,密度(株·m-2)(D1,7.5;D2,9.0;D3,10.5)为副区,研究了硝态氮含量在主茎叶柄和根系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随生育进程推进,叶柄和根系硝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初花期最高。2)主茎叶柄硝态氮含量随叶位变化,蕾期、初花期由上而下逐渐降低,第1叶最高;盛花期逐渐增高,第1叶和第4叶最高;不同生育时期棉花叶柄硝态氮含量在叶位间的下降幅度随播期推迟而降低,随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播期和密度对不同生育时期棉花叶柄和根系硝态氮平均含量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但播期和密度主效应影响不同:见花施肥前,随推迟播期,棉花叶柄硝态氮平均含量显著降低了42.9%,根系硝态氮平均含量显著升高了12.1%,增加密度对叶柄和根系硝态氮平均含量无显著影响。见花施肥后,随播期的推迟,叶柄硝态氮平均含量无显著性变化,初花期平均为5.05 mg·g-1,盛花期平均为2.62 mg·g-1;而根系硝态氮平均含量,初花期S1S2,盛花期S1S2;随密度增加,D1,D2与D3初花期叶柄和根系硝态氮平均含量均显著降低;盛花期叶柄硝态氮平均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变化,而根系硝态氮平均含量则与初花期相反,呈显著递增趋势。综上所述,晚播高密条件下,见花一次施肥后,推迟播期不改变棉花地上部叶柄硝态氮平均含量水平,适度增加密度有利于棉花叶柄维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有利于为叶片氮代谢提供充足的底物。  相似文献   

9.
营养液pH变化对刺梨苗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介质pH变化条件下刺梨(Rosa roxburghii)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特性的影响,能为不同pH土壤上刺梨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离子耗竭法,在分别供给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条件下,设置营养液分别为pH 4、5、6、7、8、9的6个处理,测定不同pH营养液培养的刺梨苗对NO3-、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和刺梨苗的植株高度、干重生物量、氮含量及氮吸收量,分析营养液pH变化与NO3-、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和营养液pH变化与刺梨苗植株高度、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刺梨根系对硝态氮、铵态氮及总氮的吸收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营养液的pH变化能够改变刺梨苗根系对NO3-和NH4+的吸收特性。在营养液pH 4~9的范围内和供给硝态氮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的根系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根系与NO3-的亲和力、NO3-流入根系的速率(α)、植株高度、干重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的吸收量随营养液pH的增大而明显降低,营养液的pH变化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供给铵态氮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根系对NH4+的上述指标随营养液pH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营养液的pH变化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刺梨苗对硝态氮的吸收,升高营养液的pH不利于刺梨苗吸收硝态氮。碱性条件有利于刺梨苗对铵态氮的吸收,酸性条件对刺梨苗吸收铵态氮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控制条件下的实验方法,评价了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硝态氮营养相比,NH4+/NO3 比为25/75时棉花叶片光合速率最高,叶绿素含量最大。同时,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各器官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有重要影响,各器官中可溶糖的相对含量和单株积累量均表现为增铵营养>单一硝态氮营养>单一铵态氮营养,而淀粉的相对含量只有在NH4+/NO3 比小于25/75时才较单一硝态氮营养下略有增加,其余均低于单一硝态氮营养,其单株积累量表现为NH4+/NO3 比25/75>50/50>0/100>75/25>100/0。  相似文献   

11.
氮素水平对棉花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氮素水平对棉花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测定了营养液培养下棉苗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棉花幼苗地上部干重、叶绿素a+b、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PSⅡ的潜在活性、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均随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棉花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氮浓度为4 mmol·L-1;随处理时间延长,处理间差异先增加后减少,处理第12天时,除根冠比外,各指标均与氮浓度极显著相关;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对氮素的响应最为灵敏;鲁棉研28各光合指标下降程度大于银瑞361和农大棉8号,3个品种对氮素敏感性依次为:鲁棉研28>银瑞361>农大棉8号.  相似文献   

12.
IBA对兔眼蓝浆果嫩枝扦插生根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兔眼蓝浆果品种‘粉蓝’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3000、5000、7000、9000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对‘粉蓝’嫩枝扦插生根及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兔眼蓝浆果品种‘粉蓝’嫩枝插条生根能力随外源IBA浓度增加而增强;扦插过程中适宜浓度内源IAA及IAA/GA有利于插条愈伤组织和根原基分化形成,高浓度内源GA抑制‘粉蓝’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在愈伤组织及根原基形成期ZT含量降低、IAA/ZT升高促进根原基分化形成,而在生根中后期高浓度ZT、低IAA/ZT有利于细胞分裂和不定根伸长生长。ABA及IAA/ABA在生根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盐碱胁迫对蒙古柳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柳(Salix linearistioularis)扦插苗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下蒙古柳雌、雄株扦插苗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盐碱胁迫对蒙古柳雌、雄株扦插苗的生理特性具有促进作用,随着Na+浓度的增加,蒙古柳雌、雄株扦插苗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脯氨酸(Pro)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NaCl浓度增加到150 mmol/L、Na2CO3浓度增加到90 mmol/L,净光合速率开始急剧下降;在低浓度盐碱胁迫下,蒙古柳雌、雄株扦插苗叶片超微结构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在高浓度盐碱胁迫下,雌、雄株叶片超微结构部分失去完整结构。综合各项指标,在低浓度盐碱胁迫下,蒙古柳雌、雄株扦插苗均有耐盐碱特性,并且雌株略强于雄株。本研究为后续开发利用蒙古柳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和设施条件对金叶复叶槭嫩枝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叶复叶槭嫩枝扦插的最佳扦插基质和扦插设施,通过设置3 种基质:河沙、珍珠岩和混合基质(珍珠岩:泥炭=1:1),以及2 种扦插设施:大棚遮光扦插和大棚套小棚扦插,进行扦插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遮光扦插设施中,珍珠岩和混合基质优于河沙。其中,珍珠岩处理生根率最高,达95.6%,根数最多,根粗而短,根系活力也较高。而混合基质处理根系发育较好,根系活力最大,根细而长,但生根率较低,为78.4%。采用混合基质时,大棚遮光扦插设施中,高温高湿时扦插,与低温低湿时相比,其生根率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根数明显减少。但在大棚套小棚扦插设施中,两扦插时间插穗生根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针对大棚遮光扦插设施,纯珍珠岩是最理想的扦插基质,且扦插时间范围较大。若使用混合基质,大棚遮光扦插设施适合低温低湿下扦插,而大棚套小棚扦插设施在高温高湿时扦插也能保持较高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5.
UV-B辐射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幼苗为材料,研究UV_B辐射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_B辐射对黄瓜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低剂量UV_B辐射明显促进黄瓜幼苗根的生长,促进黄瓜幼苗根系活力,有利于黄瓜叶绿素的形成。但是高剂量的UV_B辐射抑制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对黄瓜叶绿素的破坏严重并导致黄瓜幼苗光合速率下降。低剂量UV_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和P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高剂量UV_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但其POD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适当增加少量UV_B辐射对培育黄瓜壮苗有利。  相似文献   

