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悦  刘笛  王敏  郑莉萍  朴锦 《种子》2020,(4):102-104
为研究6-BA对关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7个不同浓度6-BA处理关苍术种子,测定各处理下关苍术种子萌发和幼苗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的6-BA处理可显著提高关苍术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以1.5 mg·L^-1处理为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比对照提高25.6%和25.4%;1.5 mg·L^-1 6-BA和2.0 mg·L^-1的6-BA处理能显著提高关苍术出苗率,同时也能增强根系活力而达到壮苗效果;1.5 mg·L^-1 6-BA处理对关苍术幼苗高度、叶长和叶宽均有促进作用,而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的影响。关苍术人工栽培时用1.5 mg·L^-1 6-BA处理种子不仅可促进种子萌发,也能促进关苍术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
镉胁迫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重金属镉对不同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于2018年3-5月,以小麦矮抗58和玉米提纯958为研究对象,利用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小麦、玉米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在镉胁迫浓度为20 mg·L^-1和50 mg·L^-1时,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为最大;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麦种子活力指数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在镉浓度为150 mg·L^-1和200 mg·L^-1时表现最为显著(p<0.05);玉米活力指数则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镉胁迫对小麦、玉米根长的抑制率均高于对芽长的抑制率,且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小麦幼苗根长和苗长的抑制率低于玉米幼苗,当镉胁迫浓度高于100 mg·L^-1时,玉米幼苗的根长抑制率为100%。研究表明,小麦种子萌发对镉胁迫的响应为"低促高抑",而镉胁迫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小麦、玉米幼苗生长均受镉胁迫的显著抑制,且玉米幼苗受镉胁迫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
韦祖粉  蒲振蕊  鲁清清  王娟  蓝增全  吴田 《种子》2020,(1):54-58,63
以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材料,分析微波辐射及赤霉素浸泡处理对其休眠解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组培离体再生中不同激素配比对解除休眠处理种子的胚萌发、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 mg·L^-1赤霉素(GA 3)浸泡24 h后,凤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培养基为WPM+1 mg·L^-1 PVP+5 mg·L^-1 GA 3+1.5 mg·L^-16-BA+5 mg·L^-1 Ca(NO 3)2;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1.5 mg·L^-1 IBA+2 mg·L^-16-BA+2 mg·L^-1 PVP+250 mg·L^-1 Ac,增殖系数为2.20;诱导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为WPM+2 mg·L^-1 IBA+1.5 mg·L^-1 NAA,生根率为55.56%。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酸雨对Cd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及幼苗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在所试Cd浓度(0~20mg·L^-1)和酸雨强度(pH=4.0、5.0)范围内,大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α-淀粉酶活性、呼吸速率在Cd单一胁迫下,表现为低浓度(≤5mg·L^-1)促进和高浓度(≥10mg·L^-1)抑制效应;随着酸雨的加入,弱酸(pH=5.0)对各项萌发指标有促进作用,酸性增强(pH=4.0)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复合处理组(Cd5+pH5)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大麦幼苗的根长、苗长、生物量则随Cd浓度升高和酸雨强度增加而逐渐下降,酸雨的加入增加了对幼苗生长的伤害。此外,Cd浓度越高和酸雨酸性越强,种子异状发芽率越高,根系耐性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5.
珍贵物种顶果木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碧英  周春燕  李金英  潘坚  周鹏 《种子》2020,(2):139-143
为探讨解除顶果木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分析了顶果木种子特征、休眠特性及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硬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顶果木种子发芽率为18.00%,硬实率为79.50%;顶果木种皮和种胚含有萌发抑制物,显著抑制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p<0.05)。砂磨处理、热水浸种处理、浓H2SO4处理及GA 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顶果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硬实率(p<0.05)。其中,砂磨时间以70 min为宜,热水浸种以80℃处理效果最佳,浓H2SO4处理以40 min为宜,GA 3处理以浓度200 mg·L^-1为宜,4种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78.00%、84.50%、89.50%和79.00%,发芽势分别为44.00%、71.00%、76.00和63.00%,发芽指数分别为21.52、25.04、26.54和23.05,硬实率分别为19.50%、7.50%、12.50%和15.50%。浓H 2SO 4浸泡40 min和200 mg·L^-1 GA 3浸泡30 min复合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硬实率分别达到95.50%、84.00%、28.42和4.00%。  相似文献   

6.