16.
H2S对水稻幼苗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外源H2S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用含0 (ck)、0.1、0.2、0.4、0.8、1.6、3.2 mmol/L的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hydrogen sulfide,NaHS),处理水稻幼苗,研究水稻对不同浓度H2S生理生化响应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较低浓度(0.1~0.8 mmol/L)硫氢化钠处理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包括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净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光化学效率。同时,降低了幼苗叶片相对电渗率。然而,随着NaHS浓度的增加,水稻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CA分析表明处理组和对照间的明显差别,尤其是低浓度(0.1 ~ 0.8 mmol/L) NaHS处理组和对照,高浓度(1.6 ~ 3.2 mmol/L) NaHS处理组和对照之间呈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提出适宜北方茶区茶树的扦插繁育技术,为抗寒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无性系茶树品种‘中茶108’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激素种类、插穗状态、浸蘸浓度和时间等因子对茶苗发育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优组合为A1B3C3D3,即插穗清水浸泡,扦插前浸蘸200 mg/L IBA 30 min,成活率达81.3%;4个扦插因素产生的效应由主到次依次为激素种类、插穗处理方式、激素的浸蘸时间、激素浓度。不同激素种类处理下,地上部发育指标显示IBA+NAA处理有利于叶片数量和干重增长;由茶苗根系发育情况表型观测可知,IBA+NAA处理根类组成较合理,有利于根系中一级侧根、延长根和吸收根的协同生长;由根系发育指标分析可知,IBA+NAA处理最大程度地促进了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生物量的增长。由此确立最优扦插组合为插穗斜削后立即清水浸泡,扦插前用激素组合IBA(200 mg/L)+NAA(200 mg/L)浸蘸30 min后迅速插入基质。在此扦插组合下,27个茶树品种的扦插繁育特性差异较大,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1.1%,最低仅为12.17%,高于80%的有11个。研究结果在北方茶树扦插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能够为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试验对日光温室黄瓜幼苗进行了不同根区温度处理。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降低了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全株干重,而增加了地下部干重和根冠比,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9.
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水稻机插移栽中秧苗不能及时机插而生长过度, 形成超秧龄秧苗。本试验以扬粳9538为供试品种, 在不同床土培肥条件下, 观测了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征。在超秧龄初期阶段(至播种后28 d), 秧苗地上部仍维持一定的生长, 秧苗干重和单位苗高干重尚有一定增加, 尚能维持糖氮代谢。但秧苗叶色(SPAD值)迅速下降, 地下部生长停滞, 根长、根数停止增加, 根系活力迅速下降, 根冠比明显降低。在严重超秧龄阶段(至播种后36 d), 苗高依然快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下降, 秧苗叶色维持在较低水平。根系活力低, 根系生长处于最低水平。超秧龄生长过程中秧苗糖代谢反应敏感, 氮代谢相对稳定, 糖氮比在严重超秧龄时大幅下降。床土肥力显著影响超秧龄秧苗生长, 高培肥水平下的秧苗茎基粗没有显著变化, 但苗高迅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降低, 地下部生长较低培肥处理更弱, 根数和根长较低, 根系活力下降迅速, 根冠比与低培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小。床土培肥水平对秧苗的碳氮代谢影响显著, 高培肥处理的超龄秧苗营养状态更为劣化。以上结果表明, 超秧龄阶段特别是在严重超秧龄阶段的秧苗生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秧阶段(适栽期)的育秧条件和生长状况, 低培肥处理的秧苗在超秧龄生长中糖氮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从而维持秧苗相对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J. De Jong 《Euphytica》1981,30(2):493-500
Summary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seedlings and cuttings from those seedlings were grown to flowering at 17°C, short days (8 h) and two levels of irradiance (10 and 30 W m–2). The cuttings flowered more readily than the seedlings at both irradiances, Especially at 10 W m-2 many seedlings remained vegetative. The delay in flowering of the seedlings was accompanied by a higher number of leaves produced before flowering.The number of leaves produced by the seedling in excess of the number of leaves produced by the cutting from that seedling varied considerably between genotyp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eedling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ttings for days to flowering and number of leaves were low but generally significant.It is concluded that cuttings are preferred over seedlings in breeding programmes that aim at developing chrysanthemums for low light winter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