强酸性电解水浸种对黄瓜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有效氯浓度)强酸性电解水浸种对黄瓜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中浓度电解水对黄瓜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高浓度电解水会抑制种子发芽;适宜浓度电解水浸种可提高种子胚芽生长速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与干物质积累,提高黄瓜幼苗素质,而高浓度电解水则产生抑制作用;黄瓜浸种适宜的电解水指标为:pH 2.35左右、ORP 1135mV左右、有效氯浓度 30 mg·L-1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金莲花种子为材料,探索种子在普通环境中最适宜发芽的条件,并将发芽的种子播种至不同的培养基质,探究适宜幼苗生长的基质种类和配比;同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培养基上,筛选适宜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激素浓度及配比。试验表明,种子在25℃条件下,用400 mg·L^-1 GA 3浸种2 d,萌发效果最佳;在离体条件下,先采用800 mg·L^-1 GA 3浸种4 d打破种子休眠,再将其播种在MS+0.1 mg·L^-1 TDZ+0.5 mg·L^-1 IBA的培养基中,萌发效果最佳;移栽时,0~60 d选用纯草炭土,60~120 d选用草炭土∶蛭石∶珍珠岩为3∶2∶1的基质,幼苗生长状态较好,株高与其他处理相比高1~2 cm,叶片数多2片左右,茎较粗壮,叶片翠绿,生长旺盛。研究结果可为金莲花的种质保育及种苗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文清  张颖  叶吉松  张胜  胡晋 《种子》2007,26(1):43-45
为了明确2,4-D包膜处理对黄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特早、津杂四号黄瓜为材料,用2,4-D包膜处理黄瓜种子,研究了2,4-D对黄瓜种子发芽及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包膜处理对黄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黄瓜种子的活力指数,增加提高了幼苗根、下胚轴和子叶干重,显著促进下胚轴、子叶的伸长。2,4-D包膜处理对两个黄瓜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2,4-D包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津杂四号黄瓜幼苗POD、CAT和SOD活性;2,4-D包膜处理减少了特早黄瓜种子的平均发芽天数,促进了特早幼苗根的伸长,显著提高了特早黄瓜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品种“贵妃兔子腿”为试验材料,探究多效唑(PP333)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MT)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芽胁迫试验中,100 mg/L的外源MT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发芽期下胚轴长、根长以及鲜重的抑制均能得到显著缓解,同时能减弱多效唑胁迫对幼苗根和下胚轴的抑制作用;幼苗胁迫试验中,100 mg/L的外源MT能显著促进幼苗株高、下胚轴粗、叶面积与根长;喷施100 mg/L的外源MT可显著提高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及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显著降低植株体内有害物质MDA的积累和Pro含量、SPAD值。研究表明,100 mg/L MT可有效缓解多效唑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所造成的过度抑制作用,提高黄瓜幼苗适应性,利于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滇南杜鹃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诗雨  杜娟  李叶芳  陈鑫  关文灵 《种子》2019,(9):73-76,80
为探究滇南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以采自云南禄丰的滇南杜鹃种子为研究材料,观察并测定其形态、种子千粒重及吸水率,统计了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浓度GA3及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滇南杜鹃种子呈卵形至长卵形,种皮红褐色,两端有翅,长(1.60±0.18)mm,宽(0.54±0.08)mm,千粒重为(0.1296±0.005)g。2)在15℃/25℃变温24h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达84.33%,发芽势为34.33%;在5℃/15℃变温12h光照/12h黑暗和24h黑暗以及30℃恒温24h黑暗条件下种子均不萌发。3)在100~5000mg·L^-1的GA3处理范围内,随浓度的提高,滇南杜鹃种子的发芽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0mg·L^-1GA3浸种效果最好,发芽率达87.00%。4)在5%~20%的PEG胁迫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滇南杜鹃种子的发芽指标显著降低,发芽启动时间推迟,发芽持续时间延长;20%PEG下,滇南杜鹃种子完全未萌发。  相似文献   

11.
对采收的紫果型黑蕊猕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种子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层积时间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平均发芽率结果为23℃>18℃>28℃>13℃,23℃的发芽率为72.67%。不同层积时间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发芽率60 d>45 d>75 d>30 d>0,层积60 d的平均发芽率为79.67%。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发芽率600 mg·L^-1>900 mg·L^-1>300 mg·L^-1>0,600 mg·L^-1的发芽率最高,为14%。紫果型黑蕊猕猴桃种子最佳萌发条件为:温度23℃,低温层积60 d,6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种子。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暗处理48 h和150 mg·L^-1赤霉素浸泡24 h两种前处理方式对5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MS培养基为萌发基质对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总状绿绒蒿(M.racemosa)、尼泊尔绿绒蒿(M.napaulensis),草甸绿绒蒿(M.prattii),萌发指标均表现为暗处理比150 mg·L^-1 GA 3处理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贝利叶绿绒蒿(M.baileyi)经150 mg·L^-1 GA 3处理能达到优于暗处理的萌发情况。1/2 MS培养基对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玉梅  田新  姜云天 《种子》2019,(4):36-41,46
以茶花凤仙种子为试材,将NaCl、Na_2SO_4、NaHCO_3和Na_2CO_3按1∶1∶1∶1和0∶0∶1∶1两种摩尔配比人工模拟pH值分别为9.56和10.68的盐碱混合胁迫条件,探讨混合盐胁迫对其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明确种子萌发期对混合盐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种混合盐胁迫处理下,茶花凤仙种子初始萌发时间滞后;与对照相比,种子发芽率呈现"低促高抑"现象,而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混合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解除混合盐胁迫后,pH值为9.56处理下的茶花凤仙种子仍具有一定的萌发力,而pH值为10.68处理下的种子已完全失活。茶花凤仙种子萌发阶段对2种混合盐胁迫的耐盐适宜浓度分别为68.05 mmol·L-1,60.53 mmol·L-1,耐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59 mmol·L-1,101.18 mmol·L-1,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202.07 mmol·L-1,166.22 mmol·L-1。  相似文献   

14.
钙离子胁迫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朝燕  田维怡 《种子》2019,(4):56-61
以白车轴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恢复萌发率等指标,研究钙离子浓度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牧草栽培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钙离子胁迫(0~0.09 mol·L-1)对3种牧草种子发芽影响有限,而高浓度钙离子胁迫(0.12~0.15 mol·L-1)能够明显抑制3种牧草种子萌发,且低浓度钙离子(0.03 mol·L-1)胁迫可以促进紫花苜蓿种子萌发; 2)白车轴草、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均随钙离子浓度增加逐渐减小; 3) 3种牧草种子的恢复萌发率表现为紫花苜蓿>紫云英>白车轴草; 4)钙离子浓度明显抑制3种牧草幼苗的生长,低浓度钙离子(0.03 mol·L-1)有利于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可见,紫花苜蓿对高钙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好于白车轴草和紫云英,是喀斯特地区较为适宜的栽培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5.
吕汝婕  李景环 《种子》2019,(7):42-43,48
本研究分别采用0.001g·L^-1、0.1g·L^-1、0.2g·L^-1的赤霉素,1%、3%、5%的硝酸钾和1%、3%、10%的葡萄糖对浓硫酸处理过的种子和去皮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通过标准发芽试验,探索促进印度落芒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1)种子去皮后方可萌发;2)去皮后的印度落芒草种子,用赤霉素(0.2g·L^-1)和葡萄糖(10%)浸泡处理后,可明显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PEG-6000和盐碱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种子萌发阶段对逆境胁迫比较敏感,为探讨干旱胁迫与盐碱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影响的不同机制,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分析比较甜高粱种子萌发阶段对干旱、盐碱胁迫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50 mmol·L^-1)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升高,表现出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低浓度的PEG-6000和NaHCO3处理抑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等萌发指标,中高浓度的PEG-6000、NaCl和NaHCO3处理均显著抑制种子的各类萌发指标,不同浓度的PEG-6000、NaCl和NaHCO3处理均显著影响种子的干物质转移和早期幼苗生长,其中NaHCO3胁迫影响最大,PEG-6000胁迫影响次之,NaCl胁迫影响最小。本研究结论可为干旱和盐碱地区提高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褪黑素引发对盐胁迫敖汉苜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褪黑素(MT)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抗氧化剂,具有调节生长发育和缓解非生物胁迫的作用。试验采用MT溶液(50,100μmmol·L^-1)对敖汉苜蓿种子引发6 h和12 h后,进行盐溶液胁迫处理,筛选MT缓解盐胁迫的适宜引发时间和浓度,研究种子发芽能力和幼苗生长的变化规律。利用NaCl、Na 2SO 4、NaHCO 3、Na 2CO 3配制0,25,50,100,150 mmol·L^-1混合盐溶液(记为ck、25 S、50 S、100 S、150 S),NaHCO 3、Na 2CO 3混合配制0,25,50,100,150 mmol·L^-1碱性盐溶液(记为ck、25 J、50 J、100 J、150 J)。结果表明,低浓度盐溶液(处理25 S)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种子发芽率,当盐胁迫浓度超过100 mmol·L^-1时,种子发芽率降至最低,且碱性盐(pH>11.0)显著(p<0.05)抑制种子的发芽。在不同浓度MT引发6 h和12 h时,处理25 S种子发芽率最高,50 J最低。100μmmol·L^-1 MT引发12 h可以显著(p<0.05)提高处理25 S、50 S、50 J种子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MGT)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在100μmmol·L^-1 MT引发12 h时可以显著(p<0.05)缩短处理50 S和50 J种子的MGT。种苗长度和鲜重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处理50 J时降到最低,且MT引发12 h时后各处理种苗长度均显著(p<0.05)增加,但种苗鲜重均无显著(p>0.05)差异。确定100μmmol·L^-1 MT引发12 h时,可以有效缓解50 mmol·L^-1混合盐溶液和高pH盐溶液(pH>11.0)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白术种子适宜萌发条件,将椰糠、滤纸、棉花和纱网4种材质作为发芽床,通过不同温度、不同浓度NaCl和GA对白术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白术发芽率在椰糠、滤纸和棉花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纱网处理;浸种温度在20~25℃之间发芽率较高,霉变率较低;NaCl浓度低于0.1 g·L^-1时,其发芽相关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于0.1 g·L^-1时,随浓度增加其发芽相关指标显著降低;GA浓度对白术种子发芽无显著作用。浸种温度为20~25℃、低浓度的NaCl以及保水性较好的发芽床适宜白术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方法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柏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巨柏种子发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0℃水温浸种是最佳的处理,水温过高反而抑制其萌发.发芽温度为12.5~17.5℃时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随着温度的再降低或增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反而下降.浓度为300 mg/L GA浸种后,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随着PEG模拟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受到影响,发芽势受到严重抑制.低浓度的PEG对巨柏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光照可以提高